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2022-05-30 07:13杨樨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初中

杨樨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认真研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夯实教师专业能力,创造性使用教材,依据课标理念积极打造互动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29-0035-03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提高课堂效率迫在眉睫。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响应国家“双减”号召,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研读课程标准,使其成为教学的引路航标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性质”部分明确规定: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在“课程目标”部分明确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由此可见,《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因此,广大教师需要细致研读《课标》内容,字斟句酌,认真领会《课标》精神,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什么这样培养人等方面多思考多动脑。教师要立足于核心素养,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真正在课堂实践中践行《课标》理念,落实《课标》精神,让《课标》成为教学的引路航标,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把握统编教材的特点与脉络,把“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和谐统一

《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编写思路清晰,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比如:七年级上册的内容从“成长的节拍”到“友谊的天空”到“师生情谊”最后到“生命的思考”,梯度明显,注重学段教学内容的衔接,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可读性、可教性都很强。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活泼新颖,图文清晰精美,语言流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栏目设计具体,操作性很强,每册教材中都设计了“运用你的经验”“拓展空间”“探究与分享”“方法与技能”“阅读感悟”“相关链接”六个栏目,体现了教学主要内容和教学思路。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深入研究统编教材编排特点,领会编写意图,横向整合、纵向延伸,真正读懂教材的内容体系和呈现脉络。

读懂了教材还要用好教材,实现“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和谐统一。在教学实践中,切实用好教材中的基本素材和案例,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创造性地组织主题活动。在课堂以外,引导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阅读相关杂志和报刊,关心时事热点和身边的事情,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和教材上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加深体会。这样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不仅让学生深入地把握学生的课本内容,而且提升了他们内化认知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认同感、责任感。比如: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网络改变世界”一课的第二课时,一位老师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的“探究與分享”,结合具体案例和数据让学生认识“网络谣言”的危害,认识到个人隐私很容易被侵犯;接下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在网络上,应该如何保护个人信息”。这位老师播放了《南方都市报》的一则新闻“你发前世青年照了吗?当心泄露个人信息”。通过观看视频、教师点拨,让学生理解不经意的网络行为可能会导致个人信息被偷走,照片、家庭住址等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既充分运用了教材上的内容,又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再比如:“维护国家安全”一课,一位老师设计问题“公民不维护国家安全会给国家带来哪些危害?”通过播放新闻视频、展示中国渔民在南海打捞外国间谍武器等真实案例、图片,让学生讨论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和公民应该如何维护国家安全。通过热烈讨论,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以上的教学过程,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案例和新闻时事,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个人保护意识。

三、开展互动教学,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

互动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合作、激励、竞争、表演等方式,落实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产生更加深入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教师要积极实施互动教学,丰富教学方法,充分体现课堂主阵地的作用。比如: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理解知识;运用思维导图法,让学生清晰直观地掌握所学内容要点;运用角色体验法,让学生在快乐的表演中体会学习内容;运用故事叙述法,让学生在惟妙惟肖的案例中感受知识。这样,通过师生间多种形式的互动,能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美好的人生观、世界观。比如: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中“爱的碰撞”一课,一位教师围绕“学生与父母的冲突”这个话题和学生展开互动。通过互动,首先让学生理解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是学生自主意识增强和依赖心理之间的矛盾呈现,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谈感受,各抒己见,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蕴含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他们懂得爱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严格要求也是爱的体现。再如: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创新改变生活”一课,一位教师展示了某市青少年创新大赛的典型作品,包括剥莲子的“锤莲子套环”“多功能环保扫把”等等,以此创设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活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开展互动教学,需要精心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活动,把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如此一来,学生拥有了与老师平等交流、对话的机会和自由的学习空间,变得越来越勇敢,会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充分地展示自我。这样就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关注学生发展”的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依据《课标》,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统编教材内容,确保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完善和摸索。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面镜子,是一片沃土,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用心去领会,用爱去浇灌,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不断开创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初中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