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菜区南美斑潜蝇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监测

2022-06-09 08:08周宇航李凤良金剑雪李文红
中国瓜菜 2022年5期
关键词:阿维菌素菊酯抗药性

周宇航,李凤良,金剑雪,李文红,程 英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贵阳 550006)

南美斑潜蝇()是一类主要危害瓜类、蔬菜、花卉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其幼虫潜食寄主叶片形成潜道,破坏叶绿素和叶肉细胞,导致植株叶片枯萎脱落、幼苗枯死,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甚至造成绝收,易爆发且防治困难。1996—1998 年间,云南省因该虫导致的经济损失就达2.57 亿元。化学防治仍是控制斑潜蝇最主要的方法,但长期、单一地使用化学药剂,斑潜蝇已产生严重的抗药性。

在我国危害最重的3 种斑潜蝇中,南美斑潜蝇比美洲斑潜蝇更具耐药性。吴文伟等用药膜法和浸叶法测定了南美斑潜蝇对阿维菌素类农药的敏感性,表明北郊种群最具抗药性。在印度尼西亚,南美斑潜蝇对杀虫双、阿维菌素和灭蝇胺已表现出高水平抗性,防治难度不断加大。斑潜蝇属于r-对策型害虫,虫体小、繁殖力强、寄主范围广且易产生抗药性。对常用防治药剂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加上世代重叠的特性,抗药性不断上升,导致化学农药的大量投入,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严重威胁蔬菜的安全生产。

抗药性监测是害虫综合治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抗药性监测的结果能及时掌握抗药性水平及其分布,对新型杀虫剂的保护有重要的意义,减少农药的投入量,保证农产品安全。南美斑潜蝇自1994 年入侵贵州省以来,在贵州省普遍发生且主要危害豆科、茄科、葫芦科蔬菜,已成为贵州蔬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关于贵州南美斑潜蝇敏感性的监测尚未见研究报道,为明确贵州各地区南美斑潜蝇的敏感性现状,本试验选择在贵州5 个菜区测定南美斑潜蝇对7 种常用药剂的敏感性,并连续3 年监测发展动态,以期准确掌握南美斑潜蝇在贵州的抗性现状,为有效防治南美斑潜蝇提供科学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虫源 2018—2020 年选择在贵州5 个菜区的黄瓜和菜豆寄主上采集田间种群,采集地理信息为:贵阳乌当(N26.63°、E106.75°)、遵义播州(N27.53° 、E106.83° )、安 顺 平 坝(N26.36° 、E106.09°)、毕节大方(N27.11°、E105.58°)、黔南都匀(N26.08°、E107.43°)。田间采集幼虫后饲养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昆虫实验室内,饲养1~2 代后进行毒力测定。

1.1.2 供试药剂 97.2%阿维菌素原药(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9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原药(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文中简称为甲维盐;95%溴氰虫酰胺原药(湖北康宝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95%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南京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85.8%乙基多杀菌素原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99%灭蝇胺原药(湖北鑫红利化工有限公司);95.3%高效氯氰菊酯原药(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配制药剂 将各供试原药用少量丙酮溶解,并加入0.1%Tween-80 蒸馏水得到母液,低温保存备用。试验前先做预试验,确保致使幼虫20%~90%死亡率的药剂浓度范围在处理浓度范围之内,再将母液等比稀释成5~8 个浓度梯度待用。

1.2.2 浸叶毒力测定法 参照卫清波和Ferguson的方法,室内种植未接触任何药剂、用蚕豆苗饲养南美斑潜蝇,将附有2~3 龄幼虫的叶片在各药剂处理浓度下完全浸渍10 s,浸没沾湿后取出,自然晾干。然后用扎孔的保鲜袋罩住各处理叶片,用夹子夹紧,以免幼虫逃脱影响试验结果。接着将植株置于温度为(25±1)℃、光周期L/D=16 h/8 h、相对湿度70%~80%的恒温培养箱中继续培养观察。48 h后检查幼虫死亡率,用毛笔轻触虫体,以不能正常运动或完全不动者视为死亡。以Tween-80 蒸馏水处理的叶片为对照,每种农药设6 个浓度,每浓度3次重复,每次重复30 头南美斑潜蝇。

1.3 数据处理

用DPS 18.05 版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LC值和95%置信限等。以LC的95%置信限不重叠为判断不同药剂间毒力差异显著的标准,对监测的LC值分别以年份、地区和杀虫剂为变量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贵州不同地区南美斑潜蝇对7 种药剂的敏感性监测

2018-2020 年测定了贵州5 个地区南美斑潜蝇对7 种杀虫剂的敏感性(表1)。结果表明,溴氰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和灭蝇胺对贵州菜区南美斑潜蝇的毒力相对较高(LC值0.465 6~2.973 7 mg·L);阿维菌素、甲维盐对贵州菜区南美斑潜蝇的毒力相对较低(LC值1.962 8~14.293 2 mg·L);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贵州菜区南美斑潜蝇的毒力相对最低(LC值12.775 6~189.637 7 mg·L)。

