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互与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多元叙事研究

2022-05-30 01:49党琼胡林莉
新闻潮 2022年7期
关键词:数据化数据新闻叙事策略

党琼 胡林莉

【摘 要】数据新闻凭借其可视性、交互性等特点,在帮助社会大众快速准确了解新闻的重要信息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叙事者、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主题四个方面对“数有范”数据新闻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发现,“数有范”数据新闻以隐蔽的叙事者为基本形式,结构上有多媒体融合的趋势,叙事聚焦模式偏重于宏观叙事,叙事主题多样多元。

【关键词】数据新闻;叙事策略;数据化;可视化

数据新闻以其不同于传统新闻的优势在新闻传播业取得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社交媒体盛行、碎片化阅读的今天,直观呈现且能进行互动体验的数据新闻受到人们的青睐。如何筛选出具有价值的数据并且运用恰当的叙事策略去做好数据新闻,成为现实运用中遇到的难题。

目前对于数据新闻的研究关于叙事策略分析方面较少。在数据新闻的叙事研究方面,学界大多将可视化作为数据新闻叙事研究的主要抓手。有学者认为,可视化叙事实质上是对传统新闻叙事的“深加工”,并将其特征归纳为参与性和互文性两大特征。[1]但文章中仅做了概括性与阐释性的解读,并未从实证的角度对数据新闻具体的叙事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因此,本文拟立足于叙事分析框架,对数据新闻的叙事成分进行解构,将其基本的角色分配和情节进行量化分析,以考察数据新闻的叙事特征及其叙事模式。本文以新闻叙事学理论为研究框架,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从叙事者、结构、视角、主题四个角度对“数有范”的数据新闻报道进行叙事分析。

一、“数有范”数据新闻报道的叙事文本分析

(一)叙事者:从“公开”到“隐蔽”

叙事者即讲述故事的人,与经典叙事学不同,由于新闻事件的真实性,新闻叙事者的身份对新闻真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认为新闻叙事研究中对于新闻叙事者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新闻学理论的真实性要求之上的。

传统的新闻叙事要求叙事者的身份公开、清晰,强调新闻事件的现场感。但在数据新闻叙事中,尤其是强調数据驱动新闻的大背景下,数据作为显性存在的叙事成分,而组织和处理数据的“写作者”却隐蔽了起来。叙事者按其在叙事中的介入程度进行分类,可分为公开叙事者、隐蔽叙事者和缺席叙事者。其中公开叙事者指的是在文本中能够明晰叙事者身份。缺席的叙事者则并非真正“缺席”,而是一种比喻,因为叙事者在叙事作品中是永远在场的。[2]只是在这种叙事类型下,读者几乎无法简单地在文本内容中感知叙事者的存在。而在新闻叙事的过程中则表现为叙事者极力摆脱主观感情色彩的干扰,将新闻事实进行客观陈述,从而可以产生这种叙事者“缺席”的错觉。

隐蔽的叙事者则介于“公开”与“缺席”之间,表现为有一定立场,但并不明说。隐蔽的叙事者在数据新闻叙事中的应用更为多见。由于数据复杂性与其本身具有的客观性,数据新闻制作者在进行叙事时,常引用多方数据来佐证已有数据,使整篇报道的逻辑更加严谨缜密。

(二)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一般分为两种,即文章结构和文体结构,即文本内部的叙事安排与互文性。以下从这两方面对“数有范”数据新闻的叙事结构进行分析。

1.文章结构:从“文字中心”到“多媒融合”

数据新闻迎合了新媒体时代对新闻多媒体呈现的要求,其中,应用图片的数据新闻占比最大。 “数有范”数据新闻还会根据不同内容领域的特殊性,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图像元素进行呈现。

除了图片的海量运用之外,其中也不乏出现语音播报参与的报道,可视为“数有范”对数据新闻多媒介报道的一种尝试,可见数据新闻对多媒介的包容度较广;在音频运用方面,背景音乐也是一种较为典型的音频辅助报道形式。

