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方一座山

2022-06-07 20:43苏钰琁
金沙江文艺 2022年6期

苏钰琁

风来了,松涛从微微的私语开始,逐渐近前,先在十步开外停留片刻,礼貌地叩门,小心翼翼地招呼,甚至同你攀谈此时的天气,再突地凑到耳旁,舒展地呵一口气,一吐欢欣。那呵气声,像你舒服极了的时候,一伸懒腰,胸腔便不由自主地将浊气散尽。松涛伴雨,时而是低沉厚实的堂鼓声,时而是嘈嘈切切的筝鸣声。湿漉漉的风会将整个森林、整座方山的气息,顺着毛孔送进你的经脉里。你闭上眼睛,身体里正摆了一地宴席,林草、花木、湖沼、雨露、鱼虫、鸟兽,尽皆开怀入座,在那处推杯换盏,吟咏风月,融融泄泄,好不自在。

方山附近的城镇,气氛全然不同。

方山所属的永仁县,以其日照时长而闻名,常年平均日照2836小时,平均每天近8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达61%,光照资源仅次于西藏拉萨,居全国第二、云南省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太阳城”。过年前后,电视里总爱播放北方人呵着冷气的年味儿,棉袄、棉裤、雷锋帽,口罩、手套、大围脖,一样也少不了。零下一二十度的春节,天气冷,但人心热,确实,听来感人。至于永仁,呵冷气?不存在的。白日里零上二十几度,穿一件单衣也叫你春节过得热热乎乎。二者的差别从糖葫芦上便可窥一二。北方的冰糖葫芦,是真的冰,放在室外跟放在冰柜温度差不太多,山楂、草莓、橘子、猕猴桃、葡萄,都冻得结实,咬一口是透心凉的感觉,但一受热气,糖葫芦就要化成糖水葫芦,直催你几口就要将它吃完。一串一串红红火火的冰糖葫芦,装着北方的年味。永仁的冰糖葫芦从来不是冻着卖的,麦芽糖稀包裹在山楂串外面,又硬又脆,不易融化,吃到嘴里也不是“冰”糖葫芦,就是常温的糖稀裹了水果。只不过呢,无论春夏秋冬,永仁都瓜果飘香,樱桃、草莓、芒果、西瓜、葡萄,时令鲜果尚且吃不过来。春节前后又正是吃草莓的好时节,于是大家对冰糖葫芦的情结,自然不似北方深厚。永仁的年味从来都是太阳负责播撒的。春节一过,再经历两场料峭的春寒,永仁的夏天便开启了它延绵不绝的热情攻势,有时高温可直逼40℃,再配合上火辣辣的紫外线照射,用不了半天时间,就能完成终极“美黑”。

距离永仁半小时分钟车程的元谋县,这个以“元谋猿人”文明世界的县城,也是个出了名的火炉。地处干热河谷,南亚热带干热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9℃,极端最高温度43℃。国内“四大火炉”,重庆常常在列。重庆的同胞可能会说,我们也热啊,温度看起来也差不太多的样子。实际上,重庆的热与元谋的热,实在无法相提并论。重庆在我国属高湿区,太阳辐射弱,它的热,是湿蒸式的,大量出汗,血液循环,越蒸皮肤越好,于是盛产肤白貌美者。元谋的干热与永仁类似,是干蒸式的,越蒸越燥,越晒越干,所以两县人民的肤色多是大地色系。至于哪种热更熬人,恐怕各有各的定论。

毗邻永仁,距离方山54公里的四川省攀枝花市,位于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地,日照时间长,降水不多,年平均气温在19—21℃之间,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也在11℃,全年无冬。其代表性植物攀枝花,树形高大,枝干舒展,花红如血,硕大如杯,盛开好似一团团在枝头燃烧跳跃的焰火,极有气势。攀枝花也因此有“中国阳光花城”之名。一座地处河谷的无冬阳光城,可想而知,一旦夏季来临,岂非“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陆游《苦热》)?抑或“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王维《苦热行》)?