表1 2018—2020 年贵州不同地区南美斑潜蝇的敏感性

续表1

2.2 南美斑潜蝇抗药性动态监测

2.2.1 对灭蝇胺的抗性变化 贵州5 个地区2018—2020 年南美斑潜蝇田间种群对灭蝇胺的抗性监测动态显示(图1),2019 年贵阳、遵义、黔南种群对灭蝇胺的LC值分别是2018 年的1.3 倍、1.1倍、1.3 倍,表明贵阳、遵义、黔南种群对灭蝇胺的抗性上升。2020 年贵阳和遵义种群对灭蝇胺的LC值分别是2019 年的1.3 倍和1.1 倍,表明贵阳和遵义种群对灭蝇胺的抗性继续上升。2018 年安顺种群对灭蝇胺的LC值分别是2019 年、2020 年的1.9 倍、2.6 倍,表明安顺种群对灭蝇胺的抗性持续下降。

2.2.2 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变化 由图1 可知,2019年黔南、安顺、遵义种群对阿维菌素的LC值分别是2018 年的1.9 倍、1.5 倍、1.4 倍,表明黔南、安顺、遵义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上升。2020 年黔南、遵义种群的LC值分别是2019 年的1.8 倍、1.5 倍,表明黔南、遵义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继续上升。贵阳种群从2018—2020 年,抗性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2.2.3 对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变化 如图1 所示,2019 年贵阳、安顺、毕节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的LC值分别是2018 年的1.5 倍、1.2 倍、1.1 倍,表明贵阳、安顺、毕节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上升。2020 年贵阳、安顺、毕节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的LC值分别是2019 年的1.3 倍、1.3 倍、1.2 倍,抗性继续上升。2018 年遵义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的LC值分别是2019 年和2020 年的1.1 倍和3.0 倍,则表现出抗性急剧下降的趋势。

2.2.4 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变化 如图1 所示,2019 年黔南、毕节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LC值分别是2018 年的1.9 倍、1.7 倍,表明黔南、毕节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上升。2020 年黔南、毕节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LC值分别是2019 年的1.5倍、3.0 倍,表明抗性继续上升,尤其是毕节种群表现出抗性急剧上升趋势。

图1 2018—2020 年贵州不同菜区南美斑潜蝇的抗性动态变化

2.2.5 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性变化 由图1 可知,2019 年遵义、毕节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LC值分别是2018 年的1.7 倍、1.5 倍,表明遵义、毕节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性上升。2020 年遵义、毕节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LC值分别是2019 年的1.5 倍、1.3 倍、1.6 倍,抗性继续上升。而安顺、黔南种群表现出抗性持续下降的趋势。

2.2.6 对溴氰虫酰胺的抗性变化 由图1 可知,2019 年安顺种群对溴氰虫酰胺的LC值是2018 年的1.2 倍,表明安顺种群对溴氰虫酰胺的抗性上升。2020 年安顺种群对溴氰虫酰胺的LC值是2019 年的1.3 倍,抗性继续上升。而贵阳、黔南、遵义、毕节种群都出现了抗性持续下降的趋势。

2.2.7 对甲维盐的抗性变化 由图1 可知,2019 年遵义、毕节种群对甲维盐的LC值分别是2018 年的1.8 倍、1.6 倍,表明遵义、毕节种群对甲维盐的抗性上升。2020 年遵义、毕节种群对甲维盐的LC值分别是2019 年的1.0 倍、1.4 倍,抗性继续上升。贵阳和安顺种群则表现出抗性持续下降的趋势。

2.3 聚类分析

选取2018—2020 年7 个杀虫剂对贵州5 个地区南美斑潜蝇种群的LC值,分别以年份、地区、药剂、同药剂不同地区和同药剂不同年份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

2.3.1 年度、地区、药剂间比较 由图2 可知,以年份、地区、药剂为变量,对所测LC值进行聚类分析后,不同年份之间LC值没有显著差异;地区之间LC值没有显著差异;药剂之间LC值存在极显著差异(=26.19,<0.000 1),毒力顺序为溴氰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灭蝇胺>阿维菌素≥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

图2 南美斑潜蝇对杀虫剂LC50值年度间、地区间、药剂间比较

2.3.2 同药剂不同地区比较 由图3 可以看出,以地区为变量,分别对同种杀虫剂的LC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除了高效氯氟氰菊酯(=5.432,<0.05)和溴氰虫酰胺(=7.468,<0.05)外,南美斑潜蝇对同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地区之间没有显著差异(>0.05)。

图3 南美斑潜蝇对同种杀虫剂LC50值的不同地区比较

2.3.3 同药剂不同年份之间比较 由图4 可以看出,以年份为变量,分别对同种杀虫剂的LC值进行聚类分析,表明南美斑潜蝇对同种杀虫剂的年份之间没有显著差异(>0.05)。

