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限的课堂到无限的自然

2022-05-30 10:48林惠娟林庆庄
新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美育基地劳动

林惠娟 林庆庄

2021年,我们“变废为宝”,创建了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合理利用基地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依托劳动基地,促进美育教育,把学科教学向劳动基地延伸,有效实现由课堂向课外拓展。

一、因地制宜,挖掘资源

首祉中心小学地处农村,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学生,虽说他们在平日所处的生活环境里对农作物或多或少有所接触,但是因为对劳动缺乏亲身实践体验,所以对农作物知之甚少,对植物的生长及管理知识更是一窍不通,甚至有的学生对自己家里种的蔬菜只在餐桌上见过但叫不上名字,更谈不上种植了。再次,现在的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一手包办让他们缺乏劳动意识,缺少最基本的劳动技能。

在首祉中心小学教学楼后面有一块荒芜闲置的龙眼树林,因为荒芜未开垦,尽管学校每年清理数次,但依旧常年杂草丛生,蚊虫孳生,常有蛇出没,给学生活动安全埋下隐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21年,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学校整合现有 的资源,开发创设劳动实践基地,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二、开发资源,创设平台

劳动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师生共同合作、共同参与,更可以加深师生情感。其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

在做好一系列计划和实施方案之后,校长亲自带领师生共同参与劳动基地的创设:平整土地、画线分块、由各年段长组织班主任进行划分地块的抽签,紧接着去除杂草—开挖地沟—捡走石块—深翻土地—反复清理—平整土地。学生和教师从家里带来肥料和土壤填充土地,使土质得到改善,把荒芜的土地变成肥沃的劳动基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劳动基地初具规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劳动技能、劳动素养,更是与教师培养了感情,把劳动过程变成了师生情感交流的契机,实现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三、以基地为背景,促进多方面教育

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发挥无限的想象,感受创造之美,培育相关的美育素养。

在基地成型之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带领学生,师生共同谋划本班植物园的造型。学生发挥自己的创作灵感,有的利用竹竿,有的利用整理出来的石头,在纵横交错的基地里围成了环形的、十字形的、人字形的小小种植园,让原本空白的基地充满各种富有趣味的艺术造型。同时,学生借助基地里的劳动,不仅可强身健体、学习劳动技能,还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劳动的乐趣,领悟劳动价值,感受到广大劳动者的崇高,明白劳动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光荣,由此潜移默化地形成了正确的审美理想。不仅如此,我们还把劳动课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走入自然,倾听感受庄稼地里的学问,实现课程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四、美育与德育齐并进

劳动的美学价值不但体现在劳动的成果上,更体现在劳动的过程之中。在劳动基地的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合作,主动学习劳动技能,培育技巧。他们或是翻阅书籍查阅资料,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注意事项,或者从课堂上寻找答案,从有限的课堂走到无限的自然中,一步步拓展自身的认知视野。通过“种—养—观察—收获”,对各个阶段的劳动内容进行体验,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渐渐地感知美,发现美,从而不断地体验、欣赏美和创造美,促进美的理想、情操、品格和素养的塑造。例如,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亲手种植的小西红柿与花生长势喜人,通过这样的田间地头实践感知,他们得以近距离观察植物,果实的形态、纹理、色彩,从而在活动中认知美,在创造中升华美,感受着美所带来的愉悦感,接受着美的心灵熏陶。

又如,新课程强调在劳动教育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的发展,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学生热爱生活。在教师的组织领导下,学生自觉做好安排表,主动在课余生活轮流浇水拔草,观察记录植物生长情况。通过劳动实践,学生不仅逐渐学会了劳动的基本技能,更是懂得劳动的艰辛,从而使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的养成成为了可能。经过一个学期的劳动历练,学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很多家长向教师反映学生在家懂事了,知道帮父母做家务,积极主动地和父母一起下地干活了。可见,通过劳动基地的学习、锻炼,学生的劳动素养、美育素养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五、美育教育与多学科融合

劳动不仅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相互结合,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学习的机会,同时促进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断得以合理地调整优化。

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我们结合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努力向多學科拓展,促进劳动教育的多途径实施和多学科之间整合。如教学土地面积时,教师因材施教,带领学生亲手测量植物园的长、宽,计算出面积,从而感受、理解平方米与公顷的实际大小。在教学“有利于植物生存的条件”时,我们的教学素材也不仅仅只有书本,劳动基地里的小苗都是学生认识的源泉:每一种植物适合什么样的条件?是要勤浇水,还是少浇水?这些都可通过实践得出。此外,学生还通过一张张植物记录卡,一幅幅植物成长手抄报,展示了他们对美的感受;通过一篇篇观察日记,为语文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劳动基地实施的教学中,不但可渗透各学科的相关知识,还可运用许多新思想、新观念。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的成长,乃至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劳动实践基地的创设,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结构的完善。

在短短的一学期里,在学校精心规划设计的劳动实践基地里,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亲手播种的各种蔬菜种子破土而出,露出绿绿的嫩芽;他们亲手种植的小果树扎根成长,长出了新的枝条。也就是从那时起,学生的笑声不时回荡在田间地头,每天有多双小脚轻轻地从那田垄上走过,多双小手拔掉那植株旁的杂草,多双眼睛天天注视着那小苗茁壮成长。他们多次观察、记录,写下了植物成长的每一天,农作物的生长也承载着他们成长的脚步……这是学校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程延伸中应运而生的劳动实践教育。在未来,学校在构建开放型、创新型的综合劳动实践活动这一特色之路上,必将迎来了一个个希望,学生也会在一次次实践中不断收获、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首祉中心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苏少伟)

编后记

生活化教学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如何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中,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部分教师的困惑。本专辑的几篇文章结合学校、课堂、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美育基地劳动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我的基地我的连
热爱劳动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