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融合”理念下的特殊学校智力障碍青少年认知康复路径探讨

2022-06-10 03:19翟佳丽鲁平赵光涛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体医融合功能障碍智力

翟佳丽 鲁平 赵光涛

“体医融合”的理念是我国现阶段健康促进的新趋势。特殊儿童青少年在我国的两种主要教育安置形式是随班就读以及特殊学校。因此,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环境。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通过体医融合的理念下,以学校环境为主促进智力障碍青少年认知康复的体育路径和家庭社会环境下的其他可行路径。

1.智力障碍青少年与“体医融合”新理念

智力障碍(Intellectual developmental disorder, IDD),又称精神发育迟滞,简称智障,是指18岁发育成熟前因智力发育不全或受阻导致的一类综合症。本病是一种精神障碍,其特征为认知功能低下(FSIQ<70)和适应性功能障碍,也是儿童和青少年并发其他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本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发育时期脑功能异常的疾病,受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我国IDD青少年大多在特殊学校就读,此病不仅仅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其求学和就业。智力障碍青少年由于认知、运动、语言等方面的障碍,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易于冲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2016年由国务院出台,其中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以此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的健康干预。通过制定实施针对青少年、妇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之体育爱好,确保在校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显示:“体医融合”理念代表了健康促进的新趋势,并逐步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人民健康的重要措施。因此,基于“体医融合”理念,研究合适的康复干预路径,促进智力障碍青少年认知功能的提升,对帮助其学习知识技能、融入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

“重視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要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重点强调的内容。根据总书记的指示,2016年下半年,《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其中明确提出要促进产动融合和推动“体医结合”。这些政策的陆续出台充分说明“体医融合”的必要性,也说明党中央越来越重视“体医融合”在青少年身心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6至18岁儿童青少年每天至少进行1个小时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这样才能改善身体骨密度、增加运动平衡能力。然而,Brooker等人的研究显示,由于身体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全世界只有8%-16%的IDD青少年患者能满足此活动推荐,且Wouters等人进一步发现智力发育障碍越重,运动时间越少。智力发育障碍的青少年大多在各种特殊学校就读,对于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青少年进行体育训练和医学相融合的干预方法来提高认知功能,具有可行性高、无创伤的特点。一方面,体育训练和各种户外运动可以有效改善智力低下青少年的柔弱体质、提高平衡能力,促进基本运动能力的大幅度提升。研究发现,有节奏、重复性的运动干预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并改善平衡能力的重要手段。Loprinzi等人发现,运动干预使IDD青少年的平衡能力得到显著改善。

另一方面,体育训练可促进智力障碍青少年的认知功能,徐云对112名智力障碍儿童进行8周的体感游戏干预,干预后受试儿童的社会适应性行为、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智力均有所提升。

2.IDD青少年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现状

认知功能障碍是IDD青少年最突出的功能障碍,表现为感知速度慢、容量较小,因此,智力障碍患者在接受课堂知识教育时,往往注意力难以集中,阅读、算术和写字等学业技能难以发展。Buckley的一项最新的Meta分析显示,IDD青少年同时发生精神障碍的综合患病率为33.6%,这往往使智力障碍青少年容易被不怀好意的他人操控,增加了危险。

目前尚无针对性治疗智力障碍青少年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法和特效药物,国外多以针对癫痫、抑郁等共病的口服药物为主,如西药左乙拉西坦可治疗小儿癫痫以及智力低下,但因为左乙拉西坦具有明显的副作用,只能短期服用,难以作为长期的治疗方法。研究显示,积极的早期康复干预可有效延缓IDD青少年儿童的智力下降,促进其认知和社会适应技能的发展。具体干预方法有:感觉统合训练、音乐疗法、中医针灸等,都有一定程度的疗效价值。其中感觉统合训练是通过视觉、听觉及空间知觉等各种感觉方面的统合训练来刺激大脑,使其中接受训练的孩子能够整合各种感觉,从而做出正确反应的一种方法。我国于1992年开始引入感觉统合训练,主要针对小年龄段的儿童,常用设备有滑板、滚筒、吊缆、球池等。音乐疗法是指在音乐治疗室中通过音响播放设备、打击乐器设备,让智力障碍儿童通过聆听音乐、参与音乐活动等方式,以音乐为媒介,减轻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障碍,有效引导情绪反应,帮助其适应社会生活。祖国医学认为,智力障碍青少年临床表现的智力低下、发育迟缓、流口水、不爱说话等症状属于“痴呆”的范畴。中医针灸类方法是指在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针刺、灸法、小儿推拿等方法,针对智力障碍青少年的肾精不足,后天失养进行填精益髓,醒脑健智。

