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衔接作文教学路径

2022-05-30 16:33林琳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中学作文语文

林琳

教育教学水平与效果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这就需要教育教学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教育体制改革深化与新课程标准深入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写作教学的内容不断丰富,相关要求逐渐增多,形成了较为系统且目标明确、关注创新的基础写作教学体系。然而中小学作文教学衔接不畅始终是困扰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无论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来看,中小学作文教学有着不小的差异,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重视对中小衔接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际问题的分析,从而寻找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使学生可以快速掌握满足初中阶段写作要求的技巧和方法。

一、中小衔接作文教学的价值

作文是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的综合反映,同时也是发展学生观察力、記忆力、想象力等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到中学两个阶段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在写作要求上逐步提高,做好中小衔接作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原有写作基础上得到快速进步,而不是原地踏步或抛去小学所学作文知识而重新学习中学作文知识,如此方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与综合素质。

二、中小衔接作文教学的问题

(一)学生无法快速适应初中作文教学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完全适应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模式,但中小学作文有着一定的差别。小学语文主要围绕写作基础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相关要求与写作知识点较为单一,在语文教师的引导和反复练习下,学生作文写作较为顺利,学生之间作文写作的差距较小。而初中作文则更加注重学生作文体裁的明确,要求也更加具体,例如,小学时要求学生学习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而初中教材则要求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日常应用文和记叙文,同时要学生了解说明、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法,难度的提升和教学节奏与学习要求的快速转换往往使学生无法适应,导致学生写作衔接不畅。

(二)中小作文教学中教学方法衔接问题

小学阶段的语文作文教学中,作文训练方式较为灵活且多样,教师给予的指导较为详细,引导较多,作文习作的训练难度不高,且小学阶段训练的重点集中在口头表达和生活细节、事物环境的观察和日记。而初中作文教学中作文训练则更加重视对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引导,且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在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学生需对一些名人名言、优秀文学作品进行摘抄和记忆,而部分教师会加快作文教学的节奏,这就容易导致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与学生衔接不畅的问题出现。

三、中小衔接作文教学的有效路径

中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如何实现中小作文教学的有效衔接一直是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大难点。即将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的学生无法快速适应写作训练的新要求,这就需要注重中小衔接作文教学的优化。为此,从写作目标、写作内容、写作指导、素材积累、技巧教学、写作思维与写作习惯等角度提出几点提升中小学作文教学效果的路径。

(一)重视写作目标的衔接

从写作目标角度来说,初中作文写作训练的目标是要求学生感情真挚,力求习作表达出对社会、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并懂得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发现生活中所存在的丰富色彩,进行有创意、有创新的表达。例如,七年级作文要求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新颖的素材,并学会对人物、景物、事物的描写,描写要具体生动,这要求学生掌握多种观察方法,从多角度对生活产生自己独有的体会,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并从所提供的素材中进行作品主题的概括。而小学作文训练的目标则是简单写出纪实作文内容,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要真实。例如,小学五六年级要求学生在两节课时间里写一篇记叙文,要有中心,且条理清晰,内容要具体真实,语句通顺,要做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观察事物,初步掌握其相互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联想能力。对此,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活动内容与过程叙述的把控,结合中小作文教学衔接不同阶段目标进行训练方案的制定,引导学生注重写作内容的真实、描写的具体、条理的清晰,要让学生的习作更加具体生动,可以清晰地表达出个人独特的体验。

(二)重视写作内容的衔接

根据写作目标衔接分析可以看出,小学高年级作文内容方面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将活动内容与整个过程进行清晰的描述,内容要做到真实,描写要具体。而初中相类似的作文写作教学则侧重于学生多角度观察活动内容或人物,并选择恰当的符合中心要求的材料组织写作,描写要生动具体,可以表达学生的切实体会。为确保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上的衔接,教师应尽量设计符合中小学共同学习与生活内容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例如,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习作“多彩的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整个场景,注意每个同学的表现,描写具体某一同学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并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其中,教学的难点就在于如何让学生关注整个活动场景,并写出人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如何将事例写具体,并通过事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参加过程的活动,例如,歌唱比赛、演唱比赛、运动会、校园活动、课本剧表演、主题班会等多项课堂活动类内容,要能抓住生活形象,实现丰富的联想。小学高年级叙述文的写作要能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做到有主有次,有详有略,串联印象,从而将事物或事件的来龙去脉介绍清楚,尤其要注意让学生回忆参加活动中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将其作为重点进行描写。

(三)重视写作指导的衔接

要想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实现与中学作文教学的衔接,实现写作由小学到中学的快速转换,需语文教师的耐心指导。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作文写作水平,其次要制定出符合作文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能力的作文训练计划,设计出阶段性作文转变与提升训练方案,让学生逐步达到阶段性教学目标后再进行下一步训练,最后要注意所制定的指导计划必须建立在了解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基础上,找出其与中学作文教学的衔接点,或借鉴或延伸,让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中学作文教学要求,缩短适应期。例如,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中第七单元的习作教学中,写作教学主题为“    即景”,根据这一主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以往所学习关于景物描写的写作技巧,让学生以第一单元几篇课文为指导载体,体会四季景物的描写方法,并写两篇不同关注点的习作,从两个角度进行不同季节景物的描写,以此让学生逐渐掌握由浅入深的写作思路,并由简单的作文向结构相对简练的记叙文过渡和衔接,同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熟悉写作过程中所应掌握的写作方法和词语运用技巧。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掌握初中作文教学相关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写作能力上的差距,如此方能给出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教学。

