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实践与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2-05-30 10:48翁加全
新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人教版创设情境

翁加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课程目标的确立,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体现数学的育人价值,具体来说就是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数学思维思考世界,数学语言表达世界,也可以理解为“学有所用,用能促学”。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或由此引发的真实问题,运用数学的学科思想或方法,体验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通过对教学中操作、实践、应用的探究,将教学活动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能够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思维观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与应用意识。

一、直观实践体验,培养应用意识

1. 感知体验,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过程和现实生活体验,使他们理解数的本质和意义、建立数感和量感,能客观地认识事物,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上“数一数”时,教师出示了一幅画,画面上展现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数图中的事物:1座山、2棵树、3只松鼠、4朵蘑菇……从中获得直观体验。然后再让学生用刚刚所掌握的知识表达身边的事物:1个铅笔盒、2本书、3支铅笔……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有机联系起来,培养数感。

2. 实践操作,运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

动手实践操作能促进学生开动脑筋,运用运算、推理等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的直观实践操作,能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经过探究活动和协作交流,解决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让学生感兴趣的、有挑战性的问题,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地引导学生进行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实践操作,在具体实践操作中进行数学思维活动,从中获得基本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下“图形的运动(一)”的相关内容时,教师根据教材例题出示4个手拉手小纸人的图形,首先,要求学生观察思考:“这个4个手拉手的小纸人的图形有什么特点?”生:“是一模一样的轴对称图形。”接着,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猜一猜如何剪出这样复杂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先猜想再动手操作,引导他们运用从简单迁移到复杂思考的探究方式:先研究如何剪出一个小纸人,再研究如何剪出两个小纸人,最后得出四个小纸人的剪纸方法。课程的最后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践设计其他图案,留给学生创作的空间,提升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应用意识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依据数学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创设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在情境对数学相关问题的直观呈现中思考探究,并组织小组合作交流,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四上“垂直与平行”时,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当我们去操场参加升旗仪式时,发现旗杆在阳光的照射下,在地面留下了它的影子,那么大家猜一猜这影子和旗杆相交的夹角是多少度?”学生回答:“90度。”教师再追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找到类似的例子,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角的吗?”学生马上想到了课桌、黑板、门窗的四个角……由此教师引出了垂直的概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结合实际生活,使数学知识能够更好地被学生接受。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五上“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设置了具有创新性思维的问题情境:“爸爸让笑笑利用一块长20 cm、宽5 cm的长方形木板,切割成一个个直角边分别是5 cm和4 cm的直角三角形,如果你是笑笑,你会怎么做?你认为这块木板能切割出几个这样的直角三角形?”首先让学生充分讨论具体实践操作方法,再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在组内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兴趣盎然地拿出纸张开始动手操作实践,他们利用学具进行模拟、画图、计算,通过组内分工,讨论实践操作的方法,分享解决思路。这样的问题实践探究过程,使学生对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以生活为例体验数学的作用

1. 运用生活实践,提升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小学生活泼好动,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合理营造出贴近学生生活、趣味性强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下“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在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面值、图样的基础上,可以对人民币应用环节进行趣味性的创设。利用数学实践课的机会,将教室布置成商店,进行模拟购物的游戏,教师将一些简单的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进行分类摆放,并标上价格,然后请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给学生分发不同面值的学具人民币,使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人民币面值的认识,并懂得如何应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购买不同价格的物品,以及如何找回剩余的钱币,顺便让学生对加减法进行有效的复习。“购物”活动开展得生动有趣,学生在其乐无穷的实践中,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体验到了生活中存在着数学,从而实现利用实践活动来提升数学应用能力的目的。

2. 在生活情境中促进数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和融合。

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创设出数学和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应用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其他学科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下“负数”相关内容时,教师根据北京举办冬奥会这一事件,提出一个综合实践题:“2022年冬奥会的选址,为什么选在北京和张家口?”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选址需要多方面考虑,有地理位置、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地理位置导致的气温因素最为重要。举办冬奥会的场地的理想气温是-10  ℃~0  ℃,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温度过高雪容易融化,不利于场地的维持;温度过低则因为酷寒环境会令雪质变硬,且容易造成运动员急性冻伤、摔伤,不利于他们在赛场上的发挥而影响比赛成绩。课前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加深对与温度相关的知识的了解,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更顺利地引出负数的知识点。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对科学、数学等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运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通过联系具体生活、运用身边的事例创设生活情境,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麦顶小学金源浦下分校

责任编辑:宋晓颖)

猜你喜欢
人教版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护患情境会话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