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 开放 反转

2022-05-30 10:48张良花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学路径教学评价作业设计

张良花

[摘 要]“跨学科学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跨学科阅读是跨学科学习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理解跨学科阅读的内涵,并通过融合的路径去改进课堂教学,以开放的胸襟去创新作业设计,用逆向思维去实现教学评价的反转。这样,才能实现跨学科阅读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跨学科阅读;教学路径;作业设计;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3-0010-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是其中之一。跨学科学习任务群 “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1]。纵观统编语文教材,我们发现有许多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这就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空间和可能。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展开跨学科阅读教学,要具有跨学科视野,要基于教材,同时借助跨学科的资源,运用跨学科的思维,设计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

一、跨学科阅读的内涵

纵观国内外关于跨学科的相关文献,“跨学科”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后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心理学家伍德沃斯率先公开使用。随后,学术界相继出现“跨学科活动”“跨学科学习”“跨学科教学”等概念。美国学者舒梅克认为跨学科教学是“跨越学科的界限,把课程的各个方面组合在一起,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从而在广阔的领域中学习的教学”[2]。由此可见,跨学科阅读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的堆砌、组合,而是需要教师找到自己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共同点和联结点,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并将这种联系运用于适合学生学习的广阔领域,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跨学科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

跨学科阅读教学不能局限在“语”和“文”的道路上。事实上,统编语文教材的推出,“能看到语文与生活、社会、经济、文化、自然、艺术等其他学科的广泛联系,以适应社会对于未来公民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3]。因此,阅读教学要从语文教材出发,以实践为准则,寻找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路径,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活动。

(一)问题融合,寻找学科的切入点

学者刘仲林认为:跨学科指的是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将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有机融合进行研究和教育[4]。统编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很多可以进行跨学科融合的教学。(以下所举的例子均为统编语文教材的课文)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田忌赛马》一课时,对“孙膑用了什么策略,让田忌赢得比赛”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在文中寻找到答案,完成对阵图:孙膑用下等马对战上等马,用上等马对战中等马,用中等马对战下等马,三局两胜,取得比赛的胜利。随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田忌所用的方法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方法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一个看似轻巧的问题,却需要学生运用数学学科的知识来进行分析、解决。通过排列组合、列举填表、演算推理等方法,学生得出可以有6种不同的出场顺序,从而理解田忌的方法确实是唯一能取胜的方法。这样的跨学科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积累了优化问题经验,引发了思维的碰撞。

类似《田忌赛马》这样跨学科的融合,统编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例。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找春天》一文,可以和音乐教材的《找春天》整合,找一找春天到底在哪里;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可以利用科学知识,补充介紹试纸变色的原因……通过问题融合,找到不同学科内容上的融合点,便于学生对本文的理解、把握,能够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戏剧融合,明确学科的生长点

基于语文课程的跨学科阅读教学,一以贯之的主线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统编语文教材的很多课文,明确提出用课本剧的形式来呈现文本内容。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西门豹治邺》课后第三题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试着根据‘阅读链接中的剧本开头改编课文,并演一演这个故事”,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等。要想演出课本剧,学生就要对故事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解,对人物服装、表演道具展开研究,对演出布景、配乐等进行考虑。教材中的童话、历史故事、小说等,都可以让学生将它们改编成课本剧,演一演。改编和演出课本剧的过程,不仅是学科(如与美术、音乐、表演等)融合的过程,联结了课堂内外、学校内外,也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坚信,最深刻的联系与其说在于实际教材内容上的联系,不如说在于脑力劳动上的联系。”

除了课本剧表演,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进行配音、解说等。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小蝌蚪找妈妈》一文,就可以让学生为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进行创造性配音;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纸的发明》《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可以让学生做小小解说员;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等介绍异国风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试当小导游。

(三)主题融合,找准学科的贯通点

统编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采取了“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的双线组织结构,明确了各个单元的人文主题。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单元编排同样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按一定的主题进行了组织。两个学科的人文主题设置很多时候具有一致性,是教师进行主题式跨学科阅读教学的现成资源。

例如,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习惯”编排了《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四篇课文,而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单元主题就是“我的好习惯”,设置了“我们爱整洁”“我们有精神”“我不拖拉”“不做‘小马虎”四个话题。四个话题和四篇课文在内容上高度吻合。教学时,教师可将语文第七单元的内容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进行融合。这样,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跨学科阅读教学就有了丰厚的土壤。

统编语文教材虽然不追求体系的完整性,但是知识和能力体系是存在的。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掘学科融合的贯通点,用整体的眼光去看待教材、研究教材、使用教材,在贯通中开阔视野,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

