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践应用的研究

2022-05-30 18:57江伟
求知导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化学学习微课教学教学实践

摘 要:微课是当前较为前沿的教学方式之一。文章对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开展探讨与研究,首先探析微课对于化学教学的意义,其次分析设计化学微课的原则,最后探讨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微课教学;化学学习;教学实践

微课是“微型网络视频课程”的简称,其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为学生展现知识要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理解和问题探究。微课就好比润滑剂,可以促进教学高效协调开展,打破时空限制,还可以从正反两面构建学生的认知。运用微课开展初中化学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学者们经常探讨的学术话题之一,笔者在此对其教学意义、设计原则、教学策略展开探讨,力求探索出高效的微课教学方法。

一、切中肯綮,探析微课对化学教学的意义

(一)展示微观世界,理解抽象知识

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微观世界难以用肉眼观察,而且其相关知识比较抽象,涉及许多复杂的化学概念,与学生日常经验有一定的出入。对此,教师可以运用微课直观、动态的展示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究与微观世界有关的知识。

如在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节中,学生要学习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关的知识,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生动地展示内容丰富的微观世界材料,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教师首先询问学生:“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木材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大家知道这两种现象有什么区别吗?”因为这两种现象的区别体现在微观层面,学生往往无法依靠生活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教师此时便可以用微课向学生展示微观世界。微课视频首先展示水的形态变化,将水分子表示为一个个小水滴,并标注水分子的化学式。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水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分子层面上的变化——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和活跃度发生了改变,液态的小水滴比固态的小水滴要活泼很多。此时教师指出:“水的形态虽然有所改变,但是构成水的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接着用微课视频展示木材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只见构成木材的分子在燃烧过程中变成了另外一种分子。此时学生就能认识到两者的区别: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而水变成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比起单调的口头讲授,教师利用微课视频能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两种变化现象在分子层面上的区别,深化了学生的知识理解。化学本身是一门专注于微观世界的学科,其从微观层面上认识物质,因此微课能够有效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二)突破时空限制,观察具体化学实验过程

突破教学时空限制是微课的重要特点之一。微课可以将不同时空条件下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能具体呈现化学反应过程,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实现知识的习得。如在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空气”一节中,学生要学习与空气相关的化学知识。教材引入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这一实验耗时12天完成,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做相关的演示实验是不现实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再现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将少量汞放在密闭的玻璃钟罩里,周围用水做密封处理,连续加热12天。微课视频可以加速呈现这一实验,将12天的变化浓缩到几分钟之内。学生通过微课演示可以观察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而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减小了将近五分之一。此时教师可询问学生其中的化学原理,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部分知识展开探究。教师挖掘互联网中的优秀教学资源,丰富化学微课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把握知识细节。

(三)反思错误,构建知识体系

微课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错误,让学生从错误中发现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全面的知识体系,完成对知识的反面验证[1]。如在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制取氧气”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如何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错误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构建对知识的全面认知。教师首先告诉学生:“过氧化氢分子比水分子多出一个氧原子,实验室常常利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微课视频展示了一次失败的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大家分析探讨一下这一实验为什么没有成功。”接着播放微课视频,学生在认真观看微课视频后会发现,相较于教材介绍的实验步骤,微课视频中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没有加入一种黑色的物质。此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大家认为这种黑色物质是什么呢?它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具体起到什么作用?”这样的错误反思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为学生展示正确的实验过程:往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黑色物质——二氧化锰后,试管口的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了。学生从正反两面建构对知识的全面认识,通过反思错误,审视知识的各个方面,并矫正自己的错误认知,形成系统知识体系。

二、端本正源,探析设计化学微课的原则

设计化学微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总结了关注重要知识点、契合学生心理特点、解释关键信息三个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一)关注重要知識点,具体切入

教师首先应当关注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学生思考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对这些重要知识点展开具体切入。如在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分子和原子”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分子和原子这两个概念,这就是两个典型的重要知识点。针对这样的知识点,教师要为其特别制作相应的微课课件。微课视频首先展示与分子有关的知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例如水分子的质量是3×10-26kg。当学生了解分子这一概念后,教师再引入原子的概念并用另外一个微课视频切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此时教师可在微课中展示水分子的构成图片,让学生建立具体的形象记忆。教师应当视具体教材内容灵活调整微课的重点,具体切入课堂教学。

