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中长期存款利率缘何倒挂

2022-05-30 04:30鲁婕
理财周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大额储户利差

鲁婕

通常银行储蓄利率会随着存期的增加而提高,3年期定期储蓄的利率理论上应该高于5年期。然而,近期银行的利率却出现了倒挂的情况,5年期利率低于或持平于3年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因其“保本保息”“刚性兑付”以及收益率高于活期存款的优势,包括大额存单在内的银行定期存款业务始终是许多家庭与投资者选择的主要理财方式之一。不过近期不少储户发现,银行的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不仅有所降低,甚至还出现了“令人费解”的现象:

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国有六大银行及招商银行、上海银行等银行在内,其个人人民币5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已与3年期利率完全持平,均为2.75%。部分银行在3年期定存达一定额度的情况下,利率可上浮至3.45%,而5年期定存则不上调,存款利率实际上反而低于3年期,即出现了利率“倒挂”现象。这种有违常理的现象背后,究竟存在何种“隐情”?

利率下行,以“倒挂”降低成本

今年4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可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简单来说,就是银行可根据自身情况,参考市场利率变化,在央行利率的基础之上,自主确定其存款利率的实际调整幅度——这显然为银行调整其定存利率提供了前提条件。

而之所以出现长期利率低于短期利率的“倒挂”现象,主要原因之一便在于利率下行。当前,利率正处于下行周期中,银行若仍以较高利率不断吸纳中长期定期存款,则势必会导致成本提升。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投资者以3%的利率购入1万元的5年定期存款产品,5年后投资者将收获1500元的利息,但因利率下行,3年后的利率降到2%,后面2年银行就要多支付每年1%的利息。

因此,在利率下行周期中,为防止储户提前锁定长期收益,银行会降低存款期限溢价,以减轻自身的成本压力;相反,若处于利率上行周期中,银行则通常就会给予较高的存款期限溢价,以提前锁定整体利率较低的长期存款。

所以,降低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特别是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储户选择期限相对较短的存款产品,以防利率下跌时银行需承受更多资金成本;与此同时,“倒挂”现象的出现,也反映出了银行对未来长期利率走势的预判:利率仍将持续下行。

贷款利率下调,以“倒挂”拯救利差

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下调,也是银行中长期存款利率“倒挂”背后的“推手”之一。

今年5月,央行公布5年期以上LPR下调15个基点,进一步收窄了银行利差空间。所谓LPR,指的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计算并公布的基础性贷款参考利率,银行与金融机构主要参考LPR进行贷款定价。因此,LPR的下调常被视为利好购房者,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下调,很可能意味着房贷利息的相应减少。

然而,对于银行来说,LPR的降低则代表着贷款收益的减少,所以,为避免存贷利差(存贷利差=贷款利息-存款利息,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收窄,影响收益,银行会采取一定措施以优化负债结构、降低存款成本,其中就包括下调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在内的存款类产品利率。而这就是“一票难求”的大额存单也在近期出现利率持续下行、甚至相较普通定存产品利率“倒挂”的原因。例如,光大银行3年期个人大额存单与3年期普通定存最高利率完全持平,均为3.4%。

因此,利率的“倒挂”,不仅折射出了银行对于长期利率的不看好,也反映了银行降低自身负债端成本,提升存贷款利差的举措。

利率“倒挂”,对你我影响几何?

从宏观上看,利率下调与“倒挂”的目的是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鼓励消费者将更多资金投入市场,带动市场活跃。而对于储户,尤其是对于理财手段相对有限、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老年人来说,利率下调与利率“倒挂”所带来的最明显的“后遗症”就是收益的减少。

不过,与此同时,如上文所提到的,存款端利率的下降,通常也意味着贷款端利率的下调,这对于需申请房贷、车贷、消费贷等商业贷款的贷款者来说,不可谓全然的坏消息。

当然,对于想借此机会调整理财配置的家庭与投资者,切忌因下降或“倒挂”的利率而冲动去投资不适合、不靠谱的理财产品,以免造成更大损失,毕竟银行定期存款依旧是现下最为安全的理财选项之一;而对于始终以定期存款作为主要理财方式的家庭及投资者,也要注意收益率与流动性的兼顾,结合自身情况,灵活配置個人与家庭资产,避免出现流动资金不足的窘境。

猜你喜欢
大额储户利差
“沉睡卡”
银行大额存单的蝶变
外汇储备规模、国内外利差与汇率的变动关系分析
外汇储备规模、国内外利差与汇率的变动关系分析
银行存款所有权的归属
——储户还是银行
期限利差如何修复
银行储户悲观情绪传染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
大额存单“拼息”
信用卡诈骗中银行承担责任的合同法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