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俗文化遗产的民间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

2022-05-30 10:48颜雅慧朱琴左林梅
艺术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补助金

颜雅慧 朱琴 左林梅

摘要:日本是世界上较早对民俗文化遗产加以立法保护的国家,其在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以博多祇园山笠行事为例,探讨日本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中民间力量的具体作用,对其民间保护与传承策略进行归纳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得出日本民俗文化遗产民间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特色,旨在为我国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日本民俗文化遗产;民间保护;官民协作;补助金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9-00-04

民俗类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要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和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价值,对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发挥着重大的作用[1]。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并非易事,政策的制定、落实等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日本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其展开研究,能够为我国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重要的视角。目前,国内的民俗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的角度和借鉴日本先进经验的角度进行研究,但日本民间到底是如何保护日本民俗文化遗产的,其措施具体是什么,特色是什么,都未进行深入的分析,特别是对民间组织主导、全域民众参与的这一方式认识不足。因此,本文通过个案分析探讨日本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中民间力量的具体作用,并在归纳和分析其民间保护与传承策略的基础上,挖掘民间力量在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提供有效的经验借鉴。

1 博多祇园山笠行事的起源与盛况

据说在仁治二年,圣一国师为驱除瘟疫,在施饿鬼棚上撒祈祷水。当时是神佛混杂的时代,这与消除灾厄的祇园信仰相结合,发展成了博多衹园山笠行事。1979年,该祭典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无形民俗文化遗产,在2016年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无形文化遗产。至2022年,该祭典已是拥有782年历史的博多夏季祭典。

该祭典的开办时间为每年的7月1日至7月15日。1日到10日,主要进行饰山的展示、传统的祈祷,以及举行一系列相关活动;从10日起,山笠由静转动,包括一些朝山、试跑、集体看山等;15日清晨的追山是山笠活动的高潮。7月15日的凌晨4点59分,各“流”将派出约800名男子抬手,齐心协力抬着重达一吨的山笠,其余参与者跟随在周围。伴随着大鼓的信号,山笠开始依次冲进栉田神社境内。之后,从神社境内出来,沿着约5千米的追山路线,拼命地往终点跑去。当他们经过时,参观者会往他们身上泼水。从进入清道开始计时,直到离开清道。追山者的口号声、参观者的欢呼让整个追山过程充满激情与趣味,充分展现了博多民众乐观向上、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最后一顶山笠进入栉田后,栉田神社开始能乐表演,宣告所有的山笠仪式结束。这是夏祭中人气最高的庆典,每年都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观光人数可达300万人。

2 博多祇园山笠行事的组织与实施

2.1 振兴会——祭典事务的主导者

在日本,民俗文化遗产的相关活动一般由民间团体组织。这些民间组织除了负责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任务及各项相关活动的统筹工作外,也是政府认可的某项民俗文化遗产的负责者,既可直接与政府交流沟通,也与广大民众密切联系。例如,博多祇园山笠振兴会是一个由7个“流”代表组成的民间组织。每年都会从这7个“流”中选拔成员,并与各“流”的总负责人共同组成总务会[2]。总务会的工作主要是在协调各“流”合作的基础上,对博多祇园山笠行事的准备工作和运营细节作出相关决定,如对活动日程、抬轿时间、抬轿路线、台阶划分、山中小屋和太鼓台的位置等进行详细审议,主持和具体操办一年一度的山笠活动。

民间社团组织,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同时有利于当地文化的传承,能使各地的民俗节庆活动的特色更加鲜明[3]。振兴会作为祭典事务的主导者,积极主动地承担着祭典各项相关的统筹工作,为该祭礼的保护与传承作出努力。

2.2 町组织——日常事务的辅助者

为保护与传承民俗文化遗产,当地自发组成了很多以町为单位的基层社区组织[4]。作为地方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其一方面代表当地居民,自下而上向政府转达居民的愿望,另一方面积极出席地方政府的审议会,协调官民关系等。

在博多祇園山笠行事中,町组织会积极配合博多祇园山笠振兴会,与其协同办理该祭礼,主要负责山笠的制作、布置地点等。现在的山笠行事由7个“流”经营,其中“大黑流”由博多川东岸一带的12个町构成。明治以后的“大黑流”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危机,这12个町仍维系至今离不开当地民众的团结和努力。在博多,有一种被称为“一招一式”的独特手法,在活动的最终决定环节,全体出席者亲自确认“日后没有异议”后,12个町团结起来共同推动活动。这些规矩和传统由各町的父母传给孩子,由前辈传给后辈。

