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中西医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2022-05-30 06:08马志青肖丽萍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3期
关键词:补阳急性期脑出血

马志青 肖丽萍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重症医学科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实施中西医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0例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分别予以专科西医治疗、中西医联合治疗(加以中医补阳还五汤治),于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研究卒中表评分(9.28±1.4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4.06±1.11)分,改良 Barthel 指数评分(87.85±2.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66±2.42)分,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超敏 C 反应蛋白、血清乙酰肝素酶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87.27%,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重症医学科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实施中西医联合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 NIHSS 评分;MBI 评分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3-0025-04

因受到高血压疾病症状的影响,患者脑底小动脉会出现相应的病理性改变,导致血管壁强度降低,而当患者增加体力劳动、过度用脑或者情绪激动而引起血压升高之后,就会特别容易导致病理性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等症状。从另一角度上说,作为重症医学科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出血具有病情危急、致残率与死亡率较高的临床特征。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可发生嗜睡、昏迷、躁动、偏瘫等症状,特别是对于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由于其脑出血情况极容易诱发脑血肿和周围水肿,加之因于脑部自动调节机制损伤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病理生理反应,故而在临床治疗工作中,不仅需要予以患者及时实施降颅压、酸碱平衡纠正、补充脑营养等常规治疗手段,还需帮助患者修复、改善神经功能与脑部血液微循环状态[1]。近年来,本院应用中西医联合疗法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收获一定疗效,现将具体情况做如下报告。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0例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按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8∶27,年龄49~71(62.35±2.16)岁,出血部位分别为5例小脑出血、8例脑叶出血、19例丘脑出血、23例基底节区出血。观察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6∶29,年龄51~73(63.28±2.46)岁,出血部位分别为6例小脑出血、7例脑叶出血、17例丘脑出血、25例基底节区出血。两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性高。

纳入标准:均无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疾病。

排除标准:伴有恶性肿瘤、精神疾病以及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对本研究药物过敏等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确诊后予以专科西医对症基础治疗,其治疗内容如下。(1)给予患者吸氧、补液等基础操作,在保持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其评估神经功能的缺失情况。(2)严格遵照治疗方案为患者科学合理应用神经保护类、降颅压类、抗感染类以及脱水类药物。(3)根据患者自身的血糖水平与血压情况给予降糖、降压治疗,对于部分存在烦躁不安状况的患者而言,则可以为其注射适量的镇静类药物。(4)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可针对性实施鼻饲饮食以保障患者机体营养状况。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即为患者加以中医补阳还五汤治疗。中药饮片组方为50 g 黄芪、15 g 川芎、15 g 地龙、15 g 当归、15 g 赤芍、10 g 桃仁、10 g 红花。各种药材加水煎煮,药液浓缩至300 mL 左右后分为早晚两次服用,1剂/d,坚持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于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研究卒中表(NIHSS)评分、改良 Barthel 指数量表(MBI)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其中,NIHSS 评分满分为42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自身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MBI 评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高[2]。此外,统计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超敏 C 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及血清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均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为其抽取3 mL 静脉血,其中hs-CRP 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 VEGF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Hpa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日常生活仍旧无法自理,则判定为治疗无效;患者各项体征有所缓解,基本实现自理生活, NIHSS 评分较治疗前下降20%,判定为治疗有效;患者各项体征消失,能够自理生活, NIHSS 评分较治疗前下降45%以上,判定为治疗显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行 t 检验,以(x(—)± s )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 n (%)]表示。当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NIHSS、MBI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 NIHSS、MBI 评分相近(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显著变化,但观察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BI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hs-CRP、Hpa以及VEGF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Hpa以及 VEGF 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Hpa以及 VEGF 水平均有显著降低,但观察组hs-CRP、Hpa以及VEGF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87.27%,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机体长时间地受到自身异常血压水平影响所致,其脑局部小血管内部弹力层在慢性损伤情况下逐渐发生断裂,此外,由于患者血压相对偏高,一定程度内使得患者机体血供张力发生变化,从而容易在脑干、丘脑、基底核等部位形成微动脉瘤,最终诱发脑出血[3]。临床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多采用西医综合用药治疗,包括降血压、降颅压、脱水、纠正酸碱平衡等。不过西医疗法在用药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而在治疗应用过程中有可能因禁忌症、患者接受度等不同的原因会影响药物整体疗效。人体脑部爆血管疾病出现后,无论是直接性、破坏性的损伤还是潜在的伤害,都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并且,在其病理生理状态影响下,细胞炎性因子、血红蛋白分解产物等细胞毒性物质的产生也会导致患者大脑继发性损伤[4]。由此可见,面对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只有争分夺秒地予以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才能够大程度保障患者预后。

