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生心理适应性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分析

2022-06-07 12:52王耕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卡方适应性状况

王耕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人事处,福建福清 350300)

2018 年起全国高校迎来了“00 后”大学生,该群体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已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时代,成长环境与以往大学生有较大差异,具有个性鲜明、思维前卫的特点,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建立在对“00 后”大学生心理适应性情况充分掌握的基础上.所谓的心理适应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情境时,经过不断的努力与调节,最终形成的一系列心理上结果.良性的心灵适应指的是个人在与环境交往中产生的内心和谐的、心灵平衡的状态,唯有获得了良性的心灵适应性,个人方可得到更好地发挥和成长.而在个人发展的人生经历中,原生家庭无疑是最关键的环境之一,其对个人心态适应的影响深刻且长久.“00 后”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如何?其与原生家庭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何启发?本研究拟通过对“00 后”高校在校生的心理健康适应性评价以及原生家庭的影响展开研究,深入探究背后的心理学意义,以期为“00后”高校在校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学者们就心理适应及原生家庭对个体心理适应影响进行了诸多探讨.关于心理适应理论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四大学说.瑞士心理学家Piaget 建立了发生认识论,提出了心理适应是由个体同化和适应的过程平衡[1];Selye 提出了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出个体为满足应激刺激,在身体上会形成大量的应激反应,反映出了一种对个体适应性较差的情状[2];Lazarus 提出了压力-社会适应学说,此学说既重视个体的认知评价对于最终的社会适应所起的影响,也重视个体心理因素的作用影响[3];Taylor 所提出的认知适应模型等应对积极和消极心理适应问题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扩大了与压力和疾病关联的范围研究[4];Bronfenbrenner 建立了生态系统学说,把个体的环境体系分为宏观系统、体系、中间系统、外层系统等四类[5].国内学者对大学生的学校适应问题[6-8]、社会适应问题[9]研究相对较多,对心理适应问题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其中,一些研究把心理适应视为个人的一项能力,并对个人的心理适应性进行了研究[10-13].关于原生家庭对个体心理适应影响的研究较少. Magnusson(1995)首次提出的人—情境整体互动学说,指出个性总是自主地、有目的地生存于一种综合的、复杂的、动态的社会环境体系之中,在持续与周遭社会环境的互动中,个性得到了最终的发展[14].该学说主要阐述社会环境系统和人的良好心理适应间的整体的、统一的社会互动模式[15].原生家庭是指在个人出生之后所被养育的家庭,既是个人情感经历与学习的最初场地,也是个人进行初始的生理、心智、情绪情感等层面练习的最早环境.一般来说,原生家庭只是个人心态与适应性的起点.在该理论的指引下,更多的研究者从家庭教育体系的内在环境展开分析,并考虑了父母婚姻关系、次家庭关系及其对于个人心理适应性的因素,从而出现在家庭教育中各个次级系统对个人心理的差异产生影响[16-17].部分学者研究认为,家庭环境不佳与个体心理障碍之间具有相关性[18-19].关于父母特征对子女的影响,Van Der Bruggen 等采用多元数据分析方式对已有文献结论进行了汇总,结果表明,父母的焦虑程度和孩子的焦虑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20].另有研究表明,人类对孤独的易感性似乎也和原生家庭中的一些内在影响因素有关[22-24].

综上所述,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为本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但关于原生家庭环境对子女心理适应性影响的研究结论尚不统一,对大学生心理适应性评价变量的选取也相对零散,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相关研究结果的整合难度大为增加,也不利于“00 后”大学生心理适应性相应提升对策的提出.鉴于此,本研究从“0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质出发,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心理适应评估方案和原生家庭评价量表,通过交叉分析和逐步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原生家庭环境对“00 后”大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20 年6 月对某学院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 份,收回有效问卷491 份,问卷有效率为 98.2%. 从性别来看,男生281 人,占样本数57.23%,女生210 人,占样本数42.77%.籍贯所在地为农村的281 人,占样本数的57.23%;籍贯所在地为城镇的134 人,占27.29%;籍贯所在地为城市的76 人,占15.48%.因“00 后”大学生以2018 年后入学为主,本次调查对象选定为2018 级、2019 级的学生,未对2016、2017 级学生进行取样.其中,2018 级178 人,占样本数36.25%;2019级313 人,占样本数63.75%.

1.2 变量选取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结合研究的实际情况,编制如下两份评价量表.

