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同伴关系与未来规划的关系: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

2022-06-10 00:52张凯歌张晓梅刘桂荣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育规划职业规划同伴

张凯歌 张晓梅 刘桂荣

(1.山东省济南中学,山东 济南 250001;2.山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3.齐鲁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一、问题提出

促进学生未来不同领域的发展一直是教育体系中的目标之一,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下,高中阶段可视为承上启下的阶段,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未来的关键期。高中生由于身心发展不断成熟,他们思维可以摆脱目前许多局限,为未来发展规划提供了条件和空间[1]103-104。未来规划的发展是以自身发展需要与社会现实条件的认识和评价为基础,是社会化的过程[2]583-584,也是发展同一性的关键[3]659-660,对今后发展与表现[4]198-202以及心理社会适应[5]491-496有重要意义。青春期是结交知心朋友的高峰期,尤其对高中生而言,他们力图在成长中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追求独立、自主[6]20-24,渴望从朋友那里获取信息、建议和支持[2]585-588,在与朋友的信息交流和讨论中满足成长的多种需要、制定适宜的发展目标[7]36-39。因此,探究高中生未来规划及其影响因素的内在机制,对引导高中生积极规划未来,提升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活动的水平,为学校教育和心理工作者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一)同伴关系与未来规划的关系

未来规划是个体对未来进行规划并实现的过程[8]4-9,包括未来教育规划、职业规划、婚姻/家庭规划三个领域[1]105-107。从生态视角看,除家庭环境外,学校可视为影响学生发展最重要的微观系统[9]120,在此微观系统中,同伴具有成年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对学生的内外化问题行为、自我评价以及各种行为态度等诸多方面有重要影响[10]710-714,[11]599-600。同伴关系是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是平行、平等的,不同于个体与父母或与其他年长个体之间交往的垂直关系[12]62-64。相关研究证实,拥有积极、高质量同伴关系的个体会凭此有利的发展背景和重要的信息来源规划自己的未来[13]739-742。当同伴提供各种信息和支持满足同龄人的需求时,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使得学生对未来持积极态度,合理规划未来[14]265-268,[15]546-548。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H1:同伴关系正向预测高中生不同领域的未来规划。

(二)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

核心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评价和估量[16]17-34,是一种相对持久和基本的对个人的整体自我评价,也是一种内隐的、高层次的人格概念[17]703,更是影响未来规划的重要个体因素之一。在教育领域,核心自我评价对未来教育有预测作用,即核心自我评价水平越高,对未来教育的发展越积极[18]104-105;在职业领域,核心自我评价可积极预测职业生涯规划[19]126-127。同时,核心自我评价与未来规划的研究也证实,高水平的核心自我评价可正向积极地预测个人规划[20]46。以上研究均以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处于向成年期过渡的高中生而言,核心自我评价对未来规划的作用机制又是如何呢?

自我决定论指出,个体有自主、能力和关系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若个体的同伴关系疏远,则他们的关系需求可能会受到阻碍,容易形成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的消极认知图式,可能因此导致自我评价的下降[21]2-6。高质量的同伴关系会使个体产生高水平的核心自我评价[11]599-600。由此可知,亲密的同伴关系能够满足高中生的关系需求,让他们在此关系中感到自主,从而转化为自主性动机,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驱动他们对未来进行积极探索与投入[22]599-600。根据资源保存理论,条件性资源(同伴关系)与人格特质资源(核心自我评价)是以往研究者重点关注的层面[23]562-565。不仅如此,同伴关系又作为影响个体未来发展和社会化进程的重要背景与外在力量,而外在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行为的影响需要经过与自我概念相关因素的中介作用[24]136-139。综上,提出假设H2:高中生同伴关系能通过核心自我评价间接影响不同领域的未来规划,即核心自我评价在同伴关系和不同领域的未来规划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某高中进行班级整群抽样。共531名高中生完成问卷。剔除相关信息未按规定填写和未认真作答等情况的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512份,回收率96.42%。其中,男生233人,占总人数的45.51%;女生279人,占总人数的54.49%,被试群体平均年龄为16.21岁(SD = 1.07)。

(二)施测工具

1.未来规划问卷

采用Nurmi 编制的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中文版)的未来规划分量表[1]103-107。该问卷在中西方青少年未来取向的研究中应用广泛,是目前该领域研究中权威的测查工具[3]660-661。采用“1-5”五点计分,分数越高表示在该领域发展得越成熟。本研究中教育、职业、婚姻/家庭规划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4、0.82、0.84。

2.同伴关系问卷

采用周宗奎等人修订的友谊质量问卷中文简版[25]777,包括肯定与关心、冲突与背叛、冲突解决策略、帮助与指导、陪伴与娱乐、亲密袒露与交流6个维度,共18个项目,采用“1-5”五点计分,得分越高,友谊质量越好。问卷已经在研究中被证明有良好的信效度[12]66。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

3.核心自我评价量表

采用任志洪和叶一舵修订的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中文版[26]158-161,该量表共有8个项目,单一维度,采用“1-5”五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核心自我评价水平越高。问卷在以往研究中被证明有良好的信效度[27]1107。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