近年来,中医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广泛参与各科疾病治疗中也收获了较高的认可度。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也使得临床治疗工作变得更为灵活与多元。从中医范畴上说,高血压脑出血归于“中风”范畴,患者病因主要为劳逸过度,内伤七情、外感六邪,气滞血瘀[5]。在持续高血压影响下,气血逆乱、筋脉失养情况更甚,故而此病症治疗关键在于祛瘀、活血、通络、益气。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瘫痿论篇,以“元气亏五成,下剩五成,周流一身,必见气亏诸态。故当以补益既亏之五分元阳之气为治,遂立名补阳还五汤”。该汤剂是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剂,并且随着我国中医药发展,其临床应用范围也日益广泛,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麻痹、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肝硬化等;泌尿系统疾病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结石等均可针对性应用补阳还五汤。从药材组成上看,该汤剂主要由黄芪、川芎、地龙、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等中药材组成。方中黄芪、当归具有十分显著地保肝利尿、补血调经、降压抗菌药用价值;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皆可活血散瘀、舒经活络[6];而地龙能够平喘通络、清热定惊。以黄芪为君药,重用,大补脾胃元气,淤去络通;以当归为臣药,长于活血,使之化瘀而不伤血;以川芎、地龙、赤芍、桃仁、红花等为佐药,气旺血行,共走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中医补阳还五汤中各类藥材相互调和,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可同时发挥如下作用。(1)帮助患者充分调节颅内血液流变学状况,降低血脂,抗动脉硬化。(2)产生药物抗菌、抗感染、抗氧化等综合作用。(3)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抗组织增生,促进增生性病变的转化和吸收。(4)促进其受到损伤的神经细胞逐渐修复再生[7]。(5)增强免疫代谢功能,抗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6)可促进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存活和向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分化,并与神经功能恢复呈正相关。总而言之,实施中医补阳还五汤疗法,诸药材合用活血化瘀、益气通络功效大增,共奏保肝降压、养气补血、舒经通络之功。将其用于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病症,则对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8]。

本研究中所分析的各项血清炎性因子,即hs- CRP、Hpa以及 VEGF 均与高血压脑出血疾病存在紧密相关关系。其中,hs-CRP 是在长期持续性的高血压状态下,由机体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与 IL-1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刺激人体肝脏的上皮细胞后合成并分泌的一种非糖基化蛋白。当人体生理处于正常状态下,hs-CRP 含量极低,但一旦出现感染、发热以及恶性肿瘤时,该物质则会大量于病变组织细胞、肝、肾、肺等重要组织中生成。此时,血浆中的hs-CRP 含量也会表现出急速上升的现象。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疾病而言,hs-CRP 能够有效反应出患者疾病病程,加之该因子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故而常将其作为心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经大量医学研究证实,Hpa是目前所发现的,唯一能够在哺乳动物体内降解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的蛋白酶。其中,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是构成细胞表面、基膜和细胞外基质等细胞结构的重要多聚糖成分,并且该物质还能够在细胞活动中适当地储存、结合多种生物活性因子。而Hpa作为活性蛋白酶,则能够将所结合的多种生物活性因子从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中释放出来,进而促进哺乳动物机体血管生成及其生长发育。从一定程度上看,机体内高水平的Hpa能够通过参与脑出血后自我修复过程而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适应严重的缺氧状态,故而对于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发病初期,其缺血缺氧症状会直接导致Hpa水平上升。VEGF 则是一种分泌型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该因子具有良好的血管再生效应,于正常生理状态下,VEGF 含量相对较低,且于人体中所起到的主要作用主要是维持正常的血管通透性与血管密度,不直接参与新血管的生成。但是,当人体处于一定程度的缺血缺氧条件下时, VEGF 基因的启动子区所含有低氧诱导因子-1反应性元件会直接诱导 VEGF 表达上调,从而使其参与到神经再生与血管再生的促进过程当中。从另一角度上看,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其血肿占位效应会直接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地缺血缺氧状况,特别是急性期患者而言,其血清中的 VEGF 水平含量会显著提升。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hs-CRP、Hpa以及 VEGF 水平均处于较高状态,分别为对照组(127.04±34.89)ng/mL、(3.37±0.69)ng/mL、(560.44±110.35)ng/L;观察组(127.74±35.13)ng/mL、(3.34±0.62)ng/mL、(164.17±100.08)ng/L。且两组患者各炎性因子水平相近,说明脑出血急性期机体分泌释放的hs-CRP、Hpa以及 VEGF 水平明显增加,并给脑出血周围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也直接诱导了hs-CRP、Hpa以及 VEGF 等炎性因子的生成。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BI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时能够帮助患者提升自我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hs-CRP、Hpa以及 VEGF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则进一步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显著,用于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可发挥出更大的临床价值[9]。此外,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87.27%,差异显著( P <0.05)。

综上所述,临床重症医学科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实施中西医联合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能够保障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与预后。

参考文献

[1] 何梦玲,宁海莉,叶夏燕.中药保留灌肠和刺络放血联合常规疗法干预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术后高热效果分析[J].新中医,2020,52(10):135-138.

[2]蔡慧,黎志洲,黎华清,等.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中西医联合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1):122-124.

[3]李银山.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4):97-99.

[4]黄冲,杨毅华,杜亚娜,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8):58-60.

[5] 杨淑娜.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2):131-133.

[6]闫彩艳,郭根艳,曹子成.曹子成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诊治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经验总结[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15):79-81.

[7]王西茜,张毅.探讨以补阳还五汤配合西药分期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J].健康之友,2020,15(28):145.

[8]王艷华.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5):919-921.

[9]章国海,关浩洁,叶哲昊,等.补阳还五汤加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9,21(2):29-30.

(收稿日期:2021-10-09)

猜你喜欢
补阳急性期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