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2021年我国ARCS动机模型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2-06-07 12:52郭凤婷周君华苗成龙杨长建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教学效果

郭凤婷,周君华,苗成龙,杨长建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烟台 264025)

ARCS 动机模型是美国约翰·M·凯勒(John M Keller)教授于20 世纪80 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设计模型[1].该模型主张从“A”(注意Attention)、“R”(关联Relevance)、“C”(信心Confidence)、“S”(满意Satisfaction)四个维度着手激发和保持学习动机,为相关教学提供具有操作性意义的模式[2].近年来我国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2021 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潜能,将知识、能力及正确价值观有效结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而自2020 年新冠疫情蔓延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也表明:我国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将更为迫切.基于此,在教学中有效利用ARCS 动机模型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协助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学领域高质量发展乃大势所趋[3].

1997 年,我国ARCS 动机模型在学者高利明撰写的《调动学习动机的ARCS 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一文中首次被展开论述[4],此后,ARCS 动机模型在我国教学领域中的应用逐渐普及.近年来该模型的理论研究成果成效显著,与此同时,实践研究也并驾齐驱,在高等教育、初等教育等领域中的运用较为广泛,已有实证表明ARCS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优化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5].随着我国教学领域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对高质量教学的需求愈发显现,本文探究ARCS动机模型当前的研究热点,分析其演进趋势,以期为今后ARCS 动机模型在教学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参考,为教学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数据库,以“ARCS 动机模型”为关键词,限定文献类型为学术期刊、博硕士,文献类型为中文文献,检索时间为1997 至2021 年,对检索结果进行检阅筛选,去除低质量、重复性等文献后,共有519 篇有效文献作为本文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法作为一种将信息内容以量化形式输出的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某一科学领域的态势分析与前瞻预测研究中[6].以CiteSpace.5.8.R3 为操作软件对1997—2021 年我国ARCS 动机模型相关科研成果的刊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按照程序要求建立文件夹和文件,将收集到的数据以Refworks 格式导出储存为纯文本txt 文件,以“Download_ARCS.text”命名该文件.运行CiteSpace 分析预处理后的数据,将结果可视化并调节好图谱的节点、连线、背景等,使图谱一目了然.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刊载数量分析

统计数年文献刊载数量可直观展现我国ARCS 动机模型研究领域的潜在动力因素及发展历程.将1997—2021 年中国知网收录的ARCS 动机模型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图1.可见国内ARCS 动机模型文献刊载数量划分为缓慢发展、稳步增长、波动增长三个阶段.

图 1 1997—2021 年国内ARCS 动机模型研究文献发表趋势

1997—2004 年发文量年均仅个位数,为缓慢发展阶段,此期间我国初次将该模型由美国引入研究应用,所以文献发表量虽少,但作为ARCS 在我国研究的地基,为之后相关研究提供了较大借鉴;2005—2015 年发文量年均14 篇,总体波动不大,步入稳步增长阶段.2005年9 月我国教育部下发的《关于申报“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的通知》以及2006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国家相关政策的施行[7],推动了我国对ARCS 的深入研究,促进了ARCS 在教学领域中不断创新发展教学手段、资源等,该模型在教学领域的适用性也愈发显现,为接下来该模型的活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2016—2021年较为活跃,2019 年年增26 篇,处于波动增长阶段,由于前期相关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该模型我国教学领域多方面都有了实质性的提升,所以此后的相关研究将该模型运用到了更广泛的领域中[8].由此可见,国内对ARCS动机模型的研究呈不断上升趋势,且近年来对其研究较为关注,呈突飞猛进之势.

2.2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依据普赖斯定律(公式M=0.749·Nmax)确定我国ARCS 动机模型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ARCS 领域发文最多作者所发篇数用Nmax代指,核心作者发文数量下限用M代指[9].由图2 可知郑燕林是发文量最高的作者(7 篇),取Nmax为7,计算结果M为1.9,取整为2,可以确定我国ARCS 动机模型研究领域发文量2 篇及以上的核心作者有39 名.排名前4 分别是郑燕林(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7 篇)、廖敏秀(湘潭大学/5篇)、杨栋(南华大学/4篇)、邓滢(湖南化工学院/4 篇).

