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劳动教育 提升学生素养

2022-05-30 16:25吴卫锋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0期
关键词:劳动笔者物理

吴卫锋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初中物理学科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而劳动教育对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现阶段的物理科教育中,由于初中物理学科的较强综合性,其中所涉及劳动教育的内容和知识点也有很多。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不仅是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着重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这几项综合方面的能力。这就需要初中物理教师切实树立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同样重要的意识,并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时刻对学生展开劳动教育。在人类生活中,无论工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物理知识的参与,即便是现代劳动中也都离不开物理知识的运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深入挖掘物理学科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让学生能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参与劳动活动,提升自身的劳动素养,进而有促进初中物理学科知识的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一、劳动以及劳动素养的含义

对人类的发展来说,劳动不只是一种活动形式,更是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助推剂。而素养则是人在后天通过各种有效的活动而形成的人格品质。劳动素养,顾名思义就是人类在后天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素质。人们的劳动素养也是通过不断的生产、生活和各种教育活动所形成的与劳动有关的品质,其中包括劳动价值观、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劳动教育,也是通过理论体系与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而形成的重要教育观念。他认为在对学生展开教育的过程中要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其实就是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起来”,这恰好与劳动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

二、初中物理课堂渗透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法

(一)拓展劳动功能,加深劳动认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人工智能技术取代了不少劳动活动,但不得不承认,有些劳动是人工智能取代不了的。通过在初中物理学科中落实劳动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以及劳动态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劳动意愿,同时能通过教师的引导更好地弘扬劳动精神。其次,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拓展劳动教育技能,也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劳动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力及其作用效果”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在课程的开始,笔者就给学生呈现了一张神舟火箭发射升空的图片资料,让学生通过图片的呈现以及自己的了解,解释为什么神舟火箭能发射成功,并且分享在生活中与之知识相似的事件有哪些。然后,筆者根据学生的分享顺势引出本次课程的主题,并且对本次课程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根据本次课程学习的相关力学知识展开要讨论,分别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活动与“力有关”。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很快联想到了在劳动中处处会用到“力”的生活案例,比如,扫地、拖地、擦桌子等劳动,几乎每一种劳动都与力有关。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劳动工具,分析如何制作劳动工具能使劳动更加“省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实践欲望。通过在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拓展劳动教育功能,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以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物理知识之后,在学校的植树活动中就会有一根木棍挑起两桶水的行为,就是采用了力学知识的中的二力平衡的知识进行劳动的创新,这也有效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物理历史,积累学习经验

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生存与社会发展的最基础条件,即便现在已经步入了新的时代,人们也是通过采用高端的劳动方式给自己提供更美好而优质的生活。为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展现劳动教育的内容,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劳动与物理知识学习的紧密关系,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人们是怎样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劳动问题的事例,帮助学生真正意识到劳动与物理的紧密联系,从而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宝贵经验。例如,在进行“杠杆”这部分物理知识的教学时,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通过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原理的故事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到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首先,在课程的开始笔者给学生播放了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原理的教学视频,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初步的了解。然后,笔者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知识讲解,在学生对杠杆原理有了深刻了解之后,再引导学生列举在劳动过程中运用杠杆原理的例子,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很快说出钓鱼鱼竿、船桨、手推车、羊角锤、刹车闸以及自行车的把手等例子,这些例子的列举,使学生明确劳动工具中物理知识的运用,通过物理知识改变人们劳动形式,同时也能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和便捷的现代化生活,从而让学生更加崇尚劳动,立志于通过劳动为未来社会做出贡献。

(三)挖掘教材内涵,提升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的表现有很多种,其中包括体力劳动、物质生产劳动、艺术审美劳动、探索创新性劳动等多种内容,具体体现在家庭生活中、学校学习实践中、社会公益性劳动以及各种职业劳动中。所涉及的学习内容也包括增加对学生的劳动知识以及劳动技能的培养。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可以使学生从学习实践、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以及参与各种职业劳动活动为出发点展开,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例如,在学生学习完“机械运动”知识之后,他们能灵活地使用刻度尺和秒表工具来解决生活方面的劳动问题;学习完“质量和密度”的有关知识后,会使用天平和量筒等测量工具;学习完“压强”知识之后,更了解家庭生活中电饭锅的工作原理;学习完“家庭电路”这部分知识时,能学会正确使用电笔,也能准确辨别零线和火线,学会看电表、观察电表度数;当学生在家中需要往墙上钉钉子时,能利用物理知识自制重垂线进行辅助;家中有盆景时,也会用物理知识给盆景浇水;给鱼缸换水时,也会运用物理知识进行操作等。当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之后,学生就会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能让他们真正从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

