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博:典型的CS:GO爱好者

2022-06-09 12:10左子扬
电子竞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战队主播机器

左子扬

引语:

从全球有数千万人在玩的游戏中脱颖而出,成为可以被人们记住,跟随的同类,刘亦博无疑是有天赋和运气的,而相比于这些无法被量化的东西,在中国的CS:GO玩家好像有着更明确的相性,他们相对精英化,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热衷于解构,有自己独立的圈子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如今,借由后疫情时代电竞在中国的又一次发展,已经是斗鱼平台主播的刘亦博用“玩机器”这个ID和CS:GO一起登上了更大的舞台,我们希望记录在成为流行之前,那个典型的时代,和身处其中人。

一战成名

“一打三,Renegades(战队)已经开始拆包,”这是2018年IEM悉尼站1/4决赛BO3的第二张地图,来自中国的TYLOO战队以14-8领先。在经过了一番激战后,TYLOO战队仅剩BnTeT一人,只要Renegades成功拆包,就能将比分追至14-9。残局一打三,一人拆包,两人架枪,在绝大多数对局中,这几乎已经形成了死局。

此时的玩机器,正端坐在家中的电脑前,解说着这场备受国内外CS:GO粉丝关注的比赛。“BnTeT拉出来,哇没有人架高台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在架高台的BnTeT。”随着玩机器的一声惊呼,宛如神兵天降的BnTeT接连杀掉了Nifty和jks。电光石火之间,TYLOO一打三的局面瞬间被BnTeT逆转。

“这个时候jkaem直接赌了,这有什么用呢?”随着Renegades仅存的一名队员倒在BnTeT的枪口之下,比分来到了15-8。依照CS:GO的比赛规则,只要TYLOO再拿下一分,就能够将胜利的果实收入囊中。

“这真的是Renegades自掘坟墓的一局。”玩机器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比赛进入TYLOO的赛点局,五月初的下午两点,阳光直射进玩机器直播的房间。为了避免电脑屏幕反光,他特意在比赛开始前,将窗帘拉上了一半。而比赛中的SOMEBODY,则同样隐藏在了烟雾之后。

“SOMEBODY知道警中烟一散就是自己露出獠牙的时刻,这个烟雾弹一散对方八成猜不到自己(SOMEBODY)就在警中,这是一个能继续扩大优势的时刻。一个背身,小鬼(SOMEBODY)没有着急。一个,两个,三个,他全都杀完了!小鬼以最科学的方式找到了三个背身,这波处理真的是无话可说。”

比赛结束的瞬间,TYLOO队员们几乎在同一时间奋力地将耳机摘下,相互击掌、拥抱庆祝着比赛的胜利。这是中国CS:GO战队首次晋级到线下赛事的四强,尽管他们在随后的半决赛中不敌世界冠军FaZe战队,但毫无疑问的是,TYLOO在IEM上将中国CS:GO带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同样一战成名的,还有解说屏幕后的刘亦博。IEM解说TYLOO的那场比赛,是玩机器解说生涯的最高光时刻之一,直到多年后的今天,在谈到玩机器时,很多粉丝依然对他那场比赛的解说津津乐道,“而SOMEBODY知道警中烟一散就是自己露出獠牙的时刻……一个,两个,三个,他全都杀完了!”

一个解说走向观众往往就是通过这些让人在多年之后仍然可以回忆起来的句子。玩机器的解说不仅有着奇怪的成语组合,更重要的是,在CSGO解说的圈子里,去加拿大读过书的他,传译赛场上英文主持人的采访问题也是比赛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当时,对于那些国内早期的CS:GO爱好者和观众们而言,能够在赛后第一时间就获得选手的采访内容,而不用等到国内CS:GO媒体翻译后再发布,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具吸引力的优势。有的赛事甚至会专门请翻译等在自己的直播间,专门在赛后来完成这项工作,可见观众对其重视程度。

在长期观看和学习国外解说比赛录像的过程中,也使得玩机器直到今天依然保有这项技能,哪怕是国内赛事转播团队专门邀请双语解说也很难做的比他更好。

当然,抛去翻译英文采访这样的技能不谈,大多数CSGO赛事的观众更在意的是解说的游戏水平是不是足够高,解说能否站在选手的角度,帮助观众解读和理解队伍的战术打法以及选手的行为意图。为了自己未曾打过职业的缺憾,玩机器和在CS:GO国服发布会上熟识的刘頔、冬瓜、赖雪峰、老X组成了Ephorse战队,报名参加了2017年由完美世界举办的面向全国业余选手的赛事——完美城市精英赛。这支由五位主播组成的队伍,一路从分区赛中突围,晋级到了北京的总决赛。身边的四位队友,都曾有过多年的职业战队经历,而玩机器却从未在正式比赛中登场亮相。那是他人生中为数不多的紧张时刻,紧张到他必须要在上场比赛前,先去一趟洗手间。

