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警视角的分宜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2022-06-01 05:20高晶晶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分宜县承载力水资源

高晶晶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 211100)

资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现如今中国建设发展步入新时代,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人类发展需求与水土资源供给之间的不平衡日益加剧,加强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迫在眉睫。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不足成为提高发展质量的瓶颈。当前对于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较多,而对于监测预警方面的动态监测研究比较缺乏[1]。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政府出台相应文件要求研究和加快建设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相关政策和举措的出台都将提升水土资源承载力。秦海旭等[2]提出通过开展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区域资源环境禀赋特点和承载规模,判别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需求并识别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随着中国社会快速发展,“人口红利”“资源红利”的优势正在逐渐衰减,人口、水资源、土地之间的矛盾却日益激化,大规模的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所带来的耕地面积减少以及环境恶化加剧了这种矛盾[3]。在国家倡导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的背景下,如何长期有效地评价区域资源承载力状态是值得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以往的研究大多从承载力状态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缺乏其他视角的评价并且研究视角较为单一,无法体现复杂问题的不相容性。在双评价实践逐步开展且重要性愈发凸显的今天,单一的资源环境评价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资源环境评价需要进一步地深化其内涵。本研究基于风险管理理论、短板理论和可拓理论,提出资源环境承载风险的概念,从预警及承载风险评价的角度,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分宜县资源环境承载风险进行评价[4]。借助GIS 空间可视化的功能研究空间差异,提出分宜县寻求进一步发展所需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的管控措施[5]。

1 承载力的相关概念

1650 年,《通论地理》正式提出“人地关系”的概念。19 世纪英国科学家Malthus 提出“人口与粮食问题假说”,探讨了土地生产力与人口之间的关系,而二者的关系也为后来土地承载力概念的产生奠定了基础[6]。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和给定的空间下,当前的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和经济投入确保在符合社会规范的物质生活水平标准下,区域资源所能持续承载的人类各种活动的规模和强度的阈值[7]。资源承载力评价是指在某一地域内构建指标体系,掌握区域内的资源总量及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关系,评价区域内的资源状况[8]。

2 评价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评价方法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分宜县10 个乡镇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首先归一化处理原始数据,为防止受主观影响,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熵权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假设现有待评价对象共有m个,n个评价指标,则可以形成一个原始数据矩阵R=(rij)m×n[9]。

求指标体系中第j个指标下第i个评价对象的指标值pij。

求各指标的信息熵。

各指标的权重。

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Fj为分宜县j乡镇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f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Yij为乡镇j第i个指标的无量纲值,n为指标总数[10]。

2.2 数据来源

研究的相关数据来自分宜县资源承载力评价项目及实际调研,通过调研分宜县自然资源局、统计局、人民政府获取相关纸质资料及相关数据;部分资料来自于各个乡镇政府提供的具体耕地面积、ARCGIS 图象、遥感资料、土地利用资料、土壤状况等;查询政府网站获取的电子数据,包括2019 年新余市国民经济发展公报、分宜县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 分宜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3.1 评价指标体系

以分宜县的10 个乡镇作为评价单元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从预警视角出发,通过实地调研来构建由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承载力3 个基础评价组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11]。具体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在3 项基础评价的结果上,得出分宜县资源环境承载风险等级。依据确定的指标评价体系,对2019 年分宜县相关数据指标进行处理,得出分宜县的承载状况。

表1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3.2 基础评价

基础评价主要是对分宜县10 个乡镇的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以及环境资源承载力进行全范围、全区域的评价[12]。

3.2.1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主要表现为水资源所能够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负载力,采用短板效应综合分析得到分宜县各乡镇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如图1(a)所示,2019 年胡泽镇处于重度超载状态,主要是因为水资源总量短缺。分宜镇作为主城区由于工业产值较大,工业耗水量为中度超载状态;高岚乡、洋江镇和钤山镇由于近年来人口迁入量加大,人均水资源量有所下降;操场乡、洞村乡、杨桥镇、双林镇和凤阳乡则因农业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处于临界超载状态。

3.2.2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条件对人口集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所能够提供的支持能力。2019 年分宜县的土地压力指数为-0.12,土地现状建设开发程度与适宜建设的偏离差异处于较小的范围内,全县整体土地资源压力指数较低,但乡镇区域差异明显。分宜镇作为主城区,由于人口大量集聚及工业发展,土地资源处于重度超载状态,土地压力指数达到0.23。钤山镇和湖泽镇的土地压力指数分别为0.12和0.09,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大力发展工业,工业用地量加大,处于轻度超载状态;洋江镇、凤阳乡、双林镇、高岚乡和洞村乡的土地压力指数都处于临界超载阶段,土地利用状态较好;操场乡和杨桥镇的土地压力指数分别为-0.34 和-0.28,土地状态十分理想(图1b)。

图1 分宜县乡镇资源承载力评价

3.2.3 环境资源承载力评价 环境资源承载力评价主要表征为大气环境、资源环境对人类经济发展影响程度。分宜县2019 年的整体环境资源承载力状态处于较好的承载水平。钤山镇由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少,处于轻度超载状态;高岚乡、双林镇、凤阳乡、洋江镇及分宜镇的环境资源承载力都是临界超载水平;操场乡、洞村乡、杨桥乡和湖泽镇都是未超载的环境状态(图2)。

图2 分宜县环境资源承载力评价

3.3 综合评价

综合水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以及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得出分宜县2019 年资源环境承载风险状态。2019 年分宜县整体资源环境承载风险是中低风险状态,分宜镇的承载风险最高,为中风险;钤山镇其次,是中低风险状态;洋江镇、凤阳乡、湖泽镇、双林镇及高岚乡都是低风险承载力状态;杨桥镇、操场乡和洞村乡都是无风险状态(图3)。

图3 分宜县资源环境承载风险分布

3.4 超载因子识别

根据分宜县2019 年资源环境承载风险评价结果,从水资源、土地资源、环境资源等方面识别导致其超载的关键因子。

3.4.1 中风险区 分宜镇作为分宜县的主城区,中度超载的原因主要是大量的人口,导致人均资源不足,尤其是人均水资源不足,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不足成为风险较高的因素。主城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也较不理想,由于人口集聚、大量的汽车尾气,建设用地密度大,绿色服务空间少。处于中风险的关键因子是环境状况指数和人均水资源指标。

3.4.2 中低风险区 钤山镇工业集聚,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对大气环境、水土资源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处于中低风险的关键因子是大气污染指数。

4 管控对策及建议

保障水土资源的供需平衡。人类对于水土资源的需求无限性以及水土资源供给的有限性是造成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不平衡的原因。分宜县政府要加强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的管控;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土地资源污染。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针对分宜县的污染问题,必须实行严格的管理和利用机制,不仅要注意污染的治理,还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对人民的教育,提高保护意识,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质量[13]。

增加技术性调控措施。分宜县水资源匮乏,不仅需要开源,更需要节流,如再生水综合利用技术、水污染处理技术、水资源综合处理技术。在土地资源保护方面也应该提高调控技术,大力推广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加大技术方面的投入,增加对污染的调控和管理。

政府应高效分配水资源,使得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处理好人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构建新的人与水资源发展的和谐生态发展新格局,提高水资源的环境质量。珍惜和保护耕地,严厉禁止浪费耕地和其他土地资源。

猜你喜欢
分宜县承载力水资源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分宜县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县域视角下的公共租赁住房退出意愿分析
县域视角下的公共租赁住房退出意愿分析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
CFRP-PCP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研究
耐火钢圆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和承载力
潜艇极限承载力计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