(四)注重实践活动,强化劳动体验

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理论性的物理知识,还需要学生将劳动实践带入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展开各种物理实验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具有理想化的实践劳动机会,使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例如,笔者在对“光现象”这部分章节知识讲解结束之后,带领学生来到了初中物理实验室,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物理實验。学生可以根据笔者所提供的实验用具结合本章节的物理知识制作潜望镜,还可以利用凸透镜完成简易相机的制作,使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共同参与到物理实验的过程中,从而激发学生更多的实验想法以及创新思路。再如,在进行“声音的传播”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笔者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物理实验的设计,并且在实验设计要从生活角度出发,所制作成功的物品不仅应体现出本节课程的知识点,还应该给人们日常的生活带来便利,促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和想象力,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五)布置劳动任务,培养创造能力

课后作业是一堂完整课程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必须进行一种学习活动,还是检验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有效方法。在以往的初中物理课程作业布置中,学生的课后作业多以书面作业为主,做例题、答试卷则是初中物理作业的主要形式,这种作业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弊端。教师在学生的课外作业中为学生布置劳动任务,给学生安排适当的劳动活动,在帮助学生提升劳动能力的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电路知识之后,笔者会给学生布置对自己家庭中的电路故障进行判断的任务,同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测量各种家用电器的功率;当学生学习完有关热学的知识后,笔者会给学生布置一项如何将冷冻的事物快速解冻的作业,学生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学过相关物理知识,可能会认为用热水解冻会更加迅速,但是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后就会发现冷水解冻要更快,之后在通过笔者的巩固讲解,学生掌握了具体的原因,也会更加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物理学习相对扎实的学生也会提出用盐水解冻,或者通过不停地搅拌加速解冻的种种办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作业布置的过程中设置劳动项目,使学生能将自己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能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刻认识,真正实现自身创造力的提升和进步。

(六)学习物理知识,发扬劳动精神

物理学的发展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就是生产发展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初中物理知识相结合,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人类劳动实践积累的真理,同时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通过科学发展推动劳动方式转变、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学生不断加深对劳动的认识,弘扬劳动精神。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授“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时,会在教学中介绍推车的发展历史。正是由于在几千年之前,人的祖先为了移动巨石曾经使用过滚木的事实,才最终发明了推车;笔者在讲授“内能”知识时,就会给学生介绍热机的发展历史,从手工劳作到水力劳作,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等一系列例子;在讲授“重力”有关的知识时,笔者也会给学生讲苹果砸到牛顿的故事;在讲解与“惯性”有关的知识时,笔者也会通过生活中人们利用惯性原理进行的各种事例等。教师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列举一系列的例子,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劳动的进步与劳动的需要之间的紧密关系,在对学生进行初中物理知识的教学时,通过给学生介绍物理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劳动与物理知识的紧密联系的认识更为深刻,明确劳动对物理发展的助推作用,树立“劳动改变未来”的意识,进而在弘扬劳动精神的同时,实现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除此之外,初中物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劳动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单单重视课堂培养,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把劳动与生活、学习进行充分融合,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劳动品质。课外活动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组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将物理知识与劳动活动进行结合,对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教师应注意课外活动与劳动的结合,不断强化学生的劳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学生一起参与物理知识有关的讲座、学术交流以及各种科技创新比赛,让学生在更多先进物理知识的熏陶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物理素养,根据自己所受到的启发、学到的知识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在不断丰富自身文化知识的同时,切实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劳动中,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再如,在日常的教学中遇到一些问题时,不要急于向学生解答,要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以小见大,在对学生进行不断引导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在学期末,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整个学期中所进行的各种物理活动、劳动活动、发明创造,将这些活动进行回顾,并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整理,以此温故知新,从而不断实现进步。

三、结语

总之,通过现代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实现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水平。初中物理教师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设计,将劳动教育与物理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在充分发挥课程作用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品质,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吴淑媛)

猜你喜欢
劳动笔者物理
只因是物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老师,别走……
处处留心皆物理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热爱劳动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