2.3 事业委员会——祭典工作的宣传、安全保障者

博多祇园山笠事业委员会是由博多祇园山笠振兴会、福冈市政府、福冈观光协议中心组成的。该民间组织主要负责博多祇园山笠的国内外宣传,旨在吸引更多游客,保证祭典的安全和顺利运营。具体工作如下:第一,市内、县外的宣传活动;第二,山笠看台设置、警备业务、广播;第三,山笠沿途警备相关的事业、传染病对策、信息发布。目前,日本少子化、高龄化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当地的参加者减少,另外也亟须解决沿途警备、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问题。事业委员会为民众提供电视和现场直播观看的方式。为了广泛介绍宣传,展现山笠的魅力,再次派遣山笠宣传队,宣传队开展为期3天的宣传,如拜会、向当地媒体进行招商宣传及委托采访、街头宣传等。

可以看出,民间组织自下而上地参与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更有利于发挥当地民众的主观能动性,使当地民俗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还能保持本地特色,这已经成为日本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一大亮点。

3 博多祇园山笠行事活动的资金保障

为保证民俗文化遗产活动的正常开销,民间组织除了向政府部门申报补助外,还会从周边的商家手中获得资助。此外还需自己筹集,如从销售观赏席位筹集,或者参加活动的各个团体自行负担,又或接受企业、团体募捐。

首先,日本政府十分重视民俗文化遗产的传承,给予博多祇园山笠振兴会一定的经费支持,用于日常的运作、修理、公开和保存等工作。例如,2017年至2020年,福冈县给博多祇园山笠振兴会一次性发放了2780万日元(约144万人民币)的补助金,作为该振兴会日常管理事务的费用。

其次,每年栉田神社会在本社销售追山的看台票,发售7月12日的“追山演习”(3000日元)和7月15日的“追山”(6000日元)券,各300张,合计270万日元(约14万人民币)。这些费用也用于振兴会的日常管理。

再次,博多祇园山笠振兴会的会员须按规定缴纳会费,日常的练习、联谊交流、山小屋的建设等活动经费从会费中支出。正式会员每年须缴纳年会费1.2万日元(约624元人民币),住在县外的会员年会费3000日元(约156元人民币)。年会费主要用于每年寄给会员的联络物、参加活动时的纪念品、总会餐饮费、办公室直会费用等。

最后,还会从商家、企业手中拿到赞助。出了赞助费的商家、企业等,可以走在山笠的前方,得到很多媒体的争相报道。对商家、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机会,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而且可以为本社区的建设出一份力。

4 日本民俗文化遗产的民间保护与传承特色

日本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历史悠久,其在100多年的实践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对其民间保护与传承特色进行考察与分析,有助于我国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开展。

4.1 民间组织主导,全域民众参与

首先,从运营主体来看,博多祇园山笠行事的主导者是博多祇园山笠振兴会,与其协同办理的是町组织。民间组织、社区组织等结合本地的资源优势,积极协调各方,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自下而上地开展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活动,使当地民俗文化遗产的特色越来越突出。

其次,从资金角度来看,举办博多祇园山笠行事所需的大量资金,除了向市政府申请资金补助以外,大部分须自己筹集。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参加活动的各个团体自行负担,还有就是接受企业、团体募捐。

最后,从参与者角度来看,博多祇园山笠行事的核心成员是当地民众。现在的山笠行事也得到了除当地以外的参加者的支持。其中有不少人担任与本地人一样的重要职务。

可以看出,各民间团体协同合作,民众积极配合民间团体,人人都具有主人翁精神,促进了民俗文化保护政策的实施。因此,民间力量是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遗产最重要的一步。

4.2 儿童自觉参与,民俗代代传递

要想将民俗文化遗产真正传承下去,对少年儿童的培养教育尤为重要。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下,孩子们自然会对民俗文化遗产的历史变迁、文化内涵等内容了然于胸,对民俗文化遗产产生亲近感、自豪感,承担起保护与传承民俗文化遗产的责任。这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律的体现[5]。

博多祇园山笠振兴会每年都要花很多心思动员儿童参加。他们一边与当地广播电台合作,一边积极地让地域内外的孩子们参加儿童山笠活动。在长达15天的祭礼活动中,前8天是儿童山笠,孩子们可以亲身体验这一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活动。和实际的山笠一样,孩子们会亲自进行束棒和试抬工作。孩子们的参加,不仅可以活跃追山活动的气氛,而且有利于地方民俗文化遗产的世代延续。

