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赛、评”四结合,夯实基础求质量

2022-05-30 20:29张叶萍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短绳跳绳体育课

张叶萍

跳短绳是一项要求手、脚、脑高度协同配合的体育项目,是《国家学生体质锻炼标准》的必考项目,也是一年级体育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热爱运动,对体育课充满了兴趣。但大部分学生没有跳短绳活动的基础,对跳短绳的动作认识也不准确。一方面对于跳绳活动感到新鲜,跃跃欲试;但另一方面又有畏惧心理,不敢尝试。还有一部分协调性较好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跳短绳基础,他们对于跳短绳的兴趣更浓厚,但还存在动作不规范,衔接不连贯等问题。为此体育教学要从学生跳短绳技能的具体掌握情况出发,营造轻松又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材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评价,通过学、练、赛、评四者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一年级学生跳短绳练习进行一定的创新,夯实他们的跳短绳基础,从而更好地掌握跳短绳技能,为后续其他的跳绳练习打下基础。

一、学:情境中激兴趣,让学生愿学

运动兴趣是一年级学生上好体育课的最大动力,只有激发出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更能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增强技能,学得有效。

跳短绳教学开始之初,教师先在班级中进行了调查,让学生们展示一下,发现班级中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会跳短绳,而且跳短绳动作五花八门。面对这一情况,教师首先用语言激励他们:“谁愿意和老师来比一比,看谁跳得多。”一年级学生天真烂漫,纷纷抢着和老师比赛,教师就挑选几个跳得好的学生展示,并给了大大的鼓励,这一招一下就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热情,纷纷加入跳短绳的队伍中,希望自己也能早日和老师比一比。

说学就学,但真正离“愿学”“学会”还是有一段距离的,面对“一摇一跳”看似简单的跳短绳动作,学生们还是很犯难的。科学研究表明:要掌握某一动作技能,就必须先了解这一动作技能的动机和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基本的动作表象,通过分解动作、降低难度等方法让学生觉得自己能行。根据一年级学生的体育学练特点,教师对跳短绳这一技术动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握绳、控制长度、跳绳动作等方面入手,细致入微地分解动作,把跳短绳动作分解为“双手正摇”和“并脚过绳”两个部分。通过情境式的教学方法反复练习,让学生牢固掌握摇绳和过绳的方法。随后再把两个动作衔接起来,通过教师口令、师生对口等方式逐步把握先摇后跳的时机,并最终实现摇跳自由。

情境式教学是一种符合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用自创的情境、故事吸引学生,感染情緒,使学生在趣味倍增的课堂中展开联想,加速理解,掌握技术。短绳课上,为了让学生掌握两脚轻跳轻落的动作,教师把“小兔子”请进了课堂,让学生们模仿小兔子的跳跃。先通过原地提踵、前脚掌跳等练习强调双脚起落,前脚掌轻落地的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并能连续练习;然后化身小兔子的学生们在老师的情境预设中来到了萝卜地,前后左右采摘萝卜,巩固轻跳轻落动作,并能根据不同的方向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儿歌的加入,情境的渲染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快乐、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们忘却了疲劳,玩中学,学中练,练中思,体验体育课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的同时,掌握了并脚跳绳的下肢动作,学会了连续轻跳轻落的方法。

二、练:教学中创机会,让学生勤练

每一个技能动作的掌握,都要建立在大量的练习巩固上,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很短,对枯燥的动作练习不感兴趣。枯燥无味的反复练习,学生哪怕是迫于教师的威信而练习也达不到勤练的效果。学需要趣味,练更需要趣味。实践中教师发现跳短绳的趣味性是提升学生“勤练”实效性的有力方法。教师要充分开动脑筋,创造机会,利用体育课和课后时间,布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跳绳活动,让学生从内心出发,从行动出发,愿练、想练、勤练。

