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方式 培养数学能力

2022-05-30 00:14王磊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数学能力学习兴趣教学方式

王磊

[摘  要] 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打破思维定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多角度提升思维品质.

[关键词] 教学方式;数学能力;学习兴趣

数学能力包含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猜想能力等,具备了数学能力就可以通过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解决问题,能够将生活与数学相联系,提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升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的长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谈一谈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方面的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教育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培养

创新精神

敢于质疑是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能够具有运用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它首先应该是基于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代表了具有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和勇气[1]. 都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具有观察现象,分析、发现问题的品质是当代学生应该具有的重要素养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探究型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一步步去提问和质疑,敢于“打破砂锅问到底”,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创新思维是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必备的重要品质,也是数学思维的特点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开放型问题、创新型问题的设计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敢表达,发展思维的创新性,提升思维品质.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美感,激

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1. 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兴趣是学生内在发展的动力,只有具备了愿意学习的内驱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数学知识的抽象和复杂常常让学生望而却步,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案例1   “一元一次方程”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 同学们心里先想好一个数,然后按照老师要求的步骤进行操作.

(学生纷纷表示想好了. )

师:现在大家把心里想的数先减去3,然后乘以4,再加上12,最后除以12,你们报出最终的结果,我就能猜出你们心里想的数字是什么.

生1:我算出来的结果是5.

师:那你心里想的一定是15,对不对?

生1不可思议地点点头.

生2:老师,我算出来的是2,你猜一猜我心里想的数字是几.

师:(让我算一算)应该是6.

生2:太神奇了.

通过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时再引入课题,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堂中. 当然导入的方式还有很多,总之我们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能紧密联系本课知识,这才是精彩的导入.

2. 活动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的自信心是在活动体验中收获成果而获得的,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认可“我能行”“我成功了”而收获的信心. 故而教师要通过设计活动或者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尝试和发现,让学生体会收获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案例2  字母表示数.

活动:观察月历,回答问题.

(1)用一个矩形的方框将日历中的两个数框进去,请问这两个数会是什么关系?用字母怎么表示?横框和竖框有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如果用这个矩形方框框出三四个数,它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3)在这个活动中,你能不能提出其他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这个活动可以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都能有所发现,无论学生的发现是正中教师下怀,还是稍微有些偏离,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再进行点拨和引导,从而在不断地观察和实验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断增强.

3. 问题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能够保持学习状态最大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这一要素的作用. 一节课45分钟,如何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教师不断设计新颖的问题对学生形成刺激和触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案例3  问题新编.

题目:225的结果是几位数?

问题新编:今天我给小李同学传了一句话,他在班上迅速进行了传播,一个小时内就传给了两个人,后来在同一个小时内又分别传给了另外两个人,照这样传下去,24小时内可以传遍一个千万人口的城市吗?

原有的计算学生兴趣欠缺,感觉已经做得厌烦了,但是经过改编之后,学生马上有了兴趣,很想搞清楚这个事情能不能成立. 学生经过讨论,马上开始计算,惊讶地发现225=33554432,原来真的可以传遍整个城市. 教师开玩笑地说,怪不得说“人言可畏”. 学生通过这道题,不仅有了对数学的求知欲,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数学的客观性,只有用数据说话才能反映真实情况.

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意识

1. 打破固有思维

固有思维是学生已有的思维方式或者思考习惯等,在学习和评价认识过程中,固有思维往往会起到强烈的定向作用. 固有的思维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遇到熟悉的问题时,能做出快速判断,找到解题方向,但是过于依赖固有思维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一旦遇到条件改变,就容易陷入困境,难以突破. 因此要培养创新意识,就要敢于打破常规,打破固有思维.

案例4  如图1所示,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任意一点,过点D作DE⊥AB,垂足为E,DF⊥AC,垂足为F,过点C作CG⊥AB,垂足为G. 求证:DE+DF=CG.

对于本题,学生往往通过固有思维进行解决,也就是截长证短法,将CG分成两部分,分别证明其与DE和DF相等,由此证得结論. 如图2所示,过点D作DH⊥CG,可以证明DE与GH相等,再通过△CDH和△DCF是全等三角形,可得DF与CH相等,则结论得到证明.

还可以采用补短证长法,也就是把两个短线段补长,然后证明它与CG相等. 如图3所示,过点C作CH⊥ED交ED的延长线于点H,可以证明EH等于GC,同理可以证得结论.

这样的传统思维在解决类似问题时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地找到方向,但是教学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有没有其他更加简便的方法. 帮助学生打破原有思维,如这道题采用面积法就可以更加简便地证明结论. 在教学中经常进行此类问题的训练,学生就会逐渐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2. 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收敛性

发散性思维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由“一”联想到“多”,由一种现象进行联想,寻找可能的结果.

案例5  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下面两组数分别是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我们从这两组数中想到了什么?

3,4,5;5,12,13.

不是任意的三个整数都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甚至直角三角形的某个直角边也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那么到底哪些数可以?有多少个?有没有什么办法能算出来?认真思考,不难发现:52=32+42,132=52+122,172=82+152,252=72+242,292=202+212 …

于是可以得到结论:5,13,17,25,

29…都可以充当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那么还可以继续思考这些数都有什么特征,是否可以用通用的公式进行表示,等等.

总之,发散性思维可以让我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发现别人未发现之处,从发现的“特别”中进一步思考,进行深度探究和学习.

与发散性思维相对的是思维的收敛性,两者在解决问题时常常交错使用,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当需要从多个条件中寻找解题思路时,就常常需要通过思维的收敛性进行“归一”,找到可行方案. 当在多个思路和方法中,选择最佳方案,或者在众多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都是思维收敛性的应用. 培养思维的收敛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能从变化中找到“不变”,从不同中找到“相同点. ”

当然在数学能力的培养中还离不开猜想、验证等等,经历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行猜想、论证猜想、得出结论的思维训练过程,不断提升思维能力[2].

总之,数学能力的培养是在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完成的,思维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思维训练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中得以真正落实,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巩子坤. 数学知识的特征与学习方式的有效选择[J]. 中国教育学刊,2005(11):55-58.

[2]喻平.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析取的实证研究[J]. 數学教育学报, 2016,25(6):1-6.

猜你喜欢
数学能力学习兴趣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构建“卓越课堂”,提高数学能力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数学课堂教与学研究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创设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意义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