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切入点,提升学生语文表达能力

2022-05-30 10:48罗德榜
新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天都峰老爷爷表达能力

罗德榜

一般意义上,表达能力包含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升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语言文字训练。语言文字训练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深化课堂阅读教学,还能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那么,教师如何把准教学切入点,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呢?

一、在尝试模仿中提升表达能力

诗歌这一文学体裁,不像小说那样有着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也不像散文那样有着形散而神不散的特色,它具有情感细腻、想象丰富、节奏鲜明的特色。教学诗歌时,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他们能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如果再结合同题材的诗歌让学生对比着读,则能拓宽学生学习诗歌的深度和广度。“述文相效,自古而然”,再适时地引导学生仿写,让学生将心中积蓄的情感表达出来,做到读写结合,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走进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某教师给学生布置在课后准备一个摘抄本,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的作业。第二天,一个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作业《我们的手》:我们的手,是掌声/在同学之间传递着赞许,传递着鼓励/让自信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绽放。这一首诗歌较短,文字内涵不深,学生理解起来没什么难度。此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金波的《妈妈的手》(诗略),学生读后立马对于妈妈的手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妈妈的手有温暖、有爱、有力量……最后,教师让学生以“?摇  ?摇?摇?摇的手”为题仿写一首小诗。随后,学生展示作品:“我们的手,是齿轮/在爸爸和妈妈之间/拧上一个美好的弦/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谐”“我们的手,是吸尘器/美化了环境,净化了心灵,播种了文明”“我们的手,是鲜花/在演唱会上,不停地挥舞,为歌手们送上最热烈的赞美”“我们的手是一个词/把两个字搭配起来/就能发挥作用/散发智慧的光芒”“我们的手,是冬天的一缕阳光/驱赶严寒,带来温暖”……语文教材中很多诗歌结构工整,形式优美,富有韵味,都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仿写。长期坚持,不但能增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语言形式的领悟,也能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在文本空白中提升表达能力

海明威说:好的文学作品像冰山只露一角,百分之九十藏在水下。冰山下的这百分之九十并不是作者的疏忽,而是作者不忍心点破的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文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身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对文章的恰当地方进行补白。这既能有效地帮助他们理解文本思想,又多了一次练习的机会。

如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一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紧扣“也”一词展开语言训练。某教师先让学生找出“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两个句子中相同的地方,然后提问:“请大家读读课文,想想看到峰顶那么高,老爷爷和小朋友的心里各想到什么呢?”一学生回答:“老爷爷心里想,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这个小朋友小小年纪的,怎么也来爬呀?小朋友心里想,連年轻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都退缩了,老爷爷这么高龄了,也敢来爬呀!”还有学生回答:“老爷爷心里想,天都峰又高又陡,这个小朋友年纪这么小,能爬得上去吗?小朋友心里想,老爷爷这般年纪了,还敢爬天都峰,难道自己会输给他吗?”这个看似简单的说话练习,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抓住人物对话补白他们的心理活动。全班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我”和老爷爷这样说都是因为惊讶对方这么老(小)却敢于挑战天都峰的勇气,也感受到他们简单的语言里充满了对对方的关爱和鼓励,有效地为下文学习“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的教学难点起到铺垫作用。同时,学生在文本补白中还流露出对主人公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可见,留心空白,展开想象,既能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又能进行言语实践,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在文体切换中提升表达能力

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尤其要敏锐地发现并挖掘隐藏在文本中的语言增值点,指导学生进行文体的转换,从而进行同义表达。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还可以促进他们对语言的积累和内化。

教材中有许多古诗,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将这些古诗改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小短文。如在教学完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一诗后,笔者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含义与插图,以诗人的身份把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学生写后展示:“在春夏之交的一天傍晚,我走出了新市的徐公店,来到了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一切是那么美好啊!小路两边有稀稀疏疏的篱笆,篱笆上有绿色的藤蔓不时往上爬。我走了过去……”“暮春三月,我来到了新市郊外游玩,看天色已晚,便投宿在徐公店。‘叽叽喳喳,叽叽喳喳,鸟儿欢快的歌声把我‘催出了梦中。孩子们在油菜花地里追逐打闹,真是可爱极了……”“突然,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像磁铁一样把我的目光吸了过去。原来是一群可爱的顽童正在捕蝶……等他们反应过来,蝴蝶早已飞入菜花丛找不到了。”

古诗词言简意赅,恰当的改写是一些古诗文课后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复习诗词创作背景、含义等内容的基础上,借助插图来展开想象,能使得改写更加精彩纷呈,学生在文体切换的习作中也提升了表达能力。

四、在修辞使用中提升表达能力

比喻作为重要的修辞手法之一,在统编语文教材中俯拾皆是。教师可经常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用修辞化的手法写短句,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感悟,也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时,针对“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这句话,笔者让学生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但学生却说不到点上。为此,笔者先后出示“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发出了‘哗哗声”与“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两个句子,让学生在朗读中进行对比,再说说自己的发现或感受。学生通过阅读,一下子就对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了体会。接着,笔者让学生用比喻的手法写些生活中身旁事物的短句。不一会儿,一个学生展示:周末,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着。锅碗瓢盆你拥我挤,碰撞出快乐的声音,简直就是一支乐曲。另一个学生补充说:“以前学过这么一句,‘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也是比喻。”笔者布置学生课后用比喻手法再写一些身边的事物。他们在作业中写道:“唐寨山森林公园的凤凰树开花了,大街小巷像着了火。”“他的脸突然红了,很红很红,像着了火。”“浐溪两岸的三角梅开花了,岸边像着了火。”通过学生的作业,可以发现他们已懂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也在写作中提升了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责任编辑:王振辉)

猜你喜欢
天都峰老爷爷表达能力
小灵通看老爷爷吃梨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爬天都峰
我演老爷爷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卖纸的老爷爷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紧扣题眼领悟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