图 2 国内ARCS 动机模型研究发文量前10 名的作者

分析作者发文情况共现图谱可知作者对ARCS 领域发展贡献度,明确核心作者及作者间合作关系.图3 显示:N(节点数)=390,E(连线)=117,连线密度为0.0015.表示作者间有一定联系,但各小范围合作团队间连线较为分散,说明跨团队之间的合作并不密切.分析主要合作团队核心作者被引文献,郭德俊团队着重于ARCS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相关策略研究,涉及了ARCS兴趣问卷的编制、教学中应用效度分析等相关领域[10];郑燕林团队集中ARCS 视角下多个实践领域的设计研究,包括教师培训、高校推进大规模开放

图 3 国内ARCS 动机模型研究作者共现图谱

性在线课程应用以及基于该模型的网络学习反馈设计等[11];杨栋团队主要聚焦于ARCS在体育领域的研究,涉及学生篮球运动能力、提高弱势群体体质等研究方向[12];孟万金团队主要研究激发特殊儿童群体的学习动机以及进一步探讨ARCS 动机模型自身发展的领域上[13].综上所述,在ARCS 动机模型研究中,郑燕林、郭德俊、廖敏秀、杨栋、邓滢等作者在我国ARCS 研究中的影响较为突出,但缺乏紧密的合作研究网络,所以有待形成更开放的研究体系.

2.3 机构刊文数量分析

同上依据普赖斯定律(公式M=0.749·确定我国ARCS 动机模型核心研究机构,Nmax为22,计算结果M为3.5,取整为4,可以确定有40 家发文量4 篇及以上的核心研究机构.排名前10 的如表1 所示.分析机构合作共现图谱可知研究机构对ARCS 领域发展贡献度,明确各机构间合作关系.由机构可视化图谱得到N=315、E=0、密度为0,表示机构间无合作关系.

表1 1997—2021 年国内ARCS 动机模型研究领域发文量前10 名的机构(N=10)

统计结果表明:研究ARCS 动机模型的机构多为知名师范类高校,学术影响力较强.解析前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机构所发表有关文献,结果发现:排名首位的华中师范大学关于ARCS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该模型在各学科教学中以激发学习动机为前提设计出的相关教学活动,包含体操、信息技术、外语等多个学科,同时也关注远程学习交互策略对动机的激发作用的研究;排名第二的东北师范大学对该模型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在ARCS 动机模型与现代化科学技术耦合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多样化课程,涵盖了基于ARCS 多样化课堂设计、立体化教材应用以及APP 的设计等多个方面;排名第三的上海师范大学主要研究ARCS 动机模型在中小学与高职院校中的应用,其中在数学和英语学科教学中受到关注颇多,特别是英语口语教学.

2.4 研究聚类分析

关键词表示文献的核心观点,代表了某一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通过分析文献关键词揭示出某一科学领域的研究聚类与前沿发展趋势[14].本文根据1997 年至2021 年我国ARCS 动机模型研究论文的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以及时间线图谱分析,揭示国内该模型的演进趋势挖掘其研究聚类.

2.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本次关键词共现图谱结果共得到374 个节点,632 条连线,Q值为0.6406,S值为0.9027,均大于0.5,表明图谱有较高的可信度.由图4 可知,“学习动机”节点最大、出现频率最高、中心性最强,而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微课、动机等关键词围绕学习动机节点与其紧密相连.表明我国ARCS 动机模型的研究中始终把握学习动机这个关键点,以此展开衍生,不断丰富相关教学策略、方法、设计等,致力于教学领域中多样化、科学化、全方位的研究.

图 4 1997—2021 年国内ARCS 动机模型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图谱

由关键词的频次及中心性直观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表2 显示:频次与中心性皆排名首位的高频关键词是学习动机(210).由此解析,国内ARCS 动机模型的主要研究方向始终着眼于教学领域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目的,加强学生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更自信地进行之后的学习活动,并找到所学习内容与自身已有学习基础之间的相关性,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提升,从而获得学习的满意感.同时以此为基点在教学领域中不断丰富教学模式、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前提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等研究.通过已有的研究基础可知ARCS 动机模型的适用范围广、灵活性与科学性高,它不仅仅在教学领域中展开应用,还可以指导多媒体产品开发与优化设计听觉理解能力训练等移动资源,以此优化教学设计,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促进教师教学效果提升,为教学改革提供科学指导,同时也促进了ARCS 动机模型自身不断优化发展.

