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保障机制研究

2022-06-06 14:36郭异斐许培段慧娟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保障机制

郭异斐 许培 段慧娟

摘要: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家长和学生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不足;学校对于综合素质评价不够重视;综合素质评价程序混乱,操作标准不统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尝试制定一系列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保障综合素质评价实施。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  保障机制  培训制度

一、引言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兼顾个性特长发展,综合素质评价要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教育部,2014)。《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务院,2020)。但是目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在具体实践时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家长和学生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不足;学校对于综合素质评价不够重视;综合素质评价程序混乱,操作标准不统一;家长和学生对于评价结果不认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尝试制定一系列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保障综合素质评价实施。

二、理论基础

(1)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性学生评价,是一种包括学业成绩在内的全面的、综合性的展示(陆璟,2015)。《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主要包含学生学业水平、思想品德、兴趣特长、身心健康、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国务院,2014)。综合素质评价重在育人注重在课堂中践行核心主义价值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辛涛、张世夷、贾瑜,2019)。

(2)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综合素质评价需要相应的保障机制。健全保障机制可以促进综合素质评价的常态化(辛涛、张世夷、贾瑜,2019)。综合素质评价的落实需要建立申诉、监督等制度(靳玉乐,倪哲,2014)。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需要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规范评价过程,逐步推进评价(王小明,2019)。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

(1)对综合素质评价不够重视,缺乏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在升学压力下,学生和家长更重视学业成绩,对其他方面素质的评价不重视,学校为保证升学率,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运用形式大于实效。多数学校未能建立严格的组织管理机构,目前很多地区和学校还存在由行政部门兼职管理综合素质评价,一人多职,活动开展的不定期,不规范。无监督部门,缺少申诉通道,存在政策推行不及时,不持续,反馈不及时详细等问题。笔者对某三线城市的3所市区初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52.14%的教师、42.17%的学生、43.96%的家长认为“在实践中,综合素质评价只是一种形式,老师和家长更关注学习成绩”,43.57%的教师、42.96%的学生、44.57%的家长认为“从实施看,综合素质评价其实就是‘填写规定的那些材料和表格’”。说明受调研者并没有从思想上接受综合素质评价,认为综合素质评价不会改变应试的结果,它还只是一种形式,学习成绩更重要,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和功能定位的理解简单化。

(2)评价标准不够完善,难以操作。评价要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现状和个性特征,目前的评价指标多延伸到第二级,通过评价维度和评价要素指导评价主体进行评价。但评价要素的表述比较宽泛,不易量化。特别是需要质性评价的的评价要素,在评价标准下缺乏评价细则和关键表现方式,评价主体在进行评价时抓不住重点,难以划分等级。

(3)培训机制不健全,评价主体评价素养较低。目前,多数学校缺乏完整的评价培训机制,特别是对学生和家长的评价较少,很多学生和家长不清楚评价标准,不知道如何有针对性的收集整理材料,对个性特长或活动的描述也泛泛而谈,不深入,不准确。个别家长对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使用不熟练,不知道如何上传并修改信息。因此,需要对评价主体进行关于评价理念,评价标准和操作方法等方面的培训。评价内容要系统完整,目前的评价培训多由教师承担,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培训内容片段化,培训活动不连续,缺乏系统的评价政策和计划,而且评价形式较单一。

(4)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流程不够科学规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繁杂系统过程,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规范合理,而且要落实到位。而目前很多学校存在形式主义的做法,在迎接检查前,突击整理资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资料搜集不完整,不全面,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公示和反馈,材料收集收直接归档存放,不能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起到指导和调控作用。另外,很多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常态化和固定化的流程,致使评价主体无所适从。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操作者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所描述的行为表现多数是学校活动中观察记录的内容,不能全面展现学生的发展特征。学生资料的审查,认定程序较简单,多由班主任一人完成,难免出现偏主观的问题。因此,应制定系统规范的评价操作流程。

(5)监督审核制度不完善,难以保证公平公正。完善的监督审核制度能调控综合素质评价中出现的偏差。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多频次,多主体参与的活动,由于评价主体所处的立场不同,对评价标准和流程的理解不同,在评价过程中常出现主观评价,随意评价甚至恶意评价,因此需要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审核,对评价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目前,多数学校未建立专业的审核小组,监督工作也落实不到位,评价后的公示、申诉与复议工作也未能制度化和程序化。校级与区域间的合作与监督未落到实处。

(1)健全组织管理机构,保障评价的实施。在学校,建立以校长、中层和班主任为核心的评价领导小组,统筹和协调综合素质评价。根据学校和区域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评价细则和详细的操作流程,制定政策和方案,对整个评价过程进行监测,并适时调整方法和策略。对过程性材料设置专门的负责人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处理评价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2)细化评价标准,为评价提供依据。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维度描述相对来说比较宽泛,评价主体进行评价时不易抓重点,找关键特征,因此,需要在评价标准后添加具体的表现方式,或者列举不同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情况,给出对应的等级,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自己的表现归属于那一评价维度,如何定级等。例如思想品质中的文明礼仪,需要列举此评价要素的关键表现方式,如,尊敬师长,注重礼仪,向师长主动问好,虚心接受教导,不顶撞老师;注重仪容仪表,穿校服,不染发,不燙发,不佩戴首饰,不化妆;行为文明有礼,不说脏话,不打架,不骂人。积极参加文明城市、文明校园的创建,主动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和执行者等。由学生的具体表现对要素进行描述或评级。让评价主体更易于操作。

(3)健全培训机制,提高评价主体的素养。建立了针对教师、家长、学生的三位一体的综合素质评价培训机制,运用钉钉、微信等平台家校互动,进行线下和线上混合研修,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培训活动。根据省教育厅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确定学校的评价培训方案和内容。根据评价主体的角色设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如,对教师而言,需要通过培训让教师具备细化评价内容和确立评价标准的能力,根据学生行为表现恰当地选择评价方法来搜集相关信息并得出评价结论的能力等,对学生和家长而言,需要着重培训他们评价操作流程和对评价标准的理解与把握。

(4)规范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流程。制定详细的运行方案和具体的操作指南,让评价主体根据操作流程进行材料收集。如制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平台操作流程和学生成长档案袋实施细则。让评价主体明确在不同时间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定期上传评价素材,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规范自己的行为。如遇到特殊问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的程序申诉。

(5)完善监督审核制度,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确保操作规范,评价精准,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制定监督审核评议制度,确定评议的内容、时间和标准。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评价素材中不符合要求的评价,描述不清晰的事件,格式不规范的素材退回,要求其重新上传。对不按规定程序操作的评价结果或虚假评价予以删除。完善申诉和举报的程序,评价主体可按规定程序对自己有异议的评价结果或流程进行举报或申诉,学校和区教体局设置专门机構受理举报和申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2014.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

2.刘志军,陈朝晖.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偏差、成因及改进[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6):68-71.

3.陆璟.综合素质评价推动学校深度变革———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解读[J].上海教科研,2015(12)

4.靳玉乐,倪哲.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相关制度的建立及其运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2).

5.综合素质评价落地:困顿与突破,辛涛 张世夷 贾 瑜。清 华 大 学 教 育 研 究,2019(4)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基础教育重点专项课题+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JKGHJCJYZDZX-06 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评价保障机制
中央发千亿“县级政府低保金”
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写实记录”的功能与操作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写实记录”的功能与操作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论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导向探析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效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