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

2022-05-30 13:51王婷婷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0期
关键词:章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王婷婷

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教学更重视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但当下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并未从整体角度进行思考,教学活动中也多是以知识点为核心,无法实现知识点的有效链接。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很难对知识有系统化和完整化的认识。而大单元教学的开展,能突出数学课程的本质,并将启发式教学与创造性教学相结合,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文就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策略。

一、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及重要性

所谓的“大单元”指的是较大的单元,相对于小单元教学来说,多是在6~12课时之间,教学逻辑更加完整,学生的学习程序也会更加统一。新课标理念施行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都在逐渐转变,在实际教学中师生也深切感受到了新课标带来的收获和影响。但部分教师对单元整合意识还比较缺乏,还有部分教师认识到了单元教学的重要性,也多是开展小单元教学,针对单个或多个知识点进行授课,教学仍存在碎片化问题。因此,实施大单元教学应重视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教师教学观念上,要认识到大单元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从而取得优化数学课堂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学生学习方式上,大单元教学会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变化和影响,学生将摆脱传统的被动式学习,体验、创新、合作是其为未来学习的主题,使教学程序更加完整、连续和统一,也能避免教学内容上的重复,对提高知识掌握度,加强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大单元教学具体措施

(一)目标制定要精准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大单元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师要从整体角度上考虑一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对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目进行整合,进而提出学期的预期目标。当然这个目标一定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多是对不同年级学生在本学期中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再通过合理统筹进行安排。所以,目标的制定除了要遵循精准的原则外,关键在于整体性和全面性,并注意重点的突出。在制定单元目标时大方向要保证精准,而课时目标则要小且具体,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才能对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举例来说,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等多章节内容整合在一起开展大单元教学,在备课环节将两个章节中的知识和重难点进行深层探究,运用讲解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规律和解题方法,进而培养其数学运算能力。教师应先结合重难点知识确定单元目标方向性,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都有较强的应用性,在大单元教学中学生对二者的概念容易混淆,教师应将对概念的掌握及知識灵活运用作为教学重点,以便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如在课堂中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式子:[y=3]、[2a?-a=2a?+5]、[x+3=5]、[3x+4-5y=4],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内容,指出这些式子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纷纷展开猜想,他们指出[3x+4-5y=4]是二元一次方程,[x+3=5]是一元一次方程,[2a?-a=2a?+5]是一元二次方程,说明对概念性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引领起展开探讨,提出问题:“同学们,谁能结合式子说一说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有哪些特点呢?”学生结合之前的回答,再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方程必须是等式,一元一次方程有且只有一个未知数,二元一次方程有两个未知数等特点。之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后,再设计难度适宜的复合型题目,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情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强化章节内在联系

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单元构建问题,突出章节的内在联系,以便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教师在教学中应以章节中存在的逻辑为中心,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新课改后教材内容变动较大,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存在逻辑关系的知识归纳到同一章节或相邻章节中,这也让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更紧密、更复杂,如果教师不改变教学形式,仍是以灌输教学和大量练习为教学重点,就会直接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应对章节中存在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和强化,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整体学习效率。举例来说,学习“因式分解”时,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化掌握知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讲解因式分解时,要突出它在多项式中的降级作用。教师应重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以章节间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为重点,启发学生思维并加强对因式分解的理解。展开来说,在课堂中讲解到关于多项式(高次)因式分解的方法时,教师可以设计典型问题如对[-a?-b?+2ab+4]进行因式分解。这对刚刚接触“因式分解”的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显性条件和隐性条件,并尝试解答,通过运用公式、十字相乘法对各项进行分解:[-a?-b?+2ab+4=-a?-2ab+b?-4=-a-b+2a-b-2]。同时,为了防止学生对负号理解和处理不当,在分解因式的过程中出现如[-9x?+4y?=-3x?-2y?=-3x+2y-3x-2y=3x-2y3x+2y]的错误情况,教师要利用数学术语对式子中的“-”进行解释,让学生认识到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为负数,一般需要提取负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系数为正数。由此,学生可以在教师在演示和讲解中,将因式分解与多项式降级联系起来,并在分析和推理验证中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只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上,鼓励学生实践和动脑思考,就可以在明确大单元教学重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水平。