表2 1997—2021 年国内ARCS 动机模型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N=10)

2.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显示关键词之间的密度关系,笔者运用CiteSpace 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一般认为,图谱聚类模块Silhouette 值为0.7(=1 最好)表示聚类程度比较良好或者类团内部成员较为类似[15].本文关键词聚类Silhouette 值最高0.939,最低0.903,均接近于1,说明本次聚类的同质性和一致性都比较好,聚类合理.

由图5 可知,关键词类团中心性较强的为:#0 学习动机、#1 教学设计、#2arcs 等.其中“学习动机”作为最中心类团把握着整个研究的大方向,该类团中节点数量较多,绝大部分节点与其他类团连接紧密.对聚类群进行详细分析,每个聚类群内包含的关键词依照频次顺序排列,如下表3 所示.经分析表明我国ARCS 动机模型研究关注的主要领域集中于三类:一是ARCS与教学领域整合的理论研究(#0 学习动机、#2arcs、#4 教学策略、#5 注意、#6 策略);二是ARCS 与教学领域整合的实践研究(#1 教学设计、#3 微课设计、#7 动机设计);三是基于ARCS 的开发研究(#8 教学模式、#9 移动学习).

图 5 1997—2021 年国内ARCS 动机模型研究领域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3 1997—2021 年国内ARCS 动机模型研究领域关键词聚类分析表(N=10)

续表3

2.4.2.1 ARCS 与教学领域整合的理论研究

许多学者深入研究了ARCS 对教学革新产生的价值与意义,其中多数学者表明积极立场.一方面,ARCS 对教学本身具有一定价值,较传统教学来看,ARCS 提供新型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指导方法,这有益于提高各个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对教学改革也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帮助学生改善学习行为、更好地成长发展,从而实现国家教育改革的目的.另一方面,ARCS 与微视频、远程学习等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可以打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教学效果得以提高的同时,教师与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以及人与机器互动能力也得以提升.同时基于ARCS 构建新理论可以更优质服务于教学,如MVP 理论(动机、意志和成绩的整合理论)可以进一步探讨在学习工作中动机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以便提高教学效果,优化学生学习内驱力.

2.4.2.2 ARCS 与教学领域整合的实践研究

首先ARCS 动机模型在教学领域中应用的研究层次有所不同,学科教育教学中运用ARCS 最多,比例高达60%,许多学者探讨了该模型在英语、信息技术、体育等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加强相关课程建设,优化教学环境与课程结构,提高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而ARCS 在工程研究中的占比最低,仅占0.74%,该领域研究主要以培养高质量电子信息类人才为目的.

其次,ARCS 动机模型在教学领域中运用的方法不同,有学者研究发现多数教师选择了基于该模型的情景模拟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以及学习任务单设计等方法.

最后,该模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方面各有不同,学者研究发现ARCS 动机模型的使用多集中于教学的起始环节,先利用提出问题、创设情境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再开始进行教学;其次是自主学习环节,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与相关性,促使学生更有效学习;最后在教学效果方面以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满意感为目的,进而提高了学生之后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4.2.3 基于ARCS 开发研究新型教学模式与设计研发APP

由于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具有环境开放、资源丰富以及时间自由等显著优点的线上课堂与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当前比较热门的一种学习模式.然而有研究发现在这种开放性较强的学习模式中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有学者基于ARCS 动机模型开发了在线课程SPOC 学习绩效模型与Scratch 课堂教学,将ARCS 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目前已在教学领域中被成功应用,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基于ARCS 模型设计的移动学习APP 也普及开来,如具有听障问题学生的听觉能力训练APP 与大学英语词汇移动学习APP 等.随着现代科技手段迅速发展,ARCS 动机模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愈发密切,在未来该模型应用的辐射性将会大幅度增加.

