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群众舞蹈编排创作探究

2022-05-30 23:10蔡明媚
艺术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群众舞蹈新时期

摘要:新时期的文化活动要展现新风貌,突出新时代的发展特点和文化特征,真实反映时代背景,融入时代精神。群众舞蹈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视,因此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成了推动群众舞蹈发展的重要方式。只有在新时期背景下做好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将时代内涵和时代精神融入舞蹈作品,才能实现群众舞蹈的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舞蹈艺术的追求。文章分析新时期群众舞蹈编排创作的重要性,探讨群众舞蹈的特点,研究现阶段群众舞蹈发展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舞蹈编排创作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舞蹈;编排创作

中图分类号:J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9-0-03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其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群众舞蹈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但是原有的群众舞蹈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的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在新时期对群众舞蹈进行编排创作,使其富有时代内涵,展现时代特征,体现时代精神。因此,亟须地方文化部门积极推进群众舞蹈编排创作活动的开展,从而实现群众舞蹈在形式、主题和内容上的创新。

1 群众舞蹈概述

1.1 群众舞蹈的概念

群众舞蹈本质上是一种群众文化活动,主要由群众参与并服务于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反映群众的精神面貌。在群众舞蹈活动开展期间,群众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也可以在此期间锻炼自己的身体,起到健身、娱乐的作用。此外,群众舞蹈往往由许多群众共同参与,其顺利开展需要群众齐心协力,才能呈现出令人满意的舞蹈效果,带给观众美好的视觉体验。因此,群众舞蹈具有一定的交际性,可以让参演人员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而舞蹈活动的开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1.2 群众舞蹈构成

现阶段的群众舞蹈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自娱性群众舞蹈和表演性群众舞蹈。自娱性群众舞蹈主要为广场舞和小区交际舞。在这类自娱性舞蹈表演的过程中,群众不必保持整齐划一的动作,可以伴随着音乐通过舞蹈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也使自娱性舞蹈具有较为明显的随意性,其主要目的是娱乐和身体锻炼。表演性群众舞蹈主要为小区内的舞蹈表演人员通过专业的训练后在舞台上表演舞蹈节目,表演性群众舞蹈大多出现在群众文艺晚会、群众文艺汇演等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主要目的是为社区群众提供娱乐,满足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 群众舞蹈编排创作的重要性

2.1 促进群众舞蹈创新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原有的一些群众舞蹈节目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舞蹈艺术工作者积极吸收新时代的文化内涵,将其融入新时代的舞蹈编排创作,使新时代的舞蹈具有新的表现形式。群众舞蹈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1]。

2.2 帮助基层群众锻炼身体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体力劳动在劳动活动中的占比越来越小,脑力劳动占比的增加导致人们经常性久坐不动,容易出现肥胖、颈椎腰椎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因此,新时期做好群众舞蹈编排创作有助于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群众舞蹈活动,在参加舞蹈活动的过程中结交朋友、锻炼身体,保障群众的身心健康。与此同时,社区居委会可以组织社区群众积极参与自娱性群众舞蹈,鼓励社区群众在参与舞蹈活动的过程中锻炼身体,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2.3 促进群众教育活动开展

群众舞蹈具有文化的属性,而文化具有突出的教育功能,因此,群众舞蹈活动的开展能对基层群众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例如,在地方文化部门和小区居委会的组织下,小区内部开展中老年舞蹈汇演,在汇演过程中插入防电信诈骗的相关知识,对观看舞蹈表演的中老年人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使其了解防电信诈骗的基础知识,避免成为受害者。同时,将一些新时代的元素融入群众舞蹈编排创作,有助于开展群众教育活动,让群众了解文化知识,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水平。

3 基层群众舞蹈特征

3.1 群众性

群众舞蹈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其群众性,能够反映群众的日常生活,大多数群众舞蹈的演员都不是科班出身,尤其是自娛性群众舞蹈,其参与者以中老年人居多,这些人的人生经历、职业背景各有不同,但都能参与到群众舞蹈之中,体现舞蹈活动的群众性。由于群众舞蹈反映群众的日常生活,所以群众舞蹈中的生活元素更能彰显舞蹈质朴率真的特点。群众舞蹈的表演形式并非固定不变,包括歌舞、群舞、双人舞、三人舞等,而且能够突出群众舞蹈的交际性特点,群众在参与舞蹈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与其他参与人员沟通交流,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

