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5-30 00:49温素珍
高考·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以读促写写作应用策略

温素珍

摘 要:高中英语教师需要以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作为课程设置的考量元素。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语用能力,由于过往单向传输的方法,很难在学生语用能力提高方面有显著的效果,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出于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需求以及学生英语能力发展需要,将读写结合作为课程活动的一种方式,在读写结合模式下,可以使学生快速掌握阅读与写作的知识,还可以同步提高学生在相关方面的能力水平。在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以读促写已成为英语教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目前该方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时间有限,教师在以读促写教学策略使用环节还存在一定不足。本文分析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使用的必要性,指出英语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给出以读促写在教学方面的使用方式。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写作;以读促写;应用策略

以读促写是英语教师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与以往分别进行写作和阅读课程的方式不同,教师在以读促写的方式下,找到阅读与写作的相同点,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使学生可以在学习阅读时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分析文本结构的方式,从而可以打通阅读与写作在知识方面的屏障,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英语教师必须基于英语教学要求,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语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基于自己的想法书写内容,保证内容言辞达意,可以反映自己的想法。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英语素材时,快速掌握文字逻辑关系,清楚文本想要阐述的内容。在读写结合策略的应用下,学生可以形成学科素养,掌握英语并能借助该门语言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高中英语教学采用读写结合方式的必要性

高中英语知识难度较高,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相对吃力,教师在学生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培养时,能否使用科学的方式,将会影响到学生写作与阅读能力的发展。采用以读促写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能力,由此对于学生日后发展帮助极大。以读促写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提倡打通写作和阅读的屏障,在二者相互协调下,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形成分析文章结构、形成框架建设的能力。以读促学是新时期出现的教育方法,作为创新型教育手段,该方式应用后可以给予学生合理引导,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理解经典短语、主要词汇,确定相关内容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方式。在以读促写模式应用中,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水平,快速确定各段落主要含义。在以读促写方式下,让阅读和写作课程内容相互交织,使学生通过阅读素材的学习,获取更多写作方法。学生在写作时,也可以使用较多方式,快速完成写作任务。在以读促写的方式下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效率,使学生可以从文章中接触大量词汇,逐渐扩大词库数量,确定短语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方法,可以在写作中合理应用短语或词汇,规避语法结构和语言逻辑等问题[1]。

随着阅读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从写作维度分析文章内容,对文章中的句型句式进行拆分,快速掌握语法内容,可以在写作中使用相关语法,丰富语言表达形式。在以读促写方式下,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使学生通过阅读类型的接触,打开自己的视野,积累大量文本形式,根据写作题目选择文本类型、确定文本类型特点、建立内容框架,提高写作的有效性。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写作课程与阅读课程的内容,通过以读促写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后,通过阅读内容快速掌握相关技巧在使用中的方式,增加对相应技巧的了解程度,由此可以在写作中合理地应用写作方式,提高内容表述的严谨性与准确性。在读写结合的方式下,可以对教师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写作与阅读方面的任务,使学生通过該模式快速吸收写作与阅读方面的知识,形成较强的语用能力[2]。

二、高中英语读写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居于主体地位

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常居于主体地位,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在课程活动中自主参与性不足,如果不能积极参与课程活动,学生会逐渐对知识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在高中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本就存在疑虑,在教师把控课程进度的模式下,会按照课程进度安排,调整课程内容比重,学生在活动中过于被动,会感受到不小的压力,可能因此打击学生参与写作或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增大教师在学生指导与培养等工作的实施难度。学生在课程活动中自主参与性不足,学习英语知识的主动性下降[3]。

大部分教师在阅读和写作课程中,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出课程方案,组织学生参与课程活动,注重课程进度的调控,采用知识单向传输的方法,注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接触,希望学生通过记忆获取相关信息,掌握知识内部结构。然而,高中英语课时和内容的安排并不合理,学生需要在每节课中接触大量内容,在该情况下很难记忆每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长此以往,学生疲于应对课程中的各类内容,难以使学生快速记忆英语知识,分析阅读素材,很难掌握作文写作的要点,对学生阅读、写作等多项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目前,很多学生在被动参与课程活动中,无法找到各类知识的关键点,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教师重点划分的内容。在此期间可能出现记忆力衰退的情况,在阅读活动中无法快速分析文章内容,也不能快速获得写作的思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建立文本框架。

教师在英语写作和阅读活动中,由于教学进度的压力,过度关注知识传输,并没有充裕的时间向学生解释知识的主要内涵。学生在相关信息理解、分析方面,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不利于学生对本堂课程内容的分析与吸收,可能会形成错误的学习观念。虽然部分教师也在高中英语教学时选择读写结合的方式,但是该方法使用的时间较短,很难发挥该模式在学生分析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导致学生写作和阅读方面的成绩仍然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4]。

