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与探索

2022-05-30 06:10富蕾
教育与职业(上) 2022年9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摘要]随着进入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新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对职业教育的高阶需求更加明显。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取得大幅提升,但在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功效层面和目标定位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职业教育要打造满足新时代职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需要从学习群体、功能内容和主体结构模式三方面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从而更好地服务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型社会;终身学习体系

[作者简介]富蕾(1987- ),女,北京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讲师,管理科学工程学院在读博士。(北京  10007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7-0093-04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教育模式与就业业态进入了变革的新阶段。自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开始,经过20年的发展建设,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为形成学习型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对教育体系尤其是职业教育的高阶需求更加明显,探索服务于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教育体系至关重要。

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现状分析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2022年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职业学校1.12万所,在校生超2915万人,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超过12万个专业点。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发展在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时,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构建终身学习体系。2022年5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也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提出鼓励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

近五年,我国职业院校体系结构和定位经过不断调整,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得到大幅提升,纵向上形成了学历贯通,横向上促进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的衔接连通和资源互享,多个省市地区尝试推动贯通培养项目培养应用型人才。然而,在职业教育改革探索中還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观念层面的问题

传统观念中职业教育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的备选方案。大量考生和家长认为考不上普通本科就选择职业院校、学习成绩不理想就参与贯通培养,大多数学生不是主动选择职业教育,用人单位招聘现状反映出的社会认知亦是如此,职业院校毕业的求职者在待遇、未来发展和晋升等方面均不如普通本科学历求职者,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较低。同时,“重本轻职”还体现在教育经费的投入和资源的分配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制约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

(二)制度层面的问题

虽然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一些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一味追求升学,造成盲目选择和学历泛滥,需要制定具体制度细则补足职业教育学历就业岗位的结构性缺口。此外,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断层的现象,造成课程体系匹配度低,教学成效不高。人才培养方案缺乏一致性,教育教学的运行与管理各自为政,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及学习动力。

(三)功效层面的问题

相较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授课内容中涉及“技术”和“实操”的比例更高,更注重技能的培养,但目前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还存在单一和脱节的问题,缺少与职业教育相适配的培养方案,影响培养质量提升。同时,联合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学籍转换”“学分互认”和联合课程研发等方面尚未显现效果,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知识学习断档、不连贯等现象,很难完成无缝过渡、顺利衔接教学进度。

(四)目标定位的问题

职业教育应和产业模式匹配,加强对专业设置、专业选择的计划和引导。目前整个课程体系不能准确地把握职业成长规律,各培养阶段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不高。教育和就业、学与用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产教融合度不足。学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协同共建不够深入,无法将资源打通形成合力。

二、服务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教育体系功能

虽然我国在学习型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还需要构建与之匹配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满足新时代职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搭建终身学习体系,完善职业教育体系重点要实现四个方面的功能。

(一)打造学历提升和就业水平提升的双向通道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应同时具备学历提升和就业水平提升的双重功能。构建包含各种形式和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不仅要满足学历认定,还要能在一个人经历了社会和实际工作的检验发现自身具体技能缺失后,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就业”和“再就业”能力。职业教育不是高等教育的初级阶段,而是扩充各种实用型技能、实现阶梯式成长的学训平台。

(二)打造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横向补给通道

职业教育提供的是实用型技术的学习与训练,必须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社会有所需,职业教育必有所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服务国家和当地发展的,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需求及时调整培养方案,缩短培养周期,调整考核办法,让进入职业教育阶段的人能够快速提升所需的社会技能,让职业教育成为社会需求的横向补给通道,发挥实用型人才蓄水池的作用。

(三)打造常规教育和应急岗位的引流通道

职业教育培养的实用型人才既要包含长期学习的专业技能者,也要包含短期技能训练的速成技能者。一方面,经过数年常规教育的培养可以让专业技能者除实用技能外,还能具备完整的知识背景和管理能力,对行业有深入的了解、对具体工作有改进和优化的思路。另一方面,通过短期的技能训练可以让速成技能者满足上岗需求,最大限度地做好不确定环境因素下的人员引流、应急保障和服务。

(四)打造职业教育和高端技术研发的纵向高速通道

职业教育提供的实用型人才在技术实践岗位通过系统的、长时间的学习训练,易于形成具有内生力的宝贵经验。突破传统职业教育“天花板”打造高端技术研发通道,加大科研资源投入,聚焦国家和行业的技术难题,为解决一些“卡脖子”的关键问题开辟更多可能,为在学习型社会中培养实践型、专家型人才提供更多空间。

三、服务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策略

“学习型社会”的理解一般是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学习,而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可以为所有人随时随地提供学习机会和资源。建立适用于“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教育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扩大覆盖的学习群体

