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2-05-30 16:33宋建秀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0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图像

宋建秀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通过现代化媒体技术传播图像在生活中变得随处可见,人们进入读图时代,使图像识读能力成为必要的素养。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使人们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语文、数学等方面的知识,更需要学生掌握艺术方面的知识。美术作为一门小学重要的艺术学科,以视觉形象为载体,能够体现出丰富的造型艺术和色彩艺术,对学生艺术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图像识读能力是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一项能力。著名的美术教育专家尹少淳教授形象地表示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是支撑奥运五环的最下面两个环,这说明,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在美术核心素养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美术学科的基本素养。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从点滴之中培养学生图像识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本文就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对提升小学美术课堂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意义以及有效策略进行分析。

图像识读作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对学生美术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在当下的美术教育环境下,学生图像识图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美术教师教学的重要方向,但就目前的美术课堂来看,许多教师的教学还侧重于对作品的赏析与模仿,并没有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很多教师与学生受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往往较为注重文化课的教与学,对美术的教学并不重视,图像识读只局限于对表面图像的分析,学生的图像识图能力很难得到快速提升。基于此,教师要改变观念,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图像识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提升图像识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图像识图能力的重要意义

图像识读能力是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有欣赏、识别和解读的能力。在美术作品中能够看到什么,能获得什么知识和精神以及情感上的收益,不仅取决于观者的态度,也取决于观者对图像的形式特征、艺术内涵和文化背景的了解。如果学生从小学时期便在此方面有所积累,其图像识读能力和审美素养都会获得很大的积累,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世界万物。学生在对图像进行识别时,为了能够掌握画面所表达的意义,会对画中的事物进行分析、想象,这对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提升小学生图像识图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图像识别的方法

任何科目的学习只有在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后,才能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图像识读是学生美术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识图方法的培养。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将重点放到了相关美术知识以及创作技能的讲解,在一定程度忽视了学生对作品艺术价值的分析,影响了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学生图像识图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对作品的解说、提问、追问等方法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促进图像文化内涵的识读,从而优化图像识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以浙美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我的老师”为例,教师可以针对课本中的作品进行提问:“作品中的教师有什么样的特点、教什么学科的、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结合问题对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展开讨论,请几位学生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回答,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二)培养学生图像识别的兴趣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薄弱,需要兴趣的支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往教师比较看重学生最后的学习的成果,会结合专业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指导,但忽视了学生图像识别兴趣的培养,学生也不够重视,又受年龄、认知和经验等方面的限制,面对种类繁多、庞杂的美术作品时常常不知所措,找不到欣赏的切入点,更别说多角度地欣赏和表达,因此学生的图像识图能力也停滞不前。针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相应的情境,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品,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在对作品赏析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图像识读能力。以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田园风光”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内容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田园风光相关的作品以及视频,让学生一起交流探讨自己对作品以及视频的认识,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对作品进行分析,提高自身的美术学习能力。

(三)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

小学美术有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有较大的关联,但以往美术的教学,很多教师將教学的重点放到了提升学生专业知识以及美术技能的教学上,往往让学生根据书本的内容进行创作,没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学习导致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美术图像识读能力得不到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书本中的美术作品的含义,应引导学生将课本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结合自己的生活对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发现所学知识的特点及变化,使课本内容更加生活化,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让学生能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以浙美版四年级下册“节日的徽标”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介绍自己喜欢的节日,谈一谈对节日的认识,然后对课本中的作品进行分析,阐述自己设计的节日徽标的创作想法,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认识与理解融入作品中,从而展开设计。

