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同虚设的老公

2022-05-30 18:07梁晓桥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李博儿子爸爸

梁晓桥

揭开原生家庭的伤疤,是要从这些伤痛中看清自己的过去,承认父母的局限,也承认你拥有爱与改变的能力。

无能的丈夫

6年前,姜欣博士毕业,顺利留高校工作,随即婚姻大事被提上日程。耐不住父母催促,姜欣在相亲网站上留下了自己的信息。其实她不信任相亲网站,总觉得那里无比虚幻、陷阱重重,登记信息也不过是为了应付长辈催婚。

没想到登记后的第三天,同城一位样貌清爽、彬彬有礼的男士主动通过微信和她打招呼。对方很真诚,告诉她自己叫李博,是独生子,本科毕业后一直做财务工作,比她小两岁。

一来一去,两人的沟通多了,姜欣才发现,李博竟然与她是同一所高中毕业的,还曾师从同一位数学老师!姜欣觉得这是缘分,对他好感倍增,当天就答应了他的邀约。他们从线上走到线下,恋爱见家长,步入了婚姻殿堂。有朋友私下提醒姜欣:“李博学历不如你,工作能力也不如你。跟你一比,他显得特别弱,你考虑好了吗?”姜欣不以为然,她认为自己只是擅长考试而已,能力大小不该由此定义。

婚后的生活平和而幸福,姜欣两口子都不擅长厨艺,下班后总是在娘家吃过晚饭再回家,厨房一尘不染,缺少人间烟火。然而,这样的平静生活在儿子出生后就被全盘打破。

姜欣奶水不好,孩子只能喝奶粉。一晚上姜欣要起来冲好几次奶粉,她困得头晕目眩,但任儿子怎么哭闹,李博竟然没有丝毫反应。有一次姜欣气得狠踹李博一脚,李博终于醒了,他看了眼老婆和孩子,一脸茫然。

之后又发生了很多事情,姜欣开始怀疑自己嫁错了人。每天下班,李博照样只忙自己的事情,上网、玩儿游戏、看书,家务看不到,孩子也不哄。姜欣和闺蜜哭诉:“好像我儿子是婚前带进来的一样,看不出来和李博有一点关系!我没有能力给两个孩子当娘,尤其是30多岁的大‘儿子!”

既然如此,为啥还要一个形同虚设的爸爸呢?与其每天看着他生气,还不如做一个开心的单亲妈妈。于是,姜欣把一纸离婚协议书拍在了茶几上。李博呆若木鸡,他觉得不可思议:两个人感情基础不错,自己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工资大部分交给老婆,自认为是一个合格丈夫,怎么到了“被离婚”的境地呢?

被复刻的原生家庭

“你说,你让我做什么我没做呀?”李博感觉很委屈。

“你做什么了?这儿不是你家吗?他不是你儿子吗?你眼里怎么就没活儿呢?生娃养娃什么都得我操心,儿子要上幼儿园了,这么多幼儿园你选过吗?我上班、做家务、带儿子已经很累了,你只管你自己,这个家有你没你,有任何区别吗?”姜欣越说越气愤。

“还不是因为你做得好吗……”李博还想解释,我赶紧暗示他不要再火上浇油了。我拉着姜欣的手走进沙盘室,李博也跟了过来。面对眼前上千个形态各异的沙具,姜欣眼睛里露出了一丝惊奇与欣喜。我建议他们先用沙盘平复下心情,其余的稍后再谈。我坐在旁边的椅子上,认真记录着其中每一个环节。

姜欣在沙具中看了很久,选了一个圆形的“桌子”放在沙箱中央,李博拿起一把“茶壶”放在“桌子”上,姜欣看了有点儿不高兴地说:“这张‘桌子是吃饭吃水果用的,不是给你喝茶的。”李博立刻把“茶壶”放回原来的地方,拿了一个“果盘”放在“桌子”中央。姜欣皱着眉把“果盘”推到一旁,拿了一个“花瓶”摆上去。李博舒了一口气,拿了一个“苹果”放在“盘子”里,姜欣又把“苹果”拿出去,换了一把“香蕉”……整个过程,李博就像个孩子一样不知所措、手忙脚乱,似乎做什么都不对,不做更不对。