(四)重视素材积累的衔接

写作素材是学生能否真正写出高质量作文的关键重点,在写作教学中,素材积累直接决定了学生面对一个写作主题时能否“言有所物”。对即将步入初中的小学生而言,即便在现阶段已经养成一定的素材积累习惯,但观察角度却仍与初中作文要求存在一定层次上的差距,所观察的角度和积累的素材仍稍显单薄。此时,语文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积累初中作文所需的素材,尤其要注意帮助学生梳理对生活中不同事物观察的角度和要点,要区别于小学生观察的层面,要做到由表及里,还要注意让学生留心对生活中事物的联想,从而积累更多且符合初中作文所需的写作素材。例如,在学习了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四季之美》后,教师要注意让学生阅读与课文主题相似的课外素材,或直接让学生从课文角度观察现实生活中不同季节的景物,这与小学作文教学中“找春天”类型习作有着较高的相似之处,再引入写作教学主题“    即景”,让学生将所观察和所领悟的内容写下来,让学生可以表达出所思所想,逐渐将学生从简单的素材堆砌向更深层次的写作思路上引导,从相似主题的衔接上进行作文教学的过渡,使学生在熟悉中得到进步,从而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促使学生逐渐具备满足初中作文教学目标的能力和写作水平。

(五)重视技巧教学的衔接

作文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遣词造句,也就是言语的组织和表达,这就需要学生熟练运用语言和词汇进行写作,也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尤其初中作文教学更加关注学生运用更多写作技巧的能力,此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语言的分类。语言分为两种,其一为书面语言,其二是口头语言。在写作的過程中,多数学生往往会停留在小学词汇的运用技巧方面,甚至是直来直去,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句子扩写帮助学生向作文中嵌入一些新的语言词汇,使学生逐渐掌握不同的语言运用技巧。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的作文教学主题为“形形色色的人”,与初中语文教材中“学会记事”写作主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就涉及初中作文教学中所重点强调的记叙文教学。记叙文写作技巧要求学生要掌握叙述顺序和线索,并注重人与事的表达,文章内容要翔实,这对处在小学写作日记水平的学生来讲往往有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可以从小学角度帮助学生进行写作顺序梳理,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课文《摔跤》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其观看摔跤过程中发生的事写在作文中,并以摔跤中发生的事件为线索,表达事件中的人或事,真实地记录这一事件过程中发生的事情或涉及的人物,先以简单的词汇进行描述,再进行细节上的描绘,从而使学生开始逐渐掌握作文的重点。

(六)重视写作思维的衔接

小学到中学的作文教学不仅仅在于素材、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上的衔接,同时也在于学生写作思维上的衔接和升级转变,所以,教师在注重学生适应初中作文教学要求、写作素材积累和写作技巧之余,还要注重对学生写作思维的引导,使其逐渐从小学写作思维向中学写作思维过渡。比如,从小学日常应用文向初中说明文过渡,让学生将自己在小学阶段所写的作文找出来,对这些作文进行重新阅读,并进行作文扩写,在原有简单写作思维基础上结合初中写作教学中的知识加入更多的思维转折元素,使学生快速完成写作思维的衔接。例如,教师可以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教学主题“形形色色的人”作为过渡支撑点,结合小学阶段学生所写作的“我的……”相关习作,依据教师对初中教材中关于“写人”相关主题写作教学要求,重新进行作文中人物的描述,结合初中作文教学中所强调的写人特点的相关方法与知识点进行原有作文的改编或参照写作,要突出原有作文中所没有的角度或重点,并加入情感分析或行为解析等关于深度描述特点的部分,如此可以帮助学生拓展写作思维,实现思维上的有效衔接。

(七)重视习惯锻炼的衔接

小学阶段所积累的词汇运用方法和素材以及养成的写作习惯往往会被学生带入中学作文写作中,教师需要重点观察学生写作的习惯,尤其要注重对学生写作偏好的分析研究,掌握学生写作习惯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使学生逐渐形成符合初中作文水平的写作习惯,延续其小学阶段良好的作文锻炼的习惯,改正不良的写作习惯,如写作潦草,思路不清晰或缺少主体性等问题。例如,在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笔尖流出的故事”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重新梳理作文教学中的写作思路,从看图写景到日记记叙,再到人物描写。在简单梳理之后,学生会在脑中产生较为明确的写作思路,教师再对学生原有写作思路进行补充和细化,结合上一单元作文教学主题关于写人相关特点和行为特点的讲授,使学生可以重新进行思路的明确。此时再进行习作练习,可以让学生在原有写作思路上进行细化进阶,这不但能让学生实现中小作文的快速过渡,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由小学到中学写作思路的衔接,使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得到强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衔接作文教学当中,语文教师要全面把握学生小学作文基础,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的作文能力,并加快中小作文教学关联性的明确和有效的衔接,以学生为主体,梳理现有语文教材和课程大纲以及新课标具体要求,加强作文教学内容的衔接,要注重做好写作指导,逐渐使学生接受中学作文教学思路和节奏,注重为学生布置或推进符合其实际能力的素材,加强素材与中学作文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原有表达方式的迁移,还要注意有序构建作文写作体系,加强作文写作方法与语言、词汇运用、语言表达方面的积累与渗透,使学生快速把握到个性的表达方式,从而使其在短时间内就把握中学作文写作的思路和规律,帮助学生在夯实原有作文知识基础上,为下一步中学作文知识的学习做好全面的准备。

(邱瑞玲)

猜你喜欢
中学作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