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几种策略

2022-05-30 10:48陈龙霖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作文题辩论观点

陈龙霖

关于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是让学生“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在最近的一次写作教学中,我依托语言情境构建开展活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具体如下:

一、展示作文题,鼓励学生写作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5年9月,腾讯推出的新闻写作机器人,十多分钟能完成上千字文章的撰写和编辑。

2016年3月,在人机围棋大战中,韩国名将李世石九段以1:4输给机器人AlphaCo。

2016年11月,集家庭保姆、辅导老师、休闲娱乐伙伴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智能机器“小胖”,在试用期间与100个家庭的孩子和家长们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2018年3月,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名女子被Uber自动驾驶汽车撞伤,之后不幸身亡。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全球已先后发生数起由自动驾驶车辆承担主要责任的事故。

近日,埃隆·马斯克提出: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将那些独一无二的东西,比如性格、记忆下载到机器人的身体中,这将是一种不同的永生方式。他还明确表示,现阶段自己的“三大恐惧”之一是人工智能危机。

你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带来的争议?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读完材料可知,整段材料分为三层:第一层是一到三段,讲的是人工智能的“利”。其中,第一、二两段文字侧重谈了人工智能比人类优越的地方;第三段则侧重谈了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第四、五两段是第二层,讲的是人工智能的“弊”。其中,第四段侧重于写该技术当下尚不成熟,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危险;第五段侧重于说明人工智能未来能给人类带来永生机会的同时也会带来极大的风险。此题要求学生能够扣住“争议”成文,即不仅要分析人工智能的利与弊,而且要明确表示自己到底是支持还是反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并给出充足的理由。

展示了作文题,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写作。在实际的写作中,我班的学生普遍在谈人工智能的“利”与“弊”,在文章中“平均用力,敷衍成文”。还有一部分学生看似是在“辩证”地看待问题,实则并未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在谈完人工智能的利与弊之后,不表明立场,而是选择“一碗水端平”,以一句轻飘飘的“关键是看人类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收尾。这是一种“假辩证”,暴露出了观点不清、立场不明的问题。可见,我班学生的思维品质还有待提升。

二、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考虑到这道作文题与辩论赛中“分析利弊”类的辩题类似,为了引导学生重新思考,我设计了以下导学案(现只展示部分内容):

(一)审题立意

1.划分材料的层次,概括每一层的大意。

2.“你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带来的争议”包含了什么写作要求?

3.“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思考”包含了什么写作要求?

(二)深入思考

1.你认为人工智能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你判断的标准是什么?(旨在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2.你有什么依据?请围绕你的判断标准列出三条依据。(旨在引导学生坚定自己的立场并维护自己的观点)

3.如果有一位同学的观点与你相反,请猜测对方的判断标准是什么?(旨在引导学生跳出自己的逻辑框架,设立“假想敌”)

4.假如这位同学也给出了三条依据,你会如何反驳?(旨在引导学生用“假想敌”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观点)

5.假设该同学要驳斥你的某个观点,你觉得他会如何做?你又会如何反驳?(旨在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逻辑漏洞,并努力填补漏洞)

三、开展辩论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学生完成导学案之后,我将他们分为正、反两方,组织他们开展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人工智能利大于弊”,反方观点是“人工智能弊大于利”。在活动开始之前,辩论选手先整理、筛选己方的观点,建构逻辑框架。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得非常好。以下为自由辩论的片段:

正方:对方辩友一直强调人工智能将带来一系列问题,难道它带来的好处你们也视而不见吗?

反方:我们并非视而不见,而是认为应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去看,当下的弱人工智能发展到未来的强人工智能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正方:人工智能在发展,难道人类就不会发展了吗?对方承认人工智能是不断发展的,却无视人类自身也是不断发展的。

反方:我们恰恰是明白这一点,才认为更需要正视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具有不可控性。因为人性中的懒惰、轻信、贪婪也会因为工具的升级发展而无限膨胀。

正方:而我们更相信人性中积极、乐观、勇敢等宝贵的品质,还有人类永不熄灭的智慧,会帮我们转危为安,度过难关。

这段辩论非常精彩。学生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人工智能和人类本身,是值得肯定的。当然,他们在辩论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除了辩论技巧运用得不够娴熟外,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逻辑链条不够清晰。实际上,这一问题在他们第一次写作中就暴露出来了。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逐步帮助他们解决。

四、鼓励学生再次写作,完善逻辑链条

辩论赛结束后,教师可以提出适当的建议,并鼓励学生梳理思考的成果,再次写作。从他们完成的第二篇作文来看,我班的大多数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建立起支撑自己观点的逻辑链条,并且能够公正地说理。

如下面的作文提纲:

《用人工智能造福未来》

首先,提出中心观点:人工智能利大于弊,我们应当加快发展进程。

其次,从经济、文化、生活三个角度论证发展人工智能的必要性。

再次,分析反对发展人工智能的观點,指出其来自人性的弱点:对未知的恐惧。

接着,补充说明发展人工智能并非一味地依赖它,而是以其来激发人类的潜能。

最后,强调对科技发展不应持畏惧心理,而应迎难而上,铸就更美好的未来。

该生开门见山地提出“人工智能利大于弊”,并全面观照反对发展人工智能者的观点,指出其实质性的问题在于“人类对未知的恐惧”,同时能看到自身立场下逻辑的漏洞,指出应以长远的目光、乐观的态度去看待包含人工智能技术在内的全部科技成果。

总结与反思:

1.设置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真实的情境应是具体的,辩论就属于一种具象的语言情境,其形式能天然地引发观点和思维的碰撞,尤其是当辩题既贴近学生的生活或者知识领域,又能引导学生向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进行思维的发散,更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2.训练交互性写作,突破思维的局限。目前的学生写作,存在较为严重的读者意识和读者观照缺失的现象,学生往往是自说自话。教师可借助辩论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辩手意识”,即在写作中想象自己身处参与辩论的场景,有一位“论敌”与自己互相质疑、反驳、辩护,从而达到查找、补足逻辑漏洞的目的,有助于突破自身思维的局限性。

当然,此次写作教学还留下了不少遗憾,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参与度还不够高。今后宜进一步探索辩论以外的其他活动形式,找到参与面更广、更能激发学生思维能量的任务情境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作文题辩论观点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观点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