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青少年学雷锋铸魂工程

2022-05-30 10:48陈雅娟
雷锋 2022年10期
关键词:铸魂学雷锋雷锋

陈雅娟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如何让雷锋精神植根于广大青少年心灵中,引领新时代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将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扎实推进铸魂育人工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接班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义不容辞的使命与担当。

用雷锋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筑牢青少年学雷锋铸魂工程

在少年时代,我有幸结识了雷锋并接受他的亲自指导和教诲,并从他的言传身教中不断感受到了他的崇高思想和可贵的品质。记得雷锋给我们上的第一课是在我们聘请雷锋为辅导员的大会上,他抬起被地主婆砍伤的手,讲述了他的苦难童年,用他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是共产党,是毛主席,是新中国给了他第二次人生。他当时那种对万恶旧社会的满腔愤怒和仇恨,他感恩共产党、感恩毛主席、感恩新中国的那种种激情也深深感染着我们,激发了我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也使我们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这第一课开始,雷锋精神随着雷锋故事的展开渐渐饱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锋精神也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特色。今天,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等,仍对当下的青少年立德铸魂、增强文化自信,具有指导意义。

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将“文化自信”列为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内涵,其中包括“通过语文学习,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的叙述。雷锋精神是革命文化的一种,内涵丰富,既包含艰苦奮斗、坚守信仰的革命精神,又外延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新时代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红色基因,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因此,学科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构建体系化的“雷锋精神”教材,遵循正规教育教学模式,革命传统进教材,并且额外配有文字加图片的形式编辑的书本,方便师生在学校内按照同口径同标准认知革命传统。由于革命传统形成历史久远、内容博大精深,传统的课本式教材难以承载,因而应该采取“教学资源包”的形式,把最有代表性的雷锋文化资源,譬如雷锋故事、日记、照片,有关雷锋的文学艺术作品,当代雷锋等先进人物事迹、雷锋文化景观等打包,引导学生一键打开新世界,关注、探索周遭生活环境中各种形态的雷锋文化,感知雷锋文化的壮美,激发参与建构雷锋文化的情感。

如果学科教育活动不以文化价值导向为基础,如果教材编著丢失意识形态引导,就会使少年儿童在启蒙阶段缺失成长精神之钙。例如近期披露的“人教版教材插画”事件,既不美观向上,也不严肃规范,与立德树人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不能以审美差异一笔带过,而应当深刻认识到,这是涉及价值观、历史观、革命观的根本问题。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其具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大量教学活动都是以教材插图为重要教学辅助手段来实现的,教学技术手段的呈现也是以教材插画为基础。教材插画导向偏离,长此以往,学生自小就会被迫灌输“媚外”思想,他们接受的将不是民族文化熏陶,而是外来文化入侵。青少年无法建立民族认同感,何谈文化自信。教材出问题,就是在毒害青少年,就是在摧毁民族未来,就是在动摇国之根本。

当下国际局势风云多变,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总是不断利用各种渠道对我们进行文化入侵,控制我们的意识形态,尤其毒害我们的青少年,妄图毁我长城!这是我们决不允许的,树立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刻不容缓,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用雷锋精神创新德育模式,抓好青少年学雷锋铸魂工程

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勤俭节约的德育教育似乎很容易被青少年忽略掉。但回想往昔,雷锋叔叔还亲自教育过我们,一丝一缕物力维艰,箪食瓢饮得来不易。那时候我们经常中午放学就往部队跑,找雷锋叔叔。有一次他检查我们的作业本,发现我们作业本有不少是半截的,他舒展的眉头又紧皱起来了,他严肃批评了我们,怎么你们读书还吃书吗?当时我们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不说话了,见状雷锋叔叔让我们见识了他的宝贝箱子,在打开箱盖的一瞬间,我们都站起来争着往里看,箱子里装的全是旧东西,什么牙膏皮啊,旧钉子啊,当时雷锋叔叔从里面拿出一颗螺丝钉耐心地对我们说:同学们啊,这颗螺丝钉虽小却也来之不易,它要花费工人叔叔多少辛勤汗水,才能把好大一块铁制成一颗颗螺丝钉。同样,我们学习用的每张纸也是工人叔叔辛勤劳动换来的呀!我们不但要懂得爱惜劳动人民的果实,还要记住我们国家还是一穷二白的,要建设富强国家就要靠我们每个人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就是我们对国家的贡献。