1.2.1 大学生心理适应性评价量表

将大学生心理适应情况分为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等 3 个维度,每个维度5 个题项,共15 个题项.各题项均运用李克特五分量表计分,样本对象的得分越高,表明其心理适应情况越好.0~15 分表示心理适应差,16~30 分表示适应较差,31~45 分表示适应性一般;46~60 分表示适应较好,61~75表示适应非常好.利用克伦巴赫α 系数检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当α 系数大于0.6 时,量表是有效的.首先,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本研究使用的《大学生心理适应性量表》α 系数为0.833,各内部因子分量表的α 系数介于 0.70~0.80 之间,均超过0.7 可接受水平,说明量表及分量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此外,使用KMO 和Bartlett 检验对问卷数据进行效度分析,本研究的问卷数据KMO 值为0.643 大于0.5,表明问卷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 球体检验结果的P 值小于0.05,表明本次问卷是有效的.

1.2.2 大学生原生家庭评价量表

以往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适应主要受童年与母亲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婚姻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大学生原生家庭评价量表”.该量表总体内部一致性α 系数为0.91,各内部因子分量表的α 系数介于 0.80~0.90 之间,说明量表是可靠的.各变量的赋值及预期影响见表1.

表1 变量赋值及预期影响

1.3 模型构建

原生家庭对“00 后”大学生心理适应影响的分析研究中,被解释变量可能受到原生家庭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用总得分表示.因研究中的自变量多为多元变量,因此选择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设置模型公式如下:

其中,Y表示样本大学生心理适应性;X代表“00 后”大学生原生家庭环境的相关指标变量;ε 为随机误差项;i代表第i个样本大学生.

2 结果与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并不乐观、心理适应问题确实存在,表现在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方式、新的人际交往圈子时出现一定的心理适应不良.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适应性的总体均值为44.957分,其中,学习适应性均值仅为12.619 分(见表2).根据得分越高,个体适应性状况越好的量表解释原则,本次调查的样本对象整体心理适应性状况一般,其中学习适应情况不太理想.本研究使用统计分析工具SPSS 完成卡方检验.

表2 大学生心理适应情况统计

2.1 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与童年母子关系的卡方检验

两变量交叉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对象童年时期与母亲关系不佳的人数较少,占5.09% ,与母亲关系好的247 人,占比为50.3%(见表 3).

表3 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与童年母子关系的交互分析及卡方检验

从童年母子关系和大学生心理适应性关系的交叉分析的卡方检验结果(表3)中可以看出,卡方值P=0.000 <0.05,说明童年母子关系和心理适应状况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即童年时期母子关系良好的大学生,其心理适应性也较好;童年与母亲关系不好的大学生,心理适应性也不佳.

2.2 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与家庭成员亲密度的卡方检验

对大学生家庭成员亲密度的调查显示,与父母几乎不交流的占4.48% ,每月交流一次的占9.37%,隔几天交流一次的占59.47%,每天交流的占26.68%(见表4).

表4 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与家庭成员亲密度关系的卡方分析

由表4 可知,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与家庭成员亲密度交叉分析的卡方检验结果P=0.000 <0. 05,说明家庭成员亲密度和大学生心理适应性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具体而言,家庭成员越亲密,在大学时,其心理适应也是较好的;反之,则心理适应性较差.

2.3 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与父母婚姻状况的卡方检验

样本对象父母婚姻状况不佳、关系不和谐的占8.15%,大学生心理适应性与父母婚姻状况的交叉分析和卡方检验如表5 所示.

从心理适应性与父母婚姻状况交叉分析的卡方检验结果(表5) 可以看出,卡方值P=0.000 <0.05,说明两变量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即有显著相关性.具体而言,父母婚姻关系越好,该大学生更大可能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性.

表5 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与父母婚姻状况的卡方分析

2.4 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与家庭经济状况的卡方检验

样本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占17.72%,大学生心理适应性与家庭经济状况的交叉分析如表6 所示.

从心理适应性与家庭经济状况的交叉分析的卡方检验结果(表6)可以看出,卡方值P为0.000,这表示两个变量间存在显著差异,即两变量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换而言之,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心理适应性较强.

表6 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与家庭经济状况的卡方检验

3 原生家庭对“00 后”大学生心理适应影响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原生家庭对“00 后”大学生心理适应的具体影响,本研究将探寻心理适应性、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人际适应性的影响因素.按照各心理指标的得分区域将各指标进行等距分箱操作,具体等级如表7所示.