3.2 灵活性

群众舞蹈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舞蹈内容和舞蹈场地两方面。从舞蹈内容的角度来看,群众在参与舞蹈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表达习惯以不同的舞蹈动作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而且群众舞蹈的动作形式、舞蹈姿态并没有明确的限制,群众在参与舞蹈编排创作期间,如果产生新的想法,就可以对舞蹈动作或者舞蹈内容进行创新。从舞蹈场地的角度来看,只需要保障场地平坦、开阔即可,如场院、公园、广场、小区花园都可以成为开展群众舞蹈活动的场地。例如在福建省龙岩市,《采茶灯》就是当地百姓较为热衷的广场舞蹈表演曲目之一,而且对场地要求较低,在各小区、城市花园中甚至在田间地头都可以看到中老年人参与其中。

3.3 普适性

相较于专业的舞台剧或者歌剧,群众舞蹈的内容和动作简单易学,对群众舞蹈基础的要求较低,当地群众经过简单练习便可参与到舞蹈活动中,不同年龄的人都可以学习舞蹈动作。与此同时,不同人生阅历、不同职业的群众都可以参与舞蹈活动,这也体现出群众舞蹈的普适性。

3.4 时代性

群众舞蹈作为一种群众文化活动,必然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例如,某地区文化部门与当地社区联合举办抗疫文化汇演,在演出期间安排了相应的群众舞蹈节目,将抗疫精神融入舞蹈,使群众舞蹈更具教育意义,且更能突出舞蹈活动的主题。因此,在未来的群众舞蹈编排创作过程中,文艺工作者需要进行时代采风,将彰显时代特色的事物融入群众舞蹈,体现群众舞蹈的时代性[2]。

4 新时期群众舞蹈编排创作策略

4.1 贴近群众生活,实现高雅与通俗并存

部分文艺工作者在开展群众舞蹈编排创作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的思路,脱离群众的生活实际,认为舞蹈艺术应当是阳春白雪,忽略了群众舞蹈的群众性特点。基层群众并不具备专业的舞蹈理论知识,也不具备欣赏高雅舞蹈的专业能力,这就导致过于高雅的舞蹈内容并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因此,在未来的群众舞蹈编排创作中,文艺工作者应当贴近群众生活,做到舞蹈节目创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

文艺工作者应当以群众的日常生活为素材,选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融入舞蹈节目,在内容上贴近生活,在情感上贴近群众。文艺工作者应当认识到人民群众的艺术鉴赏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大多数群众并未从事艺术领域的工作,不具备高超的艺术鉴赏能力,因此,文艺工作者编排创作的群众舞蹈应当尽量通俗。但需要注意的是,通俗并不代表低俗。通俗的舞蹈艺术的侧重点在于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让群众了解舞蹈内容、参与舞蹈表演;而低俗的舞蹈艺术则是利用一些擦边信息博取群众眼球,这类低俗的舞蹈艺术终将被群众唾弃。

高雅与通俗并非对立的,而是可以共存于同一舞蹈节目之中。例如,文艺工作者结合抗疫元素创作的“大白舞”“健身舞”,这些舞蹈内容通俗易懂、简单易学,而舞蹈对抗疫精神、科學精神的歌颂则实现了舞蹈主题的升华,这就实现了通俗内容与高雅精神的结合。因此,未来的群众舞蹈编排创作应当做到以通俗为主体、以高雅为补充,以通俗为形式、以高雅为内涵,从而使群众舞蹈艺术真正被人民群众认可、接纳。

4.2 推进群众舞蹈与大众音乐的结合

自古以来,舞蹈艺术和音乐艺术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古代的许多舞蹈表演就有音乐作为伴奏,而在现代的广场舞表演里,也通常配有一些大众性的广场舞音乐,如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最炫民族风》等,这些音乐意境优美,或者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往往能够激发群众的情感共鸣,而且可以调动群众参与舞蹈表演的积极性。比如健身博主刘畊宏用周杰伦的《本草纲目》配合自创的毽子舞进行健身直播,获得了观众的认可,而且引发了全国性的居家健身热潮。因此,文艺工作者在进行群众舞蹈编排创作的过程中,可以融入音乐元素,选择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舞蹈配乐,尽量确保舞蹈配乐具有较强的节奏感。