(二)背诵大量的范文

在新课标要求下,英语教学需要将提高学生语用能力培养作为工作任务,让学生在课程活动中主动参与各类任务。通过阅读活动、写作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写作水平,由此才可以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语用能力。目前,教师在写作活动中要求学生背诵大量范文,还会在阅读活动中,向学生提出背诵整篇文章或部分段落的要求。学生疲于应对背诵任务,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英语语法,梳理课程知识内容,很难总结英语学科知识规律。在此过程中,学生无法在大量范文的背诵任务下,找到文章结构设置的技巧,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在学生大量背诵范文时,将文章学习的重点投注在内容背诵上,没有深度分析文章内容,无法快速找到各段落内容的关系。在此情况下,对学生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均形成一定的影响。很多学生反映自己在写作方面存在难点,无法快速确定写作思路,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不能写出良好的文章根源问题,不是缺乏华丽的辞藻,而是不能快速锁定作文思路,所以不能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给出结构逻辑线清晰的内容。教师要求学生背诵课外阅读,没有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文本结构进行深度分析,过度强调对文章内容的背诵,很难弥补学生在写作方面的短板,还会对学生阅读分析思维构建形成阻碍[5]。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以读促写方式的实施策略

(一)夯实基础知识

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英语语法、帮助学生积累英语词汇时,必须以学生能进行流畅交流作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学习,必须具备与他人正常对话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选择以读促写的方式开展活动,需要将学生语用能力培养作为工作主线,给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计划,将基础知识学习作为重要事项。学生如果基础知识薄弱,很难组织语言写出不存在语法问题的句子,也无法对阅读素材进行分析,确定阅读素材内容含义。教师在读写策略的应用下,需要以阅读文本作为学生夯实基础的手段,通过该渠道使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扩大学生词汇库的容量,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分析文本内容,还可以在写作中快速编写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基础词汇、短语、句型等知识时,通过文本内容使学生清楚相关知识在使用中的语境,便于学生掌握英语词汇、句型的书面表达方式,可以形成较强的规范意识,由此学生可以按照要求使用词汇句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面知识,采用以读促写的方式让学生基于日常所学文章内容,快速梳理文章结构,成为学生编写作文可使用的模板,根据文章结构替换内容,从而可以形成结构合理的文本内容。教师在以读促写策略应用时,必须关注学生在阅读分析与写作环节的表现,判断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情况,教师还需要在以读促写方式下,从学生写作能力提升角度,引导学生重点关注阅读素材中的经典句型、常用词汇,还需要分析语言逻辑,由此使阅读素材内容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6]。

在人教版Unit 1《Teenage life》一课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程知识时,让学生记录本节课的常见短语,如Teenager、debate、prefer、preference、content等,对经典句型进行拆分,从而可以快速确定课文关键内容。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内阅读时,还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对短语、句型进行对话训练,使学生在小组活动参与中,根据本节课的句型灵活创建场景,使用课内单词完成对话。在相关活动中,学生可以掌握经典句型,增加对词汇词组的记忆深度,使用较短的时间掌握相关内容并将其应用到写作环节。由此学生逐渐形成较强的分析能力,还可以活用基础工具,提高文章内容的质量。

(二)提炼文章结构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各方面内容的学习感受,希望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学科素养。在学生参与英语活动时,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受汉语影响后,在英语语法应用时出现差错的情况,调整教学手段。针对学生在书面创作或日常交际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从学生英语思维强化角度进行规正,由此才可以使学生在日常使用英语时,基于语法规范使用语言。辨析能力与思考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思维品质方面提出的要求,学生在日常进行语言沟通时,必须根据实际场景进行理性判断、表达、分析、推理等活动。为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语用能力,不会在日常交际时出现语法问题,需要在英语教学中基于读写结合策略,指导学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文本素材时,让学生先阅读文章内容,随后学生提炼阅读文章的主体框架,快速给出各段落内容,发现各段落内容的联系,最终总结文章主题。教师会在学生提炼文章结构后,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进行分析,从而学习对方在文本内容设置时的写作手段,有利于学生日后写作,可以快速根据题目内容建立文本框架。学生在阅读分析和写作知识转变时,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能够更好地形成写作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以读促写在教学活动中已成为教师较为常用的手段,必须在学生学习课程内容时进行合理指导。教师在阅读课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素材,圈出文本内容中的经典语句,引导学生从作者角度分析文章主题,基于主题研究作者在词汇、短语、句型等方面的使用目的,学习对方在关键要素应用方面的技巧,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可以在文章语言表达方面根据经典句型进行仿写。此外,学生还可以基于想表达的内容,选择最适合的词汇[7]。

在人教版Unit 2 《Travelling around》一课中,教师在写作活动中基于学生无法快速编写作文的原因,从学生思维层面入手,向學生传授写作技巧,还会在阅读活动中让学生基于对文本素材的了解,将文章大体框架提炼出来。在该环节学生思维将得到有效的锻炼,可以形成谋篇布局的习惯,基于作文题目快速给出文章主体框架,根据各部分内容遣词造句,填充文章信息,提高文章各部分内容的逻辑性,防止出现逻辑不清晰或语法问题。在学生学习阅读时,提炼文章框架,基于写作技巧训练写作能力,可以在一段时间后,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三)加大训练强度