(四)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

美术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创作的技巧以及手法,更要让学生了解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意境。以往的美术课堂中,教师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非常注重学生对作品的认识,但没有让学生从作者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小学生的年龄普遍比较小,学生认知力以及理解力都非常薄弱,学生要想真正领会作品中的真实情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学生实际对作品的认识并不非常全面,无法产生情感的共鸣,美术图像的识别能力很难快速得到提升。基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让学生在分析作品的过程中从作者的角度进行思考,结合作品为学生简单介绍作者以及创作的背景,当学生了解了相关知识,就能更加深刻地体会作品的含义,能有新的认识,图像识读的能力也就能有所提升。以浙美版四年级上册“水墨画鱼”为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要了解水墨方面的知识,并且将自己喜欢的鱼种用水墨的方式进行表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为学生简单地介绍课本的作品,结合课本中的一件作品进行提问:“同学们,如果你是作者,这样创作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的创作视频,促使学生对作品有更深的认识。教师再对作品作者创作背景一一进行讲解,化深为浅,化生为熟,把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帮助学生掌握深奥的道理和隐藏的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图像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五)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内容进行描述

想让学生的美术素养真正得到提升,就需要学生对所学的美术知识有准确的认识。以往教师的教学,会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对作品的内容进行阐述,但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其中有一部分的内容相对较为复杂,因为图像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欣赏这类作品时,并不能直观地看出其中的内容,但部分教师为了节约上课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作而提高上课的速度,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讲解的時间非常少,通常是直接进行介绍,让学生进行理解,虽然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快速认识图中的内容,但是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对作品的认知大多都来源于教师,图像的识读能力想要有所提升有一定的困难。基于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内容进行分析,遇到较为抽象的图像,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结合作品进行交流讨论,从而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其主动探索的好习惯。以浙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向齐白石学画蔬果”为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感受齐白石作品的艺术趣味与艺术特点,向齐白石学习中国画传统的创作手法进行水果蔬菜的创作。对水墨写意作品,学生很难欣赏,因为其形象不具体、不写实,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像”与“不像”的识读水平,不懂画中的精神内涵、笔墨精髓,无法在大师作品中产生共鸣。教师可以课前收集打印齐白石大师作品,美术课堂教学时带领学生对齐白石的作品进行分析,利用希沃白板为学生展示一些其他的作品,适当放大图像的细节与局部,让学生对作品从内容、造型、用笔、用墨特点及作品的情趣、隐喻、内涵、精神、境界等进行交流讨论,最后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对国画作品中的知识和技能有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齐白石的创作手法,以此再展开创作。这样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图像识别能力,使其美术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六)举办相应的美术活动

小学阶段美术课堂的时间非常有限,学生学习创作的时间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基于此,教师可以举办相应的美术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学习。但是在以往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学生没有意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不够重视美术的教学,忽视了相应的美术活动的举办,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不高,因此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无法得到提升。为了改变以往美术教学的现状,促使学生的美术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可以结合学习的内容举办一些相关的美术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在选择主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发展的特点,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图像识读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以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请柬设计”为例,本节课主要是要让学生结合有关的活动进行请柬的设计。教师在将相应的美术技能知识讲解后,就可以举办“国庆班级欢乐会”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结合班级的国庆活动设计一个请柬,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对我国的节庆有更深的认识,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七)融入多种美术元素

在美术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美术元素的融入,可以引入课本中没有涉及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理解。通过不同元素的引入,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也能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提升其图像识读能力。以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江南民居”为例,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创作时,不仅可以让学生用国画的形式进行表现,也可以结合水彩、油画、版画、剪纸等创作手法进行创作,通过融入多种美术元素和表现手法展现不同的风格,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创作手法,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八)和家长要做好合作工作

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设立一个班级交流群,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日常的识图能力培养过程,学生也能通过观看同龄人美术创作的图片和视频,从而了解其他小伙伴的日常生活。这样不仅仅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友谊,还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识图能力培养氛围,同时学生在和同龄人的对比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规范自身的识图习惯和树立良好的识图观念。

(九)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

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光靠平时单一的课堂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艺术馆、博物馆等社会公益性场所进行参观,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参观中使学生意识到识图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识图,更好地认识养成识图能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图像识图的习惯。

综上所述,图像识读能力对小学生美术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当今社会动漫、广告等新兴视觉图像充斥小学生的视野,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他们对传统图像的识读。且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在此背景下,提高学生对不良图像信息的判断和过滤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标准,是教师当下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科学有效地培养策略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促使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邱瑞玲)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图像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有趣的图像诗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