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情感—交往”型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2022-05-30 10:48洪艳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0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育人情感

洪艳

新时代呼吁新型人才。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与推崇。然而,应试教育长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横行霸道”,致使“唯分数论”在教学中根深蒂固,难以去除,这导致了许多看似新颖、“诱人”的课堂改革与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治标不治本,无法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究其根本,我们所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传统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更应当是教学理论与教育理念的转变,使“教书”与“育人”在实践中真正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基于这些实际情况,我国情感教育的首创者朱小蔓教授提出了“情感—交往”型课堂,这一主张改变了“教书”与“育人”长期分离的问题,在实践中的推行也势在必行。

一、传统教学理念下产生的教育问题

传统的教学理念推崇“高分”,教学模式以“提高分数”为目的,这导致了教学与教育的本末倒置。所谓“教书育人”,“教书”虽置于“育人”之前,但“育人”的重要性在“教书”之上,所谓“成才先成人”说的便是这个道理。长期以来,“分数至上”的观念导致了许多教育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看上去虽小,但对教育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负面情绪高

长期以来,过于严苛的教育模式致使课堂缺乏人文关怀与生活气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情感体验被严重忽略。中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正处于发展的蓬勃阶段,因此在课堂上他们渴望表达,更渴望被认可。而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流程往往会使学生的渴望在课堂上变成了“不可能”。试问,如果课堂教学和学生的个性与发展相违背,学生又怎么会对课程学习有积极的情绪?我们都在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可一堂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又怎么能成为“最好的教师”呢?

(二)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师生关系僵化

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缺乏情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是“填鸭式”教学的“奴隶”,教师则是“填鸭式”教学的监工。这样的教育模式,将学生与教师牢牢地固定在了两个对立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今后的发展。

(三)课堂氛围死板

教师站在讲台上“一枝独秀”,讲台下的学生都在“埋头苦记”。当教师提出问题,台下有回应的寥寥无几,甚至有几个学生的头更低了……这种课堂情景是任何一个教育者都不愿看到的,然而这样的情况在实际教学中竟然是一种常态。

二、“情感—交往”型课堂在实践中取得的积极影响

“情感—交往”型课堂打破了传统“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在重视学生学习的同时,将情感元素与生活气息融入课堂,在创新教学的同时,用“心”教育,突出“育人”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实践中取得了诸多的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社会的发展呼吁新型的人才,教师不仅要培养会考试的学生,而且要培养会将课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新型人才,因为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会解题,而是要让学生会“解决问题”。“情感—交往”型课堂关注学生的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另外,“情感—交往”型课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状态与情感需求,重视学生的课堂互动,实现了从提高考试成绩到提升综合素养的转变。

(二)能更好地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情感—交往”型课堂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诉求与感受。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形式,“情感—交往”型课堂互动性更强,教师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师生关系是平等、友善的,这更利于学生理解教师、信任教师、向教师吐露心声,将师生关系从“对立”转变为“合作”,从而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能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在“情感—交往”型课堂中,学生能最大程度地感受到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生生之间的友好互助。“情感—交往”型课堂的第一个特点是民主,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合理的质疑。第二个特点便是“自由”,学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情感—交往”课堂更多了一些师生之间的温暖与关怀。

三、“情感—交往”型课堂在中学英语课堂实施的具体方略

“情感—交往”型课堂顺应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发展。“情感—交往”型课堂作为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不同于其他的教学模式注重“形”而缺乏“神”,而是具有形神兼具的特点,既有“情感”作为内因,又有“交往”作为外在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在构建“情感—交往”型课堂时既要注重内在情感,又要注重外在表现。下面将以英语学科为例,阐述“情感—交往”型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与实施策略。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热情

在有些学校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课堂成为了教师与少数学生的“舞台”。虽然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意识到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但是依然有很多学生存在着课堂参与度低的问题,长此以往,容易打击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式教学互动,将死板的课堂提问改为富有新意的“创设情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情境的创设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场景创设课堂情境。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Unit7《Shopping》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平时生活中的情况,让学生扮演推销员向其他学生推荐一些商品,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用英文描述自己想买的东西,并让同桌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生活情境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一下子就让课堂变得生动而活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容易敞开心扉,并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的情景模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充分地融入课堂。

(二)关注教材之中的情感因素

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不仅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英语综合能力,而且要让学生挖掘课程背后的情感因素。如果学生只是会语气单一地读课文、背课文,这样的英语教学便不能说是成功。想要掌握并且运用一门外语,不仅要注重词汇量的积累以及语法的学习,而且要关注学生对教材之中情感因素的思考。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1《Friends》的教学活动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每个人都对朋友有独特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这一单元的情感因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谁,他们有哪些特质,是如何与自己成为朋友的,以及他和你之间那些珍贵动人的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所思考的不仅是如何完成教师的提问,而且要思考如何在英语表达之中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这就达到了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顺应了“情感—交往”型课堂之中的“情感”。最后,在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并升华课堂内容,突出情感因素。另外,教师要避免高高在上地“教育”学生,而应当和学生就“朋友”这一话题进行谈心,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告诉学生什么样的朋友是真正的朋友,以及应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在这种模式下,英语课堂从枯燥的“一言堂”变成了一场互动、一场谈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与教师拉近了距离。

(三)教师要重视对教学的评价

想要“育人”就要先“了解人”。初中阶段的学生逆反心理增强,自我意识逐渐突出,他们需要外界的认可与赞美。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往往忽略对学生回答问题后作出评价。这一步虽小,但会让学生与教师的交往更像是“例行公事”,缺乏人文氣息,不利于增进师生关系,也不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因此,当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教学评价。面对答得好的学生,不要吝惜表扬。面对答得欠缺的学生,也要及时予以鼓励。

“情感—交往”型课堂正走在一条以情感为作用机制、以理想生态构建为实践目标的情感教育探索之路。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让情感教育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走进学生的心灵,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徐德明)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育人情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