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堂引导,引发自主学习

2022-05-30 10:04何绪凯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引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摘  要] 近些年,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课堂教学模式也得以不断地优化,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文章以“相似的判定定理”的教学为例,结合实际教学片段,具体谈谈如何加强课堂引导,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并针对这节课的教学,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引导发现,建构完整认知体系;加强交流,合作提升学习成效;注重合作,师生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 引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 自主学习是做学问的关键,也是学习的本质要求与基本特征[1].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数学教育应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全面发展的教育. 具体来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合作、适应、求知、劳动的教育. 实践证明,初中生的数学教育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发展的一种教育.

本文以“相似的判定定理”的教学为例,具体谈谈如何加强课堂引导,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简录

师:之前,我们对三角形相似的几种判定方法已有所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三角形相似的具体判定方法有哪些.

生1:有定义法、预备定理法与判定定理法(三条边成比例).

师:基于以上思考,分析下面两个问题:(1)△ABC和△A′B′C′是什么关系?(2)若改变∠A的大小与k的值,所获的结论还成立吗?通过以上研究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主探究)

生2:探索后我们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关系. 通过画图、度量与观察,我们发现两个三角形中第三条边的比值也为k,根据“三条边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判定△ABC与△A′B′C′相似. 数据发生变化时,结论依然成立.

师:非常好!看来大家都进行了认真的探究,并通过自主推断,获得了重要结论. 还有其他发现或意见吗?

(学生摇头)

师:通过探究,我们获得了这个结论,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生3:这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成比例,还有一对角相等.

生4:我认为相等的一对角应该是成比例的两条边的夹角才行.

师:很好!看来大家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不仅自主归纳出了两个相似三角形所具备的特征外,还发现了相等的两个角必须为成比例的两条边的夹角. 面对这个发现,我们用怎样的数学语言描述比较合理呢?

生5:参照之前学过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角边),可归纳为“两边为比例关系,同时两边所形成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师:非常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一种新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众所周知,想要判定一个结论为定理,少不了科学、严谨的推理过程,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定理的证明过程.

(学生合作交流、展示结论、班级点评)

师:以上结论若不强调“夹角相等”这个条件,改成两条成比例的边的其中一条所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依然是相似的关系吗?也就是,在△ABC与△A′B′C′中,若AB∶A′B′=AC∶A′C′,且∠B=∠B′,那么△ABC与△A′B′C′一定为相似的关系吗?

生6:我认为不相似. 这个问题与我们之前碰到的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中的“边边角”类似,由“边边角”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从这个角度出发,满足这个条件的两个三角形肯定不相似.

生7:我觉得这么说不够严谨. 这两个三角形应该是“不一定相似”的关系. 经探究发现,如果条件中的这对相等的角为钝角或直角时,即使这个角并非成比例的两条边的夹角,这两个三角形依然为相似的关系.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也就是说,这种情况肯定不可能作为判定定理来应用. 通过大家的探究,我们也发现,若条件中相等的一对角为锐角,这两个三角形存在不相似的可能,但相等的角为直角或钝角时,满足该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又是相似的. 由此可见,结论并不绝对.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下面几个问题.

例1 在△ABC与△A′B′C′中,∠A=∠A′=120°,AB=7,AC=14,A′B′=3,A′C′=6. 结合以上条件,判断△ABC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师:不错,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大家很快就获得了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结论.

为了深化学生的认识,强化学生对判定定理的应用,笔者又提出几个变式,以启发学生思考.

变式1 在△ABC与△A′B′C′中,∠B=∠B′=40°,AB=7,AC=14,A′B′=3,A′C′=6,判断△ABC与△A′B′C′是否相似.

生9:这两个三角形不相似. 虽然这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成比例,但相等的角并非夹角,且为锐角,因此它们并不相似.

师:很好!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已经能快速判断出这两个三角形不相似,现在我们将题目再改变一下.

变式2 在△ABC与△A′B′C′中,∠A=∠A′=60°,AB=7,AC=14,A′B′=6,A′C′=3,判断△ABC与△A′B′C′是否相似.

生10:不相似.

生11:不对,应该是相似的.

师:对于“变式2”,大家出现了不一样的结论,那到底哪种结论是正确的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

(学生交流,并呈现结论)

师:对于这个说法,大家同意吗?

组2:同意!对于“变式2”,两个三角形中对应的边,并不一定要AB與A′B′对应,只需要满足两条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即可.

师:不错!此处要特别注意思维定式的影响. 解题时,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除此之外,大家还有其他发现吗?

师:非常好!通过以上探究,大家对“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在探索过程中,相信大家能深切地感受到,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更能给我们带来成就感.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下面的问题.

例2 如图2所示,△ABC与△ADE均为等腰三角形,且∠BAD=∠CAE,AB=AC,AD=AE. 求证:△ABC与△ADE相似.

(学生自主完成,展示交流)

……

教学思考

1. 引导发现,建构完整认知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不仅要将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学生,还要在学生心中点燃热爱知识的火种与求知的欲望.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师应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感知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凭借自身能力获得知识,能让学生在善学、乐学中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发现数学大世界中更多的规律,从而为完善认知结构奠定基础.

2. 加强交流,合作提升学习成效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洞察力、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要用多元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着重强调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2]. 鉴于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带领学生加强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感知同伴的思想,查漏补缺、取长补短,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 注重合作,师生实现教学相长

以自主发现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需紧紧围绕自主、探究与交流三方面展开教学活动. 而务实交流与合作,是学习的着力點. 这种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与如今的教育改革相匹配,进一步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还要随着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与提升,逐渐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改革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加强课堂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改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继续研究与探讨. 尤其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着“教什么”与“怎么教”,以及怎样让学生“活学活用”的问题. 我们一线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索、实践、总结,才能真正地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和谐课堂.

参考文献:

[1] 许兴震. 设计有价值的问题 促进学生自主建构——以“两角和与差的余弦”为例[J]. 数学通报,2019,58(01):36-4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何绪凯(1982—),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引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