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黑色全膜马铃薯垄上微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22-05-29 08:09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干旱地区旱地薯块

马铃薯是中国许多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不同地域内都有大规模的马铃薯种植。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栽培技术是提高马铃薯产量、质量及农业效益的关键。而大多数马铃薯种植区域属于旱地,为了提高马铃薯种植产量和质量,采取了旱地黑色全膜马铃薯垄上微沟集雨增墒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解决了传统种植模式的不足,为马铃薯块根在生长期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最大限度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加农民收益。

大多数种植马铃薯区域都位于干旱地带,在干旱地区种植马铃薯时,很难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河畔镇位于黄土高原地带,年平均降水量320 mm,主要集中在7~9月,马铃薯是仅次于小麦、玉米的第三大主导产业,无污染的环境对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干旱地区种植马铃薯时,必须采取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种植模式,才可以提高马铃薯种植产量。基于此,在当地农技推广中心的指导下,在河畔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经过多年试验、推广旱地黑色全膜马铃薯垄上微沟集雨增墒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利用黑地膜保湿、保墒、保肥、保全苗、抑制杂草、减少虫害、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的作用,采用“M”形垄面、垄上脊播,增加集雨面积,增大薯块生长空间,对降水资源实现最大化利用,减少干旱地区缺水对于马铃薯生长的不良影响,推动了干旱地区马铃薯种植产业的发展,提高会宁县农业经济效益。

1选种

在应用旱地黑色全膜马铃薯垄上微沟高产栽培技术时,首先要进行选种,只有选择了最为合适的马铃薯品种,才可以充分发挥出栽培技术的优势。良种是提高农业产业效益的关键,为了生产出优质马铃薯,在旱山塬区主推陇薯7号一级种、陇薯10号原种、青薯9号一级种,在水川地推广荷兰15、大西洋、新大坪。在选种时,应当选择产量较高、品质较好、并且结薯块较为集中的薯块,形状较大并且较为整齐的中晚熟品种,当前较为合适的是脱毒种薯。并且还应当使用小整薯播种的方法进行播种。如果需进行切块,应当将薯块切成25~50 g大小的块,并且每1块薯块中应含有1~2个芽眼。在切除时,应使用酒精或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处理,切块后用稀土旱地宝100 mL兑水进行浸泡,浸泡20 min后将薯块捞出放在阴凉处进行晾干处理等待播种。

2田地起垄覆膜

在对田地进行起垄覆膜时,可以通过人力驱使动物起垄,也可以通过专门的马铃薯起垄机器进行作业。如果通过人力进行起垄,首先需使用划行器进行线条划行,梯田地按照种植走向开沟起垄、缓坡地沿等高线开沟起垄,大小垄双行种植,大垄宽70 cm,高10 cm,小垄宽40 cm,高15 cm,幅宽110 cm,每幅垄对应一大一小、一高一低2个垄面。整地起垄时用40%辛硫鳞兑水50 kg进行杀虫,同时选用幅宽120 cm的黑色地膜,在3月上中旬土壤昼消夜冻时顶凌覆膜,此时覆膜保墒增温效果好。在起垄后,还应当确保垄土呈现散碎状,切记不可让垄土呈现出大块或条状的情况。

3科学施肥

种植黑膜马铃薯时,应当注意科学施肥。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灭茬,耕深25~30 cm,耕后及时耙耱,每公顷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8万~2.7万kg,起垄前均匀撒在地表。在施肥时应主要施加农家肥,配合施加氮磷钾肥。在施肥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肥量。同时在秋季深耕或马铃薯播种前,将长效碳铵900 kg/hm2、磷酸钾120 kg/hm2做种肥与农家肥同时集中深施,施肥深度为15~20 cm。

4合理密植

在种植黑膜马铃薯时,不同种子品种的种植密度也不同。因此,应当根据生产目标、种子品种、土壤肥力大小等合理播种。若马铃薯用于商业生产,每公顷播种密度4.89万~5.37万株为宜,穴距为0.32~0.37 cm。为提高鲜薯产量及结薯数量,每公顷播种密度为5.49万株以上,穴距控制在0.32 cm以下。

5田间管理

在完成田间覆膜工作后,必须要加强田间管理,防止牲畜进入田间破坏覆膜或因特殊气候导致覆膜损坏情况出现。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地膜破损,应立即覆盖细土保护受损处。在苗期则应当加强马铃薯苗的查苗和放苗工作,在出苗期时加强管理,一旦发现缺苗断垄的情况应及时补苗,争取实现全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要求。在放苗后应将孔洞用泥土封严。在马铃薯种植中后期,田间管理工作应以追肥为主。根据马铃薯生长实际情况施加相应肥料,使用0.48%磷酸二氢钾、0.45%尿素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每10~15 d喷施1次,每公顷用溶液975 kg,为马铃薯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

6病虫害防治

应当将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作为防控主体,一旦在种植区域内部发现早疫病和晚疫病植株,应立即拔出并使用相应药物进行处理,施用45%百菌清烟剂熏或75%百菌清1 000倍液喷雾,隔8、9 d喷施1次,避免病株对其他健康植株產生影响。应当重视对蚜虫的防治,喷洒1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600倍液防治。

通过实施旱地黑色全膜马铃薯垄上微沟高产栽培技术,可提高马铃薯产量及质量,具有明显的保墒增温、改良土壤、提高产量效应的作用。河畔镇半岔村、任岔村、李塬村年降水量240~320 mm,最高增产达22.3%,有效解决了干旱地区马铃薯种植水源不足的问题。因此,在干旱地区可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将该技术应用于马铃薯种植实践中,从而实现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目标。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河畔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杨燕)

猜你喜欢
干旱地区旱地薯块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旱地出芦笋
甘谷县2020年山旱地马铃薯新品种引种对比试验报告
红薯储藏期受害诊断技术及预防办法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干旱地区人工增雨优化成套技术设计思路分析
干旱地区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应用
干旱地区膜下滴灌技术甜瓜种植模式探索
印度干旱地区男子纳妾 专为家庭打水
介绍三种优良种子/甘薯良种“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