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问题与展望

2022-05-30 10:48顾明远沈笑英
关键词:师范教育师范院校教师队伍

顾明远 沈笑英

顾明远,1929年10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创始人之一。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联合主席,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第一、二、三、四届成员、召集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第一组“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组”组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河北大学、苏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院校的兼职教授。

顾明远教授不仅在教育理论上卓有建树,而且对教育实践领域也有重要影响。70年多来,他参与若干次重大教育改革政策研究和咨询工作,积极倡导教育立法刻不容缓。先后参与了高等教育法、教育基本法和教师法的起草工作,多次参与中小学教材审定工作,特别关注小学语文教材的审定。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作为战略专题组组长,他全程参与了《教育规划纲要》起草、征求意见、定稿的全过程。为更好地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年逾九十的他作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第一组“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组”组长,带着对教育事业不减的爱和执着,奔走于祖国的大江南北。顾明远教授先后于1991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贡献津贴,1997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一等奖,1999年获北京市“人民教师”称号,2001年香港教育学院授予顾明远教授首届“名誉教育博士学位”,200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授予顾明远教授“荣誉教授”称号(这是该校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这一荣誉授予中国学者),2009年澳门大学授予顾明远教授“荣誉博士学位”,2009年日本创价大学授予顾明远教授“名誉博士学位”,是国内外享誉盛名的教育家。

2018年3月22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提到,要把振兴教师教育作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将计划落到实处。五年时间即将过去,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是如何应对的?在新的时代,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师应有怎样的素养,该如何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访谈了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顾老先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梳理,从振兴教师教育、当前要落实的重要举措、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应有的素质,以及教师教育需要研究的问题等方面,为我们展开讲述。

沈笑英:顾先生,您好!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要着力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关于我国的振兴教师教育,您能谈谈其发展历程吗?

顾明远: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国的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坚持党的领导,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不断提升质量和岗位吸引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队伍建设之路。但随着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教师规模不断扩张,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我国的师范教育经历了一场大的变革。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目的是想通过综合性大学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的参与,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和质量。这种变化就是师范教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

同时,我国教师的学历要求太低。特别是小学教师,中师毕业,其文化科学知识还不及普通高中毕业生。随着教师专业化的提出,我们需要提高教师的学历,以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专业化水平。于是,师范教育的一场变革便开始了。

但当时,师范教育的转型在理论研究和科学决策上都缺乏必要的准备,使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走了一段弯路。这次变革使我国一千多所中师消亡,有的升格为师专,绝大部分改为普通高中,中师资源几乎流失殆尽;教育学院有的改为师范学院,有的与师范学院合并,有的转型为其他高等学校。师范教育的机构改革进行得非常神速,而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并未達到理想的效果。

这次改革的后果,其实是削弱了师范教育体系。如小学教师需要的是全科性知识,而不是宽广专深的知识,且最好在体育艺术方面有所专长,会唱善跳,能适应儿童活泼的天性。但是师专、师院的学生都来自高中毕业生,个人认为,其艺术素养和技能不如中师生。再加上高等学校那种专业的导向作用,不利于培养小学教师。如今反思,如果当初不是一刀切地取消中师,而是渐进式地保留中师的建制,延长中师的学习年限,可能会比现在这种状况好得多。高师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本来国家提倡开放型培养师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质量,让一些高水平的综合大学也来培养师资。但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综合大学尚未做好培养师资的准备,而师范院校却已纷纷改为综合大学。师范院校综合化的目的是提高师范专业的学术水平。但是许多转型的院校并没有把力量加强在师范专业上,而是热衷于扩大非师范专业,忙于升格,因而有不少学校不是借用综合学科的优势来加强师范专业,而是抽调师范专业的教师去充实其他新建立的学科,这就反而削弱了师范专业。这些是与改革的宗旨背道而驰的。至于普通高校参与教师培养,除少数综合大学举办教育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班外,很少有高校愿意举办师范专业。

为此,我曾提出要重建师范教育。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师范教育的传统,办好一批师范院校,同时通过教师资格证的国家考试,吸收非师范类高等学校的毕业生。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发布以后,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进。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教师教育的建设,当今小学教师的学历也已经提高到大学本科水平。更为可喜的是,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以下简称“强师计划”),提出要着力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教师教育要“迭代提升”。这就为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快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沈笑英:如果说,“强师计划”是为建设教师队伍、加快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从而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的,那当前我们需要落实的重要举措有哪些?