图4 南美斑潜蝇对同种杀虫剂的LC50值年份间比较

3 讨论与结论

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控制南美斑潜蝇的主要措施,抗药性水平直观反映了田间用药水平,对抗药性进行监测有利于指导田间合理施药。本试验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贵州5 个菜区南美斑潜蝇种群对溴氰虫酰胺(LC值0.465 6~2.973 7 mg·L)、乙基多杀菌素(LC值0.653 3~2.312 6 mg·L)、灭蝇胺(LC值0.908 6~2.369 9 mg·L)的敏感性较高,对高效氯氰菊酯(LC值12.775 6~119.053 9 mg·L)、高效氯氟氰菊酯(LC值18.342 9~189.637 7 mg·L)的敏感性较差,总的毒力顺序为溴氰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灭蝇胺>阿维菌素≥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药剂敏感性的水平差异反映出药剂使用频率的高低,不合理使用药剂导致敏感性不断下降、抗性风险上升,笔者连续3 年的抗性测定,得出了贵州地区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低敏感性水平,加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产生交互抗性的高风险,因此,在贵州区域内应注意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使用。

不同地区由于耕作制度、栽培方式和用药历史不同,导致药剂的敏感性、抗药性发展程度出现差异。笔者测定贵州5 个地区种群的抗药性有区域差异,贵阳、黔南、安顺的抗性相对较低,而遵义种群的抗性则较高,尤其是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敏感性显著低于其他地区,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也相对较低。调查发现,遵义地区气候适宜,蔬菜种植种类丰富、面积较大,给南美斑潜蝇提供了合适的生存环境,加上用药水平高,致使药剂选择压较大,种群抗性水平较高。需要在遵义地区控制合理施药,值得注意的是,遵义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下降快,乙基多杀菌素可作为轮换药剂在此地区推广使用。

根据抗性监测年度变化可知,贵阳和遵义种群对灭蝇胺、遵义种群对阿维菌素、安顺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都表现出抗性加剧上升的趋势。已有研究表明,田间种群的抗药性水平与该地区的用药频率呈正相关。由此推测,这些区域中的几种药剂抗药性上升与使用频率高相关,进一步说明灭蝇胺在贵阳和遵义、阿维菌素在遵义、乙基多杀菌素在安顺的使用都存在抗性风险,需谨慎使用。建议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以延缓其抗药性的发展。

溴氰虫酰胺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杀虫剂,自登记以来其抗性已在几种农业害虫上有报道,本试验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对溴氰虫酰胺具有一定的抗性,但抗性相对较低,因此,溴氰虫酰胺在贵州菜区可作为防治南美斑潜蝇的首选药剂。乙基多杀菌素作为高效生物杀虫剂,被广泛应用于蔬菜上斑潜蝇、蓟马等害虫的防治。南美斑潜蝇对乙基多杀菌素的抗药性未见研究报道,笔者监测到贵阳、安顺、毕节3 个地区的种群均出现抗性上升的现象,由此需注意该药剂的合理使用,延缓其使用寿命。阿维菌素是防治斑潜蝇的常用药剂,吴文伟等监测了1998—2002 年南美斑潜蝇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昆明北郊的种群为低水平抗性,与该文中的敏感基线相比,本试验中2020 年遵义种群已至中等水平抗性。且本试验中监测的贵阳、毕节、黔南种群呈上升趋势,表明在这些地区使用阿维菌素存在抗性风险,应合理使用,避免盲目施药,发挥其良好的控制作用。

综上所述,在贵州菜区可选择溴氰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和灭蝇胺作为防治南美斑潜蝇的有效药剂,但要注意合理使用,可选择敏感性中等的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作为轮换药剂,应在全省区域内暂停或停止使用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为了有效实施抗性治理,可根据抗性差异分布的区域制定相应的抗性治理方案:(1)加强南美斑潜蝇的抗药性持续监测:如扩大监测点方位范围、连续监测抗性动态变化等,为制定方案提供科学依据;(2)科学合理用药:应暂停菊酯类交互抗性高、使用频率高的抗性药剂,选择低抗的杀虫剂、复配药剂、微生物杀虫剂,例如20%阿维·杀虫单微乳剂、短稳杆菌等,同时需要注意使用频率和用量;(3)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多种措施并举控制南美斑潜蝇的为害,减少用药次数以延缓其抗药性,如利用“四季豆浸提液+蜂蜜”的引诱剂、不同类型的诱捕器、黄色粘虫板等。

猜你喜欢
阿维菌素菊酯抗药性
气相色谱法测定苹果中联苯菊酯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3%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注干剂配方研究
1.8%阿维菌素微乳剂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效研究
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综合治理
欧盟拟禁止联苯菊酯在温室使用
棉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及其抗性治理对策
超高效合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茶叶中联苯菊酯
高效氯氟氰菊酯农药价格稳中有降
阿维菌素能否永不言败
近三年农药登记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