(三)研究程序

在征得相关人员同意的前提下,以班级为单位施测,主试为已培训的心理学专业学生,由心理学专业老师带领。答题时间约10分钟,被试各自独立完成问卷并提交。在剔除无效问卷后,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研究采用高中生自我报告的形式来获取数据,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结合周浩和龙立荣的相关建议[28]943,使用Harman单因子检验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有10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第一个因子可解释的变异量为19.29%(<40%)。因此,在本研究中共同方法偏差不明显。

(二)高中生同伴关系、核心自我评价与未来规划的基本情况

首先比较高中生同伴关系、核心自我评价与未来规划的基本情况。其次,分别检验高中生同伴关系、核心自我评价以及未来规划的性别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高中生婚姻/家庭规划(t= -4.71,p < 0.001)、核心自我评价(t = -2.60,p <0.01)性别差异显著,且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同伴关系(t = 2.84,p< 0.01)性别差异显著,女生明显优于男生。描述统计分析和性别差异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同伴关系、核心自我评价、未来规划的性别差异分析(n=512)

(三)同伴关系、核心自我评价与未来规划的相关分析

在控制参与者基本人口学变量(性别、班级)的基础上,将分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对高中生同伴关系、核心自我评价与未来规划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

1.同伴关系和未来规划:同伴关系和教育规划(r = 0.18, p < 0.001)、职业规划(r =0.20, p<0.001)、婚姻/家庭规划(r = 0.20,p < 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

2.核心自我评价和未来规划:核心自我评价和教育规划(r =0.26, p < 0.001)、职业规划(r=0.24, p < 0.001)、婚姻/家庭规划(r =0.12, p <0.05)均呈显著正相关。

3.同伴关系和核心自我评价:同伴关系与核心自我评价呈显著正相关(r =0.26, p <0.001)。

(四)同伴关系对未来规划的预测作用

由表2的相关矩阵可知,各变量间两两相关显著。为了避免研究中可能出现的抑制效应,将在控制人口学(性别、班级)的情况下分别考察同伴关系对教育、职业、婚姻/家庭规划的独立作用(见表3)。结果发现,同伴关系显著正向预测高中生教育规划(β=0.18, p<0.001;ΔR²=0.03, p< 0.001)、职业规划(β=0.20,p< 0.001;ΔR²=0.04, p< 0.001)、婚姻/家庭规划(β=0.20, p< 0.001;ΔR²=0.04, p< 0.001)。

表2 同伴关系、核心自我评价、未来规划的相关矩阵

注:限于篇幅,未将各班级的回归系数呈现于表中。a将性别转化为虚拟变量,其方法是定义女生为1,男生为0;b将班级转化为虚拟变量,其方法是定义高一15班为1,定义其他班级为0(后续的班级定义与此类似)。

表3 同伴关系对未来规划的回归分析

(五)核心自我评价在高中生同伴关系和未来规划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据表2和表3结果所示,符合温忠麟和叶宝娟[29]737-740所述中介效应检验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控制人口学信息(性别、班级)后,采用逐步回归进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4及图1;表5及图2;表6。

表4 核心自我评价在同伴关系和教育规划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表5 核心自我评价在同伴关系和职业规划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表6 核心自我评价在同伴关系和婚姻/家庭规划间的效应分析

1.核心自我评价在同伴关系和未来教育规划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4显示,同伴关系正向预测教育规划(β=0.18, p < 0.001),当加入核心自我评价后,同伴关系正向预测核心自我评价(β=0.25, p< 0.001),进而正向预测教育规划(β=0.23,p<0.001),同时同伴关系正向预测教育规划(β=0.12,p< 0.01)。即核心自我评价在同伴关系和教育规划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06,占总效应的33.33%(见图1)。

图1 核心自我评价在同伴关系预测教育规划间的中介作用路径

2.核心自我评价在同伴关系和未来职业规划 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5显示,同伴关系正向预测职业规划(β= 0.20, p< 0.001),当加入核心自我评价后,同伴关系正向预测核心自我评价(β= 0.25, p<0.001),进而正向预测职业规划(β= 0.21, p<0.001),同时同伴关系正向预测职业规划(β=0.15, p< 0.01)。即核心自我评价在同伴关系和职业规划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05,占总效应的25.00%(见图2)。

图2 核心自我评价在同伴关系预测职业规划间的中介作用路径

3.核心自我评价在同伴关系和未来婚姻/家 庭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6显示,同伴关系正向预测婚姻/家庭规划(β= 0.20,p< 0.001),当加入核心自我评价后,同伴关系正向预测核心自我评价(β= 0.25,p<0.001),但核心自我评价对婚姻/家庭规划的预测作用不显著(β= 0.07,p>0.05)。即核心自我评价在同伴关系和婚姻/家庭规划间不起中介作用。