炎炎夏日来临,永仁、元谋、攀枝花像三个蒸笼,紧紧团结在方山周围。方山此时则支一把小靠椅,翘个二郎腿,在17℃的天然空调里闭目小憩,好不自在。于是,山下的人自觉被逼上了“凉山”,一心只想去寻那酷暑中的自在地。方山秉承着“共享”的奉献精神,张开怀抱迎接着来自三个蒸笼人们,无偿提供着山泉、林野、花草、虫鱼。你可以倚身躺在古藤悠悠荡,举目皆绿,昂首观林;你可以俯身听那山泉叮咚响,或洗或饮,沁人心脾;你可以闭目空座青苔阶,与仙对弈,与山同乐。暑热是别人的,方山只属于清凉,这是方山夏天的快乐。

再说冬天的快乐,实在都是些久远又神奇的记忆。长大至今我已经历过二十多个冬天,却极少在家乡永仁见到大雪。印象中永仁最大的一场雪,还要数回2000年1月,据永仁县2001年的年鉴记载,“降雪19.9毫米”。县城的道路上、花坛里有一些积雪,但人来车往之后已不是能够嬉闹的分量,直到去了三公里的小舅家,才终于尝到一脚陷进雪里是何滋味。那一脚,让我直到今天還记着那场雪,至于当时身上的棉衣裹了多厚,露着的双手冷不冷,鞋子湿不湿,记忆仿佛被擦得一干二净,毫无印象。此后,我年年盼着暖阳普照之外的隆冬鹅毛雪,然而再未能如愿。长大一些,我在书中常读“鹅毛大雪”“白雪皑皑”,也常听“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未若柳絮因风起”,现实却只偶尔给我看看“撒盐空中”的机会。元谋和攀枝花的同胞也有着相同的境遇。

夏天,方山是远近闻名的清凉世界;冬天,方山是远近闻名的观雪胜地。我等见到下雪就抑制不住激动,仿若脱缰野马似的标准“南方人”,岂能放过方山的下雪良机?生活在热地方的人对雪的渴求,是任何事物都无法取代的。

2005年冬天,方山降了一场大雪,让周围火炉城镇的人民全都嗨了起来。永仁近水楼台,我有幸成了第一拨观雪的人。我们一家人早早去到方山时,还鲜有人踏足,放眼之处全然一片不染凡尘的净地。“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这是小学课文《看雪》里的文字。彼时我走进方山,课本里的文字一个一个攀上雪白的枝头,梦境变成了现实,带给我十足的震撼。犹记得望江亭独立山头,亭子顶上斜盖着一床厚厚的雪被,四周松枝上垂着一条条剔透的雾凇。鸟雀惊起时,雾凇扬扬洒至空中,继而无声钻入雪里去了,仿佛从未在这世上留痕。落雪是无声的,亭下的江流是无声的,方山是无声的,万物都屏了息,担心叨扰“独钓寒江雪”的墨客。

下午些,攀枝花和元谋的游人也相继赶到方山,平整的雪地开始铺满脚印裹挟的生气,漫山遍野都是激动得嗷嗷直叫的游人。有人团了雪球往同伴身上砸,一边抖动着衣领内的残雪;有人随手薅一把散雪就朝嘴里送,惊喜地笑出声;有人扔了帽子和手套跳起来,然后故意“噗通”摔进雪里去,引得旁人效仿,滚作一团。不只是我这般大小的孩童在闹,就连平常下楼跑一圈都恨不得喘一晚上的中年人,见到雪的瞬间,也立即摆脱了中年危机,一副还能再活五百年的样子,在雪地里跑个半程马拉松都毫无问题。南方的雪,尤其方山的雪,“包治百病”。798C12D7-4142-4A62-A798-8F84714161B4

方山之怀抱,不论冬夏,皆怀以快乐,拥抱众生。

现如今,共享经济已成大势,单车、汽车、充电宝、雨伞、篮球、跑步机、马扎……但凡你能想到的,都有人在往“共享”上想办法,让更多的人手机扫码就能享受。有人在网上问,想创建个共享电话亭,有没有人投资?很快就收到了来自灵魂的拷问:请问你是用什么扫码的?手机既然能扫码了,谁还用共享的电话亭打电话?