总决赛BO3的最后一局是核子危机(de_nuke),而这正是玩机器第一次接触CS:GO时玩的地图。比赛过程比玩机器想象中的要容易些,尽管对面也是由退役选手和主播组成的半职业战队,但自称是“比赛型选手”的玩机器,还是和队伍一起成功捧起了冠军奖杯。

在正式成为解说的两年后,也就是IEM悉尼站结束的同年,在完美世界官方举办的2018年完美盛典中,22岁的刘亦博拿下了“年度最具人气解说”和“玩家最喜爱的CS:GO主播”两个奖项,借此更多的观众得以认识这个没有踏入过CS:GO职业圈子的解说。

辍学回国

迈过这段路,刘亦博用了四年时间,18岁那年,他开始了加拿大的留学生活,上高中的时候只想着拿个合适学校的offer,可真正进入了大学,他发现自己似乎并不喜欢计算机专业。最初想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他,也有着对自己未来的规划————用功读书,本科毕业后考研,然后尽己所能去应聘一份计算机相关的工作,成为这个巨大行业中的一颗“螺丝钉”。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很多18岁出头的大学生那样,他变得迷茫,并且对自己最初的选择失去了兴趣与热情。796DE19B-FDC4-421F-BF24-F1DB28474622

他有的时候甚至觉得,自己当初选择出国留学,不过是在某一时刻对学业的逃避,或是单纯的想要出国体验一下新的环境和新的生活。出国留学只是一个阶段性的选择,可是之后呢?

在学校附近的公寓里,他来到加拿大后认识的第一个中国朋友问他,“你会不会玩Counter-Strike?”对于从小就喜欢玩各种游戏的刘亦博来说,反恐精英,也就是Counter-Strike,中国玩家更希望用简写CS。这个曾经充斥中国大大小小网吧的游戏,刘亦博自然不算陌生。

两个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找到了一个共同的爱好。于是,在谁也不服谁的情况下,两人相约在游戏中一决高下。“对枪”,是射击类游戏中最常见的单挑方式,于是两人选定了游戏中最经典,也是单挑最常用的雪地(ice world)地图。但朋友却提出,CS1.6太古老了,不如尝试一下更新的《反恐精英:起源》(简称CS:S)。

刘亦博一口答应了下来,只是那时的Steam平台于他而言不过是DOTA2启动器。在此之前,他从未下载过平台上的其他游戏。因此,他顺理成章的将《反恐精英:全球攻势》,也就是CS:GO误认为了起源。当他兴致冲冲完成付款并下载进入客户端后,朋友才告诉他买错了游戏。不得已,他又重新购买下载了CS:S,并如愿以偿的在“单挑”中战胜了朋友。

只是他始终没有忘记,那个静静躺在游戏库内的CS:GO。

抱着既然花钱了就别浪费的心态,刘亦博登录了CS:GO客户端。在简单上手了游戏之后,他发现相比于DOTA2,CS:GO有着完全不同的魅力,尽管二者都是相当硬核的竞技类游戏。在对抗层面,前者更注重策略与计算上的博弈,而后者比拼的则是枪法,但更本质的,是对玩家瞬时反应的考验。对于18岁的刘亦博来说,在和对手正面交锋的对枪中,通过瞬时的博弈在极短的时间内击倒敌人,这种强烈的反馈刺激着少年的神经,从枪膛中呼啸而出的不只是子弹,还有他体内的荷尔蒙。

以前玩DOTA2的时候,刘亦博经常苦于被队友带崩的情况。在他看来,MOBA类游戏很难靠一己之力决定比赛的走势,可能自己所在的一路是优势,但另外两路的劣势会随着游戏时间的推移逐渐转化到自己身上,导致最终输掉游戏。与之相反的是,CS:GO的游戏机制使得比赛非常鼓励翻盘,哪怕是上半场被打成了0-15,在双方换边后,大家的经济和枪械又是相同的,这也就意味着玩家完全有可能在下半场将比分追平甚至是实现翻盘。