一年级的跳短绳练习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容易出现形形色色的技术问题,体育课上可以通过勤练跳短绳的分解动作来加深学生掌握动作的深度,打好跳短绳的基础。比如一年级学生初学跳绳,容易出现摇绳手腕僵硬,甩绳时双臂打开,直臂甩绳等问题。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每节体育课教师都会开展“大风车摇摇摇”的技能练习,要求学生在儿歌“双臂自然下,大臂夹身体,小臂两边开,手腕画圆圈”的陪伴下,由慢到快,跟随节奏练习摇绳。慢慢地学生的摇绳动作规范了,原来肩肘部发力摇绳的学生明白了手腕发力的道理;原来左右手不平衡的学生渐渐摇起了均匀的节奏;原本有垫跳坏习惯的学生能连续跳绳了……

为了让学生保持高涨的练习热情,教师还会举行各种不同的闯关练习,组织学生进行不同时长的定时跳、不同数量的定量跳、不同速度的变速跳、一次性对比跳以及跳绳接力赛等。不同的练习方法一方面可以避免每一节跳绳课都是枯燥无味的重复,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兴趣,练习也就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能力,让他们能多方位、全方位地体验成功,心中充满对跳绳课的期待。实践证明,多样的练习方法的确让学生受益良多,小丁同学跳绳耐力好,每一次定时跳练习他都能展露优势,荣誉感十足;笑笑同学跳短绳的速度非常快,她是小组内定量跳练习的常胜将军,同组的同学们都铆足了劲要超越她;沈同学的跳短绳动作十分标准,同学们都纷纷向他请教,拜他为师……多形式的练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内得到激励,建立信心。教师除了在跳绳方式上给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还可以运用创新的方法在器材上多花心思。比如用呼啦圈代替绳子进行跳短绳练习,学生一下子就觉得有新鲜感了,在练习疲乏期使用能激发学生对新器材的兴趣,更愿意投入到跳绳练习中;还可以把旧的条幅制作成条幅绳,加大练习幅度和强度。

一年级学生因为刚入学,还保留着幼儿园随意玩乐的习惯,课间不会组织丰富的游戏,只会追逐打闹,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他们都认为只有体育课才是锻炼的时间,但其实体育课时间有限,只在体育课练习跳短绳时间远远不够。为此,教师在体育课勤练的基础上,同时推广师徒结对练习制,以两周为限,各班举行跳绳海选活动,跳得好的同学有机会当小师傅,与徒弟进行双向选择,成立自己的跳绳小队,利用课间和活动课一起练习,互督促齐进步,把碎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利用同伴效应引导学生建立随时锻炼的意识,加强跳绳练习,增强学生素质,提升跳绳成绩。

三、赛:参与中验技能,让学生常赛

无赛不成体育,体育比赛是将学生通过学练获得的技能加以运用的过程,是检验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和培养体育素养的重要途径。一年级学生的比赛形式要更贴近真情境,打造覆盖面大、参与度高的比赛形式,用多样的比赛方式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

结合学校一年一度的校级跳短绳比赛,教师在班级和学生中提前营造比赛的积极氛围,号召学生积极参与跳短绳比赛活动。教师请来学校绳毽队的运动员们,给一年级学生表演娴熟而精彩的跳绳技艺,使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告诉他们只要认真练习,以后也会像绳毽队的哥哥姐姐一样出色;随后教师选出班级中跳绳成绩或跳绳技巧好的小骨干,给学生树立榜样,并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定好目标,选好超越对象。在班中开展比赛,通过个人赛,小组赛和接力赛等方式,引导学生向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不断靠拢。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以“全员参与”为目标,采用多形式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巩固并运用已掌握的动作技能,达到学以致用。初期接触跳短绳,教师可以组织以掌握动作、强调动作重点为主的比赛。比如比一比谁的风车摇得稳,摇得快,哪只小兔子跳得轻,连得牢等比赛。通过各种基础动作的比拼展示,改变原本单纯学练的模式,让学生学好动作、学对动作,在动作掌握上较劲,而不是急于求快,打好跳绳的动作基础。基础打好后,大部分同学都能稳稳地进行跳短绳练习时,教师更要用多样的比赛形式来促进学生维持跳短绳的兴趣。体育课上教师会利用五分钟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比赛,有20秒定时赛、40秒定时赛,1分钟定时赛,有20次连跳、40次连跳、80次连跳的进阶赛;还有50次(100次)看谁先完成等游戏,每节课开展的活动都不同,以此改善学生跳短绳的枯燥无味,保持学生的跳短绳乐趣,促进跳短绳成绩的提升。