透过沙盘游戏,我忽然明白了他们之间的相处方式。

“李博在家做过饭吗?”我问。姜欣苦笑着说:“他什么都做不好,炒菜把糖当盐放。带孩子总是磕着碰着,擦地也是,边边角角根本看不到!说多少遍都没用!”李博听着,表情淡漠,沉默不语。姜欣转过头,看着李博,又跟我说:“梁老师,你看,他现在的表情特别像我公公!”

原来,李博有个强势的妈妈。在他的印象里,爸爸不论做什么,妈妈都能挑出毛病来。小时候,家里总是充满争吵,慢慢地,爸爸开始不做任何家务,周末也常常出去钓鱼,一整天都不在家。在李博心里,丈夫就应该是爸爸的样子,最好是沉默如山,因为做得多错得多,惹人不快,还不如闭上嘴巴,妻子说啥听就行了。

所以,每当姜欣数落他这不好那不对的时候,他就想到了爸爸,于是也选择了和爸爸同样的方式—沉默、逃避,什么都不做,就没有任何错。

问题,发现即疗愈

姜欣一直未曾深入了解过李博的原生家庭,她不知道公公为什么沉默寡言、事事不管,也不知道李博曾有过一个那样的童年。在李博吐露心声后,她愕然:“原来,你的行为是‘遗传来的。”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后,跟着父母学说话、学用筷子,学处事,也学与人经营亲密关系。父母的关系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个夫妻关系模板,对他感情观的影响是巨大的。

糟糕的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可能表现出两个相反的方向:否认或认同。要么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婚姻是人生不幸的根源,为避免伤害而一生不婚;要么把父母的婚姻关系复制粘贴到自己的婚姻中,这种模式,在心理学上叫作“创伤的代际传承”。

我建议李博学着给自己的“坏记忆”上锁,尝试用另一种方式去面對妻子。我也告诉姜欣,要学会接纳和认可自己的丈夫。每一位爸爸都是在摸索和学习中成长的,如果做一点错事就被劈头盖脸地批评指责,他会失去成就感和积极性,最终游离在家庭的边缘外。

听我说完,姜欣笑着说:“那我还得培养他了?”“对呀,好的婚姻有疗愈的作用,而且你们的亲密关系可是孩子的范本呀!”临走时,姜欣悄悄告诉我:“其实,是他主动约的心理咨询,我本不想来。今天多亏来了,这件事他做得对,回去我打算就从这件事夸起!”

生活中的不如意,很多时候都能在原生家庭中找到答案。于是,有些人把糟糕的现状归咎于此,认为所有的错误都应由父母买单,自己也拒绝任何改变,从而让伤痛“遗传”给下一辈。然而,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这本身就是疗愈的过程。原生家庭有问题很正常,可怕的是无视问题。唯有正视问题,才能拥有改变的机会。

如果我们的原生家庭不幸福,那最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像上一辈那样处理亲密关系,要勇敢面对并改变,而不是将这些“遗传”“复制”在自己身上,再粘贴到新的家庭中,传给下一代。

东野圭吾在小说《时生》里说:“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谁都无法选择父母。老天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你无法选择人生的起点,但你能选择的是人生方向。

何欣洋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李博儿子爸爸
LabVIEW下通信原理实验教改探讨
打儿子
Dynamic Modeling of Variable Stiffness and Damping for Spatial Linkage Weft Insertion Mechanism with Clearance
Muelleria pseudogibbula, a new species from a newly recorded genus (Bacillariophyceae) in China*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Harry Potter 哈利·波特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