视频在“数有范”出现次数较音频报道更多,其中包括动画视频,其余皆作为辅助报道出现。不同媒介形式都有其各自的表达特点,媒介即人的延伸,多媒介的融合使信息传达与收受进入了一个“再统合”的阶段。数据新闻对媒介的融合程度越深,人们通过其接触的信息也更为丰富。

2.文体结构:从“线性叙事”到“重新整合”

我国学者曾庆香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有三种叙事结构:蜂巢型、菱形和钻石型结构。[3]数据新闻的组合叙事属于钻石型结构,即采用新媒体技术优势,将视频、图片、音频及文字进行组合,使新闻报道更加全面立体。

在“数有范”中“文字+图片”的钻石型叙事结构较为常见,即叙事过程中,文字和图片相互补充说明。另外,在数据新闻中还会加入超文本链接拓展内容,在“数有范”中体现为点击图表即可获得源数据,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叙事效率,又不脱离真实数据泛泛而谈。

(三)叙事视角:从“微观”到“宏观”“深度”

随着网络与现实社会的连接不断深入,数据新闻也应运而生,它不仅拓宽了传统新闻报道在互联网上的内容边界,同时也凸显了其在宏观叙事和深度叙事上的优势。宏观叙事与深度叙事模式跳脱出传统新闻一事一报的常规模式,与社会现实产生更为深刻的互动。在数据新闻的语境中,宏大叙事表现为通过对庞大数据的处理与再组织,从中发现日常生活中不易被发现的问题。例如,校园里性骚扰事件的发生率、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等。

在“数有范”数据新闻中,首先,宏观叙事比重过半,此类叙事聚焦模式通过将数据从整体观的角度出发,利用统计工具对数据突出值、变化、整体趋势等进行可视化,以量变呈现质变,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其次,深度叙事比重低于宏观叙事,此类叙事聚焦模式的特点是主题先行,从事物的一方面或从社会群体入手,剖析深层原因或做出预测。

(四)叙事主题:从“单一”到“多样”

叙事主题的多样化可以满足更广大用户不同的内容需要,扩大传播力与影响力。“数有范”中数据新闻的叙事主题丰富广泛,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娱、体育、科技、环境、健康等多个内容板块。社会主题报道侧重于报道关于职场、女性等社会事件,政治主题的报道关注国内外重大的政治事件,经济主题报道侧重于报道国际贸易事件,文体主题报道重在报道影视文化方面,科教主题报道则较为关注高校教育问题,环境主题报道则关注城市环境保护问题,健康主题报道关注年轻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等。

除个别严肃议题外,“数有范”多以较为轻松的文风展开叙事,语言生动有趣,引起阅读兴趣,增强用户黏性。多样的叙事主题在“数有范”中得到更加接地气的数据解读。

二、“数有范”数据新闻报道的叙事策略思考

(一)数据化叙事

叙事的本质是信息的传递。无论数据新闻的呈现如何多样化,其本质和基本功能仍然是传播信息,只不过传播内容的主体从文字为中心转向数据,重新构建了一个新的叙事模式。在这个叙事模式下,数据新闻“更像是一个真相与事实的集大者”,因为数据既可以作为一个事实“观察和记录”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信息“表现形式和内容主体”。一方面,它可以是既定的以完成意义编码的符号,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是符号的集合,如多段文字的聚类、多组图片的组合、多个视频的拼接等。

数据新闻之所以成为当前新闻叙事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原因是数据源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这使得进一步整合和共享数据变得更加便捷。新闻要素的数据化,将重构新闻叙事的组成,也将拓展新闻叙事的维度。数据新闻降低了传统新闻生产中对文字的依赖,也由此消解了社会精英的话语权。[4]个别数据是很难呈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只有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通过数据处理发现其中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新闻所不能及的方面,就能通过数据新闻来叙述了。

“数有范”数据新闻在发展实践中逐渐建立了自有的数据库,通过收集、统计各方数据,同时也与其他媒体合作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全部记录在库。在2019年下半年及以后的数据新闻报道中,均可以通过点击图表进入其数据库中查看源数据。这种做法,表明了“数有范”对数据的重视,根据大数据所显示的内容制作开放性新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信息已经不断趋向成熟,在制作数据新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数据化处理器所给出的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总结,从大的方面展开数据新闻的报道,改变以往通过小数据进行制作而产生的弊端,以更宏观的视野观察人们生活的社会,使呈現的新闻事实更为直观。