从小到大,刘亦博都算得上是那种不勤奋但有些小聪明的孩子。为了减少儿子上下学在路上耽搁的时间,父母特意将房子租在了学校的附近。但对于刘亦博这样走读的学生来说,家离学校越近就意味着他们越容易迟到。那时的刘亦博,每次上学前都要在家磨蹭,恰好和初中班主任住一栋楼的他,只有听到楼道里传来班主任出门准备去学校的声音,才会一把抓起书包夺门而出。和其他的射击游戏一样,CS:GO是一款需要听脚步声来辨别对手位置的游戏,这样看来,刘亦博在他的少年时代,就已经为他未来在游戏中的“听音辨位”打好了基础。

上学迟到、上课睡觉是家常便饭,但刘亦博的学习成绩却没有因此落后太多,在那所石家庄重点的外国语学校中,他的成绩一直是处在中等偏上的水平。尽管在校期间他对许多学科都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自己在学习上一直都算不上用心。除此之外,音乐、体育也没有一项拿得出手的特长。

直到在大学时代和CS:GO相遇,随着游戏时间的深入,他开始显露出自己在CS:GO游戏中的天赋,当然,想要继续延续天赋就需要不断地练习,学习技巧,甚至是磨炼意志,在庞大压力的环境下保持自己的技术动作不变形。

接触CS:GO兩年后,他在火猫开启了自己的直播间,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们。为此,他们在公寓楼下的火锅店大吃了一顿,作为刘亦博同专业的同学,同时也是他直播间的第一位粉丝,Cola特意送给了他一个全新的电竞鼠标。

和绝大多数素人主播一样,一开始只有现实中的身边好友才会点进他的直播间捧场。一直以来,CS:GO的职业顶级赛事都是在北京时间的凌晨进行,相比于国内的CS:GO主播,他并不需要克服时差带来的问题,而是可以在白天状态饱满地解说完比赛的全程。

2016年3月,身在加拿大的刘亦博和火猫直播平台签下了他人生第一份直播合同,当时的工资只有不到2000元人民币一个月。但重要的不是薪水的高低,而是他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可以不用再完全向父母伸手要钱。而当越来越多的称赞出现在他解说比赛的弹幕中时,他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可以一直这样做下去。

“那个时候自己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觉得CS:GO太有意思了,加上当时自己的学习成绩本身也不是特别好,觉得在国外也是花着父母的钱,上学也没学到什么东西,就想着干脆做点自己喜欢的事算了。其实最初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做专职主播,而是想要通过直播打CS:GO之余攒点生活费,然后回国打职业。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再加上我对自己的游戏水平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跟国内已经在打职业的朋友们沟通过之后,我也了解了当时国内CS:GO的职业环境,意识到职业选手这条路确实很难走,反正至少是不适合我,后面就想着那干脆就一直把直播做下去就好了。最初其实是没有想过成为专职解说的,就只是单纯的想做直播。”

说服自己很简单,但想要让父母接受自己休学回国做主播的决定却并不容易。一天深夜,他用手机写了一篇几千字的长文,通过微信发给了父亲。“当时的言下之意就是我归意已决,自己也不太想在国外多待了。回国并不是为了逃避学业,而是因为自己有想干的事,回来之后也有工作能养活自己,家里也不需要在经济层面考虑他。”刘亦博和父亲定下君子协议,一年之内自己如果干出名堂就继续做,如果干不好就回到加拿大乖乖读书。796DE19B-FDC4-421F-BF24-F1DB28474622

必須承认的是,刘亦博是幸运的,他找到了自己擅长的领域,同时拥有一对开明的父母亲。小的时候,每到周末总有和他要好的朋友想要来他家玩,原因很简单,他的父母不会干预他玩电脑,同时还会做一桌子好菜留前来玩的小伙伴们在家吃饭。从小,身边的朋友们就很羡慕他拥有这样开明的父母和轻松的家庭氛围。

2016年7月,刘亦博踏上了归国的航班。走下飞机的那一刻,家乡石家庄熟悉的空气涌入鼻腔,那是每个石家庄人都熟悉的制药厂和雾霾的混杂在一起的味道。他在内心暗自发誓,一定要做出点成绩给所有人看。

回国后,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钱。回到石家庄继续直播事业的他,并没有打算和父母同住,而是决定自己出去租房,但在省会城市租房,尤其还是押一付三的付款方式并不是一笔小的开销。除此之外,直播所需的电脑、鼠标、键盘、耳机、麦克风、摄像头等设备,同样需要一笔不菲的启动资金。自从回到国内之后,他就没再管家里要过一次钱,而且在回国之前,他也曾和父母明确表示过,自己不需要家里任何的经济支持。“我当时就想,自己哪怕是磕头去借,找兄弟们都借一遍,我都要把这个钱凑齐,反正不能找家里要一分钱。”

