综合物探方法在常德沅江过江隧道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2022-05-20 06:13胡程亮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6期
关键词:覆盖层基岩泥质

胡程亮

(湖南省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长沙 410014)

1 引言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物理前提是利用地下介质间的物性差异,通过仪器接收人工激发或天然的地球物理场电阻率、波速、密度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响应,达到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特征的目的。工程物探则是利用探测的地下介质的电阻率、波速、密度等分布特征,查明和推测探测目标区工程地质性质,进而为工程地质问题的解决提供地质依据。

2 研究区概况

拟建常德市沅江过江隧道工程位于常德市城区沅水一桥和三桥之间,距上游在建的三桥约2.3 km,距下游一桥约2.1 km。连通江北城区皂果路和江南鼎城区阳明路,隧道全长2.2 km,其中,越江段约1 km,越江段埋深最深达河床以下约23 m。隧址区两岸地面高程一般为30.0~34.0 m,沅江大堤高程为42.5 m,河床高程为14.0~26.0 m。隧址区多由第四系冲积的松散粉细砂、中粗砂层、稍密~密实粉细砂、中粗砂层、圆砾土、卵石土等组成,厚度大于60.0 m;下伏基岩为第三系泥质粉砂岩。

3 物探方法选择及实施

地层中各层岩土、岩石的物性参数差异是本测区开展物探工作的地球物理条件,水、覆盖层中的松散土类、砂、卵石层与泥质粉砂岩等,它们之间存在电阻率、波速及密度的差异,也存在明显的波阻抗(波速与密度的乘积)差异,通常较完整的基岩顶面为良好的地震波反射界面,同时第四系覆盖层内各岩性组之间、覆盖层与基岩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电阻率差异,电测深曲线上形成曲线类型的变化。根据测区地层的物性参数特征、地形条件以及测区试验效果情况,该项目确定采用电测深法、地震反射波法和高精度磁法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进行勘探。

根据常德市沅江过江隧道物探施工方案设计,沿隧道过江段左线、右线共布置三极电测深测线2条(左测线、右测线),在右线陆地段布置地震反射测线共3段,沿隧道过江段左线、右线共布置磁法测线2条(左测线、右测线)。

物探工作自2013年12月28日进场,开始水上电法的外业采集工作,2014年1月8日开展陆地地震反射参数试验和数据观测工作,1月9日开始12次覆盖反射的野外数据采集工作,1月15日完成水上电测深观测和陆地地震反射的数据采集等外业工作。完成工作量见表2。

表2 物探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4 物探成果分析

4.1 电测深成果分析

电测深数据处理使用电测深解释软件进行,处理流程按两种执行:(1)数据输入→数据自动检查→自动或手工圆滑数据→滤波→数据格式转换(DCS2USF)→电阻率等值线成图→解释剖面;(2)数据输入→电测深反演程序→依据模型进行单支曲线一维反演→剖面输出→解释。

以左侧线为例,电测深等视电阻率断面图如图1所示,一维反演曲线类型图如图2所示。从电性上来说,地层整体表现为5层电性结构,结合钻探揭示的地层结构分析:表层电阻率20~80Ω·m,推断为黏土、砂、填土等;第二层电阻率180~350Ω·m,推断为圆砾;第三层100~200Ω·m,推断为粉质黏土(粉细砂);第四层电阻率180~350Ω·m,推断为圆砾;第五层电阻率20~80Ω·m,推断为基岩反应(电阻率较低,推断为泥质粉砂岩)。

图1 左测线电测深等视电阻率断面图

图2 左测线电测深一维反演成果图

从等视电阻率断面图结合视电阻率曲线分析来看,左测线覆盖层厚度大于90 m,沿测线无明显的地质断层构造异常。

4.2 地震反射成果分析

浅层反射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在原始记录数据可靠的前提下,能否获得用于地质推断的高质量时间剖面,关键在于所用处理软件的质量和处理时所用的各种参数。本次陆地地震数据采用VISTA10.0地震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流程分为5部分:输入部分、预处理部分、实质性处理部分、修饰性处理部分和输出部分。

以地震反射ZF3测线为例,表层的、粉细砂以及砂岩间存在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形成了比较好的反射界面,其中,粉质黏土及粉细砂与下伏圆砾间反射界面时间主要在20~35 ms,在整个测区内可连续追踪,粉质黏土层厚度在10~17 m;圆砾与下伏粉细砂层反射界面时间在90~110 ms,在整个测区内可连续追踪,圆砾层厚在10~24 m;粉细砂与下伏圆砾层反射界面时间在125~160 ms,在整个测区内可连续追踪,粉细砂层厚在10~20 m;圆砾与下伏砂岩(基岩)反射界面时间在190~235 ms,在整个测区内基本可连续追踪,圆砾层厚在18~36 m;泥质粉砂岩埋深大于90 m,反射波组同相轴较乱,推断基岩风化影响,无明显的断层构造异常反应。

4.3 磁法成果分析

以左测线为例,ZK0+800~ZK1+140段未发现水下有障碍物(如沉船、混凝土和钢铁构件等)。ZK1+140~ZK1+210段磁异常较大,此处有2条铁船在打钻,推断为受铁船影响的假异常。ZK1+210~ZK1+290未发现水下有障碍物(如沉船、混凝土和钢铁构件等)。ZK1+290~ZK1+380段ZK1+300和ZK1+370两处磁异常较大,推断水下有障碍物(如沉船、混凝土和钢铁构件等)。ZK1+380~ZK1+525段未发现水下有障碍物(如沉船、混凝土和钢铁构件等)。ZK1+525~ZK1+600段磁异常较大,此处停放有一条轮渡铁船,推断为受铁船影响的假异常。

5 物探成果验证

本工程于2014年3月~5月实施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完成101个钻孔进尺4897.40 m,根据钻探成果,验证物探主要成果如下:

1)物探推测:下伏泥质粉砂岩埋深大于90 m,勘察Jz-Ⅲ14-沅隧32-1钻孔91.6 m揭露基岩,且上覆地层揭露厚度与物探基本一致,隧址区无明显的断层构造。

2)左线ZK1+290~ZK1+380段ZK1+300和ZK1+370两处、右线YK1+290~YK1+380段YK1+300和YK1+370两处磁异常较大,推断水下有障碍物(如沉船、混凝土和钢铁构件等),勘察在钻孔Jz-Ⅲ14-沅隧48处遇到沉锚,沉锚埋深标高13.0 m,与物探成果相符。

6 结语

工程物探方法作为岩土工程勘察方法之一,在查明覆盖层、不良地质作用、构造断裂时,可以解决地质钻探工作量大、投资大且周期长的弊端,弥补只能对单一点进行勘察、孔孔之间地层无法做到无缝对接、钻探结果以点带面等缺陷。

但是,由于物探成果具有一定的多解性,必须与常规的岩土工程勘察手段相结合,用物探指导钻探,提高钻探的目的性、针对性,用钻探验证物探,提高物探的解释精度,从而取得满意的勘察效果。

猜你喜欢
覆盖层基岩泥质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覆盖层结构对渗水的影响分析*
严寒地区城市河道底泥泥质分析及治理技术研究
深水浅覆盖层倾斜岩面河床围堰设计及应用
声子晶体覆盖层吸声机理研究
青海祁漫塔格那西郭勒泥质岩地层水敏性及其钻井液配方研究
基岩潜山油藏裂缝描述研究
薄基岩工作面开采覆岩运移规律*
深厚覆盖层上大坝抗震分析和设计关键技术
潘谢矿区深部裂隙发育特征的垂向测井反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