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实践之桥 铺言语之路

2022-05-30 10:48蔡秀霞
新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奇石言语文本

蔡秀霞

语文教材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语言运用经验。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教材,积极、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呢?下面笔者以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为例,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典型词句重点练习

语文教材中散落着众多对学生来说陌生的、有新鲜感的典型词句,隐藏着各种有价值的、规律性的语言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借助文本中的典型词句,学习新的语言经验。

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在描写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时,运用了“甩、披、鼓、露、迎、蹲”等一连串动词,准确、生动。“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因此,教学这些动词时,要在文本语境中进行。可以采用结合文本情境、借助插图以及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它们的意思,并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这些动词说一说完整的句子,从而掌握运用这些动词的语言能力。

又如,《寒号鸟》一文中出现了带“得”字的短语,如“冻得直打哆嗦”“冷得像冰窖”。“得”字前面是形容词,“得”字后面是补语,前者直接描述,后者则用打比方的方式,形象地对“冻、冷”的程度进行了补充说明。“能说带‘得字的短语”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笔者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片段一:

出示:冻得直打哆嗦

师:谁来表演一下“冻得直打哆嗦”的样子?(指名请学生表演)

师:表演得真不错!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冬天很冷的时候,你们还会有什么样的表现?谁来说一说?

出示:冻得(  )?摇?摇冷得(  )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回答:冻得脸色苍白、冻得嘴唇发紫,冷得浑身发抖、冷得缩成一团……

出示:热得直冒汗

师:那么,夏天很热的时候,大家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出示:热得(  )

生:热得满头大汗。

师:小狗很热会有什么表现?

生:热得直吐舌头。

师:你们还会说这样的短语吗?

出示:累得(  )  困得(  )

片段二:

出示:冷得像冰窖?摇?摇热得像蒸笼

1. 指名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

2. 学着这样说一说。

出示:热得像(  )  急得像(  )

快得像(  )  慢得像(  )

3. 交流、指正。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初步积累了带“得”字的短语,同时也获得了新的言语经验。

二、想象模仿促进提升

相对于中高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的语言经验比较匮乏,语言能力的获得,多从模仿开始。所以,在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低年级而言,最常使用的学习支架包括图片、范例等。

例如,《黄山奇石》课后第二题出示了三幅图,教师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象,用上“好像”“真像”,先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有图片可观察,有例句可模仿,学生的表达就比较顺畅了。有的说:“这块巨石好像一只小狗蹲在山顶上看日出。”有的说:“那巨石真像一位背着箩筐正在山峰上采药的仙人。”尤其是第三幅图,学生想象成了孔雀、手指、海豚。有的说:“那块石头真像一只美丽的孔雀,正安静地欣赏着黄山的美景。”有的说:“这块石头真像一只可爱的海豚正跃出水面呢!”还有的说:“那块石头好像一根手指,正指着太阳。”

教到这儿,似乎已经达成了本题的训练目标,但笔者并未止步于此。《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描写奇石的方法有所不同。“仙桃石”是先介绍奇石的名字,再说它的形状。“猴子观海”则是先写奇石的位置,再介绍奇石的样子,最后介绍奇石的名称。每一块奇石的介绍都有条有理、有情有趣,是极好的仿写范例。因此,笔者要求学生给最喜欢的一幅图拟个名字,或者选择课文第6自然段中最感兴趣的一块奇石,模仿课文的第2至第5自然段,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个小片段。这样,有了图片,有了范例,有了指导,学生就有例可循、有话可写,有些表达也就相当灵动了。比如——

“就说‘海豚石吧,它好像一只可爱的小海豚从翻滚的云海中一跃而出,有趣极了。”

“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只‘孔雀。它落在树梢上,伸着脖子,望着远方,好像在思念着故乡。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孔雀石了。”

“‘仙人采药就更有意思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上山采药的老人,戴着斗笠,背着篮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对面的山,好像发现了名贵药材呢!”

又如,《彩色的梦》是一首充满童真、稚趣的儿童诗,诗歌的语言优美、精练,而仿写小诗,是锤炼语言的极好机会。比如,教学第2小节,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脚尖滑过的地方还会有什么?试着用书中的句式说一说。教学第3小节,可以提供具体的语境,指导学生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的想象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的想象有引导,语言有指导,一首首颇有灵气的小诗在笔尖流淌,一幅幅彩色的梦境在眼前呈现。

三、讲述故事助力表达

复述是言语实践的一种表现方式,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语文活动。复述能为学生搭建学习与运用文本之间的桥梁。扎实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能帮助学生加深文本理解、积累语言素材、内化书面语言。因此,在教学中要格外重视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

例如,《风娃娃》一文,根据“风娃娃来到田野”“风娃娃来到河边”“风娃娃来到广场”的地点变换的提示,讲一讲这个故事,是本课的语文能力训练点。教学时,应在学生熟悉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把提示与文本相应的部分对应起来,再提出复述的要求: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使用文中的语句,做到情节与课文基本一致,表达清楚即可。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再全班交流。学生的表达能力参差不齐,可以适当降低难度,分部分接力讲述。当学生卡壳时,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搭桥铺路”,辅助承接,帮助学生完成复述。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寻找文本的语言训练点,为学生搭建立体而丰富的言语实践之桥,铺设有效而扎实的言语提升之路,力求在反复、高效的言语实践中,引领学生逐渐进入“意至而言达”的佳境。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中心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编后记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制订并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相对于中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经验比较匮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积极、有效地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言语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本专辑的这两篇文章在这两方面分別做了教学实践,可供参考。

猜你喜欢
奇石言语文本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奇石欣赏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