思及此,我抓抓脑袋,陷入沉思,人人都在共享,我身上有什么能共享的吗?对了,头发呀!都说现在的90后,已经不是垮掉的一代,而是脱发的一代了,脱单未成先脱发,脱贫未成先脱发,导致市面上的防脱洗发水销量猛增。有人建议说,脱发以后不要慌张,一定要坚持健康的生活状态,早睡早起,千万不要熬夜,饮食也清淡一些,更重要的呢,是要有一个好心态,这样就比较容易接受脱发这个事实了。一番检视,我除了头发多点,也的确别无长物,真是只能一叹。

我平日里享受着共享的便利,那是与“独有”全然不同的。上学时,我有一辆自行车,可惜宿舍到教室的路是个长长长长的陡坡,有多陡呢?学生们给陡坡起了个名,叫“绝望坡”,陡到你走不快,跑不动,开车不小心都会熄火。夏天太阳毒,冬天穿得多,春夏风贼大,总有一个理由会让你在坡上感到绝望。一开始,我天真地骑着小单车,幻想着偶像剧里单车和初恋的故事,直到我更天真地想蹬车上坡,残酷的现实终于在我脸上狠狠拍打。这时就很尴尬了,骑车回宿舍吗?上课来不及了呀。停在路边吗?会被偷的吧。实在没有办法,我吭哧吭哧地推着车,推到教室前,身上的汗大概流了一年的量。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如果有共享单车该多好,随手一扫便骑,蹬不动了随手一停便走,根本不用纠结。再看如今满街都是数不清的单车,当年的偷车贼恐怕也已掂量过市场,早就转行了,根本不用担心车会丢。

在方山上,不论冬夏,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开启着它的共享。只不过呢,对于这份共享,人们不需要扫码,不需要评估信用,不需要缴纳押金,不需要购买月卡。自然是如此的慷慨,以至于即使有人伤害它,它也默默承受,从不抱怨,仍旧敞开胸怀,奉献一切,可谓“以德报怨”。那么,何以报德?人们的环保意识都在增强,懂得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要还山林一片绿色,还动植物一片乐土。

一直以来,方山都十分注重植被保护,森林覆盖率达70%,同时,又因森林景观特别优美,人文景物比较集中,观赏、科学、文化价值高,地理位置特殊,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旅游服务设施齐全,有较高的知名度,既可供人们游览、休息,又可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因此,2017年7月21日,云南永仁金沙江国家森林公园正式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设立,范围包括金沙江片区、永定河峡谷片区,经营面积4747.05公顷。

也就是说,如若立于方山,我们所能享受的自然灵秀之美,已经超乎想象,绝不仅在脚下之方寸。

莎士比亚有言:There are a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eyes(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此话对方山同样适用,不同时节,于不同的人眼中,一定会有不同的方山—方山是个集“共享”与“独享”之乐趣于一身的好地方。

比起平庸者,我更愿意做个特立独行之人,也企图寻找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在方山上,当山雨再来,仍闭口不言时,我用我灵敏的知觉,依然能够听到动人的涛声,以及它携来的故事。黑暗中,我闭上眼睛的那刻,我放缓呼吸的那刻,我感到十足的快乐。那快乐,既是我拥抱着自然,独享着整片森林的快乐,也是我重回童年,受他人快樂感染所得的快乐—那是只属于我一人的快乐。在共享经济的大潮中,我虽也享受着共享的便利,但我无法否认,在方山的此刻,我沉浸在独享的快乐里。与万千人可知、万千人可感的快乐不同,这是被偏爱的快乐。我沉浸在身体的那场宴席里,举着酒杯,宾主尽欢,不似凡间。

也许一千个人在品读方山时,会演绎出一千个故事。比起凡人,方山显然才是最幸福的一方,它同时拥有着一千个人的一千种快乐。享受之余,我非常愿意与另外的九百九十九人,共享我杯中的这份“快乐”,同时邀请你加入这场“盛宴”。

责任编辑:李   夏798C12D7-4142-4A62-A798-8F84714161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