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渗透红色基因的实践

2022-05-30 16:25李向东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0期
关键词:红色法治道德

李向东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包含丰富的德育知识,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影响巨大。红色教育文化是我国德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重视并逐步渗透给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重视并积极深挖教材中的红色基因资源,创设利于红色基因教育的教学情境,创新利于红色基因渗透的教学形式,并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开展适合的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浓郁的红色基因学习氛围,助力学生从小在红色基因教育的洗礼中感知红色文化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并有效强化自身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一、积极丰富红色基因教育的学习资源

积极丰富红色基因教育的学习资源,是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而提出的教育手段。红色文化传承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思想及行为有积极的影响。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有效传承,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影响下,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以及科学奉献精神等被有效孕育,为我国发展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使人们即使面对困难与挫折也不动摇信心。红色基因对中国人来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不仅是信仰,更是传承,不仅是忠诚,更是奉献。为此,在教育中开展红色基因教育是必然也是必须,更是教育责任。而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其思想还在培养阶段,此时是对其开展红色基因教育的最佳时机。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就红色基因教育的学习资源进行综合考虑,不仅要讲解教材中的内容知识,更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条件丰富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在这样的教育条件下,不仅要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兴趣,更要有效将红色基因教育逐步渗透,使其对史料记载内容关注力增强,推动学生学习更多知识,培养其综合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思考丰富学生学习资源时,可以从教室的有效利用入手。例如,教室里面有为学生准备一定的自由活动区角,通常情况下会被设计为阅读区角。这时,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多采购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红色基因相关书籍,或订阅相关的报纸与阅读资料,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阅读的红色基因书籍带到班级与其他同学分享,顺利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通过红色基因教育的开展,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参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二、积极创设红色基因教育的教学情境

积极创设红色基因教育的教学情境,是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的教学手段。小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各种环境和因素的影响,从而在学习中出现溜号现象。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内容涉及较多的学科,同时因为红色基因的有效渗入要求较高,更将抽象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变得更加严肃而拘谨,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更不利于红色基因教育的顺利开展。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与红色基因教育的要求,并考虑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顺利提升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的学习积极性,为红色基因教育目标的落实奠定扎实基础。例如,在学习“中华民族一家亲”相关内容时,教师要在课前备课时,在互联网中搜索相关信息的视频、图片与文字记录,并结合教材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此辅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因为在网络中下载的视频内容并不一定都适合小学生理解与学习,并且与教材相关知识内容有一定差距,所以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截取视频内容,将利于学生理解与学习的内容保存下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还要重视搭配一定的提示表情与文字提示,以此帮助学生关注重点,顺利将红色基因故事融入课堂教学中。如将我国大家庭中的56个民族兄弟姐妹的故事融合在一个视频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风土人情,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地方风俗,感知国家的地广物博,深知目前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明确红色基因教育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一边向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一边指导学生翻开教材,学习课本知识,明确民族团结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当课堂知识学习完成后,學生会对教室区角中的红石基因相关书籍再一次翻阅并学习。

三、积极组建红色基因教育的实践活动

积极组建红色基因教育的实践活动,是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要求而提出的教学手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学生明确道德思想,培养法治意识,若只单纯进行理论知识教学,不利于学生深入感知相关知识内容,明确红色基因教育的重要教育价值。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重视组建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以此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升华红色文化,将红色基因教育指导到学生内心深处,使其情感受到激荡,民族自豪感与幸福感油然而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抽象内容更多,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学习知识的特点而言具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有效利用实践活动,将会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以理论知识理解助力学生对实践活动的进一步感知与感悟。例如,对“请到我的家乡来”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访问并游览当地的红色建筑遗址,到革命烈士陵园去祭拜,向革命英雄表达深深的敬意。在这样的实践研学活动中,学生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所处环境、所处位置有深深的感动。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书写对革命抗战英雄的赞美诗歌,也可以演唱革命歌曲表达内心激动的情感,更可以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敬意。红色基因教育随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入而不断深入扩散。向学生传递红色文化,让学生感知红色精神,明确红色意志,坚定红色信仰,有利于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从而顺利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法治意识与爱国意识,指引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与梦想,为祖国繁荣建设、为社会科技发展、为家乡富裕富强努力学习,做一名合格的红色基因指导下成长的少年。