(三)教学方法要丰富

1.教材深挖,制定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多是以教材为中心,对概念、公式及解题方法进行讲解,教学过程中知识传输占据大部分时间,而对知识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教师讲解知识点时也多是沿用教材中记录的方法。这种教学形式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因此,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要重视深挖教材,重视其中蕴涵的实际操作,并合理地制定单元教学中课时与课次的设计。举例来说,学习“三角形”时,教师要深挖教材,在大单元教学中合理制定教学内容。教师应先设计课堂小游戏,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兴趣。根据教材编排顺序,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后,开展“拼凑图形”的课堂小游戏,并说明游戏规则:“老师手中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多种三角形积木,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用任意三角形拼凑出平行四边形及其他图形。”将准备好的三角形发放给学生,让其动手拼一拼、摆一摆。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学生发现两个直角三角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能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在面积上的关系。基于此,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结合大单元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能否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学生要结合以往所学知识分析和探究,在白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标出底为[x]、高为[y],再将其拆分成两个三角形,标出三角形的底为[x]、高为[y],在教师的指导下列出图表,将所有信息罗列其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S=xy],三角形面积为[S=12xy],两个三角形面积和相加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有效激发,对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明确了三角形的特点,有效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

2.梯度漸入,选择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而分层教学可以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非常适合应用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由浅入深地启发学生思维,特别要重视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转换较慢的学生。举例来说,学习“整式的加减”时,教师可以将它与“分式”教学整合,开展大单元教学。首先,在课堂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习的加减运算,利用多媒体展示算式[33+52=]、[95-23=],通过复习巩固对知识的掌握。接着,引入整数和分数的概念,并带领学生探索分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完成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为后续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初中生对整式加减理解较快,理解分式加减法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要采用分层教学法,如用多媒体展示题目“[x2x-1-x-1]”让学生思考新的问题应如何处理,这对刚接触“分式运算”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对其思维进行启发,引导其思考能否将整式 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学生会产生两个思路,一是将[-x]、[-1]看成两个单项式,并将[-x]写成[-x1]、[-1]写成[-11],将式子转化为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二是将[-x-1- -x-1]看作一个多项式,通过提取负号,将整式看作[-x+11]利用通分、合并同类项解出题目。教师应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完成解题,看一看哪种方便能够更便捷地解出正确答案,同时也对分式运算规律有更深入的掌握。

3.团队交流,培养互助意识

大单元教学中课堂容量也会适当增加,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探究某个数学知识点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主探究。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互助能力等都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举例来说,在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时,教师不仅要知道学生了解调查的概念及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还要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和“数据分析”整合开展大单元教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形式,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为核心,设计探究任务,如“班级中同学出生主要集中在哪一年”“借助网络平台、点评软件,统计本年度最受欢迎的影片是哪几部”“调查班级男女生喜欢哪类节目”给予各小组一定的探究时间,指导其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各小组要结合探究问题设计调查问卷,以举手表决、问卷调查等形式完成对数据的收集。再利用划记法整理数据,将收集到的数据制作成相关统计表。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出问题:“观察以上数据统计表,大家知道了什么?能提出哪些问题?”各小组成员通过探究和讨论,对表中的数据会有进一步的认知,认识到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之间的关系,从而加强对知识点的运用和掌握。

(四)注重转化思想培养

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提升都有较大的帮助。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转化的关键阶段,在课堂中更习惯运用具象性思维,这会影响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转化的培养,先结合教学内容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将重难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遵循核心素养培养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转化思想的培养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完成未知问题与已知问题的转化。举例来说,在学习“乘法公式”时,为了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教师应在课堂中重视对学生转化思想的培养。教师要先介绍和的完全平方公式[a+b?=a?+2ab+b?],并通过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探究它的推导过程[a+b?=a+ba+b=a?+ab+ab+b?=a?+2ab+b?],之后鼓励学生自行完成差的完全平方公式推导,巩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然后,将长方形面积公式法证明乘法公式与单元教学相结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一个边长为3cm的正方形,两个长为10cm、宽为3cm的长方形,并设置开放性问题“把4个图形进行叠加或拼接成无缝隙的图形,看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图案,每个图案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怎么计算?”学生可能会得到很多种图案,教师要通过巡视,挑选有代表性的图案进行讲解,通过计算面积引出乘法公式,如学生拼接出了一个长方形,从整体上来看,长为[a+b],宽为[a-b],从整体上看面积为[a+ba-b],从拼接情况来看为[a?-ab+ab-b?=a?-b?],从而得到[a+ba-b=a?-b?]。这种教学形式下,能让学生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提升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建模思想。

总之,大单元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过渡环节,教师要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在课堂中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要注重单元知识的整体性和层次性,还要重视大单元教学中相应数学核心素养和思想方法的培养,以便更好地构建课堂教学模型,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吴淑媛)

猜你喜欢
章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