一是扩大年龄范围。传统职业教育中学习者年龄基本在18~22岁之间。但满足“终身学习”需求的职业教育,其目的是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技能培养是学习的目的,不应限制受教育者的年龄。对于14~18岁的青少年,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学习技术技能;对于30~50岁的中青年,以“再就业需求”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提升就业能力。

二是突破学历限制。传统职业教育的学生主体大多拥有初、高中学历,但满足“终身学习”需求的职业教育需要突破学历限制,一方面要提供学历或资格认定,另一方面也要提供更多选择的可能。任何已经拥有某阶段学历的学习者若想要学习某项职业技能,可通过职业培训进行学习;无学历者若需要通过职业教育取得相应资质,获得“就业”或“再就业”的上岗机会,亦可藉此得到满足。

三是交叉学科培养。满足“终身学习”需求的职业教育应依托教育资源平台,充分发挥共享师资和多学科、综合型的办学优势,通过跨学科、跨方向的协同育人平台,创新“职业技术+”培养模式,交叉学科培养学生,如会计类、管理类学科生源可以在一到两年的学习后,转换或选修金融、信息等专业,实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

(二)扩充服务的功能内容

一是应用课程的进修提升。符合“终身学习”要求的职业教育始终以“技能型学习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传授技能知识,提升某项具体的职业技能。课程的设置要涵盖入门级、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在学习者有提升技能需求的时候能够随时进入职业学习和培训,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实训,实现技能水平从“小白”到“专家”的提升。

二是实践设备的开放培养。符合“终身学习”要求的职业教育应满足“技能型学习者”的兴趣培养需求,注重实用技术的训练和提升,为打造更多的“斜杠青年”提供技能学习的平台和资源。职业院校应开放更多的實践场地、充足的软硬设施设备,提供丰富的共享资源,确保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线上教育的载体扩容。符合“终身学习”要求的职业教育应为“技能型学习者”提供便捷多样的教育载体。线上教育的普遍应用及线上课程的广泛普及为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注入新的活力。打造便利化、模块化的学习课程供学习者选择,打造微课让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实操学习,使用VR技术等创新手段让学习者能够感受实操技巧,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职业教育的便捷性,满足个性化的职业发展需求。

(三)调整教育主体的结构和模式

一是整合师资力量。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院校—教师”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补足人才链。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打通院校壁垒、扩充师资队伍,吸纳技术专家、科研人员甚至院士专家进入教师队伍,以兼职或专职的形式在其擅长的领域开设职业教育课程,设立“大师课”“院士课”等将高级理论知识与实操技巧融入其中,提升职业教育的专业性,促进产教融合体系建设,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添砖加瓦”。

二是调配设施硬件。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院校—场地”锁定模式,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增加实训时间,建立从启蒙科普到高端研究的全覆盖、多层次实训空间。促进职业院校间的合作共融,实现同地区、同类型的院校间实训基地、实训资源的共享共管,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缩小职业院校在经费、设备等方面的差距,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是协调课程安排和考评机制。职业教育不应仅停留在理论学习,技能学习与训练也是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应区别于普通教育,不必按“学期”进行课时安排,可采取更为灵活的安排方式。在课程评价方面,应以实训时长和技术水平测试来代替传统的单一理论考评机制,以创新成果代替传统成绩考核;同时,学习者在技术考评通过后,经过一定时长的服务可进行资格认定等。

四、结论

终身教育是深刻影响社会教育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必将面临的重要改革。找准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定位、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是当今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教育对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而言,一方面可以实现兴趣探底的“向下引路”,使大众对技能感兴趣并学习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终身学习的“向上延伸”,让大众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使技能得以精进和提升,专业水平延伸至更深层次。

[参考文献]

[1]李万祥.让职业教育“香起来”“热起来”[N].人民日报,2022-05-12(18).

[2]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20-09-22)[2022-06-15].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2/content_5546157.htm.

[3]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Z].2022-05-01.

[4]高等教育数字局.从2021年全国高等教育统计数据看中国职业教育困境[EB/OL].(2022-03-03)[2022-06-1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293328034871351&wfr=spider&for=pc.

[5]刘冬冬,程广文.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契机、现实困境与消解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9):34-37.

[6]刘林.“3+2”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培养模式问题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1):58-60+135.

[7]李坤宏.类型教育视域下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的原则、问题及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2):13-20.

[8]王廷梅,陈艳燕,杨芳.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及关键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2):17-22+29.

[9]刘宝存.“终身学习”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多可能[EB/OL].(2020-10-27)[2022-06-15].http://sh.people.com.cn/n2/2020/1027/c176739-34377140.html.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分层导学提高解剖生理学复习的有效性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