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觉理论视域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启示

2022-05-30 10:48黄雪芳
中学理科园地 2022年5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黄雪芳

摘   要:统觉过程是指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从而形成新观念的过程。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为例,经过统觉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阶段阐述物理课堂教学,做到前概念与新物理观念相融合,理论和实际统整应用。让核心素养在统觉的过程中慢慢落实。

关键词:统觉理论;核心素养;物理教学;DIS实验

1  统觉理论——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只有以心理学为基础,教师才能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天性进行教育。

1.1  统觉观念

莱布尼兹提出统觉观念,认为统觉是理解思考已有认知自发地完成更高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康德认为,统觉是基于外界经验赋予的一种理智的心理活动。赫尔巴特在康德的基础上提出兴趣理论。赫尔巴特认为统觉是人脑感知当前情境内容与已有的经验观念、积极兴趣相互作用的,旧的感知觉内容吸收新的感知觉内容进行同化,形成相互联系的“统觉团”。任何经验和观念的获得都是统觉的结果[ 1 ]。

1.2  统觉條件

统觉条件主要就是理性兴趣。根据赫尔巴特的观点,兴趣是指思维的积极活动状态,是注意的集中警觉状态,因此,兴趣是统觉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当旧观念活动对新观念的特性产生积极兴趣时,思维就会处于高度的活跃状态,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更易唤起对前概念的回忆,并与新概念相融合。

1.3  统觉过程

依据赫尔巴特的统觉理论,教学应该把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旧知识结合在一起,通过“统觉”把新知识同化,与旧知识相融合,完成知识构建,为学生所理解。

统觉过程是指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从而形成新观念的过程。因而教师首先必须弄清楚所教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然后才能使学生进一步获得新的知识[ 2 ] 。当新的刺激发生作用时,如果刺激的强度足够大,就会引起注意,进而与旧的知识相结合,从而获得新知识。

统觉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即:①明了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前概念有个清晰的认识,为新旧知识、新旧概念的结合作准备,此阶段通过实验、奇特现象等引起学生的注意;②联合阶段:“联合”的作用就在于通过统觉使新旧知识、新旧概念融合形成知识的整体,新奇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原有知识的活动,新旧知识将要融合的过程中,对形成新的知识的兴趣表现出期待;③系统探索阶段:学生兴趣转向探索新的知识的目标选择,在经过联合的阶段后,知识、概念在更大的范围内扩展,形成系统观念;④方法阶段:探索的付诸于行动,并对新的知识的应用。学生应通过实际的适当的练习,以检验是否正确理解了所学知识、概念,能否在各种关系中识别、应用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2  核心素养——课程理念的统觉观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是物理核心素养的要素,是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引导学生经历物理概念的建构过程和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是发展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3 ] ”只有不断地追溯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才能慢慢领悟物理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知识体系,形成终身发展的观念。

物理概念的教学是基于实验、观察、逻辑分析,概括物质运动共同的相互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物理概念是客观的物理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学生进行简约、概括的物理思维的基础。物理学原理、规律、定律、定理都是基于物理概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而物理学原理、规律、定律、定理会反过来加深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的生成、规律的形成是辩证、抽象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物理教学应该包含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过程。通过生产、生活、实验真实情境或话题引发学生兴趣。联合学生前概念形成新的物理观念。创设体现物理观念和规律的本真模型,引导学生基于理论证据或实验证据进行科学推理。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质疑、批判、检验、修正,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体会科学思维的魅力,提升科学探究的好奇心。

3  基于统觉理论的物理核心素养落实

教师可以利用统觉理论,选择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或前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明了、联合、系统、方法等过程构建物理概念,形成物理规律。下面以鲁科版2020年7月第1版必修三第4章第1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为例,抛砖引玉。

3.1  明了——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内驱力,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第一步。学生课堂开始的情绪导向,将影响整个课堂效果。

