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新课标 美育新视点

2022-05-30 10:48李涛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学段课程内容美术

李涛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艺标”)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段设置等方面做了调整和完善,注重幼小过渡衔接、小初整合衔接及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的衔接。调整后的新艺标主要呈现四大特征:①以核心素养为教学中心;②以美术为主,跨学科融合;③课程内容嵌入学习任务群;④提供明确的学业质量标准。本文着重从课程内容结构更优化和课程实施指导更深入两方面加以论证。

一、课程内容结构更优化

新艺标按学生的学习、发展逻辑进行课程结构化设计,增强了知识学习与学生实际生活以及知识整体结构的内在联系,课程内容主要特征为综合化、任务化和生活化,课程结构总体特征表现为先综合后分项。整体上注重课程总结构的系统设计,先综合五大学科,再分学段设置不同学科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接受更加专业、系统的艺术教育,提高艺术素养。

1.艺术课程内容综合化

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其中,1~7年级以音乐和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相关内容;8~9年级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每名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新艺标强调以艺术实践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抓手,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有机整合艺术课程内容,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协同育人功能,创新构建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体化的艺术课程体系,并指出课程时长要达到九年课时总比例的9%~11%。

以美术学科为例,2011年版美术课标设立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侧重于美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2022年版新艺标对其进行了延续和深化,从美术学科本体延伸到其他各艺术学科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注重跨学科间的共通、共融,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加丰富的艺术信息,从而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构建综合的艺术知识体系。新艺标美术学科在四个学段设置了五个系列化的学习内容,如“欣赏身边的美”“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概览中外美术史”等。这些课程内容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能引领学生从学科出发,走向更广阔的艺术世界。

2.艺术课程内容任务化

新艺标确定了欣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和融合(综合·探索)四大类艺术实践活动。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主要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将学生在艺术实践中需要掌握并有效运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任务化、具体化,在每个艺术学科和学段中设置学习任务。

以美术学科为例,新艺标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4大项艺术学习领域,涵盖了16项具体的学习内容(其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具体学习内容包括:①身边的美术;②中国美术赏析;③世界美术赏析;④中外美术简史。其他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略,详见新艺标内文),分学段设置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每个学段均设置5项学习任务,如第一学段的学习任务是:①欣赏身边的美;②表达自己的感受;③改进生活用品;④体验传统工艺;⑤参与造型游戏活动。20项学习任务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始终保持一致性,并将美术语言(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贯穿其中,为落实核心素养构建了有效的課程内容结构。另外,与2011年版美术课标的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按课时占比大小顺序的编排方式不同,2022年版新艺标按艺术实践活动的教学规律依次编排“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其最大的变化在于,它以注重发展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欣赏·评述”作为起点,这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艺术教育法则相匹配。

3.艺术课程内容生活化

新艺标在课程内容和学段目标的设置上,强化了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的广泛联系,引导学生感知、发现、体验和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让艺术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

以美术学科为例,新艺标美术学科每个学段的课程内容中都包含了至少一个结合生活和社会情境的学习任务,例如“改进生活用品”“装点我们的生活”“营造环境”等。这些学习任务能让学生认识到美存在于我们身边,有助于学生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了解“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设计原理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原则,体会设计能改善和美化生活,进而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二、课程实施指导更深入

新艺标在以往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四个方面的基础上,新增了“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内容,从多个方面引导艺术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入理解艺术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学业质量,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特点和学习经验,设计和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艺术教学,同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聚焦关键问题开展主题教研并分享研究成果。例如,如何开展基于艺术核心素养的任务驱动学习与教学研究,如何以艺术实践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与评价,如何建立学会、勤练、常展(演)于一体的艺术教学激励机制,如何科学地探索和制定与艺术学业水平考试相匹配的命题规划等。

新艺标对各学段学习任务、教学目标、内容与学业要求、教学策略建议及学业质量等做出了具体要求。以美术学科“传统工艺”学习任务群为例。“传统工艺”主题学习是中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传统文化的结合,能够增进学生对传统艺术的认识,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主题学习内容是梯度递进的,从“体验传统工艺”到“学做传统工艺品”,再到“传承传统工艺”,直至“继承与发展文化遗产”。各学段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学业质量也是有梯度的。以各学段体现“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内容为例,从“能运用撕、剪、编织等方法制作1~2件工艺品,如剪纸、小挂饰等”到“能用剪刻、折叠、卷曲、捏塑等方法制作1~2件工艺品,如剪纸、刺绣、陶艺等”,再到“能运用剪刻、折叠、磨制等方法,制作2~3件工艺品,如剪纸、刺绣、陶艺等”直至“能运用剪刻、折叠、焊接等方法,制作2~3件工艺品,如剪纸、陶艺、印染,或金属材料作品等”。这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建立和发挥立体思维,在全面深入了解课程内容设置的基础上,结合各学段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性学习与研究,分析各学段学习任务和各教学环节前后的关系,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与要求,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创造能力和美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人文素养、教学素养,以适应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更高标准的要求。

(作者单位:汉川市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孙爱蓉

猜你喜欢
学段课程内容美术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