也正是在他最困难的那段时间,女友阿雨(如今已经成为他的妻子)给了他最及时的帮助。在加拿大留学期间,刘亦博结识了同为游戏主播的阿雨,很快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随着刘亦博回国,这段持续了近半年的异国恋也成功奔现。得知刘亦博面临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后,正在石家庄读大学的阿雨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替刘亦博交齐了房租,并为他购置了国内直播生涯的第一台电脑。

“这是我们两个刚在一起时最让我感动的事,当然这些钱都算是我借她的,后面全都还了。”但阿雨的雪中送炭,无疑是为刘亦博的直播事业提供了立足之本,也让二人的生活和工作逐渐步入了正轨。

前进中摸索,对内容的不断优化

在玩机器的直播内容中,CS:GO赛事解说是绝对的核心。

“这个游戏的核心魅力就在于比赛,虽说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线下赛被迫取消了,但是比赛的观看量却不降反升”,相比于MOBA类游戏,观众们需要花时间了解英雄、技能和装备才能够看懂比赛,CS:GO赛事的观看门槛则非常低,观众只需要知道5V5和埋包、守包的机制就好了。

“虽然这个游戏好上手,但是想要做到精通却非常难。不同游戏时长和理解的玩家,看比赛会有完全不同的感悟。看比赛的时候,作为新手可能会觉得爆头、快攻、Rush很爽,但老玩家就会揣摩每个选手在这个时间点做了什么事,这里面有非常多值得思考的部分,这也是CS:GO比赛的魅力。很多人可能刚玩CS:GO,或者压根没玩过CS:GO,但只要看一次比赛,一定会被这个游戏深深吸引住。”

而玩机器要做的,就是帮助观众更好的看懂比赛。从开始直播的第一天起,他都会认真的做好解说的赛前准备工作。“比赛开始前一天,我会去HLTV或者Liquidpedia上看一下这次比赛有哪些队伍参加,这些队伍有没有人员调整,如果有的话新选手是从哪来的,过去的履历是什么样,现在在队伍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在我看来都是解说的必修课。”

除了这些资料性质的内容,他还会关注战队发布的Vlog以及自媒体剪辑的趣味视频。在玩机器的解说中,不单纯局限于硬核的科普,而是通过分享战队和选手在比赛之外的趣事和采访中的有序画面,将一个个冰冷的ID变成活生生的人展现在观众面前。

每次解说完比赛,几乎都已经是北京时间的深夜。长期的昼夜颠倒,使得快速入睡对于主播而言更像是一种奢望。匆匆下播后的玩机器,经常身体已经躺在床上,但脑子里浮现的依然是比赛和自己解说的画面。久而久之,他便养成了睡前看自己直播录像的习惯。一方面,这能够帮助他分析和找到自己在直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亮点,另一方面这同样也是一种帮助自己催眠入睡的方式。通过复盘录像的方式,他一点点优化着自己解说的方式,让自己不断处在反思和进步的过程中。多年过去了,他也一直将这个习惯保持至今。

每个主播都有自己的梗,玩机器也不例外。在直播玩CS:GO的时候,有那么几个特定点位是他最偏爱的,尽管熟悉他的对手总能在那里逮到他,但他依然乐此不疲的在每一次开局后朝老地方走去。被杀的次数多了,有了节目效果,梗自然也就被人为的造出来了。但造梗的却不是玩机器本人,而是那些自称为“玩小将”的粉丝们。玩梗的人多了,《A大树位》、《侧道单车》、《沙发贴墙》、《火车低坡》就变成了玩机器的四大名著。

被粉丝们津津乐道的还有玩机器在一次天梯对局结束后的委屈发言,“那打B跟我长廊有什么关系啊,我委屈死了。不是,你们不是懂CS:GO吗?你们应该能明白啊。对面数我们四个雷知道我们赌了这不是很正常吗?这能跟走长廊有什么关系啊?”

类似愤怒、委屈、激动的直播片段还有很多,但对于玩机器而言,这些都是他真实情绪的表露。“我打CS:GO的时候还是非常认真的,因为这个游戏的节奏很快,有时胜负只在几秒钟之间,然后你会立刻后悔自己前面的行为。所以那些反映都是最真实而非事先安排的,但这里面的确有10%夸张的成分,毕竟我是在做直播,还要考虑到节目效果。”

猜你喜欢
战队主播机器
机器狗
机器狗
超能磁战队
第一次做小主播
超能磁战队
中国蓝战队
未来机器城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