(二)契合学生心理特点,贵在新颖

微课的内容和框架必须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通过不断接触新内容和新知识,产生足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元素”一节中,学生要学习与元素相关的化学知识,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用微课为学生介绍新奇的化学元素及其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介绍:氢元素和氧元素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元素,水就是由这两个元素组成的。那么其他生活常见的物质又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如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碳是食物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也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当学生对这些知识感兴趣后,便会产生继续探索其他元素的动力。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针对新知识和新内容进行充分探索,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吸收。

(三)解释关键信息,力求简明

微课还应当力求简明,其内容指向的是课本中的关键信息,例如知识重难点。针对重难点进行集中讲解,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微课的作用,让学生集中精力,克服知识学习困难[2]。

如在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简明扼要地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实质,并为学生简洁明了地说明书写化学式的具体注意事项。如教师用微课向学生指出:在化学方程式中,在左侧书写的是反应物,即哪些物质参与了此次化学反应,在书写时一定要准确写出其数量,例如有2个水分子参与了反应,就要在水分子的化学式前面加2;多个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用加号连接,等号和箭头代表生成了某种新物质;在等号或者箭头右侧书写生成物,在等号或者箭头上要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催化剂等。这样才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化学式。微课本身就以短小精悍、实质性高著称,因此微课视频一定要注重关键信息和内容的讲解,才能促进整个课堂效率的提高。

以上三个微课设计原则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力求实现微课内容的精、简、明。

三、身体力行,探析应用微课的有效策略

(一)联系身边素材,答疑解惑

微课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学生生活中的事物作为素材,这样可以缩短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金刚石、石墨和C60”一节中,教师就可以在微课中联系学生身边的素材为学生答疑解惑。首先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铅笔: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由碳元素组成,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软,有滑腻感;此外,石墨还拥有优良的导电性。接着为学生展示钻石:大家在商场的珠宝柜台中常常能见到钻石,它的组成元素同样是碳元素。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单质晶体,其硬度相当高,因此除了用作饰品外还可以用于切割其他石材。这样运用生活素材为学生引入化学知识,让学生以学科视角审视生活,能引导学生产生对化学的思考;利用生活素材开展微课教学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化学知识。

(二)融合多元图式,发现规律

注重化学知识之间的逻辑性和规律性也是微课教学的要点之一。教师要在教学中融合多元图式,利用图式梳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联,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如在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如何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组成多元图式,展现二氧化碳的制备过程。首先,教师向学生说明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需要用到稀盐酸和碳酸钙,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式,这是第一个图式。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后并未直接生成二氧化碳,而是生成了碳酸,但碳酸很不稳定,在常温下就会自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于是教师为学生列出另一个图式——碳酸分解的化学式。最后教师将这两个图式整合起来,梳理成一个总支,即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反應过程。图式可以为学生梳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总结其中蕴含的规律,进而提升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熟悉图式后让学生自主梳理图式,使其掌握图式构建方法。

(三)设计互动环节,引导生成

课堂互动可以让课堂活跃起来,微课要设计好互动环节,引导学生根据互动生成知识,让学生在互动中实现进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如在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燃烧和灭火”一节中,教师在微课中加入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自主生成知识。首先为学生展示燃烧的实验,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互动:“大家从实验中发现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归纳,想到可燃物、氧气、着火点三个条件。教师继续在微课中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那么灭火的时候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学生在先前总结的基础上,可以自然地想到阻断可燃物和氧气接触、降低温度等条件,实现了知识生成。互动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深入课本探索知识,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引导其生成基本的知识概念,同时这种互动还可以构建和谐的课堂。

运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是当前的热门研究话题之一,但是部分学者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局限于“课堂促学”,未对微课的教学意义和实施原则进行深入探讨。笔者希望未来有更多学者能进一步发展微课教学的理论研究,从理论出发指导微课教学实践,促进学生高效进步。

[参考文献]

[1]郑春良.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微课教学实践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0(32):67-68.

[2]肖轶.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21(3):60,83.

作者简介:江伟(1979—),女,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化学学习微课教学教学实践
论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成绩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微课的意义及方法
初三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微课在高职人体机能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化学学习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