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鹦鹉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2022-05-29 08:09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霉病池水水质

血鹦鹉鱼也被称为财神鱼,外观为红色,体型呈椭圆型,血鹦鹉鱼为杂交品种,以其周身大红色及活泼可爱的嘴型和身形受到了广大观赏鱼友的喜爱。血鹦鹉鱼池塘养殖技术具备生产效率高、规模大、质量优等优势,目前被快速推广应用。本文分析了血鹦鹉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以期指导血鹦鹉鱼池塘养殖技术快速发展。

1养殖管理要点

1.1水池要求与消毒

血鹦鹉鱼养殖方式为搭建大棚、挖掘水泥池,结合养殖规模,控制好养殖大棚建设面积,同时将养殖大棚水深控制在2 m左右为宜,底部铺上黑膜,同时确保底部平坦,进排水便利。此外,要配置增氧机,一般每公顷配套增氧机45 kw即可。建立养殖大棚后,在放苗前1周应做好清池消毒工作,消毒时将生石灰泼洒全池,次日将池塘注水养水,如果注入外渠水,进水口位置应设置过滤网,避免水泥池内进入野杂鱼。此外,清池消毒时亦可使用二氧化氯、漂白粉等,单纯清池时可使用茶麸,能够有效毒杀野杂鱼,并且所培育出的池水油绿透亮、藻类数量适度,对于池水环境净化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为血鹦鹉鱼生长营造稳定的水质。

1.2鱼苗投放

一般情况下,当水温达到28℃时投放鱼苗为宜,投放鱼苗前要做好对鱼的消毒工作,将血鹦鹉鱼放入到3%食盐水中浸泡5 min即可,每公顷可投放30 cm鱼种5万尾左右。

1.3饲养管理

鱼苗经过驯食后即可喂食颗粒饲料,对于全长2 cm左右的鱼,应确保饲料蛋白质含量大于42%,粒径小于1.5 mm。要密切留意鱼群进食状况,及时补充饲料,确保饲料充足,要做到定时喂食,一般情况下,每天喂食4次为宜,分别在早8点、上午11点、中午2点、下午6点喂食。对于全长4 cm以上的鱼,应确保饲料蛋白质含量大于40%,饲料粒径控制在2 mm内,同样应做到定时投喂。随着鱼龄增长,应结合水温、天气等多方面因素调整饲料喂食量、时间,在确保鱼群营养的同时,避免浪费。需要注意的是,血鹦鹉鱼不具备较强的耐低氧能力,在阴雨天气、高温天气时,需及时开启增氧机,避免鱼群缺氧死亡。

2水质调控要点

应严格控制好水质状况,避免水体亚盐、氨氮化合物超标影响鱼群健康生长。正常来说,大棚水体以油绿色为宜,透明度控制在35 cm左右,水质偏酸、过碱均会对池塘藻类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长期会导致池水成为死水,影响鱼群健康生长。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泼洒生石灰,保护池水水质良好,pH值稳定在6.5~7.0为宜,并且最好每间隔半个月换1次水,每次换水量控制在40%为宜。同时,养殖人员要定期投放枯草芽孢杆菌,定期添加葡萄糖,补充碳源,以便于更好地维持、促进生物膜生长,确保将池水氨氮控制在0.5 mg/L以下、亚硝酸盐控制在0.2 mg/L以下,保持良好水质。

3收获增色

市场对血鹦鹉鱼需求量较大,价格高,平时应及早挑选、增红上市,保证效益。一般情况下,应将血鹦鹉鱼由大棚全部捕捞转入水泥池,然后分类、分规格在水泥池暂养增色准备售卖,增色可通过打针或投喂增色料,要确保增色料符合卫生安全标准,连续喂食15 d后,当鱼体呈现火红鲜艳色泽时即可上市销售。

4越冬期管理

针对无需上市销售的血鹦鹉鱼要做好越冬期管理工作。进入11月后,池塘水温度逐渐下降,血鹦鹉鱼耐受最低温为13℃,此时生长发育逐渐停滞,并且疾病发生率显著升高。在进入冬季后,应及时将血鹦鹉鱼转移到室内养殖,并开启加热系统,将池塘水水温控制在26℃左右,确保血鹦鹉鱼能够安全越冬。

5疾病防治

5.1白点病

血鹦鹉鱼白点病传染性极强,防治该病时,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若发现患病,应禁食2 d,期间将水温恒定在30℃,向池塘内投入适量食盐,能够有效杀灭病原。

5.2腐烂病

血鹦鹉鱼腐烂病属于细菌性传染性疾病,治疗时应禁食2 d,将池内的水草清理干净,然后使用戊二醛消毒,连续治疗3 d。

5.3车轮虫病

血鹦鹉鱼车轮虫病属于传染性纤毛虫病,治疗时应禁食2 d,保持水质指标正常,然后投放硫酸铜等药物,效果显著。

5.4黑斑病

黑斑病主要是由于虾红素等因素导致:当受到惊吓时,血鹦鹉鱼会出现黑斑,但会自行恢复;频繁换水后,若所换水质不佳、不适,导致诱发黑斑病,此时需及时更换水,并调节水质,尽可能地接近换水前的水质。应在放养鱼苗前做好池塘水体消毒工作,保持水质健康卫生,避免水霉菌大量生长诱发黑斑病。

5.5肤霉病

肤霉病是水泥池血鹦鹉鱼养殖常见病,鱼体皮肤受伤后寄生虫、霉菌孢子入侵伤口大量繁殖,患处肌肉会出现腐烂现象。防治该病时,应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并定期向池中投放食盐,降低肤霉病发病率。若发现有患病鱼,应及时使用食盐水浸洗10 min,每天1次即可。或在水泥池上方设置紫外线灯。

5.6水霉病

血鹦鹉魚水霉病病程长、根治难度大、传染性高,目前尚无特效药,因此应做好预防工作,保证池水质健康与光照通风良好。若发现有患病鱼,应及时将外伤处的白毛用镊子取下,并将消毒药物涂抹在患处,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5.7烂鳃病

血鹦鹉鱼烂鳃病属于细菌性传染性疾病,若发现有患病鱼应及时捞出,若发病数量较多则应禁食3 d,并全池泼洒戊二醛等消毒剂治疗。

5.8指环虫病

该病多发于每年5~8月,水温过高时发病率显著升高。发病后,血鹦鹉鱼体表会分泌出较多的黏液,鳃部组织逐渐腐烂,鳃瓣出现浮肿,颜色为灰白色,病鱼体表呈黑色。防治指环虫病时,首先可每立方米池水使用0.4 g晶体敌百虫,将其融化至水后泼洒全池即可,其次可使用适当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鱼10 min,亦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5.9细菌性肠炎

在水温25~30℃时,细菌性肠炎发病率较高。病鱼拖便,肛门红肿,轻轻按压后可以发现从病鱼肛门内流出黏液,呈黄色,有的会流出脓血。防治细菌性肠炎时,首先可每立方米池水使用0.3 g二氧化氯泼洒全池2~3次;其次可使用地锦草治疗,用2 kg鲜地锦草加入适量水煎熬0.5 h,将药液去渣拌入饲料中喂食病鱼,连续用药3~5 d即可。

(天津嘉禾田源观赏鱼养殖有限公司刘彦萧)

猜你喜欢
霉病池水水质
春季大棚番茄叶霉病防控技巧
浅析番茄叶霉病的发生条件及防治方法
彩虹糖
罗非鱼水霉病咋防治
观水色,辨水质
观水色,辨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