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光淑气春意盎然

2022-05-30 10:48杨静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排比句春花拟人

杨静

周仁政在《朱自清和俞平伯:京派散文的良机》中说到,朱自清笔下的散文犹如一杯清澈透亮的水。初中语文教材中摘选的朱自清《春》一文恰如其说,生动优美,极具鉴赏与学习价值。《春》全文仅三十余句短小凝练,但其中所使用到的修辞手法却多达二十余处,在情境交融的同时,运用修辞手法烘托出别具一格的气韵。“春”字作为文章标题,同样也点明了文章主旨并串联全文,文中任意一种修辞手法皆围绕“春”展开。因此,我们在赏析文章时,可从深度解析文章修辞手法出發,欣赏春之美、鉴赏春之妙。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根据“春”这一主线,循序渐进分析不同修辞手法的运用方式,由此获得更为真切的阅读体验,以此提升学生阅读鉴赏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

一、由生活引至艺术的比喻

“比喻”作为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通过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实现代替表达,以达成生动形象地传达语义的目的。朱自清在写作时深谙文学之道,通过一个个精妙的比喻,将韶光淑气、春意盎然的春天呈现在读者眼前,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沉醉其中。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在文章的开头,作者用一连串比喻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春花图”。与直抒胸臆不同,运用比喻所展示出的百花争艳的绚丽景象更为生动形象。朱自清用生活中更为常见的“火”“霞”“雪”来代替人们较为陌生的“春花”进行描述,实际上是由生活化喻体向艺术性美感转化的过程。通过这一表达,读者对艺术化的“春花”之色更加了然于心,作者试图强化语言效果的修饰目的也能达成。除“春花”图外,作者在描写“春雨”图时,也巧妙运用比喻手法,将春雨的细腻与温柔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文中,朱自清将春雨的样态比作生活中具体可感的“牛毛”“花针”“细丝”,恰如其分、惟妙惟肖。读者在品味这一部分语句时,仿佛也置身于“天街小雨润如酥”这首诗的意境之中,同时体会到的艺术之感与品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描述,春日细雨的特点精妙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春天的美好与盎然生机也映入读者眼帘。在不断赏析与体会的过程中,朱自清超高的文字驾驭能力,敏锐地洞察生活的能力及其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都通过一连串的比喻传达给读者。

二、由代入引入思考的拟人

“拟人”是指将不具备生命力的事物比作具有生命力的人物来展开描写与叙述,在赋予所要描写的物体生命力与情感性的同时,进一步彰显事物特征,以激发读者共鸣并感同身受。朱自清笔下 的《春》之所以能够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原因在于作者将春天这个普通的季节拟人化,并将写“春天”与“绘春天”相结合,在带领读者与春天对话的同时,不断赞颂春天,让读者感受到了这一充满生命气息的美好形象。朱自清在借助拟人修辞手法展开写作时,不断使春的形象趋于人的形象,既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身对于自然与生命的赞颂之情。文章情景交融,文笔细腻,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的同时,又能引发读者思考,并从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如文章第一句“……春天的脚步近了”短短几个字就交代了文章的时间信息,即春天即将来临,给人以鲜活、灵动之感,仿佛春天就已在我们面前。同时,文章最后一句“……领着我们向前去”也采用了拟人修辞,从结构上写出了前后呼应的和谐感,在内容上传达了人们伴随着春天的脚步逐步萌生希望之意。读者读完全文后,对于“脚步近了”十分期待,对于“向前去”的未来十分憧憬,思维也随之发散。除开头与结尾外,作者在文中也多次用到了拟人手法,如在描写春天的小鸟时,就写到“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鸟儿是春天常见的生灵,但在朱自清的笔下,通过拟人手法描写出的鸟儿活泼灵动,俏皮可人,为春天增添了无限生机。作者将小鸟的啼叫比作人们的放声歌唱,读者在欣赏这一句时,不免会联想到人们放歌时的场景,即欢快时唱歌、喜悦时哼鸣,之后读者再将头脑中的联想代入文章当中,便可感受到作者写作时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与愉快之意。除“歌喉”外,“呼朋引伴”一词也烘托出了和谐与美好的春日氛围。朱自清关注的重点由一只鸟转向一群鸟,百鸟之间互相分享快乐,给人一种其乐融融之感。读者对于这充满浓浓人情味的春日场景倍感亲切,自身的爱春之情与盼春之意也随之激发。

三、由艺术带动表达的排比

“排比”是指在写作时将具有相似结构特点或是相近意思的词句进行有序排列,并起到强调作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在文章中恰当运用排比手法能够给读者以“韵律感”,在获得相应信息的同时,品味出文章语言的艺术美。透过文章的艺术美,我们还可以看出《春》一文不仅美在景色的描绘,更美在作者对于生活的期待与思考。一个个排比句中所传达出的恢宏气势,蕴含着作者如春日般浓郁的、积极向上的力量。他将自身对于春天的情感体会与获得的启示巧妙地寄寓在文章的排比句中,意蕴优美的同时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构建出了美好盎然的春日意境。

正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文章结尾处的三个排比句,将比喻也融入其中,既彰显了文章的画面美,又突出了文章的结构美与意境美,极具艺术鉴赏价值。在排比的同时,作者遵循了春天的变化过程,即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青年”,点明了不同时期春天变化的特点,也表达了朱自清对人生道路积极向上的期许。读至此处,春天似乎置身于我们身旁,可触摸、可感受、可知晓,春天犹如我们的伙伴,与我们玩耍与嬉闹。此外,“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一排比句,通过描绘不同的运动也勾勒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在彰显语言结构美的同时,将更为丰富的春日景象跃然纸上,将生命的活力与诗意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让读者对春天的生机与气势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与平铺直叙的表达相比较,朱自清连用三个形象化的比喻组成排比来讴歌春天,使文章所描绘出的春景更加丰润,作品的气势也更加恢宏。言简意赅却又直抒胸臆,文章表现力极强。

朱自清的《春》,全文充满诗情画意,极富美感。一句句优美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画卷,在讴歌美好春色的同时,也激励了人们通过辛勤劳动朝着美好生活而奋斗。苏珊·朗格认为:“一首优秀的诗,必然有着生命与灵魂。”《春》作为一篇经典的借景抒情散文,在抒发情感的同时,朱自清还借助多种修辞手法,所描绘出的“春”是活泼的,是具有生命力的,同样也是对生命的礼赞。并凭借其俊美秀丽的文笔,将比喻、拟人与排比的精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唱响了一首春日赞歌,浸润了读者之心。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品读时,都应细细斟酌、不断探寻,以获得更为真挚的情感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排比句春花拟人
春花依然盛开
排比句
拟人句
拟人句
拟人句
又见春花遍地开
学会拟人句
让汽车开到终点不停车
吼唱在关中大地上的“秦腔”——论小说《白鹿原》中长句和排比句的秦腔韵味
美丽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