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分析

2022-05-30 14:03甘荣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辩论赛弟子整本书

甘荣

传统文化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因此,学习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够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觉。采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式去阅读《论语》,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并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一、《论语》整本书阅读的价值

1.政治价值

“仁者,爱人”和“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孔子政治哲学的基本立足点,其贯穿着孔子的所有政治思想。孔子认为社会有责任对人们进行积极教育并让人们形成自觉的善性。“为政以德”和“宽猛相济”是孔子的为政之方,其认为政治也应当强调“德”,“德”治是最理想的政治制度。而实现“德”治应当从三个方面来进行。①家庭层面:夫妻和、子女孝、兄友弟恭。②社会层面: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敬,讲究仁、义、信。③领导层面:作为领导者应当成为社会学习的榜样——“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的政治哲学即使是在今天也不过时,其“与时俱进”影响着全世界人们的政治实践。

2.教育价值

孔子作为万世师表,其提出的教育理念在今天仍十分具有价值。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认为教师应当具有创新精神,对学问应当有独到的见解。“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不仅对执政者有比较好的教育意义,对教师同样有教育意义。孔子认为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并且能够以身作则。孔子以自己的道德培养了其弟子的道德,同时也为更多的教师提供了教育范本和师德范本。

“有教无类。”孔子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因此其应当接受公平的教育,孔子在面对其弟子时,做到了一视同仁、不分亲疏,这与我们如今的教学理念是相符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认为教师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并且在适当的时间点对学生进行点拨,这样才能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二、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

1.初读全书,整体感知

与一般语录体不同,《论语》常常省略对话情景,直接出现对话内容,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论语》时,在很多地方都要进行跨时空填充。在初读整本《论语》时,学生要完成以下学习任务。①扫除文字障碍,要求学生对《论语》中的字词都能够做到熟识。②能够对文章进行通读与诵读。通读指的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够出现阅读错误;诵读指的是学生不仅要读准字词的音,而且还要有感情地读出来,这样才能够充分体会《论语》所表达的情感。③学生要做好读书笔记。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不熟悉的字词以及含有不同释义的字词。在初读全书阶段,完成这三个学习任务,将会为学生日后学习论语奠定坚实基础,而且也能帮助学生把论语了解得更加透彻。

2.细读全书,深入交流

(1)了解全书主要观点

在《论语》中,对一个问题的探讨并不会集中在某一个章节中,其分布在各个章节中,因此,为了能够帮助学生细读全书,并帮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主要观点,教师应当先指导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梳理,然后将梳理好的内容制作成表格,使其一目了然,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分类学习,有重点地进行学习,还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论语》的理解。

比如,“学而篇”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三、四、九、十二章节,主要讲述的是学习方法,孝悌理论,所要表达的重要观点是“学习圣贤之道,君子之风范”。其对现代教育有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与此同时,还打破了“读书无用论”的荒谬之谈。再比如,“为政篇”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三、四、七、十章节,主要讲述的是为政、教化学习,所要表达的重要观点是在日常的学习中,应当养成良好的德行,并在为政时发扬这些美好品德。为政是素养的体现,加强知识的运用是行人的实践。基于此观点,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其所表达的观点与注重传统文化有什么样的关联?”

(2)精读重点章节

《论语》是几千年的沉淀,因此若是想要充分读懂《论语》所讲述的内容,那么就要对《论语》进行精读。也就是说,在学习《论语》时需要精雕细琢,细细品味,只有这样,才能够了解其中的真谛。

(3)品味语言艺术

①语言口语化

《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对话。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孔子在和弟子进行对话时语气比较亲切,不会让弟子感到晦涩难懂。比如在《述而》篇中,虽然展现了孔子与弟子的大量对话,但是却没有一丝让人畏惧的感觉,而且让很多读者都感受到了亲切。除此之外,在此篇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孔子弟子的言行十分得体,在与老师进行对话时,十分敬重自己的老师。

②语言修辞美

《论语》的语言十分具有魅力,总是有让人回味无穷的感觉。《论语》中存在大量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和拟人等。比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虽然没有很华丽的语言,但是却清楚地向人们表示了时间就像白天与黑夜一样,永不停歇。又或者“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在这句话中,孔子将君子过错比喻成了日食和月食,光虽然被挡住了,但是却不能够永远被挡住,总会有发亮的时候。这句话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启发: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只要能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那么最终也是可以被很多人所喜爱的。《论语》中的很多语句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每一个语句都耐人寻味,并且还会让人有一种十分亲切的感觉。

③语言音乐美

学习《论语》,我们发现,很多语句都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论语》的兴趣,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种带有律感的句子能够充分使读者感到慷慨志气。

3.延伸与运用

(1)引导学生撰写评论文章

虽然《论语》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但其所表达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适用。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际学习状况,写一篇评论性文章,来谈一谈对《论语》的理解。在写评论性文章时,学生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观点,这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比較高的语文素养,而且还要求学生对《论语》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并能够根据《论语》中的论点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写评论文章的过程,就是自身文学素养和道德素养升华的过程。

(2)展开辩论活动,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辩论赛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以以《论语》为基础,引导学生开展辩论比赛。由于在辩论的过程中,正方和反方都需要以敏锐的思维抓住对方的漏洞,展开相关说明并赢得比赛,所以在正式开展辩论赛之前,老师需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搜集资料以及整合资料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对《论语》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够在辩论赛中各抒己见,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学生可以就《学而》篇中的“学习圣贤之道,君子之风范”分成正方和反方,深刻讨论“学习是否有用”。在展开辩论赛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即学生不能够出现有悖于正确解释的言论。此外,教师应当尽可能引导所有学生在辩论赛中发言,促使全班学生在辩论赛中都能够得到锻炼,从而有效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

《论语》是中国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典籍,对其进行整本书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中华文化,还能有效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此外,整本书阅读《论语》,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猜你喜欢
辩论赛弟子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enriches my experience 辩论赛丰富人生阅历
军科辩论赛之枪枪对决
辩论赛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弟子规
弟子规
关于举办省内高校法学专业学生辩论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