同样,在体育课外的师徒结对练习制中更是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从组队开始,师傅和徒弟间就产生了一个微竞争,天天赛,时时赛。师傅在帮助徒弟掌握动作、督促徒弟提高能力的同时,自己更要加倍努力,防止徒弟反超;师傅更是徒弟的榜样,徒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练习赶超师傅,成为新小组的领头羊。所以一年级每到课间都会出现跳绳热,同学们不仅比老师课上要求的跳绳动作,还进行了各种花样跳绳的比拼,向后跳,交叉跳、单脚跳……动作五花八门,技巧层出不穷。虽然不是特别熟练,但是每一位同学都不甘落后,用饱满的热情参与各种比拼,证明自己是个跳绳小健将。

四、评:奖励中树信心,让学生爱评

评是体育教学中“学、练、赛”的桥梁,它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学的效果、练的程度和赛的能力有着促进作用,能有效推进跳绳活动的良性循环,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由于学生运动能力和天赋不同,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体育课中要重点关注学生个体纵向评价的方式,结合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方式,以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实物奖励,教师首先要营造评价氛围,在班中进行排摸,了解学生的跳短绳水平,并及时记录在案,然后通过动作技能的系统学习和课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动作,提升能力,每兩周进行一次测试,从跳绳动作、跳绳数量方面记录学生的进步。对于进步大的学生,会被教师请到班级前面,授予进步奖章,三张进步奖章能换一张进步奖状,3张进步奖状就能换一个小礼物。阶梯性的评价不断刺激学生努力,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永远保持练习的兴趣。

除了指定动作的比拼,教师还鼓励学生其他方式的评价。比如让学生回家和爸爸妈妈学一学,用不同的方式跳绳,有向后跳、单脚跳、交叉跳……然后带到课堂上推广给其他学生并进行比拼;比如用呼啦圈代替绳子,进行跳呼啦圈跳绳比赛,拓宽器材的使用,增加跳绳的趣味性;还可以用双绳代替单绳,加大练习难度,强化跳绳素质。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器材,带给学生新鲜感,让他们保持跳绳的热情。

伴随师徒结对练习制的开展,师徒互评成为双向互动的评价机制,师徒间互相督促,互相鼓励,互相进步。每一个课间或是活动课上教师都能看到学生练习跳短绳的身影。结对中,小师傅可以对徒弟评分,徒弟通过连跳5次、连跳10次和连跳20次,获取师傅的三个通关奖章,这也意味着学生可以找老师通关了。而在教师出通关的学生又能成为新的小师傅,成立新的师徒结对练习小组。同时徒弟也可以对自己的师傅进行评价,对认真负责、训练有效的师傅予于感谢奖章,而对于不负责任的师傅予以替代。不同的评价方式成了学生夯实跳绳基础的方式,学生可以享受“随时随地”考试的福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也为小师傅带动运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练、赛、评”是体育课堂中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在学生学习新动作、掌握新技能、培养新能力中起着关联的关系,更有递进的关系。学是练的基础,练是赛的保障,赛是学练的延伸,而评则有机渗透于学、练、赛中,起着激励导向的作用。“学、练、赛、评”有机结合的教学可以成为一年级学生跳短绳教学的有效抓手,帮助学生在跳短绳练习中夯实基础、享受乐趣,更能增强体质、锤炼意志,让学生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短绳跳绳体育课
活用短绳 激发课堂
体育课
学跳绳
跳绳
学跳绳
跳绳
教学有招:探讨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实效 妙用短绳 有效增强学生下肢力量
教学有招:探讨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实效 妙用短绳发展上肢力量
教学有招:探讨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实效拓展短绳功能 发展柔韧素质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