当时我们很受教育,懂得了节约的道理,特别是后来我们亲眼看到雷锋叔叔自己补袜子,更让我们感动。雷锋叔叔帮助我们做成了节约箱、针线包和储蓄箱,从此大家自觉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做起,勤俭节约的习惯蔚然成风。

除了勤俭节约,集体主义精神在强调个性化的新时代,似乎也很容易被青少年遗忘。有些青少年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仅以自身需求为圆心,以自身感受为行动半径,较少为他人设身处地地考虑,共情能力不足。他们高度强调个性化,时刻以“我”为第一要义,忘记了“我们”才是与他人和谐相融的基础。如果没有满足“我想、我要”,有些青少年就会产生不满甚至抱怨,缺乏集体观念。但是想想雷锋叔叔当年,时刻以集体利益为重,部队需要什么,他就去做什么,国家需要他付出什么,他就毫不犹豫地奉献什么。在经济发达的新时代,雷锋精神正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新型体现,青少年更应该学会从集体利益考虑,自小培养大局意识,为将来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打好思想堡垒。

雷锋还通过送给我们班毛主席著作单行本《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告诉我们要从小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才有动力,前行才有方向,才能做一个永远有益于人民的人。我觉得今天引导广大青少年学雷锋、学毛著对其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仍然很重要。

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红领巾志愿者小分队开展学雷锋活动,比如为集体做点什么,为周围有困难的同学做点什么,通过这类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从中获得幸福感,从而自觉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还可以通过特殊的节日,比如母亲节、父亲节,开展“我想对您说”征文或绘画形式,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感恩之心。还可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义务劳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和劳动观念。这些都是从点滴小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素质。还可以利用早晨或放学前十分钟的时间,定期组织学生了解一些新闻时事,比如让孩子了解中国高新技术科技的快速发展、民族企业的自强不息、抗击疫情中的感人故事等信息,培养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

家校教育联动育人,推进青少年学雷锋铸魂工程

家校教育联动,不仅仅是共同培养孩子,还是带动良好家风的形成,由点及面地让学雷锋的风气辐射整个社会。家长既是青少年教育的实施者、监管者,还承担着模范引领的作用,所以学习雷锋精神需要全家共同参与,身体力行地付诸实践,逐渐将雷锋精神融入家风建设,融进家庭发展。当千万家庭投身学习雷锋精神、建设祖国事业的洪流中,我们的祖国必将欣欣向荣、蓬勃向上。

为提高广大家长的文明意识,学校可以在宣传形式上创特色,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告家长书,给家长一封信,家校班级微信群,QQ群等小提醒,向学生家长宣传文明礼仪知识;签订文明礼仪承诺书;通过开展文明礼仪网上签名、网上知识问答、问卷调查等活动,增强学生及家长文明礼仪知识普及程度,理论上建好“学雷锋讲文明”的基地。

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每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每一个家庭的蒸蒸日上,必将使得我们的国家欣欣向荣,民族的未来更加光明。不忘“家国”来时路,永葆初心不迷失。学习雷锋精神,以小家为基点,将雷锋精神的烙印深深镌刻在青少年的心中;以大家为追求,撬动社会力量,建设壮丽未来。

(责任编辑:仇学平)

猜你喜欢
铸魂学雷锋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立根铸魂 为央企扬帆护航
新疆“铸魂工程”亮点纷呈
“三严”铸魂 “三实”塑形 凝聚扭亏增效正能量
写给雷锋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
学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