四、讨论

(一)高中生未来规划的特点

在未来规划三个领域的倾注中,未来教育规划倾注最多,其次是未来职业规划,未来婚姻/家庭规划倾注最少。可见,高中生对实现未来教育和职业的愿望比较强烈。此结果与我国研究者一致[30]632-634。对于婚姻/家庭规划而言,由于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和学业压力的繁重,他们对于成人世界缺乏理性认识,这可能使他们在此方面的分化较小。另外,教育规划、职业规划性别差异不显著,婚姻/家庭规划性别差异显著,男生高于女生,与我国学者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31]29-31,这种性别差异模式可能与社会背景以及性别角色的期望有关。动机的生命全程论指出,与特定发展阶段过程中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规范要求和期望会对个体进行未来建构与规划起引导作用[32]26。

(二)同伴关系与未来规划的关系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伴关系显著正向预测高中生未来教育、职业、婚姻/家庭规划,表明良好的同伴关系是高中生发展未来规划的积极因素,验证了假设H1。朋友提供的帮助与支持越多,高中生对未来教育、职业、婚姻/家庭规划的态度越积极。因此,积极的同伴关系为高中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支持性的环境[11]599-600,他们与同学朋友讨论未来学业和工作与职业方面的问题愈来愈多[33]437-439,使他们在此环境中思考和规划个人未来。所谓“白沙在涅”“近朱则赤”,亲密的友谊为高中生未来发展提供社会化学习的榜样[34]592-594。在与同伴交流讨论时,他们会谈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发展。此外,高中生萌发的性意识导致他们更渴望进入成人世界,愿意与同伴分享对未来婚姻和家庭的想法和观点。可见,同伴关系作为重要的发展背景,是高中生积极规划未来的“助推器”。

(三)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同伴关系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对不同领域的未来规划的间接效应,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在同伴关系与未来教育、职业规划间均起中介作用,部分证实了假设H2,即核心自我评价中介效应的合理性。以往研究表明,与自我概念相关的因素在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行为的发展间起中介作用[35]128-132,这说明良好的同伴关系作为社会支持的来源之一,可通过影响核心自我评价进而影响未来规划的发展。依据自我决定理论,当同伴满足了学生的基本需求后,学生会在良好同伴关系氛围下,激发积极的自我意识和意志行动,这使他们能够得到自我提升以对未来做出思考和抉择[36]87-111。但是,在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性”的问题一直比较羞于启齿,加之成人与青少年在此方面交流较少,因而同伴间的影响会更大,可能对婚姻/家庭规划产生直接影响;而未来教育和职业发展不仅受家长和教师关注,同时也会受到社会评价的影响,因此,除同伴直接影响外,还需要核心自我评价作为支持,以更好地应对后果与他人评论[13]742-743,进而增强个体对未来的信念与积极发展。

(四)研究意义和局限

本研究于新时代背景下揭示了同伴关系、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未来规划(教育规划、职业规划、婚姻/家庭规划)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核心自我评价在同伴关系与未来规划间的中介作用。该结果促使高中生对未来进行积极、合理规划以及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指导意义。要使青少年合理规划未来,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同龄人间的交往互动模式,给予学生多方面的指导与帮助,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引导学生构建积极的同伴交往模式,通过增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等多种策略来促进高中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引导他们合理规划未来。

同时,本研究显示的效应量比较小,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未来克服:第一,样本集中性。本研究主要选用济南市某高中学生为样本进行研究,未来可比较不同地区高中学生在未来规划过程中的差异;第二,本研究属于横断性,缺少高中生纵向发展的数据,无法对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做出准确的推论,后续研究可以对变量进行追踪研究,进一步明确同伴关系、核心自我评价、未来规划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甚至考察除同伴关系外其他的影响因素,例如,父母教养方式、师生关系等;第三,采用问卷收集数据来调查变量间的关系,容易收到社会赞许效应的影响并且难以避免共同方法偏差,未来研究可采用多种评定方式进行调查测量。例如,访谈法、现场观察法等。

五、教育建议

(一)搭建同伴交往互动的平台

本研究发现,同伴关系显著正向预测高中生未来规划。对处于发展敏感期的学生而言,教育者要多给予关注和呵护。及时掌握他们与同伴交往的现状,防止不必要的矛盾与欺凌事件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教育者引导学生互相尊重,合理管理情绪。课堂中,鼓励学生参与多样化的讨论;课堂外,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性活动,增强集体意识;教育者也应意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环境。

(二)提高核心自我评价意识

以往研究表明具有高核心自我评价的人在任何时间与环境下都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价值感[37]453-454。本研究发现核心自我评价是同伴关系促使高中生进行教育与职业规划的中介。另外,由于高中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加之学业负担重,若在此阶段的学生对个体持有消极评价会对自身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教育者应多激励学生,发挥其能动性与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各种形式的支持与肯定,进而促使他们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水平,最终向未来健康发展。

六、研究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同伴关系和未来规划的关系,并考察了核心自我评价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后,得出以下结论:(1)同伴关系显著正向预测高中生未来规划;(2)同伴关系是通过核心自我评价促使高中生对未来教育和职业进行积极规划的。

猜你喜欢
教育规划职业规划同伴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食品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实践研究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寻找失散的同伴
学校校长领导力的五个层次
怎样看待国家“十三五”教育规划?(上)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
落地