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认证理念下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研究与实践
——以英语专业为例

2022-06-10 00:52宋秀葵张力文董苗苗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英语专业毕业

宋秀葵 张力文 董苗苗

(齐鲁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一、研究背景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种专业质量外部保障机制,其目的是保证专业培养出符合标准的合格毕业生。师范类院校为提升专业教学质量,结合“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师范专业认证理念,在培养目标调研与制定、毕业要求内涵解读与分解、课程体系设置与完善以及达成度计算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作为判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成为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问题之一。学者们结合专业特点,从不同角度对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田腾飞提出在达成情况评价时要注意科学制定并分解毕业要求指标点等问题[2]79-86。赵伟等依托工程专业教育认证,分析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中的赋权重值、确认评价依据的合理性、课程达成度评价和计算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结果,依据课程教学案例,定量评价本科生培养质量[3]145-151。田存伟等基于OBE理念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和评价机制,以案例形式详细说明了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的计算方法[4]9-14。王宁等构建了多维度毕业要求达成评价体系,开展了直接与间接评价相结合,直接为主、间接为辅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中[5]18-20。目前多数研究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为研究对象,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虽然对师范专业认证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但是各专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评价机制依然存在一些困惑。

随着师范认证工作的开展,构建完善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至关重要,其中,评价依据、过程和方法的合理性是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的关键[6]29-30。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通过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计算得出,结果尽管比较客观但并不全面,因此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具有积极意义。鉴于此,以英语专业为例阐述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评价的基本过程与方法,结合评价结果计算并分析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情况,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

培养目标反映师范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职业成长目标。毕业要求则是师范毕业生在毕业时应具备的能力与素养要求。专业结合“一践行三学会”对毕业生应达到的能力水平提出明确要求,进而形成具体的能力指标点。毕业要求的达成决定了师范生毕业时的人才质量培养标准,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英语专业根据师范认证理念,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以及专业培养特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评价机制。

(一)评价制度

英语专业本着产出导向,以评促改的原则,为保障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依据学校出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制度》等,制订了《英语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机制与评价方法》等文件并完善相关制度。

(二)责任机构

英语专业组建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工作小组,对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与管理。院长担任评价小组组长,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任副组长,评价小组成员由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代表组成。

(三)评价对象与周期

为保证评价结果的时效性,英语专业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情况评价周期为1-2年,评价结果用于改进下一轮次的教学实施过程,完善课程体系设置,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评价依据

英语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评价依据为直接评价达成度*权重+间接评价达成度*权重,每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选取各指标点中达成度的最低值。其中,直接评价指对应支撑各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间接评价为相关利益方的问卷调查、访谈等,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及要求对权重进行赋值。

(五)评价方法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评价方法采用针对课程目标的直接评价和用人单位及毕业生的间接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课程目标达成度能客观评价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情况。结合课程分目标对相应指标点的支撑关系确定权重,计算课程分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贡献值。另一方面,利益相关方的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就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情况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进行调研,将定性调研结果转化为定量数据,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达成度,结合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贡献值,评价其达成情况。

显而易见,既然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与其左右脑倾向密切相关,而语言学习者学习风格的拓展又主要取决于其右脑的开发,因此可曲径通幽,通过开发学习者的大脑尤其是其右脑以达到拓展其学习风格的目的。作为一种右脑策略,绘制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处理英语学习材料就是快速达到此目的的有效方法之一。

(六)评价程序

学院评价工作小组指导并实施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评价,其主要程序如表1所示。

表1 英语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程序

(七)评价过程

英语专业的毕业要求从师德规范、教育情怀等8个方面内容,分解为21个毕业要求指标点。任课教师依据课程对毕业指标点的支撑关系,撰写对应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课程目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根据课程目标达成度及其权重,客观计算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学院评价小组结合对毕业生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对用人单位走访、电话调查等间接评价,评价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情况,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对课程实施进行持续改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如图1所示,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可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进行,对支撑该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课程目标达成度的直接评价可用于教学大纲的修订和教学实施过程的改进。间接评价则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利益相关方满意度进行调研,毕业要求达成度选取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的最小值,其评价结果可用于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以及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完善等。

