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 普通高中音乐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策略

2022-06-09 12:12罗欢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评价机制高中音乐实践探索

【摘要】本文论述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音乐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策略,提出以核心素养为评价指向深化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评价方法完善评价机制、运用评价结果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等做法,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音乐 评价机制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8-0107-04

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古代,我国就已经非常重视音乐教育,把音乐列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遗憾的是,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高中音乐学科作为“小三门”和“非高考科目”,其教学纯粹是应付、应景而存在,长期以来一直缺乏相应的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由于科学系统的评价机制的缺失导致出现音乐教学改革进展缓慢、学生学习怠慢、教师教学散漫等一系列的不良现象。

在新课程理念下,无论是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还是对音乐课程本身的评价,都要以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在这个背景下,教学方法的创新、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教育质量的提高,都直接受到教育评价指挥棒的影响。本文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对如何改革传统音乐教育评价体系、完善新课程评价内容、改进评价方法等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核心素养为评价指向,深化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中明确指出“艺术素养”主要考查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明确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参与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音乐听赏、表现与编创能力,保持并增进对音乐的持久兴趣。”可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艺术素养能力与音乐课程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笔者认为,要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等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就要以培养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从而不断深化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一)立足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改革

过去的三维目标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虽然新三维目标里也零散地包含有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以学生核心素养为评价指向时,三维目标则显现出指向模糊的缺陷。《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音乐课程目标为培育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所以新一轮的课堂教学目标应紧紧围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3个能力来设定。每一节课都应设定学生在审美感知、艺術表现、文化理解方面各要达到怎样的标准,如此改革方能使教学评价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如《音乐鉴赏》模块第三单元《醇厚的中原韵》一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笔者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1.审美感知: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三首民歌,通过对方言、旋律、节奏、作品结构、创作手法等元素的分析,感受民歌的地域风格,激发学生对中原民歌的热爱之情,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2.艺术表现:通过对方言的模仿、对旋律的模唱以及对作品结构的分析与解读,使学生能够深入艺术实践与体验中,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3.文化理解:理解民歌与方言、地域环境、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懂得民歌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而认识民歌的价值和魅力。

从以上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看到,每一项素养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那么,我们在评价这节课的时候就能根据教学目标准确地评价出学生已达到的素养水平。

当然,核心素养目标的改革并不是全盘否定过去的三维目标,它的设定一样包含有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们相互交融、相伴相生。但核心素养目标更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所以,以核心素养目标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更有利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

(二)立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这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用不大。比如在欣赏山歌《弥渡山歌》时,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提出“这首歌曲美在哪里?它有怎样的风格特征?”等问题,那么学生往往无法回答,他们对音乐的美也仅停留在“感”上,而并不理解音乐美在哪里,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没能得到提高。我们要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法、参与体验法、探究学习法等开展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以学生为主体,从可感可知的音乐特征出发,体验音乐表现要素(旋律、节奏、速度等),体验山歌的风格特征。如我们可以这样提问:“歌曲的哪一部分更富有山歌的气息?这一部分的音乐音响有什么特点?”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从音响特征辨析出歌曲的引腔部分更富有山歌气息,只有不到5%的学生会回答错误。接着引导学生辨析这部分的音乐有什么特点,学生归纳总结了山歌具有曲调高亢、节奏自由的特点。再让学生根据自己感知的山歌特点体验引腔,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山歌的审美认知,并深刻感受山歌的艺术表现,从而深刻理解山歌因地域环境等因素造就的风格特征。

综上所述,以核心素养为评价指向是传统三维目标评价的继承与超越,引发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改革,所以评价指向也应是新的评价,这种新评价既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也是新时代、新高考对高中音乐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二、创新评价方法,完善评价机制

音乐教学评价的考查内容诸多,比如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模块学业结果、课外音乐实践等。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无论哪一种评价内容,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都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要优化传统的评价方式,创新评价方法,以完善评价机制。

(一)采用多维度评价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

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是教学质量评价内容之一,但传统的评价方式大多以期末考试分数和教师单方面的总结性评语为主,缺乏对学生日常学习表现的评价。学生日常学习表现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践表现,评价指标有学生学习的意愿、状态、方法和效率。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意愿、方法等进行记录呢?玉林市博白县中学的做法值得借鉴,该校根据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采用学生自评、师评、生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该校在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每层教学楼休息室的电脑以及家长手机上安装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终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把日常学习表现在评价终端的个人中心输入日常学习记录。教师则通过课堂观察、提问、对话、课外活动参与情况、评阅核实学生自评输入信息等方式,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综合能力等。同学互评则通过日常的了解在评价终端对学生的自评进行交流与评价。比如学生A参加艺术展演活动,那么学生A则在评价终端的个人中心输入获奖感言、名次等相关信息,其他学生看到这则信息后对其进行祝贺并给予评价,而教师则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并根据证书的含金量和同学之间的互评信息以及课堂表现对学生A进行日常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二)通过多种考试形式评价学生课程模块学习结果

