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策略

2022-05-30 10:48陈美容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立德树人初中历史

摘 要: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是了解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有效培养历史学科综合素养,通过古今的中外事件,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使学生具备思考能力和分析探索能力。教师应通过历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探索,培养家国情怀。文章将结合历史教学实践,探讨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教学策略;家国情怀;价值观;立德树人;初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4-0029-03

引  言

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历史教学对学生道德观、价值观、爱国爱党情怀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青少年作为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历史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促进学生更加全面掌握学科重点并进行知识综合应用,通过历史典故明辨政治理论,通过对比古今中外重大事件来了解社会的发展。教师可借助历史中的典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

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创建幸福家庭,强化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1]。

“家国情怀”是对家庭,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情怀,是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在我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不乏英雄人物,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任务及历史故事,并进行历史分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既落实了爱国主义教育目标,也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结合时政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究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相较于小学生,思想已经逐步成熟,开始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对一些事物的判断不够准确。因此,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更应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2]。

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充分挖掘教材,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多进行历史探索,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了解古往今来的历史事件。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社会演变进程、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和优秀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从而潜移默化地将家国情怀的理念植入头脑[3]。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创设历史情景

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有一个误区,认为学习历史就是死记硬背具体年份、事件。这种学习理念和意识是极其错误的,这样的学法是死读书,读死书,对学生的心理建设、素质教育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需要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因此,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辅工具为学生创设历史情景,还原历史真相,让学生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和纪录片了解历史事件。动态的视频相较于书中的文字和教师单一的讲解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有声视频和文字也能够渲染气氛,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我国古代历史时期时,教师可通过播放正史或纪录片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灿烂文明史。如秦兵马俑、三国鼎立时期的震撼场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灿烂文化、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隋唐时期的繁华与开放等。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仿佛走进了各个时期,感受我国不同朝代的不同文化。中国的历史仿佛优美的画卷,展开后栩栩如生,学生跟随着镜头感受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被祖国的文化和祖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所深深震撼,增强了内心的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

(二)历史结合时政热点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当今很多国内外大事件、時政要点都可以作为素材出现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时政热点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面对同样的情况,中国人做出了怎样的选择,现实案例更有说服力,学习和实际相结合,也更能打动人心。

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外敌入侵的事件,然而无论面对怎样凶悍的敌人,英勇的中国人都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外敌,坚决抵抗敌人的侵略,最终取得胜利。在讲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为学生介绍中华儿女如何奋起反击,抵御外敌,让学生牢记国耻,牢记那些英雄烈士的牺牲,珍惜当下幸福的生活。历史案例与现实事件结合能够让学生明白,无论在什么年代,都有无数英雄烈士为了家国而牺牲个人生命,这种蕴含爱国情怀的时政热点能引发学生的高度讨论,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国家对人民的感情与责任,使学生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珍惜和平,更应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发展奉献力量。

(三)运用课本案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包含了古今中外的系统编年史,详细介绍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客观真实的历史事件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最好案例。因此,广大历史教师应立足课本教材,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大纲,利用书中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中国的发展史是一部宏伟巨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铭记历史事件,还要学会分析事态的变化及关键时刻应做出怎样的选择,这些选择带来了什么。推动历史的发展需要流血牺牲,需要人民具备伟大的家国情怀意识而牺牲小我,正是这些牺牲,换来了当前日益强大的中国。教师应运用课本案例分析因果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的意识。例如,在讲解“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历史内容时,其中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交流日益紧密等内容,学生在这段历史的学习过程中,能树立振兴国家、民族等历史责任感。同时,教师可以和当下的热点相结合。例如,人们共同抗击病毒,携手奋斗,工作人员日夜研究,开发药品,让学生感受到社会责任感的真正含义,从而增强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历史内容,学生能够养成关心时事的好习惯,在历史学习和生活资源融合使用的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

(四)通过介绍英雄人物,调动学生爱国情感

我國历代都涌现过许多英雄,在历史教材中更是有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家国意识。英雄人物之所以被称为“英雄”,不仅是因为他们有超乎寻常的能力,还因为他们拥有不俗的品格及精神。假如一节课的课前导语设计得比较巧妙、充满趣味,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及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在课堂上渗透品德教育。

例如,在介绍“虎门销烟”时,课本中只是简略地描写了林则徐虎门销烟时的场景,并没有进行深度刻画。对此,历史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向学生展示虎门销烟的具体事件,让学生可以生动、直观地了解到林则徐的魄力,并被其大义凛然的品格和气魄深深折服,林则徐这种大义凛然及视死如归的伟大民族气节值得所有人学习。林则徐在面对内外威压时,依旧坚持自己的操守,其爱国的光辉形象打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历史知识点时,不仅需要讲述该历史发生时的故事,还需要结合时代英雄进行讲述,让学生的认知更加清晰,进而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借助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历史的学科特点,将学科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为我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栋梁之材。

(五)借助乡土资源,强化学生家国情怀思想感悟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融入乡土教育。乡土是一个人出生或长期生活的地方,人是一种感性的动物,不论身处何地,经历了怎样的生活,对自己的生长之地都有着比较深厚的眷恋之情。而这种对家乡历史的关心与热爱,一般都会上升为对国家命运、民族发展的关心。

例如,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杭州在隋朝以前并不叫杭州,而是叫作苏杭,直到隋朝时,才正式命名为杭州。但是在隋朝时期,有一个比较值得讨论的话题就是“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修建“京杭大运河”的现实意义,进而促进学生对乡土文化产生更深的感受与理解。此外,乡土教育还需要历史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感受名胜古迹、风俗文化等,如参观南宋皇城遗址,并引导学生在课下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以此让学生加深对家乡历史的了解,进而增强学生自豪感,并加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感悟。历史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与历史,具备爱国之情,还需要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理解有小家才能有大家,增强家国情怀。

(六)巧妙联系现实,激发学生的家园责任感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历史知识,还需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达到借鉴的目的。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历史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将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让部分学生对历史书本及历史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南京大屠杀”一课时,教师在完成本节课历史知识教学后,需要向外拓展延伸。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新闻视频,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国家要设立公祭日?”随后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接着进行提问,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感想。另外,历史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又如,在进行“全民族抗战”教学时,教师还可以联系目前国际上发生的局部战争,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可怕,进而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以及生活在中国的骄傲与自豪。在课堂教学快结束时,教师需要对本节课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补充与总结,让学生了解世界政局的多极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让学生意识到只有不断提升我国的国力,才能在世界格局中站稳脚跟。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就需要每个中华儿女甘于奉献,为祖国的发展不断奋斗。

(七)问题引导,引发学生思考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问题经常被用来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进而明确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正的错误等。此外,问题也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对问题的解读,思考历史知识,对历史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因此,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探索答案时对家国情怀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三大改造”时,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效果。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大改造的形式与政策等,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三大改造指哪些方面?”

“三大改造实质是什么?”等,让学生对三大改造有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再向学生提问:“三大改造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认识到三大改造的价值,并对社会主义改造持有正面、积极的态度,认可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结  语

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古代的灿烂文明史和世界的历史进程,还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反思现实中的问题,运用历史经验去判断事物的发展规律。家国情怀蕴含着很强的积极性和正能量,这种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强大的民族意识彰显了我们国家的凝聚力。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培养家国情怀,有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李新英.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2017,33(02):71-73.

李林雪.中学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张雪美.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8(25):74-75.

作者简介:陈美容(1973.11-),女,福建南平人,

任教于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立德树人初中历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