然而,以上方法对实施场地、人员设备都有严格要求。如感觉统合训练要求特定的空间和仪器设备,针灸治疗需要治疗者具有中医类执业医师资格证。且感觉统合训练、音乐疗法、认知训练、中医针灸等方法更适合小年龄段儿童及幼儿,已经不适合大年龄段的智力障碍青少年在就读的特殊学校进行应用。近年来,基于“体医融合”理念,体育和医学融合的方法在智力障碍患儿中研究越来越多。魏蓉美等人曾对69例学科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开展为期12周的医体结合干预,结果显示,医体结合干预能有效改善学龄前ASD儿童的核心症状和认知、语言等功能,并能减少问题行为发生,对ASD儿童的整体发育水平有促进作用。翟佳丽等人对智力障碍青少年给予梅花针叩刺、捏脊以体育训练的干预方法,12周后,受试青少年的注意力有明显改善。A0EE8ACC-7AAF-4198-84BA-85E21B679E71

国内外众多学者围绕着“医体融合”理念与青少年健康的相关性、智力障碍青少年认知功能障碍各种康复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目前研究视角单一、多数集中在健康儿童青少年群体中的“体医融合”,缺乏对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的研究。二是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认知功能障碍康复多以医疗手段居多。医疗手段对实施场地、人员设备都有严格要求,且更适合小年龄段儿童,不適合在已经就读特殊学校的智力障碍青少年中大规模应用,而对于众多已经在特殊学校就读的智力障碍青少年缺乏针对性的、可行性高的研究方案。

3.基于“体医融合”理念,智力障碍青少年认知功能康复的可行路径

3.1学校路径

智力发育障碍的青少年大多在各种特殊学校就读,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我国有特殊教育学校2244所,其中培智学校占约25%,有578所。学校教育在智力障碍青少年成长和培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协调智力障碍青少年生活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青少年,在体育老师带领下进行针对性体育训练,有可行性高、无创伤的特点。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增强青少年的体质,进而促进心理健康,其对于智力障碍青少年认知能力的改善也已经被大量研究证实。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复杂环境刺激信息时,智力障碍青少年的认知理解能力有限,因此要耐心地解释和传达体育训练的内容。其次,智力障碍青少年因为久坐不动而导致动态、静态、动-静态平衡能力较差。智力障碍青少年运动时容易摔倒,因此要注意保护,训练时选择草坪或塑胶操场。总之,需要针对智力障碍青少年的群体特点和个体差异,设计合适安全的运动类型,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围绕智力障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质实际水平,建议根据《WHO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制定个性化、科学化的体育方案。运动方式主要以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平衡训练为主,即运动强度较低,可以长时间进行的运动。根据青少年智力障碍水平不同,建议具体方式分以下3种:轻度智力障碍青少年,选取韵律体操、球类运动;中度智力障碍青少年,选取步行-跑步训练;重度智力障碍青少年,选取低负荷的哑铃运动。运动强度以中等轻度为宜。

3.2家庭路径

非住校智力障碍青少年的主要生活环境在家庭,应积极探索适合智力障碍青少年家庭应用的经济、便捷的康复方法,如小儿推拿中的“背部捏脊法”,具体操作方法为:让智力障碍青少年保存俯卧位姿势,裸露腰背部皮肤,治疗人员站于患儿一侧,以两手微屈,双手拇指、食、中指自下而上捏背部脊柱两侧的皮肤3-5遍。将此种方法与体育训练有机融合,由家长在家为智力障碍青少年进行操作,既能促进亲子感情,又能有效缓解目前社会上相关康复干预机构少的现实困境,降低智力障碍青少年家庭的医疗费用支出。

3.3社会路径

社会是智力障碍青少年生活的常态环境,也是天然的训练基地。由政府在社区打造无障碍活动设施,配置适合智力障碍青少年的运动和体育器材,方便智力障碍青少年在周末和节假日时锻炼身体。社会基层组织包含基层医疗单位的力量为智力障碍青少年的认知康复给予支持和服务,使智力障碍青少年在身体和心理上全面参与社区生活,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总结起来,认知功能障碍是目前智力障碍青少年最突出的功能障碍,而代表了健康促进新趋势的“体医融合”理念是认知康复积极有效的措施。我国特殊儿童青少年教育以特殊学校为主的情况下,应该选择以学校环境下的体育路径为主,同时结合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下的其他路径,拓宽智力障碍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边界,提高健康水平,共同促进和提升智力障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及认知功能。

【支持项目:2020年度滨州医学院社会科学发展基金(编号20SKNQ07);2020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师‘医养结合理念的培训及其影响研究”(202002187007)。】

(翟佳丽,滨州医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智力低下儿童的认知康复研究。)A0EE8ACC-7AAF-4198-84BA-85E21B679E71

猜你喜欢
体医融合功能障碍智力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关于体医融合人才培养的探析
“体医融合”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体医融合背景下社区医疗与体育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体医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创新模式与路径选择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ED治疗不能光靠补
欢乐智力谷
有效防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