学业质量水平测试是学生课程模块学习情况的最佳检测手段,它能反映学生经过学习后所达到的学业水平。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以及众多的课程必修模块,无论采用哪一种单一的考试形式都是不科学的。比如《音乐鉴赏》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和文化理解素养,显然更适合以笔试和电脑测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价;而《歌唱》模块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对声乐艺术的审美素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歌唱艺术表现素养,所以《歌唱》模块可以通过笔试、电脑测试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声乐作品相关知识的掌握,通过面试考查学生的歌唱艺术表现能力,等等。根据各模块的学习内容及培养要求,必修、选修所用模块建议采用两种考试形式,《音乐鉴赏》《音乐创编》《音乐基础理论》等有关音乐理论类知识课采用笔试或电脑测试的形式进行评价;《歌唱》《演奏》《合唱》《合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等艺术表现能力采用面试形式进行评价。面对如此复杂的考试形式,我们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序的安排呢?以博白县中学为例,该校利用课内、课外活动巧妙安排:期末时,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编制期末测评卷,利用音乐课时逐班测评。目前在国家还没有安排音乐统一考试的情况下,不占用其他课程的课时就完成了测评,为考试的实施提供时间上的可行性;面试考核则结合课外活动进行考查。

(三)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艺术表现能力需要以面试的形式进行,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在目前课时安排和音乐教师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做到像其他学科那样统一时间、统一地点进行考试。因此,通过社团及课外活动评价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做法。一是学校成立合唱社团、舞蹈社团、吉他社团,大量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训练,他们往往承担学校表演活动或代表学校参加校外的比赛活动,教师则关注学生日常在社团训练中的表现并登记在册,收集参加各种校内外比赛学生的名单,根据获奖等次及表现情况对学生艺术表现能力给予优秀、良好、一般等3个档次评价。二是开展“大量”文娱活动让有音乐艺术特长的学生得以展示。这个“大量”并不占用全校学生的合唱比赛、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班级红歌比赛等活动时间,而是巧用学生的大课间时间。两年前博白县中学就开展了由音乐教师引领、校团委辅助的校园课间快闪活动,参与对象为全校师生及學生家长,节目形式不限,可演唱、演奏、舞蹈等,活动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的大课间15分钟,以自愿为原则自主报名,由团委收集报名情况交给音乐教师审核节目并安排档期,团委再设计打印海报宣传。该活动得到了学校大力支持和推广,由于快闪活动质量的不断提高,吸引了大量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参与,每一学期的快闪活动档期都安排满满当当。音乐教师则到现场对参加快闪活动的学生给予评价。这样的艺术表现评价方案虽然没有考查到每名学生,但是勇于表现的学生就会想方设法参加各种活动表现自己。

笔者认为艺术表现能力的评价最好的方式就是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进行,既随意又不刻意,既省时省力又能为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提供依据,既提升了学生艺术素养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等等。

三、运用评价结果,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如果说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传递系统,教学评价则是这个系统的反馈机制。只有掌握教学评价这个信息反馈机制,才能了解教学系统的运行情况,有效地调节和改善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以最佳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一)根据学生日常学习表现准确开设选修模块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包括6个必修模块即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创编、音乐育舞蹈和6个选择性必修模块即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等,所有模块总课时为324学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每个高中学时在音乐课程中须获得3个学分,修满18个学时并通过考核评价即获得1学分。可见,学校开设音乐课程有很大的选择性。那么,教师如何选择开设课程?这时学生日常学习表现的意愿、状态评价结果就能反映学生对各模块内容的兴趣,教师可根据评价结果开设选择性必修课以及调整下一届的必修模块内容。

(二)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激励教师改善课堂教学

音乐学业水平考试评价反映了学生在校期间音乐学业水平达成情况,也反映了学生各模块课程的学习进度和教学成效。众所周知,音乐课长期没有考试约束,课时被占用,导致音乐教师很难完成课程内容,课堂上无效教学时常发生。而有了考试评价机制,情况则会不一样:首先,教师要为了完成考核评价而教。其次,要为保证学业水平通过率实施有效教学。考试结果直接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笔者相信每位教师都不想自己的教学质量排名倒数,出于教学需要以及个人声誉,教师都将主动捍卫音乐课时。同时,学生学业水平结果直接激励着教师优化教学目标、巧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三)学生课外实践评价提升学生艺术表现能力

艺术表现能力尤其突出音乐学科教学的表演性和实践性。通过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音乐表演实践活动,进行可感、可知、可比的音乐课程评价,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能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档次。如,博白县中学快闪活动因为有了考核评价的依托,活动变得更加规范,由先前的随意举办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开学伊始,校团委开始征集节目,音乐教师分批审查节目内容并给予适当点拨,同时将选拔质量优的节目反馈校团委,校团委负责打印张贴宣传海报及安排表演。因为有了考核评价,学生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学生由被动点名参加变成了积极主动报名参加,甚至出现因时间问题排不上档期的情况。也正是因为有了考核评价,节目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将多期快闪活动首发学校抖音平台,由于活动形式新颖、艺术性较高,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单期点播量高达160多万,某期活动视频已被玉林晚报抖音公众号转载,学校也因该活动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目前该活动已成为该校的一项办学特色。

总而言之,艺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高中音乐教学评价实施也如火如荼地进行。但高中音乐教学评价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众多的经验借鉴,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完善评价机制。当然,本研究与思考也还存在诸多不足,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玉林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指标体系构建和运行机制研究”(2015A01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罗欢(1978— ),广西博白人,研究生学历,正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研究及民族艺术文化研究。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评价机制高中音乐实践探索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