表7 心理适应及子指标等级情况表

本研究以样本大学生心理适应等级为被解释变量,将原生家庭分量表中的相关因素作为解释变量.鉴于被解释变量是定序变量,考虑使用排序选择模型.自变量中定类变量性别(X1)、年级(X2)、专业(X3)、父亲变量职业(X8)、母亲职业(X9)以虚拟变量形式代入回归模型,其他定序变量以连续变量形式代入.排序回归模型估计结果LR 卡方检验均通过,说明模型的整体拟合度较好.模型初步估计结果表明,仅有部分变量对大学生心理适应性产生显著影响,就读专业(X3)、父母健康状况(X6)、父母受教育程度(X7)、家庭结构类型(X15)等变量作用不显著,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性别(X1)、年级(X2)、籍贯所在地(X4)、家庭排行情况(X5)、父亲职业(X8)、母亲职业(X9)、家庭经济状况(X10)、童年与母亲关系(X11)、与父母交流频率(X12)、家庭教养方式(X13)、父母婚姻状况(X14)等11 个变量在10%水平上作用显著.回归结果如表8 所示.

表8 原生家庭对“00 后”大学生心理适应影响的排序回归结果

对于“00”后大学生心理适应性而言:X1 性别、 X2 年级、X4 籍贯、X11 与母亲关系、X12 与父母交流频率、X13 家庭教养、X14 父母婚姻均具有显著影响.具体影响如下:女生的心理适应性更强;19 级较18 级心理适应性较强;来自城市的心理适应性越强;童年与母亲关系越好,心理适应性越强;与父母交流频率越高,心理适应性越强;家庭教养方式越正确,心理适应性越强;父母关系越好,心理适应性越强.父亲自主创业者(X85)表现出更高的心理适应性.

对于“00”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而言:X1 性别、X9 母亲职业、X10 家庭经济、X12与父母交流频率 、X13 家庭教养、X14 父母婚姻均具有显著影响.具体影响如下: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更强;家庭经济越好,学习适应性越强;与父母交流频率越高,学习适应性越强;家庭教养方式越正确,学习适应性越强;父母关系越好,学习适应性越强.父亲是自主创业者(X85)表现出更高的学习适应性.母亲从事专业技术(X93)、公务员(X94)的表现出更差的学习适应性,其中从事专业技术的子女的学习适应性更差.

对于“00”后大学生环境适应性而言:X1 性别、 X2 年级、X4 籍贯、X11 与母亲关系、X12 与父母交流频率 、X13 家庭教养、X14 父母婚姻均具有显著影响.具体影响如下:女生的环境适应性更强;19 级较18 级环境适应性较强;来自城市的环境适应性越强;童年与母亲关系越好,环境适应性越强;与父母交流频率越高,环境适应性越强;家庭教养方式越正确,环境适应性越强;父母关系越好,环境适应性越强.父亲自主创业者(X85)表现出更高的环境适应性.

对于“00”后大学生人际适应而言:X1性别、 X2 年级、X4 籍贯X11 与母亲关系、X12 与父母交流频率 、X13 家庭教养、X14父母婚姻均具有显著影响.具体影响如下:女生的人际适应性更强;19 级较18 级人际适应性较强;来自城市的人际适应性越强;童年与母亲关系越好,人际适应性越强;与父母交流频率越高,人际适应性越强;家庭教养方式越正确,人际适应越强;父母关系越好,人际适应越强.

4 结论与启示

“00 后”大学生心理适应性总体状况一般,主要受到童年母子关系、父母婚姻状况、家庭成员亲密程度、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原生家庭因素的影响;其中,对学习适应性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为家庭教养方式;对环境适应性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父亲的职业类型;对人际关系适应性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童年与母亲关系.从研究结果可知,“00 后”大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和原生家庭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在家庭教育中也应注意童年母子关系、父母婚姻状况以及家庭教育方法等对孩子心理适应情况的影响,同时这一研究结论也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启迪.

4.1 应大力开展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课程教学

大学生心理教育现已成为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教学内容包括了心态调试、自我认识、婚恋和职业心理等各个方面,其中心理适应是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授课者在上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心理测验、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方法,指导学生深入认识自身的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等状态,并了解相关技巧,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4.2 积极开展心理适应方面的专题讲座、集体指导

面向“00 后”大学生开展大学生心态适应和家庭教育的专项演讲、集体指导活动,可以让学生从深层次上掌握心态适应和原始家庭教育的相互关联,在意识层次上掌握原生家庭教育作用和心态适应的调节机制,从而养成更优秀的心态适应能力.

4.3 了解与辨识有心理适应问题的学生人群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心理委员及与学生的例行谈话等方式及时发现有心理适应问题的学生,关注其家庭状况,关心其成长背景,进一步交谈明确原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适应问题.

4.4 通过心理咨询教师进行个案咨询

鼓励心理咨询师参加家庭“治疗”相关培训,针对因原生家庭影响而存在心理适应障碍的大学生,积极开展个案咨询,主动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促使此类个案通过家庭“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卡方适应性状况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卡方检验的应用条件
卡方变异的SSA的FSC赛车转向梯形优化方法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卡方检验的应用条件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卡方分布的性质与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