(四)自然融合,建立学科的辐射点

对人文学科来说,学习的课堂永远不应局限在校内,而应在生活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最终形成需要联系课内和课外、贯通理论和实践,这样才能达成知行合一。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无论是《观潮》《走月亮》还是《繁星》,教师都要通过图片、乐曲、音像等手段,引导学生链接生活,并将生活与课本描述的美建立起联系,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自然之美。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再次回到自然中去寻找答案,探索未知;让学生用拍照、录像、博客和自媒体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为以后的课堂学习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这样的跨学科阅读教学,引领学生在广阔的学习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关注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这需要教师注重任务设计的开放性,使教材与自然、与生活、与其他学科建立联系;需要教师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演讲、会谈、直播等情境下运用语言材料,促进学生言语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还需要教师唤醒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跨学科实践,在教师的协助下达成综合能力提升的目标。

三、跨学科阅读下作业设计的开放

在跨学科阅读教学中,作业的设计重在对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实现“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提炼、表达呈现学习成果,着重培养学生綜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因此,语文作业设计应坚持以有益于学生开阔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作业。

(一)基于关键能力,丰富作业呈现

这里的“关键能力”是指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我的动物朋友”,写出动物的特点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教师以此为出发点,开展跨学科作业设计,擅长绘画的学生可以呈现一幅幅个性十足的“萌宠”图,放在板报和班级博客上,供大家欣赏评论;擅长饲养的学生可以化身为科学家,用自己的观察、研究、试验等,介绍饲养的高招;喜爱表演的学生则可以创编小剧本,自制道具,用表演展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故事等。丰富的作业呈现形式,引领学生亲历不同的学习历程,体验不同的角色,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依据真实情境,展开主题探究

语文新课标强调,跨学科学习要“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活动”[6]。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有鲜明的探究主题。这些主题本身就是一种真实的情境,暗含跨学科的教学要求。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入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跨学科学习。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遨游汉字王国”,要求学生体会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感悟“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点一画成文章”的神韵。在这样明确的主题下,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猜字谜、完成歇后语等基础性作业;可以让学生研究特定汉字的起源,撰写自己姓氏演变发展的研究报告;也可以让学生创作汉字元素的艺术作品,装饰班级;还可以开展班级或全校的汉字文化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敏锐把握时机,重组学科资源

跨学科作业的设计需要教师有敏锐的捕捉能力。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例文《风向带的制作》一文,叙述步骤清晰,数字准确,易于操作。教学时,教师不仅可引导学生制作风向带,并用来测试风向;还可以与科学课中的“风向与风速”建立联系,让学生在跨学科实践中加深对相关科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跨学科作业设计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经过延伸、重组,注重了学科间的融合,有利于学生走进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四、跨学科阅读的教学评价

逆向设计是跨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即目标前置,评价先行。因此,教学评价应以“学生是否达成了迁移能力、概念理解、知识技能三层目标以及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而设计的”[7]。因此,跨学科阅读的教学评价,和通常意义下的语文教学评价在某些维度会出现反转。

(一)从纠错到欣赏

如果说之前的语文教学评价侧重于纠错功能的话,那么经过对学习资源的整合而实施的跨学科阅读教学,就很难用“错与对”的模式来进行评价了。在跨学科阅读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要教师以欣赏的目光去进行评价,以发挥学生的优势,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从模糊到真实

语文课堂上的模糊评价是很常见的,如“你真爱动脑筋!”“你读得真好!”等。模糊评价有其自身的价值,它不用量化评价的内容,避免了指向过于具体的问题。但模糊评价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评价随意,甚至乱用评价,造成了学生认知的混乱,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跨学科阅读教学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各个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如调查、实验、制作、展示等环节,因此评价会更加真实、可信。

(三)从个体到群体

传统语文课堂大都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教学形式,评价的对象以学生个体为主。而在跨学科阅读教学中,完成一项任务需要团队成员的共同协作,呈现的作品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为此,教学评价不仅要面向个人,更多的是面向小组进行。这样的评价能更好地发挥反馈、激励的多重功能。

总之,跨学科阅读教学,需要语文教师通过融合的路径去改进阅读教学课堂,以开放的胸襟去创新语文学科的作业设计,用逆向的思维去实现教学评价的革新。让我们抓住跨学科阅读的精髓,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发挥语文学科全面育人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5][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陈超琪.高中生物与化学的交叉渗透教学研究 [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3] 姚玉环.《美国语文》教材跨学科设计对我们的启示[J].语文学刊,2013(23):103-105.

[4] 刘仲林.跨学科学导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7] 陈文俊.跨学科学习中的表现性评价[J].上海教育,2021(Z1):80-81.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教学路径教学评价作业设计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强化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