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宿们的指教

2022-06-09 16:48李晚
大学生 2022年10期
关键词:名宿白先勇牡丹亭

李晚

昆曲这本门课程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无疑是第一节课。昆曲的第一堂课,请了周好璐老师为我们介绍扇子在昆曲中的应用。虽然扇子只是昆曲中的一个道具,但内容还真不少。不仅扇子本身种类繁多,就连把折扇收起来的方法都有好几种,不同角色对扇子的应用也大不相同。为了带动课堂气氛,老师还现场演出了一段《牡丹亭》,给我们展示了扇子是如何辅助塑造角色的。表演过程中,老师扇子的一开一合都很有章法,不仅凸显了少女体态的优美,还刻画了少女纠结、哀怨的心情。这节课让我感到相当惊讶,仅仅是昆曲中的一个小道具,就能延伸出如此多的内容,对表演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我曾经觉得戏曲类艺术重要的是词和曲,听录音和现场看差别不大,但这个想法在上完这堂课后改变了。看了老师的演出,我发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基本是靠细微的动作显现出来的,表演在昆曲等艺术里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本学期我参加了昆曲工作坊,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了《玉簪记》的选段。出乎意料的是,老师教我们的第一件事不是识谱,而是读曲文。作为古老剧种,昆曲的发音和普通话有很大差别,典型特点是有许多尖音,使曲文听起来特别婉转柔美,所谓吴侬软语,大概就是如此吧。昆曲历代传承,发音却未改变,甚至有些發音在现在的苏州地区都不再沿用了。在我看来,我们珍惜传统艺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厚重的历史感。从这些活化石身上,我们得以窥见历史的一角,见证文化的传承。学完发音剩下一个多小时时间,老师便带着我们一句一句唱,直到下课,也才学完四句。就是这四句,大家也只是能跟着老师唱出来,说不跑调都难。昆曲一场演出两个小时,老师们要把这么长的曲目练习到能上台演出的水平,更是要耗费繁多精力。

给我们上课的老师们都是昆曲界的名宿,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昆曲的热爱。据老师介绍,昆曲入选非遗之前,从业者的日子是不太好过的。直到2001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才渐渐走出了困境。有的老师家里是昆曲世家,一代一代昆曲从业人员殚精竭虑,尽自己所能去传播昆曲、演绎昆曲,才有了今天昆曲的发扬光大。课上,我们观看了以白先勇先生为主角的纪录片,里面的一个片段让我印象很深。老师创作青春版牡丹亭时,常常要讨论、修改。谈起这段往事,白先勇先生还取笑华玮老师因为自己的剧情被修改哭了出来。老师也许见惯了这种事情,但我却深深佩服他们对昆曲的一丝不苟。正是这种精益求精,才使得昆曲蒸蒸日上,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陈思

猜你喜欢
名宿白先勇牡丹亭
牡丹亭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白先勇与《红楼梦》
旅美作家白先勇的家国情怀
白先勇:我有一颗天真的老灵魂
白先勇笔下女性形象分析
读《牡丹亭》
药名戏与《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