图1 毕业要求达成评价过程

三、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的实施

(一)课程目标达成情况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是毕业要求指标点直接评价达成与否的关键,因此,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计算是至关重要的[4]9-14。根据课程成绩(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及综合性评价)计算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课程分目标达成度的计算公式: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用Q表示,E为支撑课程分目标的各考核子项的平均分,S为各考核子项的总分,W为各考核子项的权重系数,其中i表示该课程分目标的第一个考核子项,n表示考核子项的总数量。

如表2所示,以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为例,详细地描述了课程分目标3与毕业要求指标点4.2[基本技能]对应关系,以及课程目标3的评价考核方式与依据,课程分目标3的达成度=54.86/60*0.3+21.82/33*0.4+35.49/40*0.3=0.80。同理,计算其它课程分目标的达成度,得出课程分目标1的达成度为0.83,课程分目标2的达成度为0.82,课程分目标4的达成度为0.78。基于课程分目标的达成度,课程目标达成度=∑课程分目标Q*权重,所以《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目标达成度=0.83*0.2+ 0.82*0.3+0.80*0.3+0.78*0.2=0.81。

表2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目标3的达成度

(二)利益相关方的评价

为了更加全面合理地评价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情况,除了采用以支撑该指标点的课程达成度数据分析之外,还需要结合毕业生的线上线下问卷调查以及用人单位的走访、电话调查等间接评价信息。可针对用人单位设计“对毕业要求及指标点的合理性评价”“毕业生表现的满意度”等调查问卷及个别访谈,调研用人单位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合理性评价及毕业生表现的满意度。针对毕业生设计“对毕业要求及指标点的认同程度”“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自我评价”等调查问卷及个别访谈,调研毕业生对毕业要求及指标点的自我认同度。

以英语专业针对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为例,针对8个毕业要求所分解的21个指标点设计等级量表,量表设A、B、C、D、E五级制,分别赋值为“5、4、3、2、1”,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到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评价值P=(A*5+B*4+C*3+D*2+E*1)/S;其中S为发放的问卷总数,评价值P除以 5 即为用人单位对该毕业要求指标点的间接评价达成度[7]103-109。例如,2021年英语专业针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16份,收回116份,以问卷中针对毕业要求指标点4.2 [基本技能]调研结果为例,其中34份选择“A.优秀”,51份选择“B.良好”,25份选择“C.中等”,6份选择“D.合格”,0份选择“E.不合格”,根据加权平均法计算评价值P=(34*5+51*4+25*3+6*2+0*1)/116=3.97,用人单位对该毕业要求指标点4.2 [基本技能]的间接评价达成度为3.97/5=0.79,表3为8个毕业要求所分解的21个指标点的间接评价达成度。

表3 毕业要求指标点评价达成度(用人单位)

(三)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计算

毕业要求指标点评价采用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方式。直接评价的依据来源于支撑该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各门课程分目标达成情况。首先,需明确课程分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根据高、中、低支撑关系确定权重并赋值,然后,依据公式计算毕业要求指标点的直接评价达成度。毕业要求指标点的直接评价达成度T=,其中,Q为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课程分目标达成度,K为该课程对应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权重,M为该课程分目标在K中的权重,n 则为课程分目标数,r为课程数。

表4为对应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4.2 [基本技能]的核心课程,以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为例,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4.2的课程分目标达成度Q1为0.80,该课程对应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4.2 [基本技能]的支撑度为H,依据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高、中、低支撑矩阵,则权重K赋值为0.3,在支撑关系矩阵中仅课程目标3对应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4.2,则M为1,所以,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对应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4.2达成度的贡献值为0.8*0.3*1=0.24。再以教育实习课程为例,课程目标2和课程目标3均对应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4.2,课程分目标达成度Q6为0.87,对应的权重M为0.3,Q7为0.82,对应的权重M为0.7,该课程对应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权重K为0.3,因此教育实习课程对应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4.2达成度的贡献值为0.83*0.3*0.3+0.82*0.3*0.7=0.25。毕业要求指标点4.2直接评价达成度T= 0.8*0.3*1+0.81*0.1*1+0.78*0.1*1+0.79*0.2*0.4+0.80*0.2*0.6+0.83*0.3*0.3+0.82*0.3*0.7=0.80。

