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训练营”的临床医学本科拔尖人才培养研究

2022-05-30 14:44卢小敏卢琼鞠晓军唐根云牛友芽方贤磊罗海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

卢小敏 卢琼 鞠晓军 唐根云 牛友芽 方贤磊 罗海

【关键词】创新训练;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1-0152-04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而“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因此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就是要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此进行了细致阐释,指出高等教育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有鉴于此,2010年前后教育部和国务院相继推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又称“珠峰计划”)、“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项目(又称“试点学院”),在国内十余所著名大学设立了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探索了“导师制、国际化、小班化、个性化”(简称“一制三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实现了高成才率、高成大才率的阶段性目标。最近,教育部又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版,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拟进一步拓展范围、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创新模式,形成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标准、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探索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持续推动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服务科学中国建设。

拔尖人才可以是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比如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等,不同学校可以根据其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方向培养有特色的拔尖人才。湖南医药学院是一所国家公办的全日制普通医学本科院校,坐落于有“大西南桥头堡、原生态植物园、古建筑博物馆、多民族文化村、杂交稻发源地、抗战胜利受降地、红军长征转兵地”之称的湖南省怀化市。学校肇始于1912年,前身为著名医学教育家颜福庆先生创立的长沙红十字会看护训练所,1924年正式建立长沙仁术护病学校,2000年升格更名为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升格更名为湖南医药学院。湖南医药学院作为一所新升格的地方医学本科院校,自觉对接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响应国家“双一流”发展战略,瞄准区域内一流应用学院建设目标,着力培养应用型本科拔尖人才。在此背景下,本课题组结合学校实际,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创建基于导师制的、不打破学员原有班级建制的“创新训练营”,选拔有潜质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有序培养,激发创新潜力、提升整体素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育人成效。

1创建适应我校临床医学本科拔尖人才培养需要的“创新训练营”

文献报道显示,国内知名高校中拔尖人才培养多通过组建专门学院或特定的实验班加以实施,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武汉大学弘毅学堂、兰州大学萃英学院、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浙江大学求是科学班、南开大学伯苓班、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实验班等。这类高校师资充裕,可开展基于学科平台的大类培养,提供宽口径的通识教育和弹性学制等;同时,通过政策导向,可迅速将一流学科优势和一流科研优势转变为办学优势,故其培养规格一般较高,多以培养未来领军人物为目标。然而,限于我校当前办学条件,在实际办学中照搬上述模式并不完全合适。我们通过前期调研和论证,提出了设立“创新训练营”进行临床医学本科生拔尖人才培养试点研究的设想。

“创新训练营”项目依托我校医学院进行,其目的是对接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服务于我校建设应用型一流医学本科需要,为培养掌握扎实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具备良好人文素养和开拓研究能力的拔尖人才提供试点经验。其具体设计是,在每年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新生入校时,通过自愿申报、资料审核、专家面试、公布录取等程序,遴选出60名左右的学员进入训练营,入营后按导师负责制培养。为了更好发挥拔尖学生“以点带面”的领跑作用,“创新训练营”不打破学员原有的班级建制,不独立成班。

2基于“创新训练营”的临床医学本科拔尖人才培养实践

“创新训练营”项目组为每10~15位学员配备一位导师,采取集中研讨、小组指导、个体培养三阶段培养方式,对学员进行医学人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文献阅读、学术写作、课题设计、实验操作、考研规培等方面的引导训练,着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为确保培养质量,训练营设立退出机制,每学年对学员进行综合考核,动态调整。

其中,集中研讨阶段培养的基本形式为导师给出选题,学员自行查找资料、准备幻灯片报告,然后召开组会集中讨论,导师择其要点进行现场述评,并进行思维引导,激发新的研究问题,从而形成学习闭环。集中研讨阶段一般持续一个学期,学员在这段时间将接受较为全面的学术基本功训练,并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向。在通过阶段考核之后,学员即可带着研究性问题自行选择进入不同的导师小组,开始后两个阶段的培养。在这一时期,学员和导师之间的接触更加频繁、密切,导师一般不再指定具体的研究内容或训练项目,而主要通过发掘学员的志向兴趣,引导学生凝炼科学问题、撰写项目标书、进行技术攻关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等,进行个性化培养。

“创新训练营”项目自2017年10月启动以来,已累计录取200余名临床医学本科生学员入营培养。学员先后获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资助40余项,获“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和省赛金奖、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铜奖、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和三等奖等省部级学科竞赛奖励3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项目育人成效显著。

3“创新训练营”的长效运行机制探索

“创新训练营”项目开展四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得到了学校师生的认可,并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1)做好整体设计,建立健全主持人牵头负责、导师组分工合作、學院协调管理的工作机制。项目成立“创新训练营”导师组,主持人任组长,项目组成员任副组长,组建了20~30人规模的导师团队,负责“创新训练营”学员遴选和分阶段培养的具体工作。同时,项目争取到学生所在学院的鼎力支持,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以及专职辅导员参与专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以及监督管理,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2)“选才”和“鉴才”结合,建立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动态进出机制。一方面,把好“选才”关,坚持以德为先,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志向、心理素质、培养潜质等因素,选拔兴趣浓厚、综合素质高、学有余力的优秀临床医学学生加以培养。另一方面,重视学员思想动态和学业发展,积极观察鉴别,设立多阶段分流机制,动态进出,确保培养质量。

(3)坚持科教协同和医文协同,创新人才个性化成长机制。科教协同和医文协同是保障医学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手段,项目组充分挖掘基础学科的科研资源,吸引了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奋发向上、功底深厚的中青年优秀教师为“创新训练营”学员授课、开展学术讲座乃至担任导师,形成了由高层次人才支撑未来拔尖人才培养的良好局面。通过“创新训练营”导师的分组指导,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动性与指导作用,在学术训练过程中,培养方案根据学员学习兴趣和发展潜力量身定做,学员可以自行选择导师、自主进行课题研究,从源头点燃创新激情。良好的品德修养,是医学生能力素养的体现,是医学成才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坚持思想引领.注重培养学员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同时,加强培养学员的品德,培育学员的医者仁心,使学员德才兼备、德学兼修,最终达到医学专业教育、创新能力训练与价值教育相融合,成为有情怀、有温度的健康守护者。

总的来看,“创新训练营”项目不仅直接培养了一批精神风貌、知识素养、批判思维、创新潜力相对突出的临床医学本科生,更是通过这些拔尖学生领跑和带动其他学生,进一步提升了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整体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较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猜你喜欢
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
探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新医改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5+3”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思路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