群众舞蹈的配乐应当通俗易懂,若文艺工作者将《命运交响曲》《四小天鹅舞曲》等西方音乐作为配乐,就容易导致群众出现理解障碍,而选择《小苹果》《自由飞翔》等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的歌曲,就能增强群众在舞蹈表演中的体验感,而且可以使群众跟随歌曲的节奏舞蹈。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推动群众舞蹈和大众音乐的结合,文艺工作者还应当做好对本地音乐文化的开发,融入本地音乐艺术,从而使群众更好地接受舞蹈主题、舞蹈内容。在群众舞蹈创编期间,文艺工作者应当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活动,了解群众对舞蹈、音乐的需求与期望,结合当下的创作素材,创作出群众舞蹈的雏形,在修改的过程中也要深入结合群众的意见,坚持做到舞蹈编排为群众,以群众为核心进行舞蹈编排创作。

4.3 选择积极向上的舞蹈主题,推进舞蹈内容的优化创新

群众舞蹈应当发挥社会教育功能,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在编排创作期间坚持积极向上的创作主题,将社会正能量融入群众舞蹈。群众舞蹈的主题需要契合时代主旋律,确保内容积极向上,同时应当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人们传递正能量与温情。在舞蹈编排的过程中应当突出主题,围绕主题研究舞蹈动作、舞蹈情节,确保情节流畅合理。此外,文艺工作者在编排创作期间应考虑到群众的艺术理论水平,以充足的耐心打磨舞蹈内容的每一个细节,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欢迎。例如龙岩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文旅局等部门联合主办的“舞动新龙岩 欢庆建党百年”广场舞大赛,经过各县(市、区)选拔后共有16支队伍进入市级赛,整场活动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采用了“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在各级组织单位的重视下,取得了突出的活动效果,线上观看互动人次达到114.9万,《在希望的田野上》《大中国》《大美客家迎客来》《永远跟党走》等作品获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这些舞蹈节目都是文艺工作者结合小区居民的舞蹈诉求而创作的,融入了新时期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实现了舞蹈内容的优化创新。根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团队里的舞蹈成员大多数是没有舞蹈基础的中年妇女或者退休阿姨,在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的组织下,她们积极参与此次群众舞蹈活动,舞出了新时代的盛世中华,跳出了新时代的幸福生活,也展现了妇女同志对新时代生活的美好追求。此外,文艺工作者在群众舞蹈编排创作期间应当实现舞蹈内容与地方文化的融合,可以适当融入一些本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孝道文化,文艺工作者要剔除其中的愚孝元素,融入新时代的孝道含义,使孝道文化在时代精神的支撑下融入群众舞蹈创作,为群众舞蹈增添一抹不一样的色彩[3]。

4.4 注重使用舞蹈演出设备,优化舞蹈演出效果

一场完美的群众舞蹈演出不仅需要精湛、巧妙的舞蹈内容,更需要先进的舞蹈设备的支持,同时,舞蹈演员也需要身着与舞蹈主题相符的服饰参与演出。因此,在群众舞蹈编排创作之时,文艺创作者需要考虑到舞蹈设备、舞蹈服饰、舞蹈道具等事物的设计和布置[3]。

在舞蹈设备方面,文艺创作者应当考虑舞蹈演出的氛围,如果是明朗的舞蹈氛围,就要通过舞蹈设备营造热烈、轻快的舞蹈氛围,如果是追求优雅的舞蹈氛围,则要使环境更加温婉、精致。同理,舞蹈服饰、舞蹈道具的设计也应当如此。需要注意的是,舞蹈是由人来演出的,因此,舞蹈服饰、舞蹈道具的设计应当服务于演员的演出活动,切忌过于追求华丽的舞蹈服饰而阻碍舞蹈演员的表演活动。例如,文艺创作者在编排舞蹈期间应当考虑到群众的舞蹈基础一般,要尽量避免出现长袍大袖的舞蹈服饰,选择短袍短袖,使群众演员拥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间,能够更加轻快地进行舞蹈演出,并巧妙借助各类舞蹈道具,配合舞蹈设备营造的表演情境,优化舞蹈演出的效果。

5 结语

本文从群众舞蹈的概念和构成出发,分析了新时代群众舞蹈编排创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时期群众舞蹈发展的特点。在未来的群众舞蹈创作期间,文艺创作者应当贴近群众生活,突出积极向上的舞蹈主题,推进大众音乐与群众舞蹈的结合,并做好舞蹈设备、服装和道具的设计,从而实现群众舞蹈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龙晶睛.新时期文化馆群众舞蹈编排创作策略[J].中国文艺家,2021(6):189-190.

[2] 高欣.群众舞蹈编排方式及舞蹈特点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1.

[3] 李宪楠.新时期群众舞蹈创作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9(14):135.

作者简介:蔡明媚(1980—),女,福建泉州人,本科,群文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猜你喜欢
群众舞蹈新时期
浅谈广场文化与群众舞蹈的发展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