(二)可视化叙事

可视化在数据新闻叙事研究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作为数据新闻的叙事形式,“设计精良的新闻可视化产品能够迅速地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5]。另一方面,在众多数据新闻作品中,视觉元素承担着大部分叙事功能,都特别强调图像元素在作品中的应用与呈现。

“数有范”数据新闻叙事中,大部分报道使用再现和构图两大意义,互动内容较少,也就是下文讨论的交互性叙事。在再现语法中,“数有范”善于运用各种视觉元素在图表中进行内容的再现,如动态折线、高亮、箭头、地图等。在构图语法中,“数有范”对于图表的形状、色彩、大小的处理较多,如绿色足球场、粉色女性、红蓝比重图等。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哪种视觉语法,都在强调视觉因素对叙事的关键作用,也暗含着隐藏的叙事逻辑,如箭头引导在告诉读者应该关注哪些问题,鲜艳的色彩更易抓住人们的眼球,面积更大的形状更加显眼等。

可视化叙事改变了以往人们通过媒介接触信息的认知方式。数据可视化可以清晰有效地传达与沟通信息,但也存在部分数据一味追求“可视化”而背离了其传播信息的本职。目前学业界普遍认同可视化叙事是数据新闻叙事的基本方式,但如何更好地呈现新闻内容,仍需更多的实践与努力。

(三)交互性叙事

交互叙事在数字媒体时代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在内容呈现方面,数据新闻应该根据技术条件、时事热点及受众的阅读需求进行适当的交互设计,使读者能从不同角度阅读和了解新闻。

在“数有范”数据新闻报道中,少量利用了交互技术进行报道。在交互性报道中,叙事者的主体性被削弱,用户成为新闻的“叙事者”,甚至可以体验成为“创作者”的快感。交互性叙事强调用户参与,改变了传统新闻叙事中新闻制作者占据话语主导地位的局面。[6]

从现实角度来看,不少数据新闻也获得了观众的支持和认可,如《南方都市报》制作的《延迟退休计算器》数据新闻,模拟计算器的界面,加上年龄、工龄、养老金等特殊按键,输入相对应的数据即可得出退休年份,这个小计算器在发布后引起读者的巨大兴趣,很多读者在社交平台积极转发,扩大了传播效应。

三、结论

数据新闻凭借其可视性、交互性等特点,在帮助社会大众快速准确了解信息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面对海量信息,用户亟须一个能够为其处理庞杂信息的中间者,从中挖掘出有效信息,这个中间者,就是合理的叙事策略。“数有范”数据新闻以隐蔽的叙事者为基本形式,结构上有多媒体融合的趋势,叙事聚焦模式偏重于宏观叙事,叙事主题多样多元。但也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视频媒介在辅助叙事的过程中略显生硬,交互型叙事篇幅较少,在深度叙事数据引用出现相关性较弱的情况。分阶段阅读其数据新闻可以看出,“数有范”数据新闻一直在不断改善自身的数据可视化能力与数据解读能力。潮

参考文献

[1]王海智.可视化叙事在数据新闻中的应用研究[S].传媒,2021(1):39-41.

[2]方毅华,杨惠涵.论数据新闻的叙事范式[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12):45-49.

[3]曾庆香.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21(11):48-59,125-126.

[4]曾庆香,侯雪琪.数据新闻:社会精英话语权的消解[J].探索与争鸣,2015(3):83-86.

[5]许向东.转向、解构与重构:数据新闻可视化叙事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9,41(11):142-155.

[6]陈燕侠,孙丰菊.交互新闻的叙事机制探析[J].中国编辑,2021(12):71-75.

(责任编辑:黄康温)

作者简介    党琼,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讲师;胡林莉,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项目基金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西苗族山歌虚拟社群的乡土记忆研究”(编号:YCSW2022009)。

猜你喜欢
数据化数据新闻叙事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的智能互联汽车数据化媒体服务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浅析人力资源管理的E化
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档案管理和档案服务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媒介融合时代数据新闻可视化教学探索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