在写作与阅读活动中,教师必须训练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需要让学生多参与活动,在多看多练的方式下,让学生熟悉英语文章结构设置方式,还可以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抵触感,逐渐形成较强的自信心,按照要求参与相应活动。从很多学生在英语写作和阅读活动中的表现来看,发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使用存在问题,学生在写作活动中并没有端正心态,写出的文章存在句型语法问题且错别词较多。还有很多学生写的内容不具备逻辑性,语句不通的情况较为明显。教师需要让学生积累大量知识,通过一定数量的训练,使学生可以掌握知识的运用方法,能够按照要求书写文章,对阅读素材进行深入分析,基于写作内容检验自身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快速发现自身不足并进行修补。训练是强化学生语用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需要基于学生日常在写作与阅读分析中常见的错误,找到学生知识体系的薄弱环节,给出训练内容。在训练活动中,教师还需要考查学生对英语语法的使用能力,需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并结合内容进行思考,让学生快速发现自身在写作时存在的语法问题。教师每讲完一篇阅读,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题目进行仿写,在写完后与阅读文章进行比对,从而可以发现自身在语法应用时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章素材和写作内容的比对,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语法知识,攻克英语语法在理解方面的障碍,学生在语法知识运用方面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

在人教版Unit3 《Sports and fitness》一课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阅读内容时,需要向学生普及阅读中常见语法内容,让学生对常见句型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可以抓住常见句型的关键元素,模仿相关句式造句,提高对相关句型应用的合理性,将其作为作文编制所用的素材,提高文章内容的合理性。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英语基础语法知识,需要基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应用手段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可以掌握英语语法的关键点,加深对常见词汇、重要词汇的把握程度,将相关内容应用到写作中,学生所写文章内容的可读性随之上升,保证相关内容不存在语法问题。

(四)创设语用情境

教师在写作和阅读活动中,选择以读促写的方式引导学生,需要基于学生能力培养需求,调整以读促写的方式,提高影视化资源的使用量。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构建语用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分析阅读内容,获得写作灵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时,需要确定写作与阅读方面的教学要求,在读写活动设置方面,不能将工作停留在引导学生完成一篇阅读文章或单纯地布置写作任务。教师需要正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可以在相关活动下形成较强的思维,可以快速分析阅读文章,形成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由此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想法,使用语言将内容表述出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基于学生在语言能力构建方面的需求,给出教学方案建立语用情境指导学生,促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课程活动。教师可以选择歌曲、视频、图片等方式,营造欢愉、轻松的课堂环境,还会基于阅读素材内容建立相关情境,让学生在相关情境下续写阅读素材后续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思维时,需要灵活地使用多媒体素材,基于课程内容建立相关情境,从而可以给予学生合理引导,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下学习课程知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把握程度。

在人教版Unit 5《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一课中,教师在情境创设时,需要基于课程内容进行引导。在本节课中教师让学生了解语言在各地应用方面的情况,通过影视化素材的插入,使学生清楚语言在人与人交流方面的益处。教师还会在课程活动中,突出when、where、why等关系副词,让学生通过文章内容分析,确定三者充当的状语角色。此外,教师要求学生自行查阅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资料,由此可以对本节课大背景有更为深入的了解,通过学生对关键要素的收集,为学生分析文章内容提供依据,促使快速获知生词的含义,不仅可以更好地分析文章内容,也有利于学生记忆相关生词、短语,还可以将其应用到写作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阅读素材时,根据课文内容创建相关的场景,使学生可以在图片和短片等资源的感染下快速进入学习本节课内容的状态,从而基于本节课的主线,从语言层面分析阅读内容。

结束语

以读促写成为高中英语教师在新课标下培养学生形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在读写结合的手段下,可以优化课程资源,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在写作中掌握分析文本内容的手段,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学生成长期间,教师需要基于口语能力训练、思维知识运用等方面的培养需求,给出英语教学方案,让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快速形成使用英语的能力。在相关方式下,学生可以良好地应用英语技巧,处理日常交际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以读促写策略实施中,还需要将学生作为课程活動的主体,提高学生对词汇、句型的敏感程度,可以深度分析阅读素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使用英语词汇,确保写作内容可靠、精准。在学生学习知识时,教师还需要使用情境创设的手段,让学生在读写结合过程中,对英语知识产生兴趣,自主参与课程活动,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较强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茂君.“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2021(16):197-198.

[2]张小斌.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2020(32):40.

[3]范金佩.谈谈“以读促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20(6):78.

[4]王玲.分析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2020(21):168.

[5]易益.关于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2019(42):20.

[6]王昌明.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2019(22):40-41.

[7]周晴.“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生英语,2019(20):57.

猜你喜欢
以读促写写作应用策略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