顾明远:“强师计划”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当前主要是落实的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教师教育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并进行认真落实。

第一,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师范院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我国人口多、学生多、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国情,师范院校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还应成为教师教育的主体。而且,要让教师教育不断迭代升级,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放在首位,强化专业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育实习,建设一流教师教育院校群和学科群。同时,以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以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与师范院校一起成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摇篮、在职教师成长发展的家园,并培养出一批高层次中小学教师和教育领军人物,共同建设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第二,要特别重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的建设。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短板,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有些地方少数教师质量还不达标,有些地方教师待遇还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很难招聘到优秀教师。特别是中西部乡村地区教育投入不足,与东部地区有很大差距,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现有教师水平不高、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教育质量不能保证。几十万特岗教师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有一部分不能长期留在农村。因此,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是当务之急。没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落实“强师计划”,首先要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的保障问题。要加强公费师范生教育制度,加大定向培养力度,除部属6所师范大学实施公费师范生教育外,还可以把公费师范生培养拓展到地方师范院校,招收本地生源。这样可以使这些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另外,一方面要继续提高当地教师待遇,给予更具吸引力的区域性补贴;另一方面要为当地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平台和空间,使他们有事业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同时,要把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可以通过一对一帮扶提高农村教师专业水平,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作用,把农村教师吸收到工作室,与优秀教师共同钻研课程教材,共同备课,不断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特别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

第三,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第一位。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品质的教师,才能培养有思想道德品质的学生。我把师德归纳为容易记住的四个字“敬业爱生”。敬业就是要愿意当教师,热爱教育工作,“衣带渐宽终不悔”这是当好教师的前提。爱生就是热爱学生,坚持“儿童第一”,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师德重在建设,师范院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提高师范生的理想信念、专业思想和道德修养。在职教师要不断学习,勤于钻研,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长见识、出智慧,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

第四,改革师范教育的评价制度、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制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沈笑英: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教育的基本、纵深之题。多年来,您一直致力于教师研究,面对“双减”政策、义务教育新课标颁布等新形势,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实践、提升?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有怎样的素养?

顾明远: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需要提升,专业化水平需要提高。高素质,就是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专业化,就是要掌握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创新型,就是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勇于改革,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创造新的经验,培养创新人才。

要突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还有,教师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不断钻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教育智慧和育人能力。

沈笑英:“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多年来,您一直致力于国内外教师教育研究,为我们的教师提供了许多成长理论与实践素材。关于我国的教师教育研究,请您谈谈其需要研究的问题。

顾明远:教师教育的建设需要有理论支撑和科学决策。教师教育研究要回顾我国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深入基层教育实际,从问题出发,研究教师教育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理论支持。我想到的有如下几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一是要研究如何建设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教师教育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教育制度,应该有什么样的层次结构、地域结构、学科结构、课程内容结构?中小学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学历要求?当前专业学位教育有什么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又增加了科学和劳动教育课,还有社会实践课,这些课程的教师由什么專业来培养?教师的职后培训和进修提高应该有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我国存在着一支教研队伍,他们在教师教育体系中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教育理论工作者来回答。

二是要研究如何办好一所师范院校,如何科学地设置学科专业。教师教育中的学术性与师范性是长期争议的问题。近些年来,虽然没有再公开争论,但问题并未解决。例如,存在着“如何处理办学的综合性与师范性”“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如何协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育与教育实习、科研与教学的矛盾统一”等等问题。

三是要研究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教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教师教育已经是研究生专业。这就需要建立这个专业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方法论体系,使之成为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未来,教师教育理论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师范院校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高专音乐师范教育课程建设刍议
师范教育“初等数论”教学改革探索——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