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核”视域下深度学习的教学探讨

2022-05-30 10:48高文宝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0期
关键词:时间轴双核新文化运动

高文宝

基于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我校在探索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双核”视域下的单元教学模式,即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人才)、核心价值(立德树人)的视域下,走向单元教学,构建出“基础课型”“能力课型”“双核课型”三种课型。这其中,双核课型以“拓展创新”与“学科育人”为目标,直达新高考评价体系“四翼”中应用型和创新性的水平要求,结合日常教学,就是在核心价值引领下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如何运用学科核心素养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

在“双核”视域下,笔者以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课为例,运用问题链教学法,在整体设计上以问题链的形式构建历史情境,通过师生互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重视“人在历史当中的作用”“以人民为中心”“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基本价值导向,通过对“民主与专制之争”“短暂的春天”“重塑中国”“黎明前的黑暗”四个主题的探究,以历史时间轴为贯穿课堂始终的抓手,基于“黎明前的黑暗”这一时代特点来展开深度学习,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的生成。

一、把握课程主旨,聚焦核心价值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课主要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文化等角度叙述北洋军阀统治前期的阶段特征,上承辛亥革命,下接“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历史学家张海鹏先生将其称之为“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本课内容呈现的是基于1912年—1918年的史事序列,呈现由标识性、节点性的大事勾勒而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框架,从中概括出这一时期的特征,选择一个角度聚焦性地进行解读,引领学生形成历史认识,建构历史大概念,基于课标规定的“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浓缩出“黎明前的黑暗”的概括性认识与“重视人在历史当中的作用”“以人民为中心”“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基本价值导向,从而使学习者获得认知,并以史事、概念、框架、主题、趋势等外部形态表现出来,完成学生的深度学习、落实核心价值和核心素养。

二、立足基本学情,设计学习目标

该课的基本史实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高中阶段的教学应在基本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史实的基础上,重视线索的梳理,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历史认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归真实的历史情境,了解时代背景与杰出人物历史选择之间的联系,更要分析不同阶层的历史活动在同一时空相互交织的复杂性,在特定历史时空下,对历史人物与时代的互动作用进行思考和评价,真正达到历史理解和解释的程度。除了内容理解上的提升,高中教学还应关注历史学习方法的提升,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设置、情境创设,逐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对学情的把握,可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为:

1.透过社会转型视角,在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以时间轴的形式自主梳理北洋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此为依托,引导学生从北洋军阀、革命党人、列强、普通百姓等视角逐步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理解到北洋时期“复辟”与“护国”的交替冲突的实质是民主与专制的矛盾冲突,认识到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性。

2.从“一个实业家”的视角出发,通过史料的运用和分析,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政治的变革,政治的革命也同样会促动经济的变迁,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的能力。

3.从新文化运动中的实力干将这一人物群体出发,运用史料,创设情境,逐步分析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综合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就好比是“黎明前的黑暗”,虽漆黑無比,但光明也将到来,从而使学生感悟近代先进的新青年为救国图强而顽强奋斗的精神,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担当精神,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价值观念。

三、突出学科特点,锤炼历史思维

本节课采用问题链的方式,通过对四个核心主题的逐步探究,使学生对北洋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本情况有所掌握。课程的落脚点是“人在历史中的积极作用”与“青年的担当”,通过课堂的落实,激发学生的这一核心价值,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具体教学包括以下环节。

情境导入:通过一组历史人物的照片等内容的引入,设置一组问题链使学生回顾《辛亥革命》一课的基本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既能回顾所学,又能引出新课。同时,以这组人物图片等为切入点,创设学习情境,初步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活动中人的作用,与本课最后的落脚点形成首尾呼应。

教学环节一:民主与专制之争。

本环节的教学围绕学生自己梳理的时间轴展开,适当引入史料加以丰富,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这一核心问题。通过一组问题链,着力于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群体力量北洋军阀、革命党人、列强和普通老百姓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性。意图在于: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中能自主完成知识型问题的梳理,通过学生自主梳理时间轴,既能加深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落实学生对时空的把握,构建学生的时空观念;二是以学生自主梳理的时间轴为依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三是落实学生的核心价值,通过对这一时期“民主与专制之争”的分析,使学生能认识到中华民国建立后,无论是北洋军阀还是革命党人,他们的这些活动都不是以人民为中心,受到最大伤害的仍是普通百姓。

教学环节二:短暂的春天。

本环节的教学聚焦在著名的实业家张謇身上,以他的生平事迹为切入点,依据四则史料,通过一组问题链,重在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从一个企业家的视角,认识个人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引导学生分析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从而使学生理解:习俗、时尚的流变是时代潮流的折射,历史将在这种表象的变化中,渐入内在的变化,进而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铺垫。

教学环节三:重塑中国。

新文化运动对思想解放的重要意义,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本环节教学主要分成四个部分:一是以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中的内容引入,让学生感悟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二是以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为切入点,知道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兴起的,从而理解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三是以鲁迅的《狂人日记》为切入点,重点认识对“仁义道德”批判的意义所在:将文学革命与反礼教、反传统相结合,推动文化革新,其广度深度都超过了辛亥革命。四是通过陈旭麓、金冲及两位先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与《一个女子的自觉》中内容的选用,深入理解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的历史意义。

教学环节四:黎明前的黑暗。

本环节的教学以张海鹏先生对近代中国发展的分析引入:这个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实际上就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点出这段“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就好比是“黎明前的黑暗”,以契合本节课的核心主题,然后通过对北洋军阀统治刻意为之的一些历史活动的分析,认识其客观影响,为下节课“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伏笔。最后,引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先进人物的年龄和人物照片,与课程开头的人物照片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从而点出“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四、小结

本课的设计基于“双核”视域,立足深度学习,以“黎明前的黑暗”这一时代特点展开,时间轴是贯穿教学始终的抓手,通过时间轴上的梳理史事—解读史料—感悟价值的教学路线,构建“双核课型”,透过历史解释,促进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与自我感悟。在教学中,力图在人的视角发现这段历史的“学以成人”的内在价值,以历史人物的认知开始,并以他们的年龄特征来昭示“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的青春寄托。最后,在作业的布置上引入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一段话与《觉醒年代》,并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历史的积极互动”,既呼应本课的主题,又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

(徐德明)

猜你喜欢
时间轴双核新文化运动
新文科建设: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新文化运动”
时间轴上二阶非线性非自治延迟动力系统的振动性
全球金融“F20”在此召开!横沥进入“双核”时代
时间轴里的“共和国记忆”
SOLO理论指导下的听评课——以《新文化运动》观课为例
时间轴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型夹心双核配和物[Zn2(ABTC)(phen)2(H2O)6·2H2O]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探讨——基于“新青年”和《新青年》的角度观察
三螺旋N-N桥连的双核Co(Ⅲ)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
一个双核β-二酮镝(Ⅲ)配合物的超声化学合成、晶体结构和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