表4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基本技能]直接评价达成度

按照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过程,已得出基于课程目标达成度的直接评价结果和用人单位及毕业生的间接评价结果,根据学院的实际教学情况,对直接和间接评价的权重赋值并计算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Z,Z=直接评价达成度*权重+间接评价达成度*权重,选取各指标点中达成度的最小值为毕业要求达成度。

例如,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其对应支撑该毕业要求的指标点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实际情况,直接和间接评价权重分别赋值为0.7和0.3,计算得出指标点1评价结果为0.83*0.7+0.82*0.3=0.83,指标点2评价结果为0.80*0.7+0.79*0.3=0.80,指标点3评价结果为0.78*0.7+0.76*0.3=0.77。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的达成度选取三个指标点中的最小值,即为0.77。

表5 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达成度评价结果

四、毕业要求达成的结果使用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是检验专业是否培养出符合认证标准、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合格毕业生。毕业要求的评价结果是促进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依据,可用于指导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教学等人才培养活动的持续改进,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培养质量。

(一)调整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的内涵解读和指标点的合理分解是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的前提。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这些要求是针对所有毕业生而言,而非个别或部分水平较好的学生,因此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能力要求应是兜底的描述,如某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较低,则首先评价小组需考虑是否因该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要求偏高,专业负责人组织研讨相关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支撑,任课教师明晰所教本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和功能边界,确认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度是否合理[6]42-44。其次,考虑是否遵循了可教、可学、可达成、可测评的基本要求,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分解是否符合便于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便于达成评价的基本原则,指标点的能力描述是否具体妥当,如使用了解、掌握、运用等,基本、熟练、扎实等行为动词将指标点反映的能力要求转变为可观察、可测量的学生行为表现,让教师知道可教可知,学生知道可学可评[6]21-23。

(二)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完善是毕业要求达成的根本保障。基于“产出导向”的师范专业认证强调以师范生发展成效为导向,要求专业紧紧围绕以毕业要求为核心的“主线”,从师范生毕业时的学习成果和就业后的职业发展能力出发,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进一步明确课程体系对“一践行三学会”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每一门课程、每一项实践实训项目对毕业要求的贡献作用[6]45-51。例如,表3中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的达成度为0.77,说明对该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课程支撑不足,因此英语专业调整教师教育课程模块设置,在原有的信息技术模块、教学技能模块、教学实践模块基础上增设教学研究模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研究意识,从模块化课程学习到“见习—实习—研习”全程贯通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教育研究能力,发展教师职业素养。

(三)改进课程教学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不仅为课程体系完善提供依据,也对判断是否实施产出导向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其评价结果能够促进落实课堂中学生中心、以生为本的理念,推动课堂教学从知识范式向能力范式的转变,指导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8]1-6。课程教学大纲作为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应依据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贡献修订教材大纲、撰写课程目标、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按照课程目标科学合理设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单元测验、期中考核)、表现性评价(技能考评、案例分析、设计展示、课程论文、专题报告、实验实训、学生成长档案袋)、综合性评价(毕业论文设计、教育实践),提高对课程目标评价的有效性和精准度。教学实施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课程目标达成度。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实践养成环节的设计,如教学能力的培养,多采用任务教学和实践实训,以有效提高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

(四)形成评价闭环

评价的主要作用在于获得反馈信息,其核心目的在于改进教学,而只有评价没有反馈将不利于开展相关的修订及改进工作,没有形成评价结果使用的闭环[9]21-25。认证是对专业办学达到质量标准的一种评价[10]27-28,定期对校内外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不仅要形成达成评价改进报告,还要避免其流于形式,建立完善的持续改进制度,如评价结果反馈渠道、改进效果的跟踪措施等。因此,专业不仅要建立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以提高教学质量,更要形成“评价—反馈—改进—再评价”的闭环。

五、结语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师范专业认证的重要环节,其评价结果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预期达成,明确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实施的方向,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本文构建了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基本框架,完善了直接与间接评价的机制,提供了评价结果的应用思路。为有效持续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结果的反馈及使用还待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英语专业毕业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我们今天毕业了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大学英语专业四级听力考试的笔记策略
毕业季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