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与专业化的协同

2022-05-30 10:48顾金玲
新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督导专业化德国

顾金玲

德国是世界上较早建立师范教育体系和实现免费义务教育的国家,也是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发源地。教育作为全球化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德国经济发展的利器。其中,基础教育是德国教育体系赖以维系的根基,教师教育直接影响着德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德国非常重视教师质量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系统地研究德国的教师教育,或能为我国的教师教育提供借鉴之处。

一、德国教师教育概况

德国教师教育发展较早,有着良好的基础,18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中对教师教育就有诸多创新观点。他強调要培养教师的责任感,注重教师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技能提升,重视教师的自我教育等,为德国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奠定了基础。延续至今,德国教师教育随着时代进步获得了更快更好的发展,在教师教育内容和形式上也有所创新,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国经验”。

德国教师教育成功的秘诀不仅在于有高质量的生源,更在于坚持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并重。德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教育可分为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个阶段。其中,职前教师教育主要在设有师范教育专业的大学进行,具体包括:工业大学、应用科技大学、艺术高等学校和音乐高等学校。同时,师范教育根据学习阶段不同又分为师范专业学习和实践学习。具体培养形式如下。

小学教师:至少要完成七个学期的学习,学习时长为三年半。学习内容主要为教育学原理、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学科教学法三方面的理论学习及教学实习。

中学教师: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想成为中学初级阶段的教师需要完成至少七个学期的学习,学习内容包括教育学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其中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包括至少两个执教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法,还要经过教学实习环节的考验。成为中学高级阶段的教师对学科专业学习的要求更高,至少需要本科六个学期和硕士阶段两个学期的学习。

德国职后教师教育的形式主要是:教师进修学院提供的教师继续教育、地方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校内教师培训以及大学提供的教师继续教育。其中,教师进修学院提供的教师继续教育主要包括教师能力发展、学校质量发展、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学科专业性培训。地方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项目和内容比较灵活多样,多能按照学校类型和目标群体设置不同的项目。而校内教师培训通常由学校自行组织,其形式和内容是在教育专家指导下的教学经验交流。大学提供的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是给在职教师提供继续教育和进修的机会,致力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二、德国教师教育举措

1. 教师教育标准的建立。

德国是世界上较早建立师范教育机构和确立教师教育标准的国家之一。1784年,德国就有了专门的师范学校。德国教师教育标准的建立主要体现在教师职业的准入标准和教师资格确认标准上。

2004年,德国颁布《教师教育标准:教育科学》,以此为基础的教师标准体系为德国教师教育明确了目标,建立了统一的参考和评价框架。该标准从教育学的要求出发,将各学科、各层次教师的基本任务和所对应的基本能力概括为五大任务、四个领域、十一种能力。五大任务具体指的是:科学地认识、设计、组织和反思教学过程;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校教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理性能力与责任意识;教师自身能力的更新和完善;参与设计学校发展规划,参与建设学习型学校文化以及创设优良的学习氛围。四个领域则是从教学、教化、评价、创新这四个方面对教师要具备的十一种能力的概括。十一种能力主要指教师在教学中能按照学科要求设计学习内容,并正确地加以实施;教师能鼓励并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教师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与工作的能力;教师了解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条件并传授正确的价值和规范,对学生个人发展施加影响;教师能够诊断学习过程,能够透明地评价学生的成绩;教师能不断学习,参与学校的规划和项目等,这些标准是德国教师基本的入职标准。德国教师教育标准的建立还体现在教师资格的确认上,完成见习阶段的准教师需要参加国家考试,通过后才可以获得相应类别的教师资格证书,再由各州文教部根据公立学校师资需求分派至各个学校任教,正式成为国家公务人员。

2. 教师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德国各州对教师管理有着完备的制度,教师教育管理体制是德国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教师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主要体现在对教师教育的督导和对教师的奖惩上。

教师教育督导主要包括专业督导、职务督导、法律督导。专业督导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督导,如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课程组织是否得当;职务督导主要针对教师的工作态度是否符合岗位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律督导则是针对教师行为的合法性。督导工作一般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负责,通过听课、教学评估、听取意见等方式开展。

在教师奖惩方面,德国有专门的国家级教师奖。德国教师奖是德国为鼓励教师教学创新而设立的奖项,此奖项意在推选和奖励致力于教学创新的优秀教师并推广好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的公共形象。德国教师奖考查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教师教学创新,另一个是学生评价。其中,教学创新侧重于教学方法及跨学科教学的创新,注重实施团队合作的教师。而学生评价是由毕业班的学生推荐他们心目中教学工作勤勉的优秀教师参加评选。

3. 继续教育体系的完备。

德国历来非常重视教师的在职发展,并把继续教育视为教师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前文有所阐述,提供教师继续教育主要的机构是各州文教部下设的教师进修学院。教师进修学院与各州教育研究机构及大学密切合作,制订教师在职培训方案和计划。德国对教师继续教育有相应的制度支持,有专门的继续教育法保障在职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教师继续教育机制的确立、机构的健全和组织系统的完善也保障了德国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

三、借鉴与思考

1. 严格教师准入门槛。

对比德国教师教育的高标准和专业化,我国目前实行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性和标准性。但教师资格考试主要从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知识、教学技能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查,考查的形式主要以笔试为主,很难全面地评估参考人员与教师这一职业的匹配情况。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专业性体现在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教师职责的专业性上。对比德国教师教育,我国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有资格证和会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即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意味着就是一名成熟的专业人员,教师专业化虽然与教学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是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专业自我的形成。严格教师准入门槛,加强对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学习和专业训练,促进教师职业自我认同和专业发展是德国教师教育高标准带给我们的启示之一。

2. 强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在基础教育不断强调教学质量的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化和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是当前教师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教师专业化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专业能力的确立以及专业自我的形成。目前,我国强调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注重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立起了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但是对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对教师角色定位比较单一,还仅停留在“教书匠”的角色定位上。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拓宽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促进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这是德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给予我们的另一启示。

3. 重视教师继续教育。

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是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继续教育也是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教师继续教育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尝试实践、反省探究”三結合的方式进行,引导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加强教学反思与探究,搭建教师继续教育平台。我国正在推进包括教师教育在内的继续教育标准体系的建立。但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形式与办学模式方面还存在着内容形式单一的问题。创新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形式,加强继续教育平台和继续教育资源建设,健全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不断更新适应时代与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这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努力的方向,也是德国教师继续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王振辉)

猜你喜欢
督导专业化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