2.4.3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分析

运用CiteSpace 对文献关键词进行时间线图分析,结果发现:1997 年出现的“学习动机”是ARCS 动机模型持续研究的领域,囊括教学对策、教学建议和激励启发等,这是我国研究ARCS 的奠基时段,指明了未来相当长时间的研究方向、研究重点;1998 年开始,“注意”“策略”“动机设计”流入研究视野,包含了切身性、注意、学习自信等;2001 年开始“arcs”逐渐形成一股主流,包括微视频、c 语言以及云班课等;2004 年显现的“教学设计”逐渐占据一席之地,其中包含翻转课堂mooc、实践esp 等;2005 年突显“教学策略”,关注的领域有培养模式、特殊儿童和信息技术应用等;2007 年起,“教学模式”“移动学习”成为研究重点,涉及动机因素、智慧课堂、spoc 学习绩效等;2009 年“微课设计”进入大众视野,但当时并未成为研究重点,直至2015 年才凸显出来,其中涉及教学改革、教学应用和引智创新等,详见图6.

图 6 1997—2021 年国内ARCS 动机模型研究领域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进一步深入探测我国研究ARCS 动机模型的前沿领域,本研究运用CiteSpace 对研究数据进行突现词分析,结果表明:1999至2014年,国内ARCS 动机模型文献突现词主要集中于注意、动机设计、课堂教学、满意、动机、策略,且“动机设计”突现时间跨度最长;2015至2019 年的研究热点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arcs、信息素养与微课,但对这些方面的关注只出现了较短时间,并未持续至今;2019 年开始突现的移动学习、教学模式以及线上教学延续至今,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此阶段受新冠疫情影响,为避免人员流动、病毒传播,多数教育机构在此期间开设线上课程,且随着网络与智能设备的普及,当前各大高校使用在线学习模式已经成为一种热潮[16],由此推动ARCS 动机模型在移动学习、线上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成为当前热门的研究领域.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我国ARCS 动机模型的文献刊载量显示该模型早期的研究稳扎稳打,发展较为缓慢.近年来受国家政策指引以及前期研究中显露出较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推动了该模型在教学领域中的研究快速发展.

3.1.2 郑燕林、郭德俊、廖敏秀、杨栋、邓滢等作者在我国ARCS 研究中的影响较为突出;郭德俊团队是研究ARCS 的核心团队;师范类高校是研究ARCS 的核心机构;但作者间与机构间缺乏紧密的合作研究网络,有待形成更为开放的研究体系.

3.1.3 我国ARCS 动机模型研究的前沿领域主要分布于学习动机、教学设计、ARCS 与现代化科技相结合等方面.

第一,基于ARCS 构建新理论可以更优质服务于教学,如MVP 理论(动机、意志和成绩)可以探讨学习工作中动机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以便提高教学效果,优化学生学习内驱力.

第二,ARCS 与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可以打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以及人与机器的互动能力,夯实教师与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

第三,ARCS 提供新型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指导方法,有益于培养学生学习自信、改善学习行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从而促进教学领域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教育改革的目的.

3.2 建议

3.2.1 大力推动建设教育强国,持续对ARCS动机模型的研究热潮

当前大力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之下,大众对教育领域的关注度随之高涨,由此应该抓住机会将更多的目光投注于对ARCS 动机模型的研究上.但当前研究作者及跨团队之间缺乏紧密的合作研究网络;各大师范类高校作为ARCS 的主要研究机构,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但机构之间并无合作关系.可见,在之后相关研究中各学者、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亟待加强,需以更开放更科学的研究态度持续对ARCS 动机模型的研究热潮.

3.2.2 以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优化教学效果为抓手,落实ARCS 动机模型的相关研究

深入挖掘ARCS 动机模型研究主要目的,就是为有效利用该模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优化教师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促进学生更优发展.具体表现为三方面:第一,基于ARCS 动机模型构建新的理论系统;第二,将ARCS 动机模型与多种教学模式有效融合,并在多个课程教学领域中实现广泛应用;第三,基于ARCS 开发APP 的设计研发.国内ARCS动机模型由这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通过实践应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个人能力全面化发展,同时应用基于该模型开发的相关APP,对辅助教学活动也可起到积极作用.

3.3.3 处于科技化时代,ARCS 动机模型应顺势而为

近年来有学者将ARCS 动机模型与现代化科技手段相结合(互联网+教学)进行研究应用,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教学领域大规模转战线上,同时随着我国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现代化科技迅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等的使用愈发普及,在原有研究基础上不断深入挖掘,在可预见的未来,ARCS 与科技手段有效结合运用到教学领域中将大有裨益于优化教师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以及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国民素养.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动机教学效果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