四、积极设计红色基因教育的单元活动

积极设计红色基因教育的单元活动,是基于更好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红色基因教育而提出的教育手段。小学生的知识积累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学生的知识积累增多,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宽,其对事物的看待与想法也会发生明显变化。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则需要就学生的变化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调整,以此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红色文化等进行有效融合,适合学生学习与深入探究,满足学生对知识的积累要求。单元教学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红色基因教育内容,同时也是综合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特点以及认识规律而设定的。因此,需要教师明确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教师需要对班级内学生对红色基因教育内容的认知情况有一个全面的系统认识,从而在课程安排上进行有效规划。第二,教师需要在课下或课前几分钟时间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明确当前班级内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处在什么水平。第三,教师需要深挖教材,对教材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从而在设计渗透红色基因教育内容的单元教学规划时更合理、更科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最终顺利完成红色基因教育工作。例如,四年级下册四个单元内容中,第一单元的“同伴与交往”、第二单元的“做聪明的消费者”、第三单元的“美好生活从哪里来”以及第四单元的“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这四个单元中都有可以与红色基因教育内容产生关联的地方。教师充分研究教材内容知识点后,制订科学的单元教学计划,以此将红色基因有效融入其中,便于学生理解,更便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爱国主义意识,对家乡产生浓浓情感,对自身的学习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为之努力前行、付出。

五、积极创新红色基因渗透的教学形式

积极创新红色基因渗透的教学形式,是基于我国优秀红色文化有效传承而提出的教学理念。我国近代史中就包含丰富的红色基因,并且我们现有的和平生活更是革命烈士们用鲜血铸就的。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红色遗址,学生需要学习的相关知识还非常多,教师可以讲解的教育内容更是数不胜数。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时,需要不断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丰富教学内容,将更多红色文化故事讲解给学生听,使其铭记历史,感恩先烈,强化民族自豪感,坚定民族使命感。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述的革命故事更多为口头语言表达,因为不同教师有不同的表演特点,使其口语表达出的革命故事也存在不同的感染力。有时学生能体会到教师讲解内容中传递的红色文化,但更多时候,直白空洞的语言并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只将其当作故事来听,完全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与教育意义。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明确,故事教学法的应用若不进行创新,将会失去其教育价值,不利于学生感知红色文化。教学形式的创新可以从两点考虑,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学习红色歌曲,并在课堂教学开展前,邀请学生演唱,以此用红色歌曲中的歌词、歌调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为教师接下来开展的红色教育内容做好铺垫;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革命战争发生地的变化,通过鲜明的视频、图片内容对比,学生对革命精神与革命烈士有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进而产生浓浓的崇敬之情。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编写课本剧,将红色基因教育故事与教材知识有效融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鼓励全班学生都参与到课本剧中,亲身感受革命战争带来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加深对红色文化的弘扬信念,帮助学生重新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例如,《追寻英雄的足迹》这个课本剧的组织编排,教师将课本剧内容复印成文字,便于向学生讲解,并鼓励学生竞演课本剧中的人物,邀请全班学生观看。并在表演准备成熟后,参与到学校文化艺术节上,向全校学生表演。此外,为有效培养学生的红色精神与红色意志,教师需要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参演,尽量照顾到班级内所有学生,让大家都有参与表演的机会,与红色历史产生情感共鸣。

六、积极并深挖教材中的红色基因资源

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尤其是红色基因教育内容。通过研究发现,这与小学生当前的幸福生活有直接关系,在幸福和安逸的生活中,学生对吃苦、抗战精神不能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对这一部分知识学习起来更困难。并且,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依赖教材内容进行知识讲解,考虑到小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学习能力,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探究程度并不高,更注重教材文字陈列的内容,而这一部分内容并没有提及太多的红色基因教育内容。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红色基因教育是缺失的,即使教师讲到,也会因为学生的认知而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究其根本原因,有一部原因在于教师并没有深挖教材中的红色基因资源信息,没有将教材中的红色基因教育内容展开讲解,向学生细致描述,并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使其沒有意识到红色精神的传承作用。为此,教师要重视将教材中的红色基因教育资源充分并有效运用起来,不断向学生渗透红色基因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红色革命意识。例如,在学习“传统美德”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后,将教材中提到的“苏武牧羊”故事展开细致讲解,以此让学生感受苏武伟大的爱国之情。接着,教师在以此故事为切入点,向学生讲解更多革命故事,将与学生年龄相近的如王二小的故事讲解给学生听,强化学生的革命意识,提升学生的革命精神探究想法,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红色革命观。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渗透红色基因的实践之路,不仅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思想觉悟,积极深挖教材中的红色文化,更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顺利向小学生渗透红色基因文化,以此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红色文化,并感知其中存在的文化感情与教育价值,最终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幸福感,使其从内心深处感到生活在中国的幸福与自豪,并以传承红色文化为己任,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思想觉悟,助力其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

注:本文为2021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渗透红色基因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1】GHB16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吴淑媛)

猜你喜欢
红色法治道德
红色是什么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红色在哪里?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追忆红色浪漫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