如图1所示,用新电池,让学生根据初中知识判断将开关逐个闭合灯泡亮度变化情况,答案“变暗”“不变”“犹豫”占比相当,实验结果与初中预想差不多,说明学生对前概念还是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将电源换一组电池,再演示,随着开关逐个闭合,灯泡亮度变暗。

3.2  联合——矛盾冲突,形成新知期待

教学应当从情境兴趣出发,当情境兴趣碰到不同于自己所思所想的信息时,就会产生差异冲突就会引起心理失衡,为消除这种心理失衡就会想着探索新的信息。[ 4 ]实验现象与学生前概念产生冲突,形成反差对比,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新电池组实验与初中所学基本一致,旧电池组实验会有很明显的差别。对比电路结构,分析问题存在,归因电池导致。 引导学生进行全电路结构的认识,用电器、外电路、外电阻、外电压(路端电压),电源、内电路、内电阻、内电压。内电阻与外电阻程串联关系,那么内外电压有什么关系。从整体的视角引导学生清晰认识电路,促进学生形成全电路物理观念。

3.3  系统——学科统整,实验探究

学科统整说装置,如图2,原电池,槽内装比重1.26 g/cm3稀硫酸,电源正(铜)负极(锌)与稀硫酸组成的系统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铜板附着气泡为氢气,化学反应释放能量转化为电能;正负极与电流表、电阻箱串联形成闭合回路V3接在正负极两端,测量外电阻的电压;与正负极相邻的有两根探针与V4相连。电源里面是电解质,也是导体,也有相应的电阻为内电阻,两探针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电压表测量对应的内电压。

实验探究找证据,外电阻变化,引起外电压变化,而这个变化是不是跟内电压有关,外电压减少,内电压是否会增加。

实验准备讲素养:电源配制溶液,取量96.15 mL浓硫酸稀释至400 mL。电源使用前充电,新电池恒流充电电流100 mA,充电60 h,电压可达2.1 V;旧电池,极板用清水清洗后充电36 h可用。数学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DIS),电脑软件安装,配备硬件实验数据采集器,电压传感器2个、电流传感器1个,其它电阻箱1个,开关1个。

实验探索收证据:实验过程进行DIS信息数据收集,培养学生应用工具进行数据收集,进行反思性思维,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2图,V3测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即外电压),V4接在两跟探棒之间,测量的是内电压。连接电路后,通道2连接电流传感器,通道3和4连接电压传感器分别测量内电压U4和外电压U3。使电阻箱电阻逐渐增加,采集相应数据如表1。

从采集数据分析可知,随着外电阻增大,外电压增大,内电压减小,内外电压基本保持不变。

3.4  方法——科学思维,类比分析

在静电场中,只有电场力做功的情况下,电场力做正功,动能Ek增加,电势能EP减少,总能量E=Ek+EP不变。类比静电场中电势能跟动能的相互转化,但总和保持恒定,由外电压跟内电压之和是一个常数,即E=U3+U4,引入电动势的概念,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突然。在比如电场强度的概念等都是常数定义法引出的。最后在从能量的角度加以解释,自然地引出:“电源电动势,电源没有接入用电器时电源两端的电压”,“电源电动势,近似等于电压表直接接到电源两端时的电压”。呼应引入实验的感性兴趣,发展学生理性兴趣。让学生应用辩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理解全电路与部分电路的关系,真正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侧重于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从学习进阶的角度单纯理解电动势有很大难度,在处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时候轻概念教学是合理的。

总之,统觉看作是由当前物理现象所引起的心理活动和过去知识、经验的联系,从而提高意识紧张度、清晰度的心理作用,激发学生理性兴趣。做到旧观念和新观念相互融合,理论和实际统整应用。引导学生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注重过程发展,让核心素养在统觉的过程中慢慢落实。

参考文献:

[1] 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111.

[2] 易忠兵.基于统觉理论的抽象概念激趣[J].中学物理,2008 (11)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4] 钟启泉.教学心理学十讲[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49.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