可以看出,日本十分重视对儿童的教育,通过让儿童多学习、多体验、多理解,强化民俗文化遗产重要性的教育,为的是使其将来承担起保护与传承民俗文化遗产的主体责任,让民俗文化遗产后继有人。

4.3 融合旅游观光,商业运作成熟

如今,日本民间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商业运作机制,为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遗产作出了新的贡献。

首先,日本将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与当地的旅游观光业相结合。每年运用现代技术将山笠行事以音像的方式保存下来,或以直播的方式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领略其风采。

其次,旅游观光业的宣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每年的山笠行事中,福冈市市长等有名望的社会人士对该祭礼活动相当重视与支持,也积极地参与到传播事业中[6]。另外,还会从民间推选出福冈亲善大使,为福冈市做宣传。

再次,日本非常重视民俗文化遗产相关商品的设计、开发与销售。在福冈市,随处可见与民俗文化遗产有关的商品、海报、广告等,且内容多种多样。这些广告、海报都是由该民俗文化遗产相关的民间团体设计的,每个街道各不相同,具有本地特色。

最后,日本各地都建有博物馆。福冈市内有多个民俗博物馆,馆内摆设着各式各样的山笠。这里不仅创造了一个社群面对外部社会的新公共空间,更形塑了一个社群内部世代传承的新机制[7]。游客可以在这里观赏到丰富多彩的民俗实景。

可以说,日本的民俗文化遗产已经有序地纳入了商业运作体系。无论如何,将民俗文化遗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是保护与传承民俗文化遗产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5 结语

日本对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历史悠久,法制完善,在100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民间组织主导,全域民众参与,共同为珍贵的民俗文化遗产传承而努力;第二,儿童自觉参与,民俗代代传递,促进民俗文化遗产世代延续;第三,融合旅游观光,商业运作成熟,为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国地域广阔,有很多有价值的民俗文化遗产值得保护与传承。目前,我国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存在以下短板:第一,由上而下地管理民俗文化遗产,民间动力和积极性不足;第二,民俗文化遗产相关教育落后,就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而言,专门的“非遗”传授机构和系统的“非遗”传授教育体制十分紧缺;第三,民间资本不足,主要體现在人力、财力两方面。我国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借鉴日本经验。

首先,发挥民间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用。民俗文化遗产来自民间,日常的生活才是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沃土。因此,我国应充分重视民间力量的参与,鼓励各地成立专门的民俗文化遗产协会或产业协会等民间组织,官民全面协作,协同推进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其次,应当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强化对民俗文化遗产重要性的教育。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必然要承担起保护与传承民俗文化遗产的责任。

最后,将民俗文化遗产与当地民间的旅游观光相结合,积极运用商业手段和现代科技宣传和弘扬民俗文化,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只有积极参与实践,才能不断创新。个人、组织、社会和政府应各尽其责,共同为保护与传承珍贵的民俗文化遗产而努力,让民俗文化遗产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参考文献:

[1] 周茜.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实践:以山西省图书馆为例[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7,41(6):31-34.

[2] 周宏仁,杨茜.都市空间下的传统祭典:从博多祇园山笠行事看日本无形文化财的保护[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50-53.

[3] 汪舟.日本民俗节庆及其对中国节庆旅游发展的启示[J].特区经济,2012(1):139-142.

[4] 日比野爱子,杉万俊夫.支撑祭祀的人们:博多祇园山笠的事例[J].集体力学,2011(28):42-65.

[5] 郑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儿童意识”:从日本民俗活动中得到的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08(9):24-29.

[6] 周宏仁.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以“博多祇园山笠行事”看日本的节祭与传承[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2):1-4,13.

[7] 方云.日本民俗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初探[J].博物院,2020(2):118-126.

作者简介:颜雅慧(1995—),女,江苏盐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日本民俗文化。

朱琴(1982—),女,江苏句容人,博士在读,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日本传统工艺。

左林梅(1997—),女,云南大理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日本传统工艺。

猜你喜欢
补助金
日本发现3000余起新冠补贴诈骗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工资基数应如何计算?
多次发生工伤的如何计发补助金
领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还能要工亡补助金吗
教育部:学生营养膳食补助金不得发放现金
印度政府未向胶农发放补助金
我省向部分失独父母发放一次性补助金
多次工伤,离职时能否累计索要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印度传统